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齊白石的畫價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齊白石的畫價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齊白石的畫價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齊白石的畫價值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01的網紅寶榮萬項直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水仙壺-90中期。水仙不開花(裝蒜) 紫砂工藝五廠-華藝陶器具出品 請品嘗重量級重砲級的訪談。適用當代紫砂壺上,細讀後盪氣迴腸。爽👏 陳傳席:陳傳席(1950年9月-),男,江蘇徐州人,生於山東,中國美術史學家、美術理論家、書畫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當代國畫...

齊白石的畫價值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20:22:04

🍀事事清白⁣ ⁣ 「事事清白」這四個字,是我注意到國畫另一種風格的開始。⁣ ⁣ 從來,我對那種磅礴的大山大水,如「富春山居圖」「谿山行旅圖」,或繁華榮盛,精雕細琢的「清明上河圖」等,一向敬佩欣賞有餘,傾心喜愛不足。⁣ ⁣ 偶然間,看到一張卡片,上面就畫著兩個柿子,一顆白菜,並題著「事事清白」,居然讓...

  • 齊白石的畫價值 在 寶榮萬項直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4 20:06:29
    有 34 人按讚

    水仙壺-90中期。水仙不開花(裝蒜)

    紫砂工藝五廠-華藝陶器具出品

    請品嘗重量級重砲級的訪談。適用當代紫砂壺上,細讀後盪氣迴腸。爽👏

    陳傳席:陳傳席(1950年9月-),男,江蘇徐州人,生於山東,中國美術史學家、美術理論家、書畫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當代國畫可以用「很差」兩個字來評價,甚至應該說是一敗塗地、全軍覆沒。挑不出一兩個代表性畫家。問題的關鍵在於畫家文化的缺失。沒有文化功底,畫畫的基本功再好,作品格調也上不去。因此中國當代書畫沒有前途,難出大家。中國美術教育把畫畫淪為高考的終南捷徑。書畫是小道,當代國畫這麼差,主要是因為畫家沒有文化。
    著名文藝理論家陳傳席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日前,韓國著名藝術家、美術評論家金兌庭對中國當代美術現狀提出了直率而尖銳的批評,認為「中國當代美術的確走到了危險的邊緣」、「藝術家寫得畫得都很快,自己的精神完全沒有了」。對此,向以直道而言行世的著名美術史學家、文藝理論家陳傳席表示完全贊同。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陳傳席除了暢談自己的人生、學術歷程外,也對當下的中國書畫界進行了強有力的針砭—他強調,文化底蘊的缺失是當代書畫創作中的致命傷。
    1、現代挑不出一兩個代表性的畫家
    廣州日報:最近韓國的金兌庭教授對中國當代書畫現狀進行了「大批判」,您同意他的觀點嗎?

    陳傳席:金兌庭的評論非常好,非常中肯,中國大多數評論家都難以說到這個點上。作為一個韓國人,能看得這麼清楚,很難得。
    廣州日報:就您看來,中國當代書畫創作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陳傳席:可以用「很差」兩個字來評價,甚至應該說是一敗塗地、全軍覆沒。早一點還有李可染、傅抱石、徐悲鴻等名家,現在卻是挑不出一兩個代表性畫家。我想,問題的關鍵在於畫家文化的缺失。沒有文化功底,畫畫的基本功再好,作品格調也上不去。因此,對中國當代書畫的前途,我個人比較悲觀,如果美術教育不改革,難以出大家。唐詩為什麼那麼昌盛?就是科舉考試要考寫詩,於是形成了社會風氣。現在美術學院招生,只看素描、色彩水平,不考傳統文化,不考《經》、《史》、《子》、《集》,畫家的文化修養能好到哪兒去?畫畫不過是淪為高考的終南捷徑。雖然現在很多美術院校中有所謂傳統文化教育,但那都是走過場。
    一方面,畫家的素質不行,另一方面,當代的書畫熱卻可謂空前絕後,人人都想當書法家、畫家,對此,我很擔憂。像我認識的一位功力很深的醫生,他還在主持國家項目,卻拚命要調到畫院工作,他說當醫生很辛苦,而到畫院上班,每日優哉游哉,出去遊山玩水也是工作,錢也多,為什麼還要當醫生呢?畫畫變成了貪圖安逸的終南捷徑,能行嗎?
    我始終認為,書畫是小道,不該孜孜以此為專業,更不該全民都想以此為專業。儒家強調「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首先「志於道」,再據德於仁,藝術才能有所成就。如果沒有大見識、大胸襟,每天寫寫畫畫,永遠只能在小道上轉悠。像毛澤東、魯迅、于右任,他們的字多好,他們哪位又是專業書法家?可見,書畫是意識形態,沒有文化底蘊和社會閱歷等大道為支撐,永遠做不好。
    2、新文人畫僅是借用「文人」概念
    廣州日報:對古代書畫,您的認識和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今天,明清院體畫備受市場熱捧,常常拍出很高價格,在您看來,文人畫與院體畫的藝術價值有哪些差異?您更認可哪一種?
    陳傳席:近現代學者常批評院體畫柔媚細膩,也常把院畫和院體混為一談,其實並不準確。我做過詳細的考證,五代、北宋有院畫而無院體,院體畫始於南宋李唐、馬遠、夏圭。南宋畫家有家國之恨,怒髮衝冠,故所作院體畫,用大斧劈皴,氣勢磅礴、剛勁濃烈,發人振奮。但院體畫就南宋最好,後來學南宋者,因為時代背景不相同,難得見好作品。

    而文人畫講究文雅,以儒道思想為精神旨歸,道家認為柔弱勝剛強,儒家倡導「子不言怪、力、亂、神」,所以文人畫是反對院體畫那種直白強悍的。歷來文人攻擊院體也都說它粗而硬、污而燥,不曾說它柔媚細膩。
    就兩者比較而言,文人畫的線條更變化多端,所以總體上略勝一籌
    廣州日報:在您看來,今天的社會文化土壤還有利於文人畫的產生與發展嗎?
    陳傳席:當今所謂的新文人畫,我認為只是借用這個概念罷了:現在多數人沒讀過《十三經》、《二十四史》,基本知識都沒掌握,哪裡稱得上是文人?
    廣州日報:有外媒稱:「中國現代有三派:現代派爬得太高,新文人畫靠得太近,唯陳傳席畫派立得最遠。」對此您作何理解?
    陳傳席:所謂「現代派爬得太高」,是指中國的當代藝術家認為繪畫不應該只追求形象和色彩,要有哲學,要有思想內涵,但他們自己並沒有哲學和思想內涵,更沒有真正創作出這樣的作品,有的認識也是錯誤的,更談不上有好的作品了;所謂「靠得太近」,是指當下很多畫家認為傳統有用,仍然走著傳統的路子,卻還遠遠沒達到古人的高度。

    附:陳傳席:有些人越畫越差是因為文化底子
    中國畫傳統:一個是書法,線條是書法線條,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是得擁有國學基礎。
    陳先生認為:中國畫有自己的一套語言,西方很多著名的藝術家都是學習了中國畫的語言而成功的,畢卡索臨摹齊白石的作品臨了二十多本。如果中國畫沒有了,西方繪畫也不能發展。
    連外國人都講「中國的藝術是哲學的,外國的藝術是科學的」。既然是哲學的,是形而上的,那麼學好中國畫就要讀書,不讀書是不行的。有些人是越畫越差,雖然技巧越來越好,但是沒有文化底蘊也不行,技法、構圖都沒問題,就是沒有看頭。為什麼沒有看頭呢?沒有中國國學的底子,肚裡沒有墨水,畫出來就不行。
    陳先生認為,藝術是自我表現的,你是什麼樣的人畫出來就是什麼樣的。沒有文化想表現出來有文化是不可能的。就像有個故事講的:一個書生寫不出文章,很苦惱地說:寫文章跟女人生孩子不一樣,女人生孩子,肚子裡本來就有孩子,而文章要想寫出來也需要肚子裡有「貨」才行。
    沒有傳統文化就表現出「沒有傳統文化」,有傳統文化就表現出「有傳統文化」。 有些人一開始畫得好,後來畫不好,是因為年輕本身有朝氣,就像女孩子,十八九歲人生最美好的時候,怎麼樣都好看,可是年長了如果沒有文化內涵,就會失去那種靈氣。而齊白石、黃賓虹等這些大師越畫越好,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文化底蘊支撐,黃賓虹的國學基礎很了得。

  • 齊白石的畫價值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9 21:58:59
    有 35 人按讚

    本次與 阿橋社 所共同合作《原創的真相》相關推廣活動,已經於剛剛結束,齋主也抽出了得獎者名單。我覺得在這個資訊時代,模仿借鑒的尺度越來越模糊,時不時就能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創作者對模仿者們的批判。這本書存在的價值也就越來越高,齋主除了再次推薦我的長文供大家一讀之外,也推薦齋友們《原創的真相》,非常值得一讀。

    長文連結
    《抄襲、致敬和挪用,有何不同?》
    https://reurl.cc/m9Q7WM

    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539

    本次抽獎活動中幸運的得獎者如下:
    Fu Mei
    呂紹瑋

    而本次優選留言太多,齋主額外提供兩名得獎名額
    優選留言得獎者名單如下:
    Vanessa Chou
    Kevin Chen
    Chi-Fan Chien
    Yun Li

    請以上六位得獎者,將以下資訊私訊給粉絲專頁。收件人姓名、地址、郵遞區號及手機號碼。

    最後,再次感謝阿橋社照顧酸齋讀者,也感謝阿橋社出好書。

    優選留言如下

    一、Yun Li
    同行之間的模仿,不明說感覺比較像抄襲,直接說明清楚算致敬,像是論文列出參考資料就有其必要。好比齊白石學習八大山人,張大千取法石濤。現代社會如果涉及利益就要對方同意的授權書。

    二、Kevin Chen
    在當代藝術擁有這麼多面相的情況下,實在很難用一種簡單的定義將這些概念去做區分。或抄襲、或致敬、或挪用,不要說一般大眾了,創作者與評論者的觀點也有很大的不同。

    以最近上映的經典修復電影《高跟鞋》為例,其中有一段劇情讓全場都笑出來了。主要角色是一對有扭曲情結的母女,女兒向母親問說:「你看過《秋光奏鳴曲》嗎?關於一個著名鋼琴家和平庸的女兒,就像我們一樣。」後來導演阿莫多瓦還藉著女兒之口,繼續詳述電影大師柏格曼的作品《秋光奏鳴曲》的劇情,並與自己和母親的現況對照,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實在非常有趣,《高跟鞋》與《秋光奏鳴曲》當中的母女,對彼此都有著非常複雜的情結。有影評人提及這段時,認為阿莫多瓦是在向柏格曼「致敬」,而且如此清楚且大膽地用法,實為「最高的致敬」。但導演阿莫多瓦卻說自己是擺明著要「剽竊」,這個意思就比較接近「抄襲」了。

    確實,很少有電影導演用如此清楚的方式「致敬」電影大師,通常都會隱晦地暗示,觀眾若不仔細看,有時甚至不察。雖然不太符合齋主嚴格的定義,但阿莫多瓦的做法,或許可以說是一種「挪用」吧──至少是一個比較中性的詞彙,而且也區別了與「致敬」的不同之處。

    三、Chi-Fan Chien
    我要很唯心論地說:
    創作者在 「模仿」的當下(援引齋主用法),惡意不想/不願讓人發現其模仿對象、不承認有模仿的話,就是抄襲;想/願意讓人知道的話,就是致敬/挪用。

    不過就我比較熟悉的音樂藝術來說,致敬/挪用其實很難用齋主一文中的定義區分,因為音樂藝術上要能夠做到讓受眾一「耳」聽出致敬/挪用的話,沒有至少一小段跟原著一樣的旋律節奏,真的很難發現。舉最近聽到的一首曲子為例,這裡面有好幾首其他曲子的元素,到底是致敬還是挪用?https://youtu.be/BTQga91HouQ

    四、Vanessa Chou
    我喜歡這本書!志在必得,感謝 #阿橋社 和齋主介紹《原創的真相》,你們不說,我還真的沒發現這本書呢?

    正好上週日老師在談一則美術史懸案:達文西的兩幅《岩間聖母》存疑。這兩幅《岩間聖母》在色彩和個別細節差異外,兩張畫的大小、構圖基本一樣。

    老師問我們,倒底哪一張是抄的?哪一張才是原作?

    同學回答說,先看作品的完成年代就知道,最早的一定是原作。
    好,我們再回頭看照片:這兩張《岩間聖母》一張屬於羅浮宮,估計是在1483年至1486年間完成的(有可能更早),第二張則屬於英國國立美術館,作品的創作時間在1491年至1508年之間。所以放在羅浮宮的《岩間聖母》就是最早出來的原作。老師給了答案:這兩張都是達文西自己做的,打草稿最早的一幅,才是最晚完成出來的那一幅。

    我們要先看藝術家創作時的經歷和心境:達文西跑了很多地方,本來在X地構思出來的草圖,但他要急著去Z地幫貴族規劃戰地槍炮設計圖,來不及只能把X地草圖帶走,後來在Z地空出了時間,就繼續構思,甚至試驗技法,例如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斷斷續續畫了四年。

    藝術家不管住在任何地方,找時間畫畫是很正常的。
    問題的是,為什麼一定要畫一樣的構圖和一樣的人物動作?這可能不是自由創作,而是一件委託案件,有買主指定的。尤其是要放在教堂供人觀賞的聖經故事。

    網路文章有說可能是和買主起了糾紛,藝術家就賣給別人,後來又做了第二幅賣給原來的買家。老師說藝術家要賣給誰不是我們要討論的,而是要我們怎麼看待這兩張出自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

    有X光鑑定那兩幅畫的年代,最晚出來的作品,才是第一張原作,因為打稿軌跡是最早的,但是被顏料蓋住看不到,我們稱達文西最早手頭上的草稿和準備作業的一幅畫為A畫;後來達文西為了工作,跑到別的地方,得空時就繼續試驗顏料特性和技法;用實驗的心態,把A畫的草稿經驗畫出第二幅,我們叫它B畫。

    如此周而復始,達文西兩地跑,在X地畫,也在Z地畫。其實,對來回跑的達文西來說,哪一張才是正式作品,恐怕連他自己也分不清楚了。

    因為時間得以連續的關係,達文西先把B畫完成了,它就是世人眼中最早完成的第一幅,掛在羅浮宮的那幅。B畫,就是靠著A畫最早的草稿畫的。後來回到X地,他已經有畫過第一幅的經驗了,再把從B畫得到的經驗,繼續去畫被擱著的A畫。

    所以有人說,這第二幅畫(A畫)畫的比第一幅(B畫)好!
    A畫現在掛在英國國立美術館,就是世人說的最晚出來的第二幅。
    現在問題的是,究竟是A畫抄自B畫的?還是B畫抄自A畫的?
    同學說,兩幅都是原作。(好模糊啊)

    老師說這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如果從觀者來看,他認知中知道只有一幅原作,那麼他看到的就是原作。(好模糊啊)(老師又扯到國旗本身是一幅畫還是畫了一幅國旗的畫?長篇大論淘淘不絕...)也有人說,買主不喜歡B畫裡面人物的動作,退貨了,達文西回去把A畫重新畫過再還給買主,買主才接受。所以如果從買主立場來看,第二幅才是他要的,在他眼中才是貨真價實的正牌原作,第一幅不過是被退貨的瑕疵品。(同學說那達文西應該銷毀才對!)

    觀者知道原作有兩幅的話,就有了比較的心態,就看你喜歡哪一幅,你認同就好,這不用急著去註冊的?(啥?我喜歡幹嘛要去註冊啊?)

    總之,光是看同一位藝術家的兩幅一樣的作品,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來逐一釐清;遑論其它?

    接下來還有另一波爭議:沃荷的普普藝術。說到這個大家一定會知道,瑪麗夢露、貓王、毛澤東等名人的肖像不斷印製的大量印刷。這又牽涉到複製和原作之間的討論....

    《抄襲、致敬和挪用,有何不同?》
    https://reurl.cc/m9Q7WM
    齋主這文章是好文,也幫我們把上面的詞彙釐清了。
    真的,要釐清很久,好燒腦啊!相信不止我一個,喜歡藝術、動漫和同人誌的人,也想了解這些觀念的差異。現在看到 #阿橋社 和齋主介紹《原創的真相》,正好可以幫我逐一整理。很想看看這本書。心頭上的疑雲才能放下。沒抽到的話,我還是會從別的管道去找那本書來研究看看,感謝 #阿橋社 和齋主的介紹。

  • 齊白石的畫價值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26 08:39:16
    有 352 人按讚

    兩年多前,中國有個鑑定寶物的節目。有位平凡的女子,拿了據說是齊白石的畫作《楓葉秋蟬圖》來上節目,由於一直都不知其市價,上節目是圖個明白。主持人和專家興奮不已,畢竟這齊白石可是近現代書畫界中的一代名家,能在寶物鑑定節目上看到其作品,可真是不容易。經過一堆專家左右查看後,向女子表示該畫作應該不是齊白石老先生所作,極有可能是後人仿贗之作。殊料,該名女子隨後向公眾宣布,自己是齊白石最小的孫女,這幅《楓葉秋蟬圖》是爺爺林中的最後幾年所作。一時之間,節目迎來了最大的反轉,收視率也飆上了高峰,專家們聽聞是齊老的孫女,紛紛只得改口說自己眼拙。節目有了高點擊率,觀眾們看專家出糗樂得開懷,孫女也明白了畫作的市場價值,好個三贏啊?

    是嗎? 我們真能憑藉著藝術家親屬的一句話,就辨別該幅作品的真偽嗎? 有些多產的藝術家,都不見得能分辨早年的創作了,更何況是家屬? 更何況,名家掛在自家牆上的畫作,難道就一定是真跡無疑?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藝術詐騙案,都與藝術家親屬有關。有些親屬仗著血緣關係,即便根本不具備藝術專業能力,也到處替畫作鑑定。甚至聽聞圈內部分藝術家親屬,還開出背書的行情價碼。如果藝術家的親屬能信,那她改天說從自家後院挖出許多爺爺過去埋在地下的作品,難道我們也要照單全收?

    專家或行家們當然不會。他們都是深黯人情世故的圓融者,他們會客客氣氣面對這些藝術家親屬,並向這些畫作說些不置可否的好話。聽起來像是在稱讚該畫作的功力,細想卻發現沒有任何隻字片語給予任何真實性的肯定。親屬也不會計較,因為總有著冤大頭,看著該畫作在媒體上大量曝光,加上專家幾句看似很有誠意實則敷衍的稱讚,便花了大把金錢,購買了該作回家,當成傳家寶拱在床頭上。

    並非贗品沒有價值,而是贗品怎麼能用真品的價值出售?

    最後,分享也曾在酸齋談及過的故事。

    和朋友在幾年前因緣際會之下,見到了某個已故畫壇大前輩的後人。這位大前輩由於輩分大、名氣足,早成了教科書等級的人物,也早早成立了文化基金會,為了保存這些藝術資產。在那掛滿畫作的客廳,我們三人相談甚歡,想不到這位後人話鋒一轉,口出驚人之語。

    「我兒子會偷基金會的收藏去賣。」

    當時年幼無知的我,被這陣發言給驚呆了。一來我們與這位長輩並不熟識,莫非真一見如故? 二來即便真如此投緣,這些家醜也不該隨意外揚才是,何以如此?

    畢竟社會經驗少無從判別。之後幾年,偶爾和朋友聊起藝文圈怪事,總帶著幽默的口氣分享這軼事,雖然大家在一陣歡笑聲中渡過,雖然大概沒人認真,但我還是不明其意。

    幾年之後,接觸的怪事變多了。許多不肖商人,拿著不知從哪來的畫,指稱是某些故人前輩畫家所作。這樣當然感覺不夠真實,哪能如此輕易就讓買家相信? 通常這類交易,會再加上那名前輩畫家的家屬後人拍胸鋪掛保證,才能順利成交。這些事情碰到一次、兩次、三次後,某天夜半驚醒,突然懂了甚麼。

    原來當初之所以會告訴我那些家醜,其用意便是要透過我宣傳家醜,讓盜賣收藏的事情廣為人知。一傳十、十傳百後,當圈內所有人都暗自相信這傳言後,就再也不會有人懷疑那些「盜出作品」的真偽了。
    也難怪這麼多年過去,大批故人前輩畫家仍不斷有新作面世

    畢竟,如果你能點「石」成金或一字千金。
    你也會食髓知味,欲罷不能。

    #齋主談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