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龍門加工機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龍門加工機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龍門加工機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龍門加工機是什麼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許榮哲 × 小說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茅盾:寫作技巧到底是什麼?】 若要說到中國的近代作家茅盾,大家肯定都比較熟悉,著名的《子夜》就是他的作品。甚至在中國還有以他為名的「茅盾文學獎」。 那麼,取得如此成就的茅盾,對於「寫作」有什麼樣的看法呢?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寫作技巧到底是什麼? / 茅盾 請不要見了「技巧」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認真少年Imseriou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包含: CNC講的是電腦數值控制 一路從最古早的工具機講到造價超過一億的德國CNC工具機 工業之母、機械之母、工業之米 你分的出來哪個是哪個嗎? 台灣傳統產業逐漸脫胎換骨 工廠恆溫恆濕 鏟花高技術 年薪超過百萬 無法被機械取代 特別感謝:台中精機 #CNC #台中精機 #工具機 ➡️訂閱我...

  • 龍門加工機是什麼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7 19:00:02
    有 101 人按讚

    【茅盾:寫作技巧到底是什麼?】
     
    若要說到中國的近代作家茅盾,大家肯定都比較熟悉,著名的《子夜》就是他的作品。甚至在中國還有以他為名的「茅盾文學獎」。
     
    那麼,取得如此成就的茅盾,對於「寫作」有什麼樣的看法呢?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寫作技巧到底是什麼? / 茅盾
     
    請不要見了「技巧」兩字,就覺得高不可攀,十分害怕。也請不要見了「技巧」兩字,就聯想到一長串的形容詞,一些古怪的不常見的字眼,乃至一些拗口的似白話非白話的句子。所謂「技巧」,並無神秘性。你不用害羞,說:「我哪裡夠得上技巧。」事實上,能夠把自己的意思明白說出來,就是技巧。連自己心裡的意思都說不明白的,不是也常常可以遇到的麼?要是又能夠把自己的意思按照自己那時的情緒說的或委婉,或堅決,或洋洋然滿是樂觀,或低沉而悲憤,那就是技巧的程度又進一步了。只要你不上當,不迷信寫在紙上的定要是書上的字眼和句法,只要你大膽把口裡怎樣說的寫到紙上來,那你就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也相當的把握到技巧。
     
    一定要先排除通常的對於「技巧」的神秘的看法,然後能夠來談怎樣學取技巧。
     
    凡借文字構成的文藝作品,最基本的單位是「字」。從前人講究作文的方法,開頭便講「煉字」。這就是:為你所要表達的意思,或所要發洩的情緒,所要告人的物與事,找到那最適當最新鮮最響亮的單字。我們現在也主張「煉字」,也主張要那樣去找去。不過從前人(現在也還有人)以為應當在書本上去找,我們卻主張在活人的說話中去找——至少是要把這一個辦法作為主要的基本的工作。在這一點上,我不反對「擺龍門陣」。
     
    若干單字聯綴起來,成為句子;所以句子的組織方法是要研究的第二步。這也是應當在人們的談話中去找尋而研究的。你可以準備一本雜記簿,把聽到的巧妙而特別的單字或句子,都隨時記錄下來。不過句子的組織法也還可以從語體的文學作品中去探尋。在那裡,句子的組織法是經過作者加工的,因此就比通常人們談話時更嚴密,更多變化。嚴密而多變化,這是造句技術的要點。
     
    到此為止,「寫」和「說」是一致的,「寫」的技巧也就立根在「說」的技巧。再進一步,「寫」就要求它特有的技巧了,然而也並不神秘。
     
    我們試從一個實踐的例子來說明這一問題。
     
    茶館裡有人在講故事。講者富有口才,所以故事很動聽,你把故事記錄下來了,你研究,你會覺得它的精彩地方,例如語言的生動而巧妙,又非寫作所能及,然而比起一些好的寫作的故事來,它的結構是鬆懈些,而情節的發展也平板些。
     
    這小小的研究,告訴我們一件事:茶館裡講故事的那個人對於故事的技巧的一部分未嘗有過研究,因為他不是有意要作一個說故事的人。而另一方面,那些作為文藝作品寫出來的故事卻因作者有意地講究這方面的技巧,所以就見得優勝。
     
    結構上的技巧是必要的。所謂結構,不僅指人與事的安排配合,還須顧到全篇的節奏——這就是從故事的發展中所產生的起伏抑揚的情調。一篇作品(除了若干例外),不能一個調子從頭到底;要是這樣,就成為平板,就不美。因此須要有「波瀾」,譬如一首曲子,拍子有快有慢的,音有高有低。
     
    一篇作品中的人、物、事,必須有現實的基礎,然而到底是作者虛構的。正因為是虛構的,所以這些人、物、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必須一方面入情入理,有百分之百的真實性,而同時一方面又必須緊湊,各部分成為有機體,而且具有抑揚起伏的節奏,這樣才可以增加它的色彩、律動和韻味,而強烈地感動了讀者。
     
    這些技巧,我們要到世界和本國的名著中去學習。這些技巧是經過了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無數人才創造研究成功的。這些技巧,還在發展,絕對不會有止境。
     
    然而這一類的技巧也不是只有從名著中方可找到,方能學習。我們也要從社會生活中去擷取創造新技巧的動力。社會是在變動的,新的社會生活會產生新的文藝上的技巧。這只要研究自古至今新的文藝形式之所以產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就可以明白的。不過這一層說起來不大簡單,這一本小書裡是容納不下的,我們只能在這裡略提一筆,要詳細研究,須得閱讀專書。
     
    以上所述,倘用一句常常聽見的話來總結,就是:「向生活學習。」

  • 龍門加工機是什麼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8 21:46:31
    有 103 人按讚


    #分享520疫情後,臺灣未來四年經濟看法

    第一個兩岸貿易是一種“虛假貿易”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比例佔25%左右,對香港的貿易比例在12%左右,加起來約37%。

    但是這個貿易大部分是臺灣的虛假出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據國際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去分析,大部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實際上是臺灣本土零組件廠商對中國大陸臺資代工廠商的出口。

    所以這次貿易衝突,打出了一個謊言,這個謊言就是臺灣對陸港出口比例很高,臺灣經濟嚴重依賴中國經濟。現在你們也看到,中國經濟增長日益困難,臺灣並不受任何影響,我很早就提過,臺灣這種貿易形態非常特別,臺灣不做品牌,專注代工的模式也需要得到正名,我想這是第二點。四五年前,我就抨擊仍有相當一部分產業人士堅信所謂利潤在品牌端,而代工處於產業利潤最低端所以必須拋棄掉的奇怪論斷。

    如果我們迴歸市場機制去看問題,那麼很容易理解所謂的價格是受到市場供需影響,而市場的供需歸根結底來說,就是看技術門檻被誰掌控。80年代之前,電子和半導體產業是品牌製造不分家,並無所謂代工廠和品牌廠的細分。因此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是絕對的高技術門檻產業,技術緊緊掌握在少數品牌廠商手中,由於是自有產能,因此每家品牌製造的產品都“獨一無二”,因此造就了品牌的神話。

    但2000年以來,隨着臺系ODM代工的興起和開源式操作系統的興起,歐美廠商奉行“品牌至上”,走上輕資產品牌化道路,放棄了自主製造能力轉而專攻市場營銷和品牌,在新興品牌站穩市場前確實風光一時。但新興品牌也藉着ODM廠商崛起和操作系統開源拉低產品設計製造門檻的東風,得以快速山寨製造出同質化的產品,並憑藉低價競爭策略,硬是將產業的利潤率由高階水準拉到中低階水準,憑藉中國低廉的人力和研發成本搞得歐美品牌虧損連連。

    歐美品牌自我拋棄最具技術門檻的製造業務短視的委外代工,不再具備獨有的硬件技術而專攻品牌,無論是研發、創新與創意甚至品牌溢價統統在ODM廠商代工高度同質化下被迅速抹平,歐美品牌除封閉的iOS生態系統獨此一家別無競爭對手的Apple外無一例外被中國品牌一一上演滅門慘案。這就是所謂的“品牌至上”的偏見帶給歐美電子品牌的結局。

    臺系供應鏈專注代工,開創了ODM代工模式和晶圓專工兩大商業模式創新,也開創了臺灣電子產業三十年的榮景。因爲代工實際上就是B2B模式,臺灣供應鏈事實上是全世界品牌的夥伴,是真正在做全世界的生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ODM廠商越來越少,能夠撼動產業的僅剩下臺系大廠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外加美系偉創力。而臺系廠商壟斷全球電子代工75%的份額,形成了事實上的產業壟斷。

    而當前的品牌廠卻是遍地開花,當百事可樂、康師傅、甚至前英語補習教師、相聲演員都來自辦品牌賣手機的年代裏,可以想象品牌端的門檻已經降到了何種程度。在這樣的品牌大亂戰局面下,也不難理解爲何專注品牌的SONY、LG、聯想的日子都很艱難,即使貴爲全球智慧機一哥的Samsung,如果我們剝離半導體業務單看行動通訊業務,根據市場研究公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Samsung已經有多個季度在智慧手機業務領域掙扎在虧損的邊緣。

    我是要講一下,雖然文章頭頭是道,不過,你知道代工廠裡面幾乎都是外勞天下,臺灣代工幾乎都是用低薪,低價的產品來搶佔代工市場——回應網友的問題。

    低階代工業事實上都已經遷離臺灣,大部分在中國和東南亞,這部分是用外國的勞工、外國的資源和環境、水電來賺錢匯回臺灣(也就是歐美下單—臺灣接單—中國製造的三角貿易模式),說得直白一點,富士康在中國剝削勞工以後把盈餘匯回臺灣發股息紅利,就是臺灣白得的錢。

    另外臺灣每年對中國貿易順差高達七八百億美元,大多是代工廠與臺灣母公司貿易創造的,從側面也能反映出代工業對於臺灣總體國際貿易收支平衡的關鍵作用。

    最後,代工廠的遷徙與佈局關乎整個供應鏈的聯動與羣聚,譬如廣達把高階伺服器代工線搬回臺灣,就帶動上游數十家供應商從中國撤到臺灣,帶動的整體經濟效益不能直接以個別企業的角度思考。最後,以臺灣傳統電子代工大廠鴻海爲例,其年淨利潤約43-48億美元,甚至遠超過南韓的現代汽車集團。而臺系代工廠雖然以低毛利率被詬病,但若以每股收益率或淨資產收益率(ROE)來衡量,事實上南韓的現代汽車集團比富士康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而有些臺灣代工品牌也是必須用美國德國的機械才能生產出臺灣品牌,我沒有看過臺灣交給國外的終端產品是用臺灣製的機械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說,初生產的毛胚和粗加工是臺灣工具機沒錯,但是要交給國外的時候卻是用外國機械研磨出來的,外國品牌的產品幾乎也是用他們國家的機械作為終端處理——

    第一,臺灣的機械設備屬於全球一流水準,以五軸中高階工具機來說,臺灣出口值高居全球前五,至於臺灣亞太菁英制造的X=30m超大型航太五軸加工龍門,則是美國波音公司製造大型客機、戰機機體承重結構的核心製程設備,並不能以某一設備的產地來判斷臺灣的製造業與機械工業水準,難道美國從臺灣買軍用芯片,大型航太工具機是美國沒能力的體現?

    第二,臺灣的製造業一向在國際上競爭力非常強悍,除半導體外,高階精密機械更是如此。臺灣在70-80年代的高階工具機性能就已經達到美國當地中流廠商水準,但售價僅是1/2左右,如此高性價比讓臺灣工具機迅速打垮美國機床業,迫使美國政府在1986年出臺《自我限制協議》(VRA),重點打擊臺灣和日本機床對美出口,又在到期後單獨對臺灣產製高階機床追加2年進口限制,方纔保住了美國本土機牀業的一口氣。

    美國目前本土一些較大型機床企業事實上也都賣身退出競爭,譬如MAG北美公司、SMS公司等都已經是臺資控股了。

    第三,全球化的今天,不應該太過於拘泥於設備產製於何處,正如榮總、長庚、臺大的醫療水準高,難道醫師還要會做核磁共振儀才算高明麼?同樣的手術刀,爲什麼有的醫師可以做開顱手術,心臟置換手術,爲什麼有的醫師只能做普通手術?設備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和運用先進設備的技術能力,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大力扶植的中芯國際趕不上臺積電步伐的原因之一。

    臺廠與南韓Samsung都有着通吃產業鏈的規劃,不同的卻是臺廠甘願隱身幕後,專注技術和服務,做默默數鈔票的無名英雄,因此,臺廠與全部的品牌廠都是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鴻海可以在大客戶諾基亞轟然倒下的時候依然穩定成長,因爲臺廠的商業模式事實上跳出了單一品牌興衰週期律,而與產業的全部品牌共生共榮,因此也就能隨產業發展穩健成長。

    南韓的Samsung既是代工業者又是品牌業者,與衆多品牌廠商本質上是一種零和博弈的生死關係,雖然目前風光無限,但終究還是未能跳出品牌的興衰律。

    臺系廠商的競爭策略,正是巧實力的體現,不比氣盛而比氣長,藉助客戶夥伴關係實現研發、製造、人才、資本的根留臺灣的同時行銷全球,以少量的投資帶動數十倍上百倍的現金流,以小博大獲得可觀的收益。由於避開品牌,規避了某些市場的政治風險,得以無視政治關係冷熱變化穩定透過各大品牌將臺灣製造銷往各地。這種務實低調的商業模式,穩紮穩打的踏實策略確實值得產業界更加認真看待臺系產業鏈的未來潛力。​​​​

    這個是我幾年前寫過的,呼籲業界重視高技術代工鏈的價值。現在也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點就是臺灣未來的經濟還是很樂觀的,五大因素撐着,一個是臺積電,幾乎是一己之力把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鏈都磁吸到臺灣來,你看看谷歌,微軟,美光,亞馬遜,思科,高通,ARM,ASML,Imec,蘋果,應用材料,康寧等等。

    全部都羣聚到臺灣,要跟臺灣的半導體技術做整合,從研發端深度對接臺灣的產學研界,全球高科技龍頭齊聚一堂,這般榮景除了硅谷,其他國家可以說是千年未有。

    第二個因素就是美國嘛,美國現在的政策太明顯了,發函給500大企業要他們加強跟臺灣連接,再到最近組建“人才循環大聯盟”,再到制裁中國,那不是逼供應鏈搬家是什麼?低階的成衣代工可以去越南,但是面板呢?半導體呢?主板呢?伺服器呢?遷廠的話不到臺灣到哪裏?

    你看看這次歡迎臺商投資方案,招募來的臺商,超過5000億都是因爲美國的關稅給逼回臺灣的嘛,美國這個大趨勢不變,對抗在加強,美國的態度越強硬,臺商就越得回家保命,這個趨勢能撐起臺灣未來5-10年的長期經濟表現。

    第三個因素就是內需能撐得住,無論是前瞻,5+2,還是國防自主,綠能計劃,這哪個都是數千億的大項目,而且都有國產化的要求,像是國防這部分,過去臺灣是買飛機,KMT不還是想買意大利的M346嗎?買了那就是花錢養活意大利的航太工人,甚至維修都要人家授權。現在臺灣自己做T-5高教機,超過55%的採購金額留在臺灣,維修保養100%在臺灣做,拿錢養活自己的航太工人,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把原本的外購變內需,這種也是非常大的利多因素。

    第四個就是從政策層面看,臺灣正在加速放寬各項法規,逐步鬆綁不合時宜的舊制度,以打造亞太地區最佳的投資及創新環境。無論是多元上市,還是金融沙盒,或者說是全球首個無人載具條例,亞洲第一輛獲得牌照的無人車等等,臺灣現在對於創新的友善度,事實上已經遠遠超過深圳,上海,首爾和東京,這對於搶佔下一波科技爆發帶來的商機是非常有利。

    第五個就是整個臺灣的經濟體質很優秀,持有的海外淨資產高達1.2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外匯儲備也是全球前五,人均持有專利量,人均出口量在亞洲名列前三,人均淨金融資產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整個銀行體系很少有呆賬壞賬,主權信用評級也很優秀,展望都是穩健向好

    鄭凱夫

  • 龍門加工機是什麼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23 09:11:33
    有 289 人按讚


    1. 當年政府公報或立法院記錄都明擺著蘭嶼就是要蓋核廢料儲存場,何來欺騙之有?

    2. 長期監測下蘭嶼的環境背景輻射量比台灣本島許多地區還低,哪來侵害之有?那蔡英文政府即將「回朔補償25.5億新台幣」是在補償啥?

    3. 那為何謠言可以反覆回收再利用?請看經濟分析怎麼說。

    【環保團體大絕招-\-\「謠言回收再利用」的經濟分析】

    地球公民基金會舉辦了一個「核廢料是你們台灣的責任:核廢遷出蘭嶼」活動。

    該活動宣稱:

    「1974年原子能委員會展開蘭嶼計畫,選址蘭嶼作為核能廢料場,在未經達悟族人的同意之下,國防部蘭嶼指揮部片面將土地撥付給原子能委員會使用,更以興建魚罐頭工廠的名義蒙蔽,自1982年開始將核能廢料運至蘭嶼,總共運送了10008桶核廢料,迄今"暫存"了35年。」

    而偏偏這是一個被攻破多次的謠言,卻還能被地球公民基金會這種環保團體反覆地回收利用繼續欺騙大眾。

    早在民國69年的立法院公報就明白指出:「為計畫處理與儲存此類放射性待處理物料...至民國63年經本會多次討論....建議以台東縣蘭嶼島龍門地區為陸儲場所,並於64會計年度起列有蘭嶼計畫專案預算...預計於今年九月可完成碼頭工程,其餘工程亦可於明年五月全部完成...」

    哪有什麼「魚罐頭工廠」的欺瞞情形?更甭提現場施工豎立的大型看板(參見圖片)也明白標示「蘭嶼計畫碼頭及堤防工程,主辦單位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除非你中文爛到認為原子能委員會是在賣魚罐頭的。

    同年的聯合報亦有報導:「放射性待處理物料將送蘭嶼貯存 -場地係岩石構造而且設備周全 對附近居民安全不致發生損害」

    之所以選擇蘭嶼龍門是因為:「...因地形封閉(呈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凹」字地形)、5公里內無民眾居住、可利用土地面積達1平方公里以上...」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5公里內無民眾居住
    5公里內無民眾居住
    5公里內無民眾居住

    這麼明白的謠言,卻不斷地被環保團體一再拿出來宣傳使用,居心何在?甚至連最早的謠言出處都被找出來「呂建蒼, 台灣核廢料問題 ,環保聯盟台北分會季刊-\-\台北環境第15期」,呂姓作者只是道聽塗說地宣稱政府欺騙蘭嶼人民。

    而蘭嶼居民因為核廢料受損了嗎?

    從事實證據來看,根本沒有。

    一者,輻射本來就可用掩體技術圍住,同時離輻射源越遠,輻射量越少(輻射劑量與距離平方成反比,一台運作中的X光機,距離超過3公尺就幾乎不受影響),這都是基礎物理學常識;二者5公里內根本無居民。

    實證調查也發現不但蘭嶼地區的背景輻射是全台灣最低,甚至比台北市與台中市都低了約六成、比高雄市低了約五成、比阿里山低了約七成五。換言之,你住在阿里山受到的輻射量還是蘭嶼人的4倍!

    環保團體不斷宣稱蘭嶼人受到輻射污染,可是台北人、台中人或阿里山人受到更多輻射影響,怎麼你們都不拿來說嘴了呢?

    蘭嶼低階核廢料究竟有什麼損失可言未可知,但可以確認的有:

    1. 台電給蘭嶼地區30億元台幣成回饋居民基金(蘭嶼居民僅5,068人,相當於一人60萬元)。

    2. 蘭嶼居民依據《離島建設條例》享有免費電力,而依據經濟學的價格理論,果然發生「蘭嶼用電免費冷氣24小時開不停 台電虧損1億全民買單」

    蘭嶼居民平均用電是本島的2倍以上,而且還是免費!等於是你我補貼其用電,而立法理由宣稱「蘭嶼地區用電費用免收的規定,係基於達悟族人特別犧牲而給予的合理補(賠)償」。

    特別犧牲了什麼?事實證據上看不到。可享受真金白銀的利益倒是很明確。

    這就回到主題:為什麼環保團體要/可以這樣一再重複使用同樣的謊言?

    經濟分析如下:

    1. 蘭嶼有個人工輻射源可指責並從中獲利;但是台中台北乃至於阿里山的背景輻射是上天安排,即便高過蘭嶼,也因跟上帝計較又沒錢又沒選票可拿,所以不會有政客或環保團體要跟天公伯拼命或罵其黑心。

    2. 當一個故事(即便是謊言)可以帶來利益時,則可從中獲利者必然會重複使用。這點呂秀蓮2002年當副總統時就說得很明白了:「蘭嶼放射性廢棄物場沒有問題,是有些政客每年就要去挑它一下。」

    就像「蜂蜜不純砍頭」招牌到處有,而販賣摻糖蜂蜜者多,販賣純蜂蜜者幾希。因為蜂蜜純正與否的檢驗非常困難,供應者算準一般消費者不會為了幾百、幾千塊的蜂蜜花大把銀子送實驗室跑質譜儀驗碳同位素。(是的,很多人教的目測或簡易辨別蜂蜜真偽方法,99%都是無效)

    蘭嶼核廢料議題之所以能一再被提起,就是其蘊含的巨大政治、經濟利益妙不可言,才會有這麼多人前仆後繼。

    3. 典型金融詐騙手法

    你可能疑惑這謠言既然被攻破,怎麼環團還好意思再提?這就牽涉到一種典型金融詐騙手法。

    假設有人介紹你買股,報明牌給你。第一天,準!第二天,準!第三天,準!....連準十天,到第11天,你心不心動?你大概開始猜疑這傢伙不是有內線就是天賦異秉...

    而這只是常見的大數機率手法。

    當你每天打電話給非常多人報明牌,總會有幾個人那麼「註死」真的天天給你猜中。電話那頭則會被你的「日日精準」給唬住,從此成為「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的誠心信徒。這時候要套取經濟利益就相對容易,因為你已經大幅降低他心中的資訊成本,即便只是幻象。

    那我們把這個手法「反過來」使用。

    你每天找不同人講述同一個假故事,假設每天宣傳100人中,有那麼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迷糊蛋相信了。10天后就有10個迷糊蛋相信,1年後就有365個迷糊蛋。而這過程又有「三人成虎」效應 -\-\ 開始越多人相信,就會讓原本不信的人也信心動搖甚至改變想法。

    你的謊言,如此成就了一個有政治影響力的利益團體,團體成員還會自我催眠、自我加強與自我圓謊,讓你最初可能粗糙且漏洞百出的謊言被打磨得無堅不摧、煞有其事,進而影響更多人。

    這就是為什麼即便蘭嶼龍門低階核廢料儲存場的「魚罐頭工廠」謊話會這樣不斷被回收再利用。

    這過程其實也經過前述的「打磨」,早先版本宣稱是「鳳梨罐頭工廠」,但稍有商業經驗者就知道「鬼扯淡!」蘭嶼又不是鳳梨產區,神經病才把工廠設到蘭嶼,再徒增海運費用地把又重又高材積的鳳梨運到蘭嶼加工。沒見過水果加工廠遠離產區還能營運的。所以謊言就改成魚罐頭,聽起來稍微合理了一點。

    過去我也曾戳破「反對化妝品動物實驗」的動保團體謊言,可作為延伸閱讀素材。

    世上謀生方式千奇百怪,花點時間看懂環保團體使用的詐騙手法,一樂也。

    https://wp.me/p9ffS3-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