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龍都酒樓桌菜菜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龍都酒樓桌菜菜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龍都酒樓桌菜菜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龍都酒樓桌菜菜單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16的網紅食在好初 Eats all the 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私廚料理  這間一聚料理廚房 地點在忠明南路跟精誠五街口 是去年移民來台中定居的香港朋友開的 平日只作午間套餐跟真空加熱即食的調理包 招牌菜是一些非常道地的港式簡餐跟便當 我來現場吃過也外帶過便當 內容可以看一下菜單。  今天不是要介紹這些料理 而是他們提供必需提前預定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

龍都酒樓桌菜菜單 在 食在好初 Eats All The Tim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4:19

#香港私廚料理  這間一聚料理廚房 地點在忠明南路跟精誠五街口 是去年移民來台中定居的香港朋友開的 平日只作午間套餐跟真空加熱即食的調理包 招牌菜是一些非常道地的港式簡餐跟便當 我來現場吃過也外帶過便當 內容可以看一下菜單。  今天不是要介紹這些料理 而是他們提供必需提前預定的...

  • 龍都酒樓桌菜菜單 在 食在好初 Eats all the 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30 21:48:55
    有 55 人按讚

    #香港私廚料理
    
    這間一聚料理廚房
    地點在忠明南路跟精誠五街口
    是去年移民來台中定居的香港朋友開的
    平日只作午間套餐跟真空加熱即食的調理包
    招牌菜是一些非常道地的港式簡餐跟便當
    我來現場吃過也外帶過便當
    內容可以看一下菜單。
    
    今天不是要介紹這些料理
    而是他們提供必需提前預定的港式私房菜(桌菜)
    有點像私廚料理的概念
    八個人以上才可以接受預定
    我們當天是每人1200的預算
    可以自己帶酒來小酌
    店家會提供餐單選項跟我們討論
    我個人是蠻喜歡的
    真的是重口味的道地港式口味
    如果習慣吃清淡的朋友可能自行跳過
    像我們會三五好友邊吃邊喝酒就蠻推薦的
    主要是用料非常實在而且份量也很足
    
    以下是當天的菜單給大家參考:
    
    1.四小碟(前菜四拼)
    口水雞海蜇皮、醉鮑魚、胡麻龍鬚菜,脆皮燒肉
    其實前菜上桌看到就嗨了
    脆皮豬肉、鮑魚、海蜇皮當開胃菜相當有誠意。
    
    2.避風塘鮮魷
    去過香港的朋友就知道,
    避風塘口味就是大量的炸蒜酥,
    跟炸過的花枝一起大火快炒再上桌,
    其實光蒜酥就很下飯很下酒了。
    
    3.沙鍋魚頭
    跟台灣的沙鍋口味不一樣,
    它是清蒸再紅燒的魚頭,
    超大顆滿滿都是魚肉,
    而且肉質很鮮嫩。
    
    
    4.沙薑雞
    港式的白斬雞沾沙薑醬油,
    雞肉很結實不過沙薑的味道,
    跟我以前吃過的不太一樣。
    
    5.豉椒蛤蜊
    豆豉辣椒炒蛤蜊,
    非常重口味的一道菜。
    
    6.薑葱炒蟹
    它的螃蟹非常大一隻切塊,
    先油炸再跟薑葱炒過,
    味道都炒進蟹肉裡,
    而且螃蟹的質量也好肉很多很好吃。
    
    7.干貝豆苗
    這也是很浮誇的一道菜,
    清炒豆苗上滿滿都是干貝。
    
    8.花膠雞湯
    湯喝起來非常的濃醇
    除了整隻雞還加了白菜、
    花膠、鮮蝦雲吞一起燉,
    每一口都喝得到膠質。
    (鮮蝦雲吞很紮實很好吃)
    
    9.龍蝦伊麵
    真的是一道令人讚賞的作品
    完全不輸龍都酒樓的龍蝦伊麵
    兩隻龍蝦個頭大肉也非常多
    我忘了問一共是幾斤
    不過我們八個壯漢吃不完還打包
    光著道菜這桌就值回票價了
    龍蝦肉結實又彈牙
    先裹粉油炸後在跟麵條炒過
    龍蝦好吃就不用多說了
    麵條完全吸飽醬汁
    如果可以真想把它吃光光
    如果來這裡用餐一定指定這道菜。
    
    10.回鍋肉
    三層肉油炸過在炒
    我已經吃不下也忘記拍照
    有機會下次在補。
    
    當天吃飯很愉快賓主盡歡,
    老闆有問我有沒有需要調整口味,
    台灣人吃比較清淡,
    我跟老闆說完全不用為了迎合別人,
    而改變自己的口味,
    原汁原味才有特色,
    口味合適的客人自然會上門。
    
    另外大力推薦他們的港式牛筋腩、
    咖喱魚丸、絲襪奶茶,
    還有很多商品下面附上宅配網址,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下。
    
    https://twyujihk.com/
    
    一聚料理廚房
    0966033152
    11:30~14:30
    台中市西區忠明南路58之3號

    #台灣 #台中 #台中西區 #西區 #忠明南路 #一聚料理廚房 #港式料理 #港式飲茶 #港式 #港式點心 #港式餐廳 #粵菜 #廣東菜 #台灣美食 #台中美食 #台中西區美食 #西區美食 #台中餐廳 #私廚 #食在好初eatsallthetime #宅配 #台中美食推薦 #香港人在台灣

  • 龍都酒樓桌菜菜單 在 乙葉猴的美麗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28 13:00:35
    有 53 人按讚


    🙏內湖《龍都酒樓》烤鴨真好吃呀!🌮
    台北《龍都酒樓》的烤鴨也是赫赫有名,推薦大家可以試試內湖店,環境更為寬敞舒適唷!

    👉這次聚餐來到內湖《龍都酒樓》,假日人潮超級多,一定要提早先訂位。我們10大10小,被安排在2樓座位,真是太舒適了,店員阿姨服務也很親切唷!

    👉我們分成2桌,點了2隻烤鴨,都是選《兩吃》,分別是片皮鴨搭配酸菜鴨骨米粉湯、跟搭配薑蔥爆鴨骨,都很好吃。《龍都》的烤鴨鮮嫩多汁,表皮薄脆酥香,真是很棒。建議不要選太多吃,這樣鴨肉才可以吃的過癮啊!🌮

    👉其他除了一些大菜,單價中上,搭配港式小點點餐,可以吃的很澎湃,價格又不會太貴耶!我們點了很多,每個人都吃超飽,後來還打包,總共吃了約12000元(10大10小),算是不貴呀!

  • 龍都酒樓桌菜菜單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5-06 08:50:00
    有 32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5-07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蔚藍文化出版社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著氣味,也營造出了特殊的飲食氛圍。飲食在臺灣可以大致分出客家菜、閩南菜或其他各種移民的菜餚,尤其在匯集了從各地方移入居民的都會地區,地方菜餐館更是體現不同種族細微差異的地方。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料理」?當中藏著什麼故事?
      
      飲食文化與風土歷史息息相關,也能看出臺灣的寬廣與包容性。隨著時代的演進,臺灣菜融合了閩粵料理、北京菜、江浙菜、上海菜、臺灣眷村獨特的小吃等;但又因本島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材料的影響下,最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特色料理。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飲食最能透露出一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樣貌,是人類社群文明的指標。
      
      本書兼以資料爬梳、論述、田野來描摹臺灣料理,定義臺灣料理。書中談及的「臺灣料理」以國宴的脈絡來架構,從日本時代大稻埕四大酒樓的宴席菜出發,除了看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也是窺看地域歷史轉變的重要窗口……
      
    ◆畫說臺菜 澎湃百年!
      本書除取材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料理之琹》、以及中研院「臺灣日記知識庫」裡林獻堂、吳新榮、黃旺成等文化人的日記和出版品;參考學者曾品滄、陳玉箴的學術研究;也親自近身採訪餐廳主廚、經營者;綜覽網路食記、食譜、當代出版品的飲宴記述……更輔以原創插畫,呈現澎湃鮮活的臺菜文化。
      
    ◆正港臺灣人吃些什麼?在哪裡吃?
      龍蝦盤、日式汽鍋、八寶鴨、五柳居、水晶鴿蛋、金錢火雞、八寶飯、蔥蒜蒸龍蝦、鯧魚米粉、荷葉粥、紅燒牛肉麵、小籠包、獅子頭、翅參鮑肚、魷魚螺肉蒜鍋……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山水亭、鐵道飯店、黑美人大酒家、慈聖宮廟口、鳳梨大樓……
      
      從日治時期至近年總統國宴,從庶民日常的臺灣味到高級食材的臺灣料理。那些挑動你味蕾的菜色,都隱含著與各個時代的深刻連結。
      
    ◆日本裕仁皇太子也曾到臺灣,
    品嚐了一場華麗的盛宴。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總督府官邸設宴,宴席由東薈芳及江山樓合辦。當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御宴與臺灣料理江山樓之光榮〉大幅報導,並把當日菜單十三道料理刊載報上。其中皇太子殿下每道菜皆有食用,特別喜歡八寶飯,宴後皇太子傳旨褒嘉。此後日本皇室來臺,所有的臺灣料理會席都由江山樓包辦。
      
      一九二五年江山樓再度承辦秩父宮雍仁親王來臺料理,以及,一九二六年北白川宮能久妃富子、一九二七年朝香宮鳩彥王、一九二八年久彌宮朝融王都由江山樓外燴臺灣料理,此時皇太子已成了昭和天皇(一九二六年)幾乎每年都承辦日本皇室成員來臺的宴席,臺灣料理的地位也由此確定。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6)《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蔚藍文化,2018
      

  • 龍都酒樓桌菜菜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7 19:58:12

    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著氣味,也營造出了特殊的飲食氛圍。飲食在臺灣可以大致分出客家菜、閩南菜或其他各種移民的菜餚,尤其在匯集了從各地方移入居民的都會地區,地方菜餐館更是體現不同種族細微差異的地方。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料理」?當中藏著什麼故事?
      
      飲食文化與風土歷史息息相關,也能看出臺灣的寬廣與包容性。隨著時代的演進,臺灣菜融合了閩粵料理、北京菜、江浙菜、上海菜、臺灣眷村獨特的小吃等;但又因本島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材料的影響下,最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特色料理。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飲食最能透露出一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樣貌,是人類社群文明的指標。
      
      本書兼以資料爬梳、論述、田野來描摹臺灣料理,定義臺灣料理。書中談及的「臺灣料理」以國宴的脈絡來架構,從日本時代大稻埕四大酒樓的宴席菜出發,除了看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也是窺看地域歷史轉變的重要窗口……
      
    ◆畫說臺菜 澎湃百年!
      本書除取材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料理之琹》、以及中研院「臺灣日記知識庫」裡林獻堂、吳新榮、黃旺成等文化人的日記和出版品;參考學者曾品滄、陳玉箴的學術研究;也親自近身採訪餐廳主廚、經營者;綜覽網路食記、食譜、當代出版品的飲宴記述……更輔以原創插畫,呈現澎湃鮮活的臺菜文化。
      
    ◆正港臺灣人吃些什麼?在哪裡吃?
      龍蝦盤、日式汽鍋、八寶鴨、五柳居、水晶鴿蛋、金錢火雞、八寶飯、蔥蒜蒸龍蝦、鯧魚米粉、荷葉粥、紅燒牛肉麵、小籠包、獅子頭、翅參鮑肚、魷魚螺肉蒜鍋……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山水亭、鐵道飯店、黑美人大酒家、慈聖宮廟口、鳳梨大樓……
      
      從日治時期至近年總統國宴,從庶民日常的臺灣味到高級食材的臺灣料理。那些挑動你味蕾的菜色,都隱含著與各個時代的深刻連結。
      
    ◆日本裕仁皇太子也曾到臺灣,
    品嚐了一場華麗的盛宴。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總督府官邸設宴,宴席由東薈芳及江山樓合辦。當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御宴與臺灣料理江山樓之光榮〉大幅報導,並把當日菜單十三道料理刊載報上。其中皇太子殿下每道菜皆有食用,特別喜歡八寶飯,宴後皇太子傳旨褒嘉。此後日本皇室來臺,所有的臺灣料理會席都由江山樓包辦。
      
      一九二五年江山樓再度承辦秩父宮雍仁親王來臺料理,以及,一九二六年北白川宮能久妃富子、一九二七年朝香宮鳩彥王、一九二八年久彌宮朝融王都由江山樓外燴臺灣料理,此時皇太子已成了昭和天皇(一九二六年)幾乎每年都承辦日本皇室成員來臺的宴席,臺灣料理的地位也由此確定。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6)《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蔚藍文化,2018

  • 龍都酒樓桌菜菜單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24 20:00:02

    一敲銅鑼,鼓鈸喧天,暮色沉沉的馬游塘村生猛了:金豬開陣,祝禱繚繞香燭,爐火熊熊蒸氣騰騰──村屋間空地搭竹棚張綵燈,筵開廿八席,熱辣辣葷素源源上桌來,觥籌交錯,賓主俱歡顏。

    這是一場筵席包辦館「大來東南」主理的壽宴。食材爐灶、枱凳碗筷、侍應廚師統統到會來。從上世紀中葉起,大夥就像紅船戲班一樣鄉轉鄉,走過六七動盪、七八十年代經濟飛躍⋯⋯伙頭兵團今天髮稀了、背彎了,彈指間炒炸蒸燉,光芒依舊在。縱然行業日落江河,廉頗亦老矣,但這終究是他們的舞台,猶如大老倌踏出虎度門,必定傾力演出。

    正月,是大來東南全年難得的忙碌時候,一個周日包辦了六七個筵席。人稱「倫叔」的老闆陳倫駐店調兵遣將:哪位師傅擅長哪些菜、走甚麼崗位、誰去煮日宴或晚宴甚至走兩場……他自詡為僱傭兵阿頭,「無僱傭兵,怎打成仗?我們有後生的,不是個個六十幾,八十幾也有,總之是耆英啦!耆英功夫夠,守門好,調味等等準確些。」倫叔八十歲了,依然精神矍鑠。


    幾十年來他都行散工日薪制,有訂單就召集好兄弟埋班。這晚壽宴,他派出三個大師傅,四蒸兩炒六個爐頭,還有幫廚和雜工十三人。「我們包辦筵席,不可能跟酒樓一樣分工。」晚上十幾個樓面,日間已在油麻地店內劏魚剪蝦。

    師傅也清晨六點多回店預備:需火候的燉湯、炸子雞上皮,以及每一個菜式的配搭得先做好。譬如「百寶鴨」,全鴨起骨,再釀入蓮子、銀杏、瑤柱、鹹蛋黃等超過八種材料,扣燜一小時,廿八席的鴨就花上好幾小時。筵席現場,師傅也「瓣瓣得」:砧板埋灶搬抬,隨時走位「執生」:上菜急起來也要掉下熱鑊去幫手排菜。「我們好似舊時打波,十上十落的陣形。」倫叔用荷蘭隊全能足球比喻。


    包辦的承諾

    藍田山上馬游塘村的壽宴,七點開席,午後雜工率先運來枱凳鋪設;師傅和食材工具在兩三點陸續抵達,起爐搭灶洗刷,肉食菜蔬調味料一一擺列開來。


    五點多,鑼鼓響起,主家拜神;師傅開爐點火,首先熬煮糖水紅豆沙,而澆在大菜上的濃芡、炸油一一先推先熱待用;雜工披上白恤衫,變身侍應候命。準時七點,拜神金豬吃罷,冒着白煙好彩頭的「發財好市」啟動盛宴,主人賓客齊舉杯:「飲勝!」

    大家酒酣耳熱之際,在爐邊起勁的師傅忽然停下來,翹首以待。原來主家要敬酒,樓面事前通報師傅歇一歇。「包辦筵席有一好處。酒樓一起菜就全部煮了出來。去到你府上就不是了:喂,師傅慢一點啦!遲幾個字再起菜啦!師傅就會停。」倫叔得意地說。

    他強調,大夥臨時是主家的僕人,「也可以說是包辦的承諾,如果到時『我不喜歡做』,唔得!你幾大都做完那一晚。」像這天天氣不穩,主家搭的竹棚不能遮蓋廿八圍,要分頭二圍,大夥就分兩次煮食招呼,工時長了近一倍,酬金不變,也無怨言。

    功夫,六十年前

    這晚主家曾宏五兄弟為八十有一的母親擺壽。「我覺得在村搞到會很有氣氛。」曾宏說,原來四十多年前阿爺已跟東南結緣。跟冷餸翻熱的盆菜不同,筵席上每一道菜現煮現吃,那股熱辣辣給人驚喜連連:一條蒸魚上來,剛剛離骨,很嫩滑;熱炒燜煮,全是「小時候酒樓的味道」──沒複雜的化學調味,吃了不口渴。

    賓主享用完鬆軟大壽包、濃甜紅豆沙,盡歡席散。師傅撤退,樓面收拾狼藉杯盤。時近午夜,大貨車盡吞爐具碗碟,消失於夜幕下;要不是賓主臉上的悅色酒氣,盛宴好像沒發生過。

    倫叔說,筵席到會不是沒市場,飲食集團也設部門營辦,不過數獨立經營、既包辦「筵」(菜)又提供「席」(枱凳餐具)的筵席專家,九龍只怕剩下他這一家。而他,也入行超過半世紀了:1957年,十九歲的他由廣州來港做了一年錶行打雜,就投靠開包辦館的姑丈,從此走上包辦路。

    「當時甚麼也不懂,何謂大雞三味?何謂四和菜三和菜?好烏龍。」知不足,學不倦。他晚上一有空就用舊報紙練字;看營業部怎樣寫菜單;入廚房偷師。後來他往外闖,包辦館、茶居,樓面廚房點心樣樣都做。「我們東南的事頭請人,席上揀菜薳,好挑剔,你不勤力不醒目他不睬你。」他先後入東南、大來兩間包辦館。兩店由甘日新和嚴志二人在1948年創立。1972年,兩位老闆退休打算結業,他於是和拍檔用盡十萬元積蓄頂手,把兩個字號合併成為「大來東南」。

    筵有大小 無分階層 

    倫叔二十多歲就在包辦館當上大掌櫃。他回憶,行業在六七暴動前最興旺。大來經常到富貴人家的花園別墅做宴;主家一來喜歡包辦隨時候命,二來家宴私隱度高。那時,工廠在大時大節和廠慶也經常擺酒,「譬如唯一水壺廠、鄧芬記。有錢佬聚居的又一村、中半山、九龍塘,那時候很多……」倫叔不願提豪客名字叨光,只漏了嘴:「舊時總華探長是常客,現任不少高官警司也食過我們的餸菜。」

    從前,包辦館街街也有,單是廟街已四五間,包括大來和東南。店本身也擺到三四圍,「那時無冷氣,太太們喜歡高髻頭,牛角扇吹到髻都歪了。」倫叔忍不住笑起來。六七年暴動後,有錢人紛紛離港暫避,兩店生意跌了八九成。及至七十年代,酒樓愈開愈多,「人家當然想嘆冷氣、更好的招呼和環境。」包辦筵席漸漸式微。

    為了拓展生意,倫叔二十年前也做起盆菜來;沙士前甚至也做蛇宴。現在筵席和盆菜各佔一半。盆菜有幾百元一圍;筵席可達萬多元一席,但不多;千多元最平常。「貴婦狗生日請客仍然有;隱形富豪做生日、擺滿月,入伙一定要光顧我們啦!旺一下新屋。」他做得最多的是社團和大學千人宴。正月時,露宿者之家也訂了五席給附近油麻地、深水埗的街友。蒜香基圍蝦、菜膽百寶鴨、五柳炸石斑……他和師傅一視同仁用心炮製,佳餚趁熱派人連同摺枱碗筷用手推車送過去,服務周到無分階層。

    老友一齊打天下

    「我做了幾廿年,後生做到老了。」倫叔笑咪咪,總是腳踏白水鞋,手握一罐生力啤。接洽生意、買料、訂貨他一腳踢;廚房告急他就衝入廚房,樓面不行幫樓面。

    「現在無人願意(接手)做這樣辛苦的事了。」大來東南到今天,打理人只剩他一個。人家退休坐公園,他很抗拒,有事做就開心,「回來認識多些朋友,老中青也認識一些,多好呀!同時跟社會不脫節。」

    辦公枱上,毛筆墨盒放在手邊,他十年如一日為客人擬寫菜單。菜單值多少錢,他就買同等的貨給客人。「你不可以隨便一種貨給主人家,否則如何運作幾十年呀?蠔豉來說,客人需要大隻的金蠔或最大的沙井蠔,二百多元一斤,我需要買那些。小一點百多元甚至幾十元一斤,不同嘛!」

    人隨行業走到日暮,倫叔一點不傷感。目睹同行一間間消失,唯獨大來東南撐了下來,他淡淡然說:「無人光顧,你就要結業。我們幸好有班老友記合作,圍威喂,打天下!」倫叔呷一口他形容為「生命之源」的啤酒,清涼、回甘。

    舉重若輕 大師傅

    謝龍師傅(67歲)
    入行四十多年,去過上海、台灣做大廚。這日他中午和七十多歲的Man叔在上水煮了六圍,傍晚再來馬游塘村拍檔入行六十年的鄭成師傅炮製廿八席。一年之中,只年尾正月較忙,「如果靠包辦筵席搵食,真是無得食。」他在大來做散工三十多年,倫叔叫到,義不容辭。「當做義工舒筋活絡,是一種樂趣,大家老友傾吓偈開心點。」做廚師,謝師傅笑言:「客人讚好,證明自己煮得好。」

    黃錫師傅(66歲)
    曾在港島有名的包辦館歐燦記隨父做廚,二十多年前歐燦記結業,轉來大來。「上門到會好像酒樓,只是整個廚房搬過去,沒有搭棚的就在露天煮。」這天,他清晨六點多就返油麻地店鋪廚房張羅,蒸煮了七八成,現場來做兩三成。席散,其他師傅撤退了,他留下來搬搬抬抬,收拾物資上車,回店卸貨已過午夜。「做慣了, 沒甚麼問題。」錫師傅總是和顏悅色。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葉天榮

    大來東南筵席
    地址:油麻地廣東道844號永發樓地鋪 
    電話:2780 314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