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1才等於幾立方公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才等於幾立方公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才等於幾立方公尺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CSR在天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烟花颱風嚴防豪雨 #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怎麼治水?🌊 #大台北防洪計畫:如果淡水河暴漲,誰能拯救大台北居民? 台北防洪計畫從1982年開始施工,直到1996年完工。#二重疏洪道 是台北防洪計畫的一環,理論上最大疏洪量每秒可以排掉3條基隆河,確保整個大台北的安全,但這幾年淡水河流域的淤積沖刷,讓排...
1才等於幾立方公尺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烟花颱風嚴防豪雨 #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怎麼治水?🌊
#大台北防洪計畫:如果淡水河暴漲,誰能拯救大台北居民?
台北防洪計畫從1982年開始施工,直到1996年完工。#二重疏洪道 是台北防洪計畫的一環,理論上最大疏洪量每秒可以排掉3條基隆河,確保整個大台北的安全,但這幾年淡水河流域的淤積沖刷,讓排洪量少了將近35%。
其實,大台北防洪計畫是採用200年頻率洪水作為設計保護基準,最大洪水量是2.5萬秒立方公尺,中國黃河的200年防洪機制也不過才2.3萬秒立方公尺。
然而極端氣候不斷出現,200年頻率的洪水一直被打破。淡水河流域蓋了150公里的堤防、47公里的護岸,這等於每一公尺的河岸都被堤防擋住了。人工設施擋住了水,也擋住了我們對母親河的依戀。
劇烈的氣候變遷已經證明,不斷興建堤防讓城市不淹水的期待,結果來看非常不切實際。前內政部長 #李鴻源 說,城市已經不是我們現在想像的這種城市。整個淡水河流域還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公有地、停車場、學校操場可以改造,讓它們發揮一部分滯洪池功能。
我們是否能學習與水共存,慢慢打掉堤防、還地於河?
► https://bit.ly/2RkAvhA
#如果淹到你家的水是雞排店跟工業廠的油廢水:你家是水質破口嗎?
大台北地區除了淹水,河域水質污染也是極為嚴重的問題。
「復育一條河,是為了拯救一片城市。」許多城市都曾走過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歷史,但看過日本鴨川、英國梅西河的河川復育,相信台灣人的向心凝聚力比他們更高。
水質最大問題來自於未接管、尚未連通到污水下水道的家庭及工業廢水。
雙北近年來積極推動「家戶接管」,希望家庭廢水能先進到下水道系統處理後,再排放回河川完成水的循環。花費了巨額投入到淡水河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但是要讓淡水河變清澈,還有最後一哩路。
雙北已接管約190萬戶,依舊有近70萬戶家庭還沒接污水下水道,再加上淡水河流域經過的桃園市與基隆市,仍有百萬戶的家庭生活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淡水河。
「你」其實也能幫助淡水河改善河流水質!先從查看、了解「污水接管」做起,不讓自己成為污染淡水河流域的兇手。
提升家戶污水接管率後,接下來就是從源頭去管制 #事業廢水。
► https://bit.ly/3kuFrga
淡水河是台灣每一條河川的縮影,也許有一天我們又可以跟我們的母親河再度親近,真的成為水的子民。
Photo Credit : Unsplash
#CSR #CSR在天下 #為淡水河做一件事
#水系公民
1才等於幾立方公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2020年故宮600歲了,北京故宮600歲,雖然有很多重要的文物現在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不過北京故宮還是一個600歲的老建築,沒有人可以取代它。有很長一段時間,從民國時期到1990年之前,故宮其實是荒廢的狀況,後來到了2002年,開始了故宮的大修建計畫,在大修建計畫之下,故宮開始展現了它新的面貌。特別為大家介紹,故宮的蛻變。】
{內文}
元朝的大都皇宮,明成祖朱棣開國重,這張龍椅有明清兩朝24個皇帝坐過,北京故宮已經六百歲。
(故宮數位小組職員旁白)
希望在2020年我們數字化團隊,能夠采集更多三維文物,
2019年我們全部科組一共拍攝兩萬多件的文物,但故宮有186萬件文物 ,所以我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為故宮文物拍攝它的基礎照片
600歲的故宮走入新時代,學會以數位科技替每一件文物留下記錄,也懂得運用網路多元行銷策略,讓歷史以靈活樣貌面世主動走近普羅大眾,1925年開放參觀的故宮博物院
每年接待1900萬名遊客 已經是世界級,2020年大修工程完成之際,對北京故宮更是重要一刻。
北京故宮第一次大修在1950年代,剛走過民初動亂的紫禁城破敗不堪,光是垃圾就運走了25萬立方公尺,可以從北京到天津修一條6公尺寬的公路,1974年再進行第二次修復工程,總共花了七年時間 但成效有限,2002年的故宮 看似宏偉的外表下,實則磚瓦破敗 漆畫凋零,各種線路配管外露,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也是在這一年,北京故宮決定推動大修計畫 分為近 中 遠三個階段,投入工程預算20億人民幣 相當於100億台幣,大修計畫就從太和殿西邊的武英殿,跟東邊的文華殿做為試點修繕工程 而開始
(鄭欣淼/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當年)李自成登基當了一天皇帝,他就是在這兒登基的,清兵入關以後 當時皇宮燒了好多地方,多爾袞當時是攝政王 他就在這個地方辦公的
一文一武兩座宮殿是清朝皇太子活動的地方,慈禧60大壽也是在這裡接受各國使節遞交國書,經過重修再度穿上龍袍金身的武英殿,現在是故宮的書畫館與它相對的文華殿則做為陶瓷展示館。
紫禁城佔地2萬5千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15萬5千平方米,相傳一共有9999.5間房,經過實際測量後確定為8704間,在600年的歷史長河中,故宮幾經戰亂 大火 天災人禍摧殘
早已脆弱不堪,2002年開始的大修工程,規畫以18年 三階段 來進行整體宮殿群的修繕及復原,文茜世界周報團隊,在大修工程開始的第一期就率先進行拍攝,更是第一個得以進入乾隆的最愛漱芳齋 的境外媒體。
(主持人(2005年) VS.鄭欣淼/時任北京故宮院長_
這兒好漂亮 讓我們拍 第一次拍這兒
漱芳齋原本是紫禁城裡專供皇子居住的乾西五所之一,乾隆當太子的時候以此為龍潛之地,登基後更改為他專用的休息娛樂場所,為了愛聽戲的乾隆,漱芳齋前殿院子裡新建了戲台,黃琉璃瓦 重簷 四角尖頂,亭臺式的建築精緻華美 根據記載,乾隆通常會坐在對面的"閱是樓"聽戲,走進芳齊 裡頭還有一個迷你戲台,小巧的舞台兩側,以木頭仿竹子 刻出古琴造型的對聯,據說乾隆母子就坐在台下邊吃飯 邊看戲,孝順的弘曆甚至還曾在此粉墨登場 彩衣娛親。
(鄭欣淼/時任北京故宮院長)
這是宮廷裡邊比較小的(戲台)
它這兒寫一個"風雅存"
這都是乾隆皇帝時候搞的
他這個人是藝術趣味相當高的
清代 包括京劇的形成
應該說在乾隆朝都是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而乾隆皇帝為母親精心打造的壽康宮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館後一直作為文物庫房使用
在大修計畫中花了六年時間修繕
終於趕在北京故宮建院90周年
2015年十月對外開放
(聲音來源:王子林/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是按照乾隆的一天 哪一天呢?是乾隆36年10月28號這一天的陳設陳設原狀來恢復的
(聲源:林姝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后殿大坑上)就是說從多寶格一直到炕几 ,都是我們根據<點查報告>把乾隆年間的文物家具恢復到原來的位置,
(並且)去查它原來多寶格裡放的是什麼東西,盡量的也是恢復到叫「原格放原物」
壽康宮的前殿 金漆蟠龍藻井 掛著青銅軒轅鏡與下方的寶座呼應,這張寶座還是根據檔案資料從乾隆花園裡翻出來的,史料記載,寶座以紫檀木製成 綴以金銀珠寶和精緻船竹,工匠們歷時兩年時間才復原了它的本來面目。
故宮大修最重要原則就是「修舊如舊」 這並不容易,2014年 時任故宮院長單霽翔一度叫停工程,問題就出在真正會古法的工匠不足,包工便宜行事找來廉價民工頂替上陣,差點就毀了故宮大修計畫。
(鄭欣淼/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大修)它不僅僅解決說你看它破敗啦,還要和宮殿以後的用途結合起來,要做一個展覽的場所,做為一個庫房啊,做其他的用途,因為它用途的不同 它裡邊的設計也會不同的
「修舊如舊」不只是工藝,包括建材用料都是挑戰,像是清朝工匠用的楠木 華北的落葉松木,現在早就找不到,另外,做為故宮建築重要特徵的琉璃瓦,超過100萬的瓦片得全新燒製,需要重上釉彩的則有35萬片,所謂的金磚 也要換掉70多萬塊。
(聲音來源:藝術史專家朱惠良)
幾乎像做沉泥硯那樣, 把那個土 一直不停的篩,篩到它幾乎沒有什麼雜質,所以它非常的堅實,那為什麼叫金磚呢?就是因為它的質地非常的堅硬,很紮實之外,它敲起來的聲音像鐘一樣,所以就給它一個名字叫金磚,就等於它貴重的像金子做得一樣。
為了找到嫻熟修繕的能工巧匠 真正是煞費苦心
(鄭欣淼/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我們還搞了一些師承制 拜師傅的,我們搞了已經搞了搞兩次了,比如搞釉石彩畫的 搞畫作 搞木作,這些他不是一般藝師可以做的,那真正他是身懷絕技啊
故宮大修從2002年一路修到2020年,十八年的時間,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宮殿建築群基本獲得完整修復,沈澱六百年月的宮城故事,也再一次在世人面前娓娓道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bz7V97Moc&t=1s
1才等於幾立方公尺 在 陳超明-阿明哥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超明向經濟部長沈榮津提出許多問題,超明特別提醒施政要用務實的態度跟大格局,不是亂開支票或施捨一點小確幸就可以。
一、台灣的經濟前景
超明認為,主計處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是2.42%,全球大約是3.4%,看起來好像樂觀,但是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通貨膨漲,第二個是美中貿易戰,台灣的供應鏈會有嚴重的損失,尤其有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受影響最大,佔70%,之後才是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波蘭、菲律賓,所以在保護主義興盛的時代,超明特別提醒經濟部要有因應之道。
二、氣候變遷帶來的缺水問題
超明認為當天公不做美的時候,台灣就會有缺水的問題,可是超明發現經濟部的對策都沒有改善基本的原因,那就是水庫的淤泥!台灣水庫淤泥幾乎佔了三分之一,所以一個水庫只剩70%的儲水量,而且還在減少!台灣水庫淤積1.47億立方公尺,但是經濟部一年才清淤300萬,根本緩不濟急。經濟部應該要求水利署跟工研院或其他單位充分合作研究如何把淤泥變成再生用途,這是循環經濟、綠色創新的材料,可以同時解決缺水及創造新產業鏈。
三、蔡英文10年不漲電價的承諾呢?
過去馬英九總統因為當時燃煤跟燃氣的完工發電比例是2:12,燃氣發電成本高,不得不漲電價15%,但被民眾罵死,,現在為了非核家園,未來幾年燃煤跟燃氣的比例要提高到1:12,等於燃氣比例要倍增,問題是燃氣發電成本遠高於燃煤發電,這樣怎麼可能不漲電價?電價上漲也帶動物價上漲,到時候通貨膨脹一定會發生。而且經濟部今年10月大概又要再漲3%,等於今年就加6%,民進黨就像溫水煮青蛙在騙台灣人。
而非核家園的目標還要提高再生能源比例,一度綠電用6元收購,成本一年又要增加600億,7年以後要增加4200億,怎麼可能不漲?民進黨只是先壓著不處理,騙人民不會漲價而已!再生能源是看天的電,很不穩定,民進黨卻把它當成基本電源,是不負責任的作法。
而且超明認為民進黨都用文字遊戲欺騙台灣百姓,像當時蔡英文總統說10年內不會漲電價的三個理由根本是狡辯。
第一個理由是,要台灣人落實節能,就不會缺電;
第二個理由是,綠能科技會進步,發電成本就會下跌;
第三個理由是,提高台電營業效率,電價就不用漲。
超明認為,現在科技進步,人類生活脫離不了電子產品,怎麼減少用電?而距離非核家園只剩7年時間,綠能成本如何下降?還有天氣不穩定的問題,誰敢保證再生能源成功。還有,台電一年能減少多少成本?人事成本佔多少?可以減少電價負擔多少?這些都應該要跟人民說清楚、講明白,不能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