[爆卦]10公升土等於幾公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0公升土等於幾公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0公升土等於幾公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0公升土等於幾公斤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萬的網紅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

  • 10公升土等於幾公斤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19:30:00
    有 2,895 人按讚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 10公升土等於幾公斤 在 A ee m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27 22:27:07
    有 442 人按讚

    《用地球的未來做賭注,為了漢堡》
      
    摘自《動物解放》:
    「肉品動物與森林爭地。富裕國家對肉品的巨大胃口使農業綜合企業比森林保育者更有錢來對抗抗爭。一點也不誇張地說,我們現在是用整個地球的未來做賭注——為了什麼?為了『漢堡』。」
      
    -
    本來抱持著哀嘆的態度看待地球被慢性毀滅的過程,但在看了FB上一篇大人類本位主義的文章後就整個變成憤怒了呢(還發現微信上有一篇內容幾乎一模一樣的簡體字文章,不知到底FB上的繁中版是原創還是⋯⋯?貼在留言處讓大家自行評判吧^^)
      
    我也不是什麼環境或生物學專家,但對於地球的變化感知或求證慾還是有的啦,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假新聞很多,用假新聞來打擊事實還號稱自己不是假新聞的反對者也多,其中他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這都是西方國家/媒體的陰謀!不要被騙啦!」

    事實是如此嗎?我們就來針對某反對者的說法和這篇西方媒體BBC報導的關於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的QA來做比對(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9466456):
      
    1.
    反對者質疑:「亞馬遜森林大火每年都在燒,今年也沒有特別嚴重啊。森林大火本來就是自然更新的一部分,有什麼不妥的?西方媒體故意不說出這些真相!」

    BBC說:「有些森林通過野火清理出較大空間,使得樹木長得更高更壯。但亞馬遜雨林現在的大火不屬於這種『良性』大火。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馬利(Yadvinder Malhi)說,亞馬遜雨林起火不是大自然的自我清理機制,只會對森林造成嚴重破壞。他說,潮濕的雨林起火,幾乎都是人禍,極少是天災。2016年,亞馬遜雨林多處起火,部分原因是乾旱導致,因為那一年被認為是『旱災年』,降雨少,森林更容易著火。但2019年雨水充沛,並不乾旱。因此,那麼多森林火災,更可能是因為有人點火。」

    再來看以下數據吧,8/10以前的累積的年度大火數量在2016年的確比2019年多,但8/11後情況就不是如此了。的確亞馬遜森林大火每年都會燒,但今年真的沒有比過去幾年更嚴重?今年的大火真的是對環境有益的自然災害?
    *點看數據:http://www.globalfiredata.org/forecast.html?fbclid=IwAR03NN59U-hSWfnN2zQ5MMflflm6-F_JPYP-9ImGzSYwVDgqReeSNbBdudM#amazonas

    BBC又說:「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資料顯示,今年巴西起火案例比去年增加84%,1-8月期間總共發現74000例,絶大部分發生在亞馬遜雨林地區⋯⋯歐盟的地球觀察機構Copernicus認為評估森林火災的破壞程度,最佳方法是看二氧化碳排放量。今年到目前為止碳排放相當於228兆噸,是2010年來最多的。」

    BBC這個西方媒體可沒說亞馬遜以前沒發生森林大火喔,還提出了數據與論述告訴你為什麼今年特別嚴重~
      
    2.
    反對者質疑:「亞馬遜雨林為地球提供20%的氧氣根本是假新聞,環保神棍為了點擊率連數據都能造假呢!」

    BBC說:「BBC事實核查組發現,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回答。權益組織普遍採用的一個數據是世界上20%的氧氣由亞馬遜森林提供;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足球名將C羅也引用這個數字。但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是一種誤解,真正的百分比不到10%。馬利教授說,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大部分是浮游生物產生的。地表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中,有16%來自亞馬遜森林。不過,長期而言,亞馬遜森林吸收的氧氣跟它製造釋放的氧氣數量相等,因此兩廂抵消,等於貢獻為零。」

    這點西方媒體跟反對者說得一樣喔,亞馬遜雨林為地球提供20%的氧氣不是事實,不過雨林被破壞之於地球生態無關緊要嗎?又為什麼要破壞雨林呢?撇開氧氣製造趴數的真偽,我們來討論二氧化碳排放的部分吧:
      
    #畜牧業導致雨林被大規模砍伐,而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於森林砍伐而產生的
      
    根據「地球之友」前任會長David Gee所著《餐桌上的地球》:
    「大量的土地被用於放牧和種植飼料。在熱帶地區,單一的作物––牧草代替了被伐光的雨林⋯⋯在英國,為了滿足肉食的需求量,農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僅僅6%的農場用於種植我們吃的榖物(如小麥),其面積只佔總耕地面積的一半。50%的榖物就這樣餵了牲畜⋯⋯牲畜直接或間接地產生三種主要的溫室效應氣體,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這對氣候變暖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於森林砍伐而產生的,其中大部分來自於燃燒的樹叢。」
      
    根據關鍵評論網《畜牧業搶走全球人類的糧食,還讓地球發燒了》的報導:

    #一個人光是一個月不消費任何動物性食物就可以減少28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省下621公斤的穀物與126702公升的水

    「畜牧業是氣候變遷與全球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體積,僅次於能源生產所造成的排放(全球畜牧業排放了超過70%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它導致熱帶雨林被大規模的砍伐,造成大規模物種滅絕,衝擊物種多樣性,它低效率的生產模式消耗了許多的水與土地資源。事實上,聯合國早於2010年就已聲明『全球性的全素飲食轉移,是挽救世界飢餓、能源危機和氣候變遷至關重要的一環』, 致力於解決飢餓問題的非營利組織a well-fed world也鼓勵人們採取植物性的飲食方式。」
      
    再進一步討論人類吃肉/養肉而造成的能量消耗吧,知道能量金字塔的人應該知道,能量在轉移給下一階消費者時只剩一小部分(頂多剩下10%-20%),根據《動物解放》這本書裡作者所提的疑問:「在人類吃的動物肉中,有多少蛋白質是牛已消耗掉,又有多少是留給人吃的呢?答案驚人:人為了吃1磅動物蛋白質,必須給動物吃21磅蛋白質。我們的所得,不及供應的5%。」

    「當然,蛋白質只是營養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把植物食品和動物食品提供的全部卡路里做一比較,就會看出植物食品更佔優勢。1英畝土地如果種植燕麥,其所產生的卡路里6倍於以之餵豬——最有效的產肉動物——而食其肉所產生的卡路里。如果種花椰菜,則將近3倍。每英畝燕麥比餵牛而食其肉所產生的卡路裏高25倍。其他的營養表也粉碎了肉食與乳製品的其他神話。比如,1英畝的花椰菜產生的鐵質,是以之餵牛而產生的鐵質的24倍,1英畝的燕麥鐵質則為其16倍。1英畝的燕麥所生產的鈣,固然不如以之餵奶牛所產生的鈣,但若種花椰菜,則為奶牛的5倍。」
      
    這樣你還覺得溫室效應是個假議題?吃素對環境沒有幫助?
      
    -
    論述分析就到此為止,其他就交給各位自行判斷了^^
    我不是專家只能做資料整理,以上所貼的所有論述都不是我自創的,資料來源都已附上,有錯誤當然歡迎提出討論~
      
    每次講議題都還是必須提醒大家,對議題的討論不要侷限於「全有」或「全無」的二元觀點,譬如:
    「人類再怎麼破壞地球,地球也沒有因此毀滅啊,有什麼好驚怪的。」
    「環保人士都是神棍!」
    「那麼愛地球就不要吹冷氣不要買任何塑膠製品,不然就是偽善!」
      
    哎呀,一定要用這麼絕對的方式來否定任何對環保的積極討論嗎?提倡環保的人難道會對著你大吼:「現在就不准吃肉!」這樣嗎?人活在世界上本來就會消耗資源,難不成提倡環保就得死掉?
    我個人是無條件支持人類毀滅啦,但在那之前,我還是會繼續為那些反對者口中的環保神棍辯駁的^^
      
    總之並不一定西方媒體提出的論述就真實,環保倡議者中也可能有神棍,但真的不要看到環保兩字就看到照妖鏡般的大叫偽善啦。那樣不會幫助你所生活的環境變好喔,身為消費者你有權利改變生活的環境,少吃點肉(尤其牛肉),面對議題拿出思辨能力,不要被假新聞牽著走~~
      
    啊最後再說一句,環保的終極目標不是保護大自然或造福人類的二選一選擇題(這樣又落入全有或全無的死角ㄌ),而是讓人類與動物和環境共存,「盡可能」製造對彼此都有善的空間。人類減少破壞基本上就能使人類活在更好的環境了,真的那麼想造福人類的話還不快點環保^^
      
    附上最近滿多人討論的搜尋引擎Ecosia:https://www.ecosia.org/
    根據維基:「他們將至少80%的剩餘所得公益捐獻,目前正關注植樹。自2009年12月成立以來,將80%的廣告收入捐出,籌資超過1.5百萬美元用來保護雨林。」

  • 10公升土等於幾公斤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8 22:00:21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