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00752技術分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00752技術分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00752技術分析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家早! 這位朋友留言在前一篇文章底下,剛好有一些重要觀念可以延伸, 我就拿出來跟大家一起聊。 提問: ---------- 你好老余,在此提個不相關的問題可以嗎?是這樣的,我知道你是不用趨勢線的,但是在支撐阻力線和趨勢線有衝突時,這個要怎麼去處理呢?比如這張圖。價格突破了趨勢線,按趨勢線流派的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00的網紅Victor W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的財商講師,傳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強調可以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從銀行搬錢,真是的!銀行在台灣是屬於特許行業,豈是這些傳播錯誤方式的財商講師,就可以輕易地搬錢。 要經營一個事業,資金的需求是必要,所以妥善的管理資金的流向,必須在銀行內部留下確切的紀錄。錢進錢出,是基本的觀念,在影片中,王老師提出銀行...
-
00752技術分析 在 Victor W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8-28 12:58:44很多的財商講師,傳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強調可以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從銀行搬錢,真是的!銀行在台灣是屬於特許行業,豈是這些傳播錯誤方式的財商講師,就可以輕易地搬錢。
要經營一個事業,資金的需求是必要,所以妥善的管理資金的流向,必須在銀行內部留下確切的紀錄。錢進錢出,是基本的觀念,在影片中,王老師提出銀行內部人員的看法,讓有資金需求的朋友一個正確的觀念。
0056在川普投顧亂搞下,還是不上不下的盤整,但目標價還是穩定的錢進,期待獲利滿足點的到來。
請有興趣的好友,持續追蹤訂閱我的頻道。
========================================
九月份理財課程開始報名了
時間:2019/09/29(週日)下午13:00~17:10
費用:原價4000元,早鳥優惠價3500元,團體報名(兩人以上)每人3000元,名額有限25人
開放錄音及備有精美餐點
課程大綱:
技術分析尋找機會飆股操作實務(王老師主講)
ETF操作入門介紹(車老師主講)
https://www.beclass.com/rid=23416635d5a89f387bad?fbclid=IwAR2nIsCegGER5E0wn2HEk2i1qrSgsRYBUYko4rpP3nh8u285DdJ5EKGpgnk
我的FB:https://www.facebook.com/victor.wang.16
我的理財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5663795525708/?multi_permalinks=691890927902994¬if_id=1547783358511626¬if_t=feedback_reaction_generic
九月份理財講座:https://www.beclass.com/rid=23416635d5a89f387bad?fbclid=IwAR2nIsCegGER5E0wn2HEk2i1qrSgsRYBUYko4rpP3nh8u285DdJ5EKGpgnk
#0056台灣高股息
#0050台灣五十
#施昇輝
#不敗教主陳重銘 -
00752技術分析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2-18 12:00:02俗話說股票市場是「八成輸一成平一成贏」,大多數投資人可能都會碰到股票被套牢的情況,這時該如何是好呢?曾在證券公司待過13年的喬哥,曾自以為很懂股票操作,卻經歷兩次破產危機,但他不氣餒,從失敗中領悟出一套簡易的投資系統!
#喬哥 #下班經濟學 #謝哲青 #路怡珍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頻道立場
⚠️本節目與來賓所推介個股無不當財務利益關係,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00752技術分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早!
這位朋友留言在前一篇文章底下,剛好有一些重要觀念可以延伸,
我就拿出來跟大家一起聊。
提問:
----------
你好老余,在此提個不相關的問題可以嗎?是這樣的,我知道你是不用趨勢線的,但是在支撐阻力線和趨勢線有衝突時,這個要怎麼去處理呢?比如這張圖。價格突破了趨勢線,按趨勢線流派的做法是應該long了,但是上方就是阻力位了,我就有些顧慮。結果錯過了這一波拉升。你是怎麼看待這種情況的呢?有沒有什麼建議?
----------
(有位資深Mark同學幫我回答了技術面的問題,在第二張圖片)
(技術面我就不談了)
1. 我的確不用趨勢線,既然我根本沒有畫出趨勢線,哪來的衝突?
2. 我不做撞牆的突破交易,所以無論有沒有趨勢線存在,
我都不會在你圈起來的地方吃多單。
3. 如果我錯過底部符合我跡象的進場點(在mark同學圖中有),那就錯過啊~ 對,就錯過啊~
(會不會很幹? 會啦,就罵個兩下,去玩貓平復一下心情~)
4. 事後來看,你永遠會找到一種方法完全符合過去的某一段行情,似乎是完美解答!
某一天是17ma完美貼著,
某一天是KD指標完美,
某一天是布林通道兩倍完美壓著,
當然完美啊! 這些技術分析指標,
是拿著你眼前的價格(因),
回頭反向運算回去的(果),
當然完美啊!!
5.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腦袋東西太多了!
大部分人腦袋東西都太多了,
七嘴八舌連自己午餐要吃什麼都很難決定。
假設你是一隻只有魚可以吃的貓,你會很甘願吃魚。
有魚? 吃。
沒魚?不吃。
你不會猶豫要不要吃雞吃豬吃牛。
市場,已經夠亂了。
你還要在你腦中裝入各式各樣的雜訊,
這樣怎麼打單?
一下子切線、一下子均線、
一下子經濟數據、一下子PTT大大發文、
網路上又查到布林通道,又查到裸K交易,
又看到擺盪指標KD、RSI、MACD、威廉,
都想要把每一個最大的好處放在你的手上,
這,只會讓自己更亂而已。
#少才是更好!
(這也是好書一本)
在我們的腦中,乖乖的就只有一種模式。
別人賺錢那別人的事。 我做我的就好。
所以各種交易法在我們的腦中就不會打結,
因為從來就沒有別的交易法。
如果你要照趨勢線流派的做法,那就照做啊~
如果你怕撞牆,那就不要做啊~
不要把不同的交易法卡在一起,這樣穩死。
你永遠會找到『另一個』交易法。
你就會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找......
解法?
專注一個,夠了。
做決定,接受它所有的後果,就這樣而已。
#歡喜做甘願受
00752技術分析 在 聯詠科技 Novate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VIS事業群:帶您跨入AI 影像新視界】
Quantum Processor 8K是世界第一顆完整支持三星最高階旗艦級機種的高畫質 8K AV1 decoder & 8K 120Hz MEMC & PQ 畫質晶片,由聯詠科技及三星共同合作。
旗艦級Q950搭載Quantum Processor 8K,配備改良的AI影像升級功能,它利用機器學習來分析和識別像素特徵,還原影像不同元素,創造原始的8K畫質。亦搭載Adaptive Picture技術,分析特定環境的光源分佈,且維持應有的對比,並藉由AI ScaleNet技術優化可用的網路頻寬,實現流暢的串連速度,讓三星電視跨入另一個全新 AI 影像的視聽境界。
#聯詠科技
#聯接視界詠無止境
#VIS事業群
#StayInnovativewithNovatek
00752技術分析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兩天與鋒哥在CH上的訪談,介紹我的新書《美股投資學》與投資相關的問題這邊整理重點跟大家分享
因為有4000多字,也可以直接看網站文章(放留言)
👉 為什麼要投資美股?你認為投資美股的三個理由是什麼?
多一個資產配置的機會,可以更了解世界的變化(最創新,最熱門的產業趨勢)
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資金會找可以有更多機會的市場,所以當資訊取得愈來愈容易的時候,美股就會愈來愈熱。但是我不會覺得台股就一定不好,找到自己能發揮跟獲利的市場才是最重要的。
👉 鋒哥提到"台積電也是可以接軌世界,打國際市場的公司"
但我認為我知道半導體產業未來有發展前景,也知道台積電絕對具有技術領先優勢,但真的要分析技術面問題(製程、技術、供應鏈等)仍超出能力圈。美股許多公司都是消費、生活類股,以餐飲來說瓦城、豆府也是好公司,但是就市場發展性來說沒有像美股餐飲那麼快速。
👉 每一個投資人都應該把自己當成企業分析師,而不是股票分析師,是不是可以好好說明這個觀念?
巴菲特說把要用一家公司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投資。這也是我認為閱讀對投資的重要性,你如果都是用單一標準,單一因素或是價格,用自己的立場來分析公司會太狹隘,但是如果靠閱讀書籍你得到的是別人的思考模式,會更有同理心。
我自己也有經營公司,當面對到不同的狀況的時候會怎麼處理,別人遇到類似的狀況的時候會不會比我處理得更好,那我下次可能就可以去調整自己的方法。另外就是在評估公司的時候,把所有可能性都列出來,哪一個是我認為最有可能,最可行,對公司幫助最大的,如果管理層跟我想的一樣,那我會更想投資這家公司。
所以我覺得人還是很重要的因素,企業也是由領導人帶領,底下的人有沒有共同的核心思想,員工流動率,高管行為,甚至到客戶是否對公司有信心,黏著度怎麼樣,每一個都是環環相扣的。
👉 鋒哥問一開始是企業分析師,等到進出場時是不是就變成股票分析師(看價格與技術分析)
用商業的角度看公司,真的看好了就耐心等待一個好的進場時機。技術分析是用來避免追高殺低的輔助工具,也就是說拿來確認,而不是用來預測,而通常技術分析的轉折點為也會伴隨著催化劑產生(包括營收表現由虧轉盈,更換管理層,賣資產等基本面消息)
👉 用財報評估公司,但財報資料畢竟是公開資訊,會做資產重估嗎?
鋒哥認為像哥倫比亞價值投資課中提到的對資產價值重估,才有更多機會可以找到被市場低估的公司,賺取超額報酬。
作資產重估像《21世紀價值投資》中討論的內容,重新複製一個公司的成本要多少?要對產業與財務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我認為投資人在做估值時用資訊網站提供的功能,設定參數找到合理的區間即可,剩下的則是對市場的敏銳度來找到順風產業。也可參考紐約大學教授Damodaran的網站Musing on Markets參考他的方式與觀點(著作:當代財經大師的估值課)。
另外我認為股價是公司的營運表現+對未來的成長
所以檢視公司的財報就是了解公司過去的營運趨勢,有沒有走在一個正向成長的軌道上。在《21世紀價值投資》這本書中也提到,現代價值投資更著重於對成長的估算。好的公司有長時間的財務資訊可以回溯,營收可預測性高,剩下的就是你對公司未來成長的估算。
我覺得現在財報(美化或舞弊)連專業人士都看不出來,就最基本的指標來看公司,作好資金配置財是最重要的,分散風險與控制風險。
美股至少是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如果不夠公開透明,在財報公布後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波動。也是因為這樣其實我很重視消息面,催化劑這些資訊,因為只要這個效應可以延續的時間夠長,就有較大的機率可以帶來不錯的獲利
👉 用技術分析掌握進出場時機點,進出場點是指怎樣的時間尺度?持股期又是怎樣的時間尺度?如果持股十年,成長十倍,那麼短期的進出場點重要嗎?
我不會預設我要持有一家公司多久,長期投資是結果不是目的,買在合理的價格自然可以長期持有,但是當行情變化,產業變化或公司基本面變化,還是需要考慮出場的問題。
單純以技術指標來作為進出場,就會更重視買賣點(停利停損點的設定),但是如果是以基本面+型態面來進出,反而是跟隨趨勢,跟著趨勢作加減碼,變成一種很彈性的操作
那如果是單純以指數化投資來說,我書裡也有說這部分作為我的長期部位,並且把中短期的獲利再投入,指數是我覺得唯一可以愈跌愈買的標的,因為他是跟著整個國家經濟成長,具有自動汰換機制。持之以恆與堅持比擇時更重要
👉 有聽眾提問:情緒性因素是影響投資的重要關鍵,該如何克服持股波動大的問題?
把該持股的部位配置在報酬波動是你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才有辦法握得住。我舉了鋒哥買入比特幣的例子,買入成本低,而且已經變成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所以不會因為短期的波動而賣出。但是一般投資人想要買入比特幣,不可能回到過去幾年前的價格,你要思考的是當下,是未來的機會,而現在是不是一個合理的買點,以及要配置多少在你的投資組合中,才能讓你持有時是舒服的。
另外是很多人會覺得從頭抱到尾才是真的投資,但是許多公司也有順風逆風期,也有被高估或低估的時候,即便是操作波段獲利,最重要的是你預設的目標與進出場原則有沒有達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 投資組合和資產配置這兩個觀念差在哪裡?
這是投資跟理財的差異,投資是為自己創造現金流,而理財(資產配置)是配置這些逐漸累積起來的資本,
投資組合對我來說像損益表(創造最大收入,本業+業外收入),資產配置對我來說就是資產負債表,那你的營收要放到哪一塊,包括現金、投資、專業知識與固定資產(房子或其它流動性比較差的)
將資金分散在整體股票市場上,另外還有債券,現金和房地產,投資資產配置的主要選項,將資金進行多元的資產配置,可以幫助投資人在景氣循環週期平衡投資組合的波動,更好的堅守長期投資的目標。隨著年紀增長,資產配置的比重也會持續調整,資產規模愈大會更倚靠以固定收益為主,因為資金購大即便是收益率較低,絕對金額也會更高。
所以鋒哥提到在書中ARK重新思考配置一文,將創新納入投資組合的重要性觀念主要仍是投資組合的配置問題,而透過這個配置來提高報酬率,接下來要去思考的是如何透過資產配置降低報酬率的波動問題。
👉 是否應該開槓桿?
鋒哥之前的文章可參考,看法非常精闢
舉債(貸款)與利率高低無關,而是跟你的負債比有關,收入扣除固定支出後,能否支應利息費用。我認為利息支出佔收入比例最好不要超過五成﹑而依照年齡的增長,負債比率應該要逐漸下降。
另外就是你的債務是拿來做什麼用途,假設你是拿來買房,房子因通膨或眾多因素而導致價格上漲,但原本的負債是固定的,反而為你創造額外的價值,但如果是用做於不具生產性,不具增值潛力的配置上,例如信貸消費支出,那債務還掉了就是還掉了,對長期資產淨值沒有影響。
不管是在個人或是投資上,每個人的財務條件不同,都應該用這樣的方式來評估舉債的必要性。而在低利率環境下,善用貸款或融資工具可以為你更高效的增加資產,怕的是沒有預先做好規劃與停損機制,更不好的是舉債操作衍生性商品,波動大時更容易斷頭(務必小心)。
👉 書中提到投資組合有三大元素,是不是可以快問快答各舉三家公司:複利成長股穩健成長股高速成長股
複利成長股:寶僑,可口可樂,Costco(鋒哥提到嬌生JNJ跟亞培ABT)
穩健成長股:蘋果,亞馬遜,Google
高速成長股:CRWD,SQ,SHOP,TDOC(電動車,電商,行動支付)
👉 書中提到,買股之前,該問的是「為什麼不該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想不到才應該買,問題是答案會很快改變嗎?或是有那麼顯而易見嗎?
其實我覺得這是在提醒自己反向思考,我們在決定要買入某一家公司的時候,通常是已經先對這家公司有好感才會想要去研究,買了之後也會特別關注到公司利多的消息,反而常常去忽略利空的消息,甚至已經持有這家公司時,會覺得利空消息只是暫時讓股價下跌,終究會漲回來
但是如果你在買之前先冷靜思考,把所有利多跟利空因素都寫下來,然後去進行比較反而會更客觀
👉 對Robinhood這樣的券商怎麼看待?對美國和台灣的投資環境有什麼批評或期許嗎?
不只是Robinhood的問題,現在最多討論的是零手續費券商對整體市場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是否強化了投資人對於投機的偏好,而忽略過去投資的本質是什麼。
我認為讓更多人參與投資市場是好事,而台灣過去對於金融法規的高度設限,在現在資訊流通更快速與容易取得的情況下,反而讓投資人出走,要怎麼樣落實讓大家可以以更低成本與高效的方式進行投資組合配置,我覺得滿值得思考的問題
👉 有沒有當波克夏的股東?為什麼?
我沒有當波克夏的股東,但是我很喜歡看巴菲特(或是波克夏)的操作,之前也寫過很多文章(連結)也閱讀過去股東的信,了解在資金規模逐漸擴張的情況下,你在投資決策上要怎麼樣心態轉換。
正如同書中所述:「投資原則永不改變,因為它們是永恆的;方法則可以改變,而且往往應該因應投資環境而改變」。巴菲特在合夥事業和市場週期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方法,而這是為了以最好的方式貫徹他的投資原則。
另外一個就是大家常常在吵到底要投資S&P500還是波克夏?其實這也是兩個不同的問題,買一家企業看的是人,買指數看的是國家的經濟成長。
如果你對人有認同就會買公司的股票,我覺得是我們對巴菲特比較熟悉,對Todd&Ted沒有那麼熟悉所以對波克夏的信念沒有那麼強大,我還是喜歡用指數配個股,至少我在研究的時候可以了解經理人的思維與策略執行是不是跟我有共鳴,在同一個思路上去做事情。
非常感謝鋒哥的邀請,提問都很犀利,在聊的過程中也很愉快,讓我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若大家對於美股投資有任何想法,也歡迎留言跟我討論。也感謝讀者的支持,讓我的書可以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