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米等於幾公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米等於幾公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米等於幾公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米等於幾公尺產品中有7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東奧即時報【桌球、羽球、體操傳捷報!「小林同學」林昀儒闖男單4強、追平莊智淵紀錄;唐嘉鴻男子體操全能勇奪第7名,創台灣新頁;羽球男女單打一日三勝】 今(28)日在2020東奧會場上,台灣代表團雖中斷連4日奪牌的氣勢,不過,仍在球類項目和男子體操傳來好成績。19歲的台灣男子桌球新一哥、「小林同學...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鄒紀葳KRYSTALZ?日喬恩生技聯合創始♡︎菈莫生醫總代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2:34:11

今年浮誇一點,送自己一棟會館級別墅當禮物 因為我比較注重隱私,就不發外觀跟建案名稱了♥︎ 包含設計裝潢,前後初估大概要花近3000萬 這真的是人生最貴、最衝動的一次決定 從看房到下訂付款,只花了5天的時間,很瘋狂 第一天自己去看,第二天親友去看 第三天爸媽去看,第四天約談價格 第五天約董事簽約...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藍心妤(小藍)| 登山.旅遊.環島.攝影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19 06:09:19

【 雪山-番外篇 01 - 爸爸的最後一座百岳 】 #藍氏旅遊筆記 #雪山 #百岳 #台灣 #苗栗 #台中 坐在飯桌前,爸爸又開始口沫橫飛,不斷的比手畫腳 講述他年輕時爬百岳的驚險歷程。 每次我都聽得入戲,好像在看一本冒險小說 突然, 我想到了什麼,無意間岔了一句話 「那...為何之後就不爬了...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梁曉楓•小楓|Heaven •阿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1:18:23

20210201-03? 説好了兩天一夜變三天? 踏進臺灣心臟之河💦 加年端野溪温泉♨️ 我大概從2-3年前就已經很想去台灣的野溪溫泉,這次終於完成這個小夢想。(但行程比預期中硬了一百倍)感謝全部隊友們過程中一直互相扶持,又再一次感覺到一同出生入死的夥伴是這麼重要。我也只能逼自己盡力,希望能盡量幫...

  •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8 22:35:52
    有 5,124 人按讚

    #東奧即時報【桌球、羽球、體操傳捷報!「小林同學」林昀儒闖男單4強、追平莊智淵紀錄;唐嘉鴻男子體操全能勇奪第7名,創台灣新頁;羽球男女單打一日三勝】

    今(28)日在2020東奧會場上,台灣代表團雖中斷連4日奪牌的氣勢,不過,仍在球類項目和男子體操傳來好成績。19歲的台灣男子桌球新一哥、「小林同學」林昀儒,以快打旋風之姿進入男子前4強;「亞洲貓王」唐嘉鴻一掃成隊和單項預賽時,在拿手單槓中失手的陰霾,在今日男子體操全能決賽中,單槓拿到14.766高分、這個單項排名全部選手第2,其他項目也幾乎沒有失誤下,最終勇奪男子全能第7名,創下台灣奧運新紀錄。

    ■小林同學快打旋風進四強,有望爭取台灣首面男單獎牌

    「小林同學」林昀儒日前已經與「桌球一姊」鄭怡靜拿下一面混雙銅牌,在莊智淵、鄭怡靜、陳思羽陸續出局後,成為台灣在單打項目中唯一的希望。今天在男子單打8強戰中,遭遇斯洛維尼亞22歲的約吉奇(Darko Jorgic);約吉奇上一場面對世界排名第4的日本桌球天才少年張本智和,大爆冷門在七局大戰中以4比3驚險獲勝,實力正值顛峰。

    但約吉奇今天面對林昀儒,完全沒有延續上一場的好表現,全場都遭到林昀儒壓制。左手持拍的林昀儒剋死約吉奇,不管是正手拍,還是拿手的「反手擰拉」都得心應手,以快打壓制對手,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幾乎完全宰制比賽,最終以11比4、11比7、11比4、11比6,直落四輕取對手,順利闖入最後四強。下一場將遭遇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樊振東,將是一場硬仗。

    賽後林昀儒受訪時表示,昨天打了7局有累到,但今天一開賽打出自己的優勢,沒有被對方的節奏帶走,順利拿下勝利,下一場面對樊振東,想要擊敗他需要拿出100%的實力才能與他抗衡,每一分都要非常謹慎,才有機會。

    林昀儒晉級4強後,桌球男子單打的成績已經追平「桌球教父」莊智淵在2012年倫敦奧運的第四名成績,有機會在東京奧運創下台灣男子桌球單打最佳成績。

    ■「亞洲貓王」唐嘉鴻為台灣寫下體操新紀錄,李智凱全能落馬、將再戰鞍馬決賽

    此次十分被看好的男子體操隊,56年來首度進入成隊團體賽,雖然預賽出現一些失誤,團體未進入前8強,而有「亞洲貓王」之稱的唐嘉鴻,也在有競逐獎牌實力的單槓中失手,未能取得決賽資格,但他與「鞍馬王子」李智凱雙雙擠入全能項目的24強決賽。

    今日唐嘉鴻似乎完全擺脫預賽失誤的陰霾,快速調整好心態,從容完成吊環、跳馬、雙槓、單槓、地板及鞍馬項目;其中,最拿手的單槓「直體貓跳」發揮到位,拿到14.766高分,甚至改寫2018年在雅加達亞運奪金的14.725紀錄,最終以總分84.798分,排名第7名,這是台灣首度在奧運體操項目留下前8強的名次。

    至於李智凱,在吊環、跳馬、雙槓、單槓、地板表現也很穩健,不料在最擅長的鞍馬項目,手肘似遭劃傷,意外兩度落馬,只獲12.600分,最終以80.699分排名第21。所幸,李智凱的傷勢只是皮肉傷,8月1日鞍馬決賽前還有時間治療調整。男子體操全能的前三名分別為日本橋本大輝、中國肖若騰,和ROC代表隊(俄羅斯奧會)的納戈爾內(Nikita Nagornyy)。

    ■羽球場上一日三勝,戴資穎、周天成前進8強,王子維晉級16強

    世界球后戴資穎今天繼續出戰,在女子單打項目面對世界排名41的法國選手齊雪霏。昨天戴資穎知道自己09:00(日本時間)就要出賽,而在社群媒體PO出皺眉厭世的表情,但早起並沒有對她造成太大影響,加上提早15分鐘進入比賽場,等於是少了15分鐘熱身。但她依舊展現球后的宰制能力,整場比賽不斷以優異的球感,將羽毛球調動到球場四周,讓齊雪霏疲於奔命、不斷露出無奈神情,最後戴資穎僅用25分鐘,就以21比10、21比13直落二輕鬆擊敗對手,以分組第一晉級8強,已經追平台灣羽球史上女子單打奧運最佳成績。

    羽球男子單打「小天」周天成,與「羽球王子」王子維同一時間出賽,分別面對加拿大選手楊燦與愛爾蘭選手阮日。名列賽會第二種子的周天成第一局就陷入苦戰,主控權一直都在楊燦手上,大部分時間處於落後,但後段小天開始追分,不斷調動角度找尋空檔,以17比16超前後,驚險以21比18拿下第一局。

    但第二局楊燦防守更加嚴密,尤其是網前小球都能貼網下墜,多次拿到分數後,小天以16比21輸掉第二局。第三局一開始小天就拉開分數,最多領先到7分,但楊燦暫停過後突然急起直追,一度追平並超前比分;小天調整步調後,接發球後直接殺球搶下賽末點,雖然楊燦還是追平,但第二個賽末點就沒有錯失,以一記邊線的殺球,雖然線審判定出界,小天立刻提出挑戰,經過鷹眼判定後壓線,直接以22比20勝出。由於小天此次列為第2種子在16強輪空,直接前進8強,他也成為台灣連兩屆闖入奧運羽球8強的第1人。

    相隔沒多久也打到決勝第三局的王子維,在第三局維持穩定領先,穩紮穩打擊敗阮日獲勝,晉級16強。

    ■棒球「侍Japan」首戰大逆轉擊退多明尼加,中職裁判紀華文擔任主審

    棒球項目為東奧地主日本的「特選」項目,不僅重新納入奧運、極可能是最後一屆,也是地主日本最重視的一個項目。開幕首戰由日職明星組成的「侍Japan」,出戰由美日職業球員組成的多明尼加,「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都到場。雖然台灣因為疫情放棄六搶一資格賽,但在奧運仍沒有缺席,這場比賽由來自中華職棒的副裁判長紀華文擔任主審裁判,他過去也擔任過世界12強的裁判與主審。

    日本首戰決心搶勝,派出當今日職最強的歐力士王牌投手山本由伸先發,靠著直球搭配快速指叉球與較慢的曲球,封鎖多明尼加的打者,完投6局僅被打出兩支安打,送出9次三振無失分;但多明尼加的先發投手、效力於讀賣巨人的莫塞迪斯(Cristopher Mercedes)也毫不遜色,將今年在巨人隊投出的好成績也帶到奧運,封鎖住日職明星打線,前六局雙方0比0平手。

    進入第七局,「侍Japan」主動換投派上側投的阪神虎隊青柳晃洋中繼,雖然都把球壓低,但連續被擊出兩支安打,再被瓦雷里歐(Charlie Valerio)擊出2分打點二壘打,多明尼加取得2比0領先。

    「侍Japan」下半局就展開反擊,淺村榮斗安打與柳田悠岐直擊左外野全壘打牆的二壘安打,分佔二、三壘,多明尼加換投後,日本無法再掌握機會,僅靠村上宗隆一壘方向滾地球,讓淺村榮斗跑回第一分,1比2落後。

    八局下半,「侍Japan」攻勢再起,山田哲人先選到四壞保送,並靠觸擊上二壘,太平洋聯盟暫居打擊王的歐力士隊吉田正尚擊出穿越游擊方向的滾地安打,多明尼加左外野手米澤斯(Johan Mieses)展現雷射肩,山田哲人遭觸殺在本壘,日本總教練稻葉篤紀提出挑戰,最後判決確定台灣主審紀華文的判決無誤。

    九局上半「侍Japan」推出廣島隊超級新人栗林良吏登板守住失分,沒想到接連被打出右外野方向的兩支二壘安打失掉1分,1比3落後,栗林回穩後結束這個半局。多明尼加九局下半居然上演「劇場」,在一出局之後,柳田悠岐打出一壘方向滾地,一壘手出來接球後,投手未積極補位讓柳田順利跑上一壘,加上近藤健介與村上宗隆連續安打,將分數追到2比3;「侍Japan」突然下達強迫取分,甲斐拓也觸擊,源田壯亮跑回追平分;隨即山田哲人再補上一支安打攻佔滿壘,輪到巨人隊坂本勇人一棒擊出中外野深遠安打,中外野直接放棄追球,「侍Japan」就以4比3上演大逆轉奪下首勝。

    ■美國體操天后拜爾絲,以心理健康問題退出女子團體決賽

    2016里約奧運四面金牌得主拜爾絲(Simone Biles),今天參加競技體操團體決賽,比完跳馬項目後成績平平後就離開賽場,美國隊立即換人,最後由俄羅斯奧委會(ROC)奪下團體金牌。賽後拜爾絲說:「我對於跳馬項目感到失落,必須打住。我必須關注我的精神健康。我實在覺得現在精神健康的問題在體育領域更加普遍了。」

    美國體操協會(USA Gymnastics)在推特上發表一份聲明稱:「拜爾絲由於健康原因而退出團體決賽。她將會每日接受評估,以從醫學上確定是否適合參加之後的比賽。」

    【今日(7/28)台灣選手成績戰報】

    羽球男子單打周天成(2:1 晉級8強)
    羽球男子單打王子維(2:1 晉級16強)
    羽球女子單打戴資穎(2:0 晉級8強)
    桌球男子單打林昀儒(4:0 晉級4強)
    射擊男子個人不定向飛靶楊昆弼(暫列21名)
    射箭女子個人雷千瑩(4:6 淘汰)
    游泳男子200公尺個人混合式王星皓(未晉級)
    競技體操男子全能李智凱、唐嘉鴻(唐嘉鴻第7名、李智凱第21名)

    【明天(7/29)奧運賽程預告──幫台灣隊加油!】

    射箭男子個人鄧宇成(10:01 淘汰賽)
    射箭男子個人魏均珩(12:24 淘汰賽)
    射箭男子個人湯智鈞(12:37 淘汰賽)
    射箭女子個人林佳恩(11:32 淘汰賽)
    羽球男子雙打李洋、王齊麟(11:15 8強)
    羽球男子單打王子維(16:00 16強)
    拳擊女子蠅量級黃筱雯(12:54 16強)
    高爾夫男子潘政琮(06:30 第一回合)
    射擊男子個人不定向飛靶楊昆弼(08:50 資格賽第二天)
    游泳男子100公尺蝶式王冠閎(18:49 分組預賽)
    桌球男子單打林昀儒(14:00 4強)
    划船女子單人雙槳黃義婷(11:10 排名賽)
    射擊女子個人25公尺手槍吳佳穎(08:00 資格賽)
    射擊女子個人25公尺手槍田家榛(08:00 資格賽)

    比賽時間為台灣時間,實際比賽時間日程依東京奧運官網公布為準,體育署東奧專區於每日賽程結束後公布隔日賽程(https://olympic-ct.sa.gov.tw/schedule.html)

    (文/嚴文廷;攝影/鄭宇辰、中央社、AFP)

    #延伸閱讀
    【林育信、李智凱、黃克強的3個奧運夢──他們翻滾的不只體操、時代,還有自己的人生】https://bit.ly/3x0iHqE
    【江湖,在哪裡?莊智淵,永遠挑最難的那條路】 https://reurl.cc/Q9g4QO
    【沒有煙硝的戰爭──奧運的歡呼與悲鳴】https://bit.ly/3zmoxnY

    #報導者 #2020東奧特輯 #Olympics #Tokyo2020 #TeamTaiwan #東京奧運 #東奧 #奧運 #中華隊 #台灣選手 #林昀儒 #李智凱 #唐嘉鴻 #戴資穎 #周天成 #王子維 #棒球 #Biles

  •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藍氏旅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0 21:46:53
    有 23 人按讚

    【 雪山-番外篇 01 - 爸爸的最後一座百岳 】
    #藍氏旅遊筆記 #雪山 #百岳 #台灣 #苗栗 #台中

    坐在飯桌前,爸爸又開始口沫橫飛,不斷的比手畫腳
    講述他年輕時爬百岳的驚險歷程。

    每次我都聽得入戲,好像在看一本冒險小說

    突然,
    我想到了什麼,無意間岔了一句話
    「那...為何之後就不爬了呢?」

    ——————————————————

    二十幾年前的冬天,雪山佈滿一層深深的積雪
    爸爸走在圈谷上,剩下幾公尺就到主峰

    當時他也已經完成了76座百岳

    ——————————————————

    那時 他腳穿著冰爪,穩穩的踩在雪地上,慢慢往上爬,跟著朋友有說有笑

    雪山,對爸爸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因為雪山的魅力,已經為它來過無數次,對路程已經駕輕就熟

    但他卻不知道,這是他人生最後一次爬百岳

    ——————————————————

    快要走到雪山主峰了。

    就在事發的前一秒,他還在跟朋友歡談暢快,聊的忘我
    正要吐出下個字時,突然他整個人憑空消失

    其他人也沒反應過來

    ——————————————————

    雪山不危險,危險的是積雪的山

    閃神之間,爸爸其中一腳的冰爪沒嵌入地,
    瞬間 他整個人側滑,一秒消失在大家眼前
    從圈谷滑墜了下去

    其他人都傻住了,也愛莫能助

    在積雪的山上滑落...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無任何阻力,重力加速度 無止境的下滑,完全無法煞住

    除非攜帶有冰斧煞住,不然 命運只能任由上天擺佈

    ——————————————————

    那一瞬間,從山頂上滑落
    幾秒的時間,飛快的速度滑出五百公尺的距離

    在厚雪當中無任何東西可抓,所有的掙扎都是徒勞

    「為什麼當時沒帶冰斧呢?」我突然打岔問了一句
    「太自信。」爸爸若有所思的回答

    ——————————————————

    但不幸中的大幸,繼續沒有滑落懸崖
    最後停在圈谷下方...是進入黑森林前的平台

    從滑落點到平台,上下落差約300米
    等於是半個101大樓的高度

    聽起來....根本比雲霄飛車還要可怕

    爸爸也描述
    當下,他腦袋一片空白,甚至出現人生跑馬燈
    心臟跳動劇烈,都已經快要蹦出來

    ——————————————————

    「不過,最後放棄爬百岳,並不是因為摔落圈谷這件事」

    爸爸停頓了一下,喝口水...繼續說

    而是在滑落的當下,他想起老婆....
    還有剛出生的女兒(就是我)

    「我不想讓我女兒...成為沒有父親的人」

    於是,
    從那刻開始 就發誓再也不爬山

    ——————————————————

    聽到這裡,我自己也開始想著
    或許未來有什麼事情,或有什麼人,也會讓我放棄爬山嗎?

    是夢想嗎?是家庭嗎?

    ——————————————————

    (後記)

    下山後 爸爸曾猶豫著...
    是否把所有的登山裝備都丟了?

    當時他看著還是襁褓的我 心裡想著....
    「女生,未來應該不愛爬山吧?」
    .
    .
    .
    待續
    雪山番外篇尚未結束

    #台灣景點 #台灣百岳 #登山 #登山女子 #登山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冰爪 #雪 #爬山 #爬山趣 #爬山健行 #爬山日記 #日記 #百岳初體驗 #百岳練習生 #攝影 #攝影日常 #山日記 #台灣百岳之美 #山日記 #山上日常 #雪山主峰 #攝影寫真 #台灣百岳 #山 #雪山主峰 @ 雪山圈谷

  •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4 12:37:31
    有 781 人按讚

    【《Alien 異形》宇宙中的各種靈光】 #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整理


    1.被星戰電影嚇到的 Ridley Scott

    1977年,才剛剛以《The Duellists 決鬥的人》獲得坎城影展最佳處女作的Ridley Scott正在籌拍第二部電影《Tristan and Isolde 崔斯坦與伊索德》,繼續朝向一個文藝古裝劇的路上挺進。接著當年上映的一部好萊塢電影讓他的職業生涯大轉彎:

    「我一輩子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激烈的觀眾反應。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整個戲院都在劇烈搖晃。從死星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的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我絕無可能再去拍什麼《Tristan and Isolde 崔斯坦與伊索德》。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受到的震撼之大,甚至讓我心情不好非常久。這就是我讚賞這部電影的終極形式,我基本上心情不好整整一個禮拜。那時候我還不認識George,但我心裡還是忍不住咒罵”Fuck George”。然後,我就收到一個叫做《Alien異形》的劇本。我立刻說『Wow~我絕對要拍這個!』」


    2. 還沒預見異形影響力的影評人

    這是1979年刊登在美國報紙Chicago Reader上的影評:

    「 除了一些受到迪斯可時代啟發的美術設計、漂亮炫技的攝影之外,根本是完全無腦、一無長處的電影。來自一個粗淺、未經發展的科幻構想,說穿了就是某個橡膠怪物在太空船裡到處逛大街的故事。這個導演Ridley Scott用來製造懸疑的手法活生生就像來自經典鬧劇『The Perils of Pauline 寶蓮歷險記』的橋段,基本上就是什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會突然跳出來"BOO!"一聲嚇你一跳。這樣的水平,還有臉引用康拉德(太空船名稱“Nostromo“)或者霍華霍克斯的『The Thing 突變第三型』,實在是厚顏無恥。沒有什麼角色,充其量就是一些橫陳的屍體,分別由Sigourney Weaver、Tom Skerritt、Veronica Cartwright和Yaphet Kotto扮演。」


    3.異形成功到讓製片覺得對不起大家

    本身也是知名導演的《異形》製片Walter Hill的懺悔告白:

    「無論當年還是現在,我還是非常訝異『異形』系列能走這麼遠。當年我們拍異形的初衷,不過就是想試試看這種B級電影的題材能不能用比較有品味的風格來拍攝。我一直都覺得如果你這麼做,就有很大的機會得到商業上的成功。誰曉得我們的小實驗居然會塑造出好萊塢現今的局面——稍微嚴肅一點的劇情片被嚴重排擠,由B級片的題材稱王的時代。我們的小小怪物電影居然陰錯陽差誤殺了電影業在題材多樣性的深度探索,某種程度上真是一種很可悲的結果。」


    4.Meryl Streep原本是女主角人選

    負責選角的工作人員回報說她在紐約找到兩個女演員很適合,建議導演可以談談看。其中一個拍過幾部電影但還沒有什麼代表作,另外一個更年輕的演員則還沒有演過電影。

    最後雀屏中選的是沒有演過電影的女孩Sigourney Weaver。

    另外那位演過幾部電影的女演員因為那幾天剛剛喪偶,劇組人員覺得這時候打電話去問對方說你要不要現在跟我們出國拍戲似乎有點不合人情世故。也許改天有機會再說吧。

    和《Alien 異形》擦身而過的紐約女演員是Meryl Streep,她剛剛過世的未婚夫是《The Godfather 教父》中飾演Fredo的John Cazale。

    5.經典恐怖橋段來自編劇的個人經驗

    《異形》中令人頭皮發麻的寄生異形爆胸橋段堪稱經典,而它的起源竟然是名編劇Dan O'Bannon的個人經驗。

    Dan O'Bannon自己是一種可能和先天免疫有關的少見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患者,克隆氏症的病徵包括腹部常感不適或隆起、嚴重腹瀉、抽筋、作嘔及大便出血等。持續不斷的絞痛、抽筋正是那些寄生在肚子裡的想像怪物的起源。

    美國總統艾森豪也是這個少見疾病的患者之一,甚至在競選連任過程中必須接受手術治療。有患者形容發病的過程說「像是鴨子一樣,表面上優雅地在水面上漂浮,其實水面下正發瘋似地暴力打水」。現在至少我們比較可以想像被異形爆胸的真實感受。


    6.異形之父 H.R. Giger 登場

    Dan O’Bannon先前剛剛和大學同學John Carpenter 一起完成了成本僅僅6萬美元的處女作《Dark Star 黑暗星球》。O’Bannon身兼演員、編劇、美術設計、特效執行的才華讓正在籌拍《Dune 沙丘魔堡》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相中,說服他放棄美國的一切(房子、車子、還有他寫到一半的《異形》以及《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的劇本),飛到巴黎加入他的華麗劇組。

    「跟我來,有個新的藝術家億要讓你認識認識。」Jodorowsky立刻帶著O’Bannon到展場裡頭看H. R. Giger的作品。

    這兩位《異形》的生父、生母終於見面的歷史性一刻其實詭異怪誕到極點。黑髮的Giger穿著一身黑色皮衣,皮膚慘白的像是此生從來沒有見過陽光一樣。O’Bannon還以為自己見到了吸血鬼本人。

    講話輕聲細語的Giger一碰面就企圖分享精神科醫生開給他的憂鬱症處方——鴉片。

    「你要來點鴉片嗎?」
    「你為什麼需要用那玩意兒?」
    「因為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可是那些只是你腦袋裡頭想像出來的啊。」
    「那才是我感到害怕的原因。」

    O’Bannon請求Giger讓他借走他的畫冊,回到旅館花了一整個晚上沈浸在Giger的世界裡。巴黎的這一夜改變了O’Bannon的一生,也改變了好萊塢電影史。


    7.異形身上的死人骨頭

    H.R. Giger 的設計實際上和畫冊中的作品非常接近。Giger眼中的異形比較接近一個全身裝甲的人形,關鍵是拿掉牠的眼睛,讓你永遠無法辨識牠是不是正在盯著你。正是這種又近似又陌生的身體結構讓人不知所以地頭皮發麻。包覆在半透明光滑表皮底下、近一公尺長的頭裡面其實暗藏玄機。

    一度Giger想要在異形的頭裡裝滿活的蛆,事實上他也真的做了。想像一下特寫畫面中光滑表皮底下萬頭攢動的畫面,絕對是無與倫比的恐懼經驗。可惜,這些蛆在攝影棚高溫之下立刻失去活力、動也不動,劇組只好棄置這個點子。

    最終,Giger仍在異形身上用上了蛇的脊椎、肋骨、保險套、勞斯萊斯的排氣管以及數不清的KY潤滑液等等物件。最後,還有一顆來自真人的頭骨。

    在H. R. Giger非得要用真人頭骨而非塑膠製品的堅持之下,劇組人員從印度訂購了三顆原本作為醫療用途的人頭。

    多年之後記者問到他是不是真的用真的人頭來製作異形,Giger這麼回答:「是的,那是真的人頭。請不要追問我是怎麼取得的。」


    8.另一顆人頭

    江湖盛傳Giger的前女友(一說前妻)、他終生的繆斯女神、也是他所有畫中的女體本人Li Tobler,1975年在Giger家中自殺身亡之後,Giger始終收藏著她的頭骨作為紀念。

    《異形》女主角Sigourney Weaver曾在訪談中談及他對H. R. Giger的印象:

    「他總是一身黑衣,他的妻子也是。我自己曾經幾次和他共進晚餐,和他們夫妻共處總是非常有樂趣。這是我對他的印象。然後我就聽到他收藏前妻的頭顱之類玩意兒的傳聞。我想他一定有他作為藝術家性格的那一面特殊人格,大概那天晚上跟我共進晚餐的應該不是那部分藝術家人格吧。」Sigourney Weaver說。

    另外一個跟他們夫妻深入共處的是特效師Brian Johnson。他生動地回憶到當年的工作情形:

    「晚上會大家一起到酒吧放鬆一下。Giger會坐在鋼琴旁彈點即興爵士,然後他當時的女友(後來成為他的妻子)會開始跟我們說各種離奇的故事,比如Giger前妻的骨頭就掛在他家客廳之類的故事」

    聲稱真的見過這個頭顱的則是《異形》的製作人David Giler。

    「我們走進Giger的房子,到處都是Giger的作品、到處都是燭台之類的裝飾。接著我就被告知他已故前妻的頭顱就掛在那個門廊上。」David Giler在受訪時說道。

    9.到處搜購KY潤滑液的特效組

    1979年原版《異形》的特效總監Nick Allder談到異形的黏液是怎麼來的:

    「我們必須想辦法調配出一種不會影響到特技演員身上穿的那套衣服的異形黏液。我們試過各式各樣的壁紙膠水,結果試到最後偏偏只有KY潤滑液可以發揮作用......我們只好開始瘋狂打電話給附近每一家醫院和每一家藥局,想盡辦法買下他們手上所有能賣給我們的潤滑液。搞得好像我們是一群性愛成癮者的樣子。」


    10.被「和諧」的異形卵

    H. R. Giger完成了異形卵的設計之後,所有工作人員都很興奮。但導演Ridley Scott看過模型之後大呼:「這實在他媽的太淫穢了!」因為最早的版本蛋的開口是兩片,配上那些層層疊疊的腸衣和黏液,活生生就是女性生殖器。

    一陣靜默之後,製作人Gordon Carroll率先發難:「Ridley, 你有一個頭長得像勃起陽具的三呎高外星人在你的電影裡到處跑來跑去,還有一大堆太空人從一個長得像陰戶的開口出入一艘十五呎高的太空船。然後你還說這些蛋很淫穢?」

    他說得沒錯。整部《異形》就是充滿性別符號和議題。女主角大地之母的形象之外,更具體的是人造人試著用捲成筒狀的文件塞進女主角嘴巴的明顯「強姦」比喻。

    最後,H. R. Giger從善如流地將異形卵修改成花瓣一樣四片開口,以免電影在一些天主教國家遇上審查的麻煩。他甚至半開玩笑地說他放了一個十字架符號以滿足虔誠信徒的需求。

    11.隔壁棚借來的新科技

    《異形》中的外星人太空船上有個放異形卵的「育嬰室」。在原來的設計中希望異形卵之上可以有一層界線鮮明的藍色薄霧,好像鎖住這些蛋、讓他們能保鮮一樣。

    製作團隊試過各種方法呈現這個效果,但導演Ridley Scott總是不滿意。

    有天Ridley Scott走出倫敦的Shepperton Studios攝影棚,到隔壁棚去串門子。向來敢於嘗試新技術的英國搖滾樂團The Who,正在隔壁棚測試他們打算用在下一次巡迴演唱會的新玩具:雷射。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無法想像老套到極點的雷射其實曾經是最前衛、最科幻的技術。一直到七O年代中期才開始有先驅運用雷射投影技術在演唱會上,幾個最早使用這個技術的搖滾樂團包括 The Who、Pink Floyd、Led Zeppelin等。

    於是那天,Ridley Scott參觀了一下他們的測試,順便借走了他們的雷射裝置,The Who的演唱會新裝置便成了異形卵之上那層奇異藍光。


    12.讓 David Fincher 發誓寧願得癌症也不要再拍電影

    「我為了這部電影付出了整整兩年的心血,這期間一共被片廠開除了三次,你想得到的每一件事物我都必須跟他們大戰三百回合爭執。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痛恨《Alien3 異形3》。就算事過境遷的今日,我仍然敢打包票絕對沒有人比我更痛恨這部電影。」

    28歲的David Fincher接手這部身陷製作災難好多年的劇組時,電影根本還沒開拍預算就已經超支,連拍攝時程都已經比預定時間延誤了好幾週。即便只剩幾週的緩衝時間,在福斯的指示下劇本仍然一再翻修。除了雇用更多編劇,連製作人David Giler和Walter Hill都親自下海改劇本,過去幾年各種版本這時候早就不分你我、攪和成一團爛泥。最慘的開拍當天,甚至連導演手上都沒有定案的完整劇本(因為還在改)。

    劇組人員回憶說這是職業生涯僅見,唯一一個拍片現場「製片」比「演員」還多的劇組。每個人都有意見,每個人都在爭執不休。後來以追求精準完美而惡名昭彰的David Fincher多次跟製片鬧翻,一度被禁止進入片廠,以至於他不得不拿著攝影機跟Sigourney Weaver潛入片廠「偷拍」。

    電影最後不是以「殺青」的歡樂氣氛結束,而是被製片「強制關廠」的方式在慌亂中完成最後一個畫面拍攝。David Fincher再也沒有出現在《異形3》的後製階段,並且自此公開宣稱和這部電影斷絕一切關係。

    「我寧願得大腸癌也不要再拍任何一部電影了!」David Fincher後來受訪時說道。謝天謝地這兩個選項都沒發生。


    13.普羅米修斯中的耶穌表哥

    聖經路加福音中,在通知馬利亞說神讓她懷孕之前,天使另外先通知了馬利亞一個不孕的表姊說神也讓她懷孕了。已經懷了耶穌的馬利亞曾去拜訪這位比她早幾天懷孕的表姊,表姊說聽到馬利亞的問候之後,她的肚子有點異狀:「看哪,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裡的胎就歡騰跳動!」

    表姊的名字叫Elizabeth。

    《Prometheus 普羅米修斯》中天使般的機器人David通知不孕的Elizabeth說她神蹟般懷孕了。驚慌的Elizabeth就用夾娃娃機把歡躍跳動的耶穌大表哥——異形寶寶給墮胎


    14.聖約中的冥界入口

    《Alien: Covenant 異形:聖約》中機器人David帶著Walter去看Dr. Shaw的墳墓時,出現了這個令人不安的花園遠景畫面。這個畫面來自瑞士象徵主義畫家Arnold Bocklin的名畫「Island of the Dead 死亡之島」,一說畫裡是希臘神話中運載亡靈渡河的冥界擺渡者卡戎Charon。Bocklin終其一生從未解釋這系列畫作主題,標題是後來的收藏家加上去的。

    《異形》的視覺設計、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H. R. Giger一生執迷於各種惡夢與死亡議題。他也仿製「死亡之島」繪製了一幅名為「Homeage a Bocklin 向Bocklin致敬」的畫作,重現他心目中的冥界入口的場景。

    —————————————————
    異形三部曲:經典盒裝套書
    Alien, Aliens, Alien3: The Official Movie Novelizations

    被評選前五十大最佳外星科幻電影,全球百萬影迷
    影史最知名的外星生物電影改編小說──《異形》三部曲經典重現!

    3/12套書+單書恐怖上市中 👉👉👉 https://bit.ly/3eqtaX0

    限量套書再加碼書盒+限量收藏海報一張 👉👉👉 https://bit.ly/3rEh6VK

  •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3 09:41:23

    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公車優化往往是狗吠火車,因為實際使用的人不多,資源也很難投注進去,再加上搭車的人都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也較少受到市府的重視。不過我相信只要有議員不斷去監督、提出建言,還是可以看見改變的機會。因次在定期會單位業務質詢,時代力量黨團提出六大改善方向,也很高興獲得交通處和警察局的正面回應。
     
    🚌 推行幹線公車,加密班次。

    根據市府委託顧問公司的調查,民眾不搭乘公車的主因,除了習慣開(騎)比例最高外,其次就是公車班次無法配合或公車班次太少。新竹公車只有藍1區在尖峰時間5至10分鐘有一班車外,其餘尖峰時間都要等15到30分鐘,甚至有些路線在尖峰的班距長達一至兩小時,跟私人運具比起來根本沒有競爭力!
     
    印象很深,十多年前,台中市的公車服務也是為人所詬病,但是歷經兩階段的高潛力公車(20米道路幹線公車,尖峰班距10分鐘)、兩階段的捷運先導快捷公車,才逐漸培養出搭乘公車的人口,爭取到蓋捷運的機會。
     
    市府要推輕軌建設,但是究竟要如何培養民眾搭公車習慣?未來是否考慮增加班次、縮短班距,增加公車的競爭力?
     
    交通處長承諾市府會做運量上做檢討,依據需求比較高的路線去強化,然後慢慢地去培養。同時市府已經有著手進行輕軌先導公車的規劃,希望能夠藉此向中央爭取經費,換新車、增加班次。
     
    🚌 試辦小黃公車,讓偏遠社區也能享有公共運輸服務。

    新竹市過去這兩年總共裁撤了10條營運不佳的公車路線,導致離市區較遠的地方變成沒有公車服務。我們希望市府能夠在香山區試辦 DRTS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透過預約式的小巴或計程車讓有需求但是撐不起一條公車路線的社區,也能夠享有公共運輸的服務。
     
    處長表示,這個想法很好,針對需求反應式公車,市府已經有初步的規劃,預計會有浸水線和香村線,只要中央的相關計畫一出來,就會立即申請。
     
    🚌 試行假日觀光公車,串聯各大景點,創造需求,培養搭車習慣。

    近年來有好幾個打卡景點陸續在香山區出現,像是青青草原、風情海岸豎琴橋等等,但是都沒有任何公車路線會經過。民眾如果要從南寮到青青草原,只能夠開車或騎車,如果搭乘公車要先搭到火車站再轉乘苗栗客運,最後還要走20幾分鐘才會到達,這對於外地搭火車來的觀光客或是帶小孩的媽媽都相當不方便。
     
    我們舉台南市台灣好行的88安平線與99台江線觀光公車為例,這兩條路線幾乎繞遍台南的各大名勝古蹟,讓外來的觀光客能夠輕鬆搭公車由台南,乘車票價比照市區公車且台南人搭乘免費。
     
    處長也認為假日觀光公車值得嘗試,剛好目前有兩條公車路線假日運量不足,準備來調整,希望能努力盡快來促成假日的一個特別班次,來滿足觀光需求,也透過這些景點讓公車運量能夠提高,相輔相成。
     
    🚌 改善火車站前乘車環境,設置雙語轉乘地圖。

    現在新竹火車站前搭公車的地點多達10處,非常凌亂,有在民族路、有在中正路、中華路也有,但在火車站內並沒有提供轉乘地圖,沿路上也沒有任何標示。當然我們知道站前的路幅有限,很難將乘車地點統一在同一個地方,但短期間應該要仿照台北市的各大車站和捷運站設置轉乘地圖,讓民眾清楚搭乘相關大眾運輸的資訊。
     
    另外,我們希望轉乘地圖能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因為新竹市移工和新住民的人數不斷增加,國際觀光客也不少。後年新竹市要辦燈會,如果有雙語資訊更能夠吸引到國外的旅客。
     
    處長表示目前在火車站集中的公車路線超過 50 個班次和路線,以現在火車站的腹地的確沒有辦法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有必要提供一個良好設計的地圖,讓來到新竹市的民眾知道搭公車要怎麼搭,去哪邊搭。
     
    他承諾很快會有一個規劃案來設置轉乘地圖,希望在今年內可以實施。雙語服務是非常好的建議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 增加低地坂公車,提供親子友善、無障礙服務。

    之前參加身障聯繫會議,有肢體障礙的團體不斷反映新竹市的低地板公車數量太少,常常等不到,甚至有次等了三個小時都還等不到低地板公車。
     
    新竹市低地板公車目前有 13 輛,以目前總共有 72 輛(60輛大巴、12輛小巴)營運的公車來計算,等於低地板只佔18%。其實新竹市低地板公車最多的時候其實有 21 輛,後來又變成 18 輛,到現在只剩 13 輛,愈變愈少,離110年要達到 40 % 的目標愈來愈遠。因此我請處長說明原因,並強烈要求要積極來增加低地板公車數量。
     
    處長表示,低地板公車過去為什麼比較多輛是因為早期有所謂的電動巴士,都是低地板,但是隨著時間遞移,這些電動巴士的電池以及它的相關設備沒有辦法再使用,所以低地板公車實際操作的數量是下降的。
     
    不過處長承諾未來業者買任何新車,都會要求要採用低地板公車。其實六月初,新竹客運會再增加五輛的低地板公車來汰換既有的舊車,所以數量會增加到 18 輛,佔60輛大巴士的三成。另外,公車業者在未來的五年內必須汰換到 18 到 24 輛的老舊公車,這部份都會要求業者要添購低地板公車,盡快達到40%以上的這個目標。
     
    🚌 試辦科技執法,加強取締違停。

    市民朋友常常會反映公車停靠站、沿線路段時常被車輛違停,不只影響民眾搭乘,也增加塞車情形,像是火車站前和中正路沿線都很嚴重。
     
    交通部從去年 7 月開始,也加重汽機車在於公車停靠區或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罰款,機車可罰900元、汽車可罰1200元。我好奇過去這兩年警察局總共開出過多少在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的罰單,是否積極來取締路邊違停的車輛。
     
    另外,桃園市從去年開始在常常被違停公車停靠站試辦科技,成效不錯,民眾檢舉違停件數大幅下降,警方開罰單及出勤次數也明顯降低。我也表達希望新竹市能夠在幾個違停熱點盡快來試辦。
     
    警察局長表示,去年一整年取締違停的件數有將近 10 萬件,其中公車停靠站取締就有 1,035 件;今年一至四月,取締違停有 2 萬 8 千多件,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不過公車停靠區的取締有 884 件,比去年度增加。
     
    關於科技執法的部分,警察局已經跟交通處完成規劃,準備在火車站前的臨時停車區來規劃一個違規停車自動偵測的科技執法系統,會積極在跟交通部來爭取預算。明年會再研議在光復路清華大學前面公車停靠區設置相關系統。
     
    #監督市長落實改善公車競選政見

    林智堅市長先前提出《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 105 至 107 年要花費 10.8 億元來改善新竹公車路網,但最後只花費 2 億元左右。我要求交通處一定要積極爭取增加市府預算在公車上,這樣改變才會有可能。
     
    時代力量黨團督促市府改善公車的腳步決不會因為質詢完而結束,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是否說到做到,也會跟交通處密切討論未來的相關規劃。
     
    有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才有可能減少私人運具數量,舒緩塞車狀況,並降低交通事故,讓新竹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處長說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位
    #搭公車的議員

  •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19 11:54:29

    北門市場大改造❓打造沒有車位和排水的時尚空間😲
     
    擁有 55 年歷史的北門市場,如今終於有了重建的機會,不論是當地攤商或附近居民都相當期待。我也一直都很關注,希望改建之後真的能活化公有市場空間、帶動地方繁榮。
     
    然而,我跟市府要了市場的設計圖來看(電子檔在文末),發現裡面問題重重。詢問攤商和里長後,才發現設計的過程中,完全沒有找他們討論,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市長在臉書上和新聞上一再強調:「傳統市場也可以很時尚」,未來北門市場外觀會是灰白色系的現代風,市場將不再只是採買購物的地方,更是集合傳統與創新的社區優質空間。
     
    #真的有市長說的這麼好嗎❓
     
    上周我拿著設計圖詢問北門市場的攤商,結果他們給我的回饋是不符合需求。
     
    到底怎麼回事呢?
     
    1⃣ #沒有整體排水系統規劃
     
    排水做得好是讓市場環境衛生又不會產生臭味的關鍵,所以攤位周圍通常有排水溝。
     
    結果不只圖上沒看到,翻遍整個設計簡報,也完全沒有任何關於排水系統的說明,連「排水」兩個字都沒出現。
     
    2⃣ #沒有放冰箱和冷凍櫃的空間
     
    不論是賣肉的或是賣熟食的攤販,都很需要有放冰箱和冷凍櫃的地方,因為東西放在外面很容易壞。
     
    但是目前的設計,只是勉強把 64 個攤位擠進一樓的空間,完全沒有額外的地方可以擺放儲存設備。
     
    3⃣ #沒有考量到多元販售的需求
     
    目前的北門市場,除了傳統賣肉、菜、水果和熟食的攤販外,還有服飾店、理髮廳和修改衣服的工作坊。
     
    然而在設計圖上,幾乎所有的攤位都長得一樣,只適合傳統物品的販售。那改建之後,上面原有的這些店,要何去何從呀?
     
    4⃣ #沒有規劃熟食座位區
     
    有攤商提到,希望未來北門市場可以像現在的東門市場一樣活絡,白天賣菜、晚上賣餐飲。

    我在之前的市場報廢會勘也有提議,未來改建應該要規劃熟食區,吸引人來用餐,刺激消費,但顯然市府認為沒必要。
     
    5⃣ #汽機車停車位嚴重不足
     
    目前的基本設計只有規劃汽車位 18 個、機車位 40 個,加起來連 64 個攤販停都不夠。
     
    甚至在簡報中,直接秀出機車停在人行道上的設計圖,根本是鼓勵機車騎上人行道,人車爭道。
     
    #沒有停車位誰會願意來消費❓
     
    原本社區居民一直很期待市場改建的同時可以增加停車空間,市府也回應說將會跟中央來爭取。
     
    去年第 3 次臨時會,我在議會上要求產發處和交通處務必要做好橫向溝通,確保市場的設計保留未來能夠有加蓋停車場的可能性。
     
    結果從設計圖來看,根本沒有預留加蓋的可能。昨天在議場上,市長才說確定沒有停車場了,但這樣的決定,攤商和社區居民卻還絲毫不知情。
     
    他們還在期待著。
     
    我進一步問市長,如果市場沒有停車場,這樣來購物消費的民眾車要停在哪?
     
    沒想到市長居然回答說,機車可以停在 150 公尺外(實際上為 250 公尺)的棒球場停車場。
     
    市民真的會願意在大太陽底下,提著大包小包走 250 公尺?況且市場旁的小巷子寬度才 7 米,也完全沒有人行道。
     
    更令人意外的是,市長鼓勵民眾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到市場購物,但最近的公車站點遠在 400 公尺之外,且一個半小時才一班車。這樣完全不切實際。
     
    假如沒有停車場,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北門市場附近,要嘛是汽機車違停亂象不斷,要嘛就是民眾乾脆不來消費,導致市場變成蚊子館。
     
    #沒有集會所如何保障社區權益❓
     
    不論是在 2018 年的新聞,或是在我質詢前一天市府發的新聞稿上,市府都一再強調市場改建之後,將會提供給社區居民集會的空間。
     
    然而,目前市場的設計完全沒有獨立的集會空間。雖然產發處長會後跟我說明,所謂的多功能市集就包含社區居民的集會功能。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市長會認為有獨立集會空間的緣故。
     
    不論叫多功能市集,或是叫集會所,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讓社區居民能夠有固定可使用的集會場所。
     
    感謝市長在議會上答應新竹市民,北門市場將來一定會有讓社區居民集會的空間,這樣就讓人放心了。
     
    #土地利用率低浪費精華地段
     
    北門市場的基地面積約有九百多坪,以市場用地容積率 240 % 來計算,可開發樓地板面積約有 2 千 2 百坪,但目前的規劃設計只用了 450 坪左右,等於容積利用率約是 20 %。
     
    即使扣除 3 百多坪作為道路使用的土地,尚還有 450 坪左右的土地容積沒用到,若以實價登錄上土地一坪 30 萬來計算,等於市府浪費了約 1.3 億元。
     
    可惜市府因為希望將市場盡快重建,所以市長也很明確表示未來不會繼續爭取其他經費,增建停車場或是其他空間。
     
    #北門市場應該重新檢討設計
     
    很感謝市長表示會來修正市場的設計,邀請攤商、里長和里民來參與討論,並將他們的建議和需求盡可能放進設計中。
     
    停車問題,雖然市長表示可以停在棒球場或是搭公車前往,但我想在市長改善公車之前,這樣的解方一點也不實際,市府還是要想辦法來解決。
     
    既然好不容易北門市場要改建了,而且預計要花費四千多萬元,那就更該蓋一個真的符合在地需求、能夠為地方帶來繁榮的市場,不要只是成為拍照打卡的時尚空間而已。
     
    #第三次定期會總質詢
    #北門市場 #市政公開透明
    #二創向市長粉專設計致敬
     
    新竹市北門公有零售市場拆除重建細部設計及都市設計審議簡報
    https://reurl.cc/7XqKxy

  • 1米等於幾公尺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22:00:21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