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龍潭花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龍潭花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龍潭花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龍潭花市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6萬的網紅鄭文燦,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年初三龍潭、大溪及復興參香祈福 期盼平安大發展,逐步改善交通設施 今天一早我到龍潭參香祈福,接著到大溪番仔寮瑞源宮、員樹林三元宮、永昌宮、仁和宮、月眉山觀音寺、福仁宮、普濟堂、蓮座山觀音寺、三層福安宮、百吉復興宮、聚賢慈惠堂、復興區三民東興宮參香,發送豬年新春福袋給市民朋友。 今年是豬年,豬...

  • 龍潭花市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2-07 19:45:00
    有 1,298 人按讚

    大年初三龍潭、大溪及復興參香祈福 期盼平安大發展,逐步改善交通設施

    今天一早我到龍潭參香祈福,接著到大溪番仔寮瑞源宮、員樹林三元宮、永昌宮、仁和宮、月眉山觀音寺、福仁宮、普濟堂、蓮座山觀音寺、三層福安宮、百吉復興宮、聚賢慈惠堂、復興區三民東興宮參香,發送豬年新春福袋給市民朋友。

    今年是豬年,豬在台灣傳統文化中,代表財富,所以小朋友的撲滿採用了豬的造型,殺豬公也代表荷包滿滿;今年市府新春福袋也有7隻小豬,希望大家諸事大吉,也期盼大溪地區平安大發展,每個家庭都獲得照顧。

    大溪許多建設都在逐步完成中,最重要的是國道3號銜接台66線增設系統交流道工程,去年5月核定,現在正在進行工程設計,我們會敦促交通部早日開工,未來的永昌段高架化之後,也可以活化橋下空間,做為花市或活動中心。

    大溪是桃園歷史的發源地,也是桃園人的文化故鄉。先祖開發大溪這塊土地,留下許多廟宇,仁和宮更是開漳聖王廟宇的發源地,因此,期盼未來我們可以推動更多地方建設和文化。

    復興區的大三民休閒農業區也已經劃設通過,可以設立更多休閒農場、民宿及主題餐廳,市府也會持續解決停車問題,並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協調,未來第三個加壓站完成後,就可以將自來水送到三民及羅浮地區,讓當地自來水及山泉水雙軌併進,讓大家可以擁有好的生活品質。

    我擔任市長四年,希望讓復興區不只是後花園,更要成為居民好工作、好生活、好夢想的地方,我會持續與市府團隊改善復興地區的交通、產業與教育設施,也祝大家新春恭喜,諸事大吉。

  • 龍潭花市 在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 服務勤快 守護龜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10 13:12:10
    有 27 人按讚


    107/04/10(週二)農業局工作報告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農民職災無人聞問,勞保、農保均排除在外,農民直到死亡才能獲得相關給付。身為農民子弟的桃園市議員林俐玲10日在在議事堂上,要求市府一定要率6都之先,開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以保障農民權益,農業局長郭承泉承諾儘速研議辦理。林俐玲也關心有機農作銷售困境,希望市府建構有機蔬果拍賣平台。對於農田水利會公營化,要特別關注非灌區水權問題;桃園假日花市雜亂無章,應該加速改造規畫重新賦予生機。

    林俐玲10日在農業局工作報告中,首先肯定農業局對於桃園農博所付出的努力,展出迄今吸引成千上萬的眾前往參觀,對於推展桃園農業及觀光等都有莫大助益。

    林俐玲隨即以身為農民子弟深知農家之苦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她指出,農業職災,無所不在。從農田到養殖池,從山村到濱海,不同的農林漁牧作業場所,潛藏著各式各樣對農業從業人員的職業傷害危機。例如今年 5 月,花蓮一位農民操作耕耘機不當被壓死。去年梅姬颱風過境,有農民擔心作物受損到溫室察看,卻被強風吹倒的棚架壓死。農藥代噴業者的農藥暴露量是正常人的十倍,生命與健康時時受到危害。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針對開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問題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

    林俐玲說,依照資料統計顯示,農民因工作受傷、死亡者,每千人就有8.2~8.8人,遠高於全產業平均值的2~2.1人,且高齡者發生職災機率明顯較高。但在農民保險中,不僅勞動部的職業災害保障沒有納入務農者,農保也將農民職災排除在外,122萬名農保被保險人必須達到失能、死亡,才能獲得相關給付。

    面對政府高唱友善農業、推動年輕人返鄉務農的同時,若不能友善正視農業職災所面臨「高溫、高齡、高風險」的三高問題,農民只能一代又一代在傷病中無限循環。



    林俐玲指出,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年初宣示要試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讓辛苦耕作的農民,能得到更多的保障。屏東縣府去年11月更率全國地方縣市之先,修正「屏東縣職業災害慰助金自治條例」,將慰助對象從勞工擴大到包含農民在內的所有勞動者,為建構農民職災保障體系開了第一扇窗。希望桃園市政府能夠見賢思齊,立即著手開辦農民職災保險,以確保農民應有權益。

    農業局長郭承泉即席承諾並表示,市政府會儘速著手推動,配合農委會的政策執行辦理。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針對建構有機農產行銷平台問題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

    林俐玲也提到,桃園有機農業生產面積達300公頃以上,是北台灣最大的蔬菜供應產地,但卻欠缺應有的行銷平台,農業局是否思考如何來推動有機拍賣市場,增加小農的銷售管道和機會,讓有機農業蔬果的流通更為順暢。

    郭泉承答覆說,目前除了有桃園市農會擔任銷售平台之外,將來也會依照產量結合果菜公司擔任平台,其他農會如果有意願也可以加入平台,讓量能集中達到產銷平衡的目標。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針對桃園碬日花市問題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

    林俐玲也指出桃園假日花市雜亂不堪、功能不彰,希望農業局能夠全面檢討規劃,將周邊環境配合花市做更有效益的展售區或休憩活動區,重新賦予新生機。郭承泉表示會邀請假日花市攤商及各相關單位人員開會研議進行改善,同時也會對原有攤商權益予以保障。

    林俐玲又說,全國各農田水利會將於109年10月改制,屆時所有工作人員也會轉任政府機關,並成立農村及農田水利署。而桃園市有平鎮、大溪、龍潭等部分地區在水利設施服務區外,對當地茶農、稻農不公平,農業局應該提早規劃因應,對於非灌區內水權一併納入。

    郭承泉表示,水權是國家資源,針對高低揚地區或是未端水源不足地區,能夠利用國家資源進行分配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針對水利會改制公營非灌區水權問題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

    107/04/10(週二)
    農業局工作報告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農民職災無人聞問,勞保、農保均排除在外,農民直到死亡才能獲得相關給付。身為農民子弟的桃園市議員林俐玲10日在在議事堂上,要求市府一定要率6都之先,開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以保障農民權益,農業局長郭承泉承諾儘速研議辦理。林俐玲也關心有機農作銷售困境,希望市府建構有機蔬果拍賣平台。對於農田水利會公營化,要特別關注非灌區水權問題;桃園假日花市雜亂無章,應該加速改造規畫重新賦予生機。

    林俐玲10日在農業局工作報告中,首先肯定農業局對於桃園農博所付出的努力,展出迄今吸引成千上萬的眾前往參觀,對於推展桃園農業及觀光等都有莫大助益。

    林俐玲隨即以身為農民子弟深知農家之苦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她指出,農業職災,無所不在。從農田到養殖池,從山村到濱海,不同的農林漁牧作業場所,潛藏著各式各樣對農業從業人員的職業傷害危機。例如今年 5 月,花蓮一位農民操作耕耘機不當被壓死。去年梅姬颱風過境,有農民擔心作物受損到溫室察看,卻被強風吹倒的棚架壓死。農藥代噴業者的農藥暴露量是正常人的十倍,生命與健康時時受到危害。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針對開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問題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

    林俐玲說,依照資料統計顯示,農民因工作受傷、死亡者,每千人就有8.2~8.8人,遠高於全產業平均值的2~2.1人,且高齡者發生職災機率明顯較高。但在農民保險中,不僅勞動部的職業災害保障沒有納入務農者,農保也將農民職災排除在外,122萬名農保被保險人必須達到失能、死亡,才能獲得相關給付。

    面對政府高唱友善農業、推動年輕人返鄉務農的同時,若不能友善正視農業職災所面臨「高溫、高齡、高風險」的三高問題,農民只能一代又一代在傷病中無限循環。



    林俐玲指出,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年初宣示要試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讓辛苦耕作的農民,能得到更多的保障。屏東縣府去年11月更率全國地方縣市之先,修正「屏東縣職業災害慰助金自治條例」,將慰助對象從勞工擴大到包含農民在內的所有勞動者,為建構農民職災保障體系開了第一扇窗。希望桃園市政府能夠見賢思齊,立即著手開辦農民職災保險,以確保農民應有權益。

    農業局長郭承泉即席承諾並表示,市政府會儘速著手推動,配合農委會的政策執行辦理。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針對建構有機農產行銷平台問題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

    林俐玲也提到,桃園有機農業生產面積達300公頃以上,是北台灣最大的蔬菜供應產地,但卻欠缺應有的行銷平台,農業局是否思考如何來推動有機拍賣市場,增加小農的銷售管道和機會,讓有機農業蔬果的流通更為順暢。

    郭泉承答覆說,目前除了有桃園市農會擔任銷售平台之外,將來也會依照產量結合果菜公司擔任平台,其他農會如果有意願也可以加入平台,讓量能集中達到產銷平衡的目標。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針對桃園碬日花市問題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

    林俐玲也指出桃園假日花市雜亂不堪、功能不彰,希望農業局能夠全面檢討規劃,將周邊環境配合花市做更有效益的展售區或休憩活動區,重新賦予新生機。郭承泉表示會邀請假日花市攤商及各相關單位人員開會研議進行改善,同時也會對原有攤商權益予以保障。

    林俐玲又說,全國各農田水利會將於109年10月改制,屆時所有工作人員也會轉任政府機關,並成立農村及農田水利署。而桃園市有平鎮、大溪、龍潭等部分地區在水利設施服務區外,對當地茶農、稻農不公平,農業局應該提早規劃因應,對於非灌區內水權一併納入。

    郭承泉表示,水權是國家資源,針對高低揚地區或是未端水源不足地區,能夠利用國家資源進行分配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桃園市議員林俐玲針對水利會改制公營非灌區水權問題質詢農業局長郭承泉。

  • 龍潭花市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7-27 14:12:34
    有 69 人按讚


    昨天門診,阿萍醫師帶兩位來產檢的孕婦,參觀四季和安婦幼診所的生產環境。「我們可以開始來籌劃一場生產PARTY囉!」阿萍醫師這麼跟媽媽們說。🎉
    候診的媽媽問診所的樂得兒房有幾間?跟診的同事回答:「對陳醫師來說,每間房間都是樂得兒!」把陳醫師還有躺在檢查台上正在照超音波的朋友逗得好樂啊!😁
    八月二十日陳醫師將在四季和安婦幼診所舉辦不與任何廠商合辦的收費親子教室,也將跟大家說明如何讓每間房間都是樂得兒房,報名方式即將公布,敬請鎖定!

    【我們的寶寶是「家生」】

    不知道妳對生產的印象是什麼?這是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夥伴梁莉芳的在助產師協助下的居家生產經驗,她是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丈夫則是心臟科醫師,透過他們的選擇思考與經驗分享,希望更多人能理解,生產有更多必須理解的過程,以及為自己做選擇的可能與機會。
    -----
    我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畫面是,高中護理課時看的生產影片,產檯上血淋淋的疼痛……坐月子期間,來家裡幫忙的月子阿姨分享了一段陳年往事。她的老大已經三十歲了,但回想起生第一胎的經驗,還是有著記憶猶新的恐懼。她說,懷第二胎的時候,因為初產的經驗太不好,她還動了人工流產的念頭。

    懷孕之後,透過身邊朋友和網路(準)媽媽論壇的分享,我才知道,大多數的女人對於生產這件事情,都抱有或多或少的擔心、焦慮和害怕。原來,迎接新生命的心情,不全然是喜悅。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對於懷孕和生產的想像,總是難以離開西方醫療專業。孕期密集的進出醫療院所,除健保給付的產檢外,還有花樣愈發增多的超音波檢查,這些科學技術的發明,是減少了我們對懷孕的擔心,還是創造更多(準)父母的不安?醫學的進步雖然降低生產風險,但也將女人懷孕生產的身體疾病化。懷孕生產的自然過程,變成需要產科醫師主導、介入和依賴各樣科技物完成的醫療行為。孕婦不是病人。高度醫療化的結果造成,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孕婦真實的身體經驗被客體化和邊緣化。醫學專業知識和科技檢查成為(準)媽媽們認識身體/心理變化以及了解肚子裡的寶寶發展最具權威性的管道。

    懷孕早期,我和伴侶討論過居家生產的可能。接受醫學養成教育又在醫院工作的他,對這樣的提議十分焦慮。對於生產方式我們做了很多的溝通,除了居家生產之外,也思考其他的可能性。透過溫柔生產協會的網站,我慢慢認識溫柔生產的概念,並對居家生產有更多具體的了解。不過,因為工作忙碌的緣故,加上顧及伴侶的心情,折衷之下,我選擇了相較下願意溝通想法,願意彈性化標準生產流程的婦產科醫師。

    懷孕後期,我開始跟醫師討論生產計畫,拿到一張產科提供的表格讓我勾選,包括剃毛、灌腸、剪會陰等所謂的標準化流程。不過,醫師加了一句但書,除了產婦的意願外,我們還要斟酌當下的狀況。隨著預產期的接近,標榜安心生產的醫療環境,我的心裡卻充滿不確定和懷疑,不知道進了醫院、產房之後,面對醫療權威和醫院的組織文化,我還有多少提問和做決定的能力/權力。迎接新生命應當的喜悅之情,似乎因內心的不安而打了折扣。

    懷孕期間,伴侶和我都很忙碌,除了各自的工作外,也忙著找房子、搬家,希望可以在安穩的新家迎接寶寶的到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對於懷孕、生產和當媽媽這件事情沒有太多真實的感受。有些時候,甚至忘記自己懷孕這件事情。只有寶寶的胎動會提醒我他的存在,真實的在我的身體裡,我們一起。

    寶寶36週的時候,我們認識了邱明秀助產師。十幾年前,在花蓮念研究所時,我常騎車經過明秀姊的助產所,門口牆面溫暖的色調和氛圍,總是吸引我慢下車速投以目光。只是那時,結婚生子這些事情離我很遙遠,沒機會弄清楚,助產所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助產師的工作又包括什麼。

    要說服接受醫學教育、在醫療院所工作的伴侶選擇居家生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搬出醫學實證研究的數據、其他國家的居家生產現況,助產師邱明秀不僅和我們分享她的信念和工作知識,也提供許多相關的專業資訊以及其他產家的經驗。懷孕期間的家訪,邱明秀助產師來家裡探視待產和生產的環境,提醒我們該準備的物品,同時,建議我們擬訂以產婦為中心的生產計畫書,寫下我希望的待產環境、生產過程、爸爸的任務,以及寶寶出生後的清理和媽媽的接觸等等。

    12月15日,家生出生的那天,一早我搭公車到山下的花市搬了好幾盆植物回家,中午為自己煮了一鍋咖哩,懷孕後期,胃口大開的我,有隨時需要滿足的口腹之慾。咖哩還在爐上,出現了象徵產兆的落紅。將落紅的照片傳給邱明秀助產師後,隨即接到明秀姊的電話,她已經迅速的找好北上最近的列車時間,準備要來協助我們一起迎接寶寶的誕生。

    傍晚五點多,先生從台北車站接回邱明秀助產師,沒多久,從龍潭來加入助產團隊的好友怡雯也到了。子宮收縮伴隨的陣痛越來越規律且強烈,身體的疼痛和心裡微微的不安,因為伴侶、好友以及助產師的陪伴,而得到舒緩。我們家的四隻貓咪們,不時在房門口探頭探腦,好奇著他們的家生弟弟什麼時候會來報到。

    待產的過程,必須要進行內診的時候,助產師都會先徵求我的同意,並說明內診的用意。除了仔細說明產程的進展,減少我因為不確定和未知而產生的焦慮外,助產師也鼓勵我變換身體的姿勢,透過按摩、淋浴、規律呼吸等方式,減低身體的疼痛。寫文章的現在,家生八個多月大,我對於生產過程裡痛的記憶,已經十分模糊了,回想起來的,是迎接寶寶的期待,是伴侶和好友的支持,是在熟悉的家裡,寶寶和我們一起創造的,關於新生的珍貴回憶。

    生產是寶寶和媽媽一起努力創造的經驗。助產師溫柔的語調說著,當寶寶的頭進入產道後,代表他已經準備好要來探索這個世界,媽媽要做的是協助他,並且相信自己和寶寶的力量。靠著枕頭,我斜躺在臥房的床上,伴侶在身後支撐著我的身體,助產師拿著鏡子,我可以在陰道口看到寶寶的頭髮,我知道,自己再努力一下,就可以和寶寶相見了。

    聽到家生宏亮的哭聲,他在我們的床上出生了。爸爸在助產師的指導下接住寶寶,將他抱到我的胸前,他開始自然的尋乳反應。在媽媽的子宮裡暫居近十個月之後,我們終於見面了。在助產師協助下,伴侶剪斷寶寶的臍帶,幫寶寶油浴擦澡,清理身體。助產師幫忙寶寶做簡單的新生兒檢查,在健兒手冊上蓋腳印。擔任心臟科醫師的爸爸,聽過無數病患的心音,拿著聽診器,第一次聽自己寶寶的心跳聲。因為居家生產,我們的寶寶不需要經歷像轉運站般的流程,可以在我們的身邊開始認識這個世界。

    家生的誕生過程,沒有不必要的醫療介入和藥物催生。在邱明秀助產師的協助下,我們一起經歷生產經驗可以創造的力量。過程中,我重新學習傾聽身體的聲音,找回因為忙碌的工作而被破壞的,對身體的信任。

    孩子的命名曾經困擾我們好一段時間。最後,寶寶取名「家生」,理由很簡單,他在家裡出生。個人即政治。媽媽也私心希望,在未來無數個需要自我介紹的場合,他可以這麼介紹自己:「我叫家生,我在家裡出生。」

    --
    梁莉芳為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文曾刊登於罔市女性電子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