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齊國國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齊國國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齊國國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齊國國君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樂毅連下70城,卻為何始終滅不了齊國|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說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就是說,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提並論。能讓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輔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齊桓公的能臣,那麼樂毅是誰,他又做了什麼驚天...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的網紅一歷百憂解的文史工作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笑傲江湖的武俠世界 (2) 東方不敗葵花寶典講的是毛澤東跟馬克思主義 無奈的君子岳不群 小說裡的世界格局與春秋戰國 笑傲江湖為何迷人?因為它是真實發生的新聞,而非架空創作的小說,書中的五嶽劍派設定與真實歷史的二次世界大戰前、春秋戰國時代都非常相似,想要透過合縱攻秦的蘇秦、公孫衍為何屢遭失敗、齊國楚...

齊國國君 在 一歷百憂解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0:59:18

一歷百憂解💊 關掉電視,不聊政治,今天來聽百憂解的歷史故事。 S2E27東周列國志 挑戰司馬遷 (四)禮儀之邦只是神話 主張屠殺的姜太公 盛產美女、重商的齊國 齊國建國者姜太公,印象當中的慈祥老人,其實是一個作戰英勇、十分兇殘的領袖;主張愛屋及烏的背後卻是一句沁涼人心的屠殺宣言,後來周王室將其...

齊國國君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14 06:17:20

知典故 | 長袖善舞 知史編輯組 所謂「長袖善舞」,是指一個人善於利用自身優越的條件,施展種種手段,就像舞蹈者那樣靠著長袖子,輕盈靈動,顧翩多姿,婉約有致,用以比喻有所憑借,事情容易成功,後多用來形容有財勢有手腕的人善於鑽營。「長袖善舞」語出《韓非子•五蠹》:「今不行法術於內,而事智以外,則不至...

齊國國君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2 15:45:40

知典故 安步當車 知史編輯組 用慢步行走代替坐車。意指人能安於貧賤,自得其樂。出自《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顏斶是齊國有名的高士,他受齊宣王的召見進宮,並沒有受寵若驚,反而泰然自若,表現得就像在家裡一樣。當他走到距離齊宣王一定位置時就不再走...

  • 齊國國君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31 14:00:00
    有 701 人按讚

    樂毅連下70城,卻為何始終滅不了齊國|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說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就是說,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提並論。能讓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輔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齊桓公的能臣,那麼樂毅是誰,他又做了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

    樂毅的先祖樂羊原是魏國大將,樂毅出生在中山國的靈壽地區,中山國原來被樂羊所滅,後來復國之後又被趙國攻克,是百戰之地。出生在這樣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又受狄族彪悍尚武之風熏陶,樂毅「好兵」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一開始樂毅被舉薦在趙國做官,沙丘之亂時,趙武靈王被親兒子趙惠文王圍困餓死,時局混亂不明,於是樂毅離開趙國,去了先祖樂羊效力的魏國。

    此時的燕國正因為國內大亂被齊國擊敗羞辱,燕昭王非常怨恨齊國,不曾一天忘記向齊國報仇雪恨。可燕國是個弱小的國家,地處偏遠,人才匱乏,於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份,建造了黃金台,招攬天下賢士。樂毅聽說燕昭王禮賢下士,遂生嚮往之心。正巧一次樂毅為魏國出使燕國,昭王十分恭敬地以禮相待,樂毅頗受感動,決意留在燕國,昭王隨即任其為亞卿,委以國政和兵權。

    樂毅傾全力協助昭王改革內政、整頓軍隊。首先,針對燕國法度馳壞、官吏營私的嚴重局面,樂毅教昭王如何制定法律,嚴厲法制加強對官吏的審查和考核;其次,確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則,擯棄「親親」、「貴貴」的擇人傳;最後,建議昭王對那些遵守國家法度的順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貧民和一部分奴隸,都以一定制度予以獎勵,以安定社會秩序。在軍事上,樂毅著重進行戰法和紀律訓練,盡快提高燕軍的戰鬥力。昭王還注意吊死問孤,去慰撫那些有喪葬之憂的人家;對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婦,昭王也派人去祝賀,給予關懷。昭王與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運,爭取全國各階層對自己統治的擁護。

    經過燕國君臣的共同努力,在多年的奮鬥下,燕國不僅國家日漸殷富,積累了相當實力,而且培養了奮發圖強的民風。燕國上下同仇敵愾,舉兵伐齊的條件一天天趨於成熟。而正在燕國國勢日漸強盛之時,燕國的宿敵齊國已經稱雄多年。然而,齊國國君對內不恤民力,橫徵暴斂,百姓難以忍受齊國的剝削;對外不斷用兵,惹得諸侯不滿。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認為報仇雪恥的時機已到,決意舉兵伐齊。

    但是當時的齊國畢竟是最強的國家,弱小的燕國和它對抗難免力有未逮,於是樂毅想出了一條妙計。此時宋國的定陶是中原地區最繁榮的商業大都市,齊、秦、趙三國均想染指。一旦齊國滅掉宋國,就必然會加劇齊與秦、趙的矛盾,同時也會對韓、魏、楚諸國形成嚴重的威脅,引起這幾國的不安。燕國便定下誘齊滅宋、孤立齊國的方略,於是排出能言善辯之士勸說齊國進攻宋國。而日益驕固的齊國在三次進攻滅宋之後,獨吞了宋國千里的領土,更是使得曾經被齊國打敗的韓、魏、楚諸國的不安。

    在發現齊國引起天下驚懼之後,燕國的計謀算是成功了,於是挑頭聯合起了趙、魏、韓、秦,五國合縱伐齊,拜樂毅為上將軍。樂毅原來就是在趙國做官,和趙王關係很好,趙王甚至把相印發給了他。五國聯軍聲勢浩大,和齊國在濟水以西大戰一場,齊國本身就準備得不夠充分,而且齊湣王為迫使將士死戰,以挖祖墳進行威脅,更使將士離心,鬥志消沈。最終齊國軍心散亂,大量士卒臨陣而逃,齊軍慘敗,史稱濟西之戰。

    經此一役,齊國的精銳部隊幾乎都被消滅在了濟水,但畢竟齊國是當時的霸主,國內仍有著強大的兵力。其餘幾國不願意再花大力氣去攻打強大的齊國,於是秦國空手而歸,回去消化前幾年得來的領地;趙國吞併河間地區;魏國取了齊國剛剛攻下的宋國領地;就連弱小的韓國都乘機佔領了齊國邊境數座城池。

    在此時,燕國內部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與其拼著巨大的代價滅齊,不如蠶食一些齊國邊境之地,先逐步壯大自己。齊國雖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要攻下齊國恐怕並不是弱小的燕國所能做到的事。不過燕昭王仍然准許樂毅繼續深入追擊,攻佔齊國國土,一方面是齊國差點滅燕,仇恨極深,昭王每日每夜都想著報復;另一方面是想借此機會使燕國國力整體上升一個層次,只獲得幾座城池並不能改變燕國積弱的情況。

    於是燕國軍隊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並據城固守。樂毅留下來帶兵佔領其他的地方,可齊國各城邑皆據城堅守不肯投降。於是樂毅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奪得了大量齊國珍藏的珍奇異寶。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運到燕國後,燕昭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獎賞並用酒肉犒勞軍隊將士,把昌國封給樂毅,封號叫昌國君。雖然收穫巨大,但是燕昭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讓樂毅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邑。

    樂毅留在齊國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燕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領地。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同時一旦燕國徹底滅亡齊國,必定會遭受到其餘諸侯國的忌憚,所以樂毅希望先將嘴裡的肉吞下肚去,再一舉滅亡齊國。

    雖然樂毅的計謀非常成功,齊國奄奄一息,燕國正在消化剛剛奪取的大片領地,可是歷史總是波折的,燕國似乎注定難以強大。就在這燕國即將崛起的前夕,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燕昭王去世了,繼任的是他的兒子燕惠王。燕惠王和樂毅的關係很不好。更何況臣子功大,則憂其功高蓋主,遇到一位賢明的君主,能臣幹吏都有修齊治平的願望,可惜君王之心莫測,君王之術也不能一以貫之。在燕惠王執政後不久,樂毅就被齊人使離間計奪去兵權,此後燕齊交戰,燕軍被驅逐出境,齊國還於舊都,伐齊大計,至此功虧一簣。

    樂毅能統帥五國聯軍,也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沒有回燕國覆命,而是直接逃到老家趙國。秦惠文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和商鞅不對付,等到他繼位,就把商鞅車裂了;樂毅在燕惠王做太子的時候就和人家有矛盾,當然也怕上了台的新君拿自己開刀,燕國自然是回不得的。於是樂毅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趙國,去投奔和他關係良好的趙國國君。樂毅連克齊國七十餘城,聲名赫赫,來投趙國,趙國自然大喜,雖然不敢重用樂毅,可憑藉著樂毅之大名,就能震懾燕齊。趙國把他封在觀津,號望諸君。從此之後樂毅再也沒有上過戰場,可是單憑連下齊國七十城的豐功偉績就足以讓他青史留名。

    樂毅能徵善戰,在濟西之戰中一舉成名,使得燕國完成了對齊國的復仇,甚至險些將強大的齊國一舉滅亡。可是最後他卻因為昏庸的領導者不得不出走趙國,如果燕昭王沒有死,或者換上一位更佳優秀的君主,燕國是否能一統天下呢?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齊國國君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28 14:00:01
    有 311 人按讚

    論秦始皇的功過是非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秦始皇的功過是非,永遠是一個說不盡爭不完的話題。兩千年前,他創建了一套「中央集權制度」,不知什麼原因,竟觸怒了今天的一些學者,又再次被指責為「暴君」,並扣以新制的大帽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始作俑者。當然,這樣的觀點有人讚成,但也有人反對。反對者認為:中央集權制應當肯定。因為它適應了當時中國的國情,所以為歷代天朝所繼承,而且行之有效。至於「暴君」問題,似失之片面,不能攻其一點,不計其餘。今將淺見述下。

     (一)

    秦始皇的第一大功績,是「消滅六國,統一中國」。有人認為此話是老生常談。雖是老生常談,但不能就認為是人云亦云,其實是各有見解的。如一位歷史循環論者看此話,就會「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此觀點評價秦始皇,其功業必然不甚了了。但請一位歷史發展觀者看此話,其議論可能大大不同。他會說:秦始皇消滅了一個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不僅如此,還會說:秦始皇又「廢封建,置郡縣」;繼續開疆拓土,為後代的帝王樹立了「天子經略,諸侯正封」(《詩·小雅·北山》)的好榜樣。

    所謂「舊時代」,是指秦朝以前的夏、商、週三代。所以言其「舊」,是因為三代時的所有國家的制度都很落後,而且疆域從未統一。就其制度而言,當時的大小國家都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部落演化而來,依託於血緣宗法,建立其政治制度。夏、商、週三個王朝原為三個大國,文化比較發展。中等國謂之方國或諸侯,小者以族屬為名,星羅棋布。其生存狀態,一直處於融合與兼併的過程中。史稱:夏時諸侯,號稱萬國,至商而有三千,至周而有八百,至春秋,存者僅百餘國。春秋與戰國是社會轉型時期,戰爭之多,惡性循環。至有「春秋無義戰」之說。戰國時期之七雄,都號稱「萬乘之國」,每逢大會戰,雙方出兵都以十萬計。「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離婁》)其慘烈之狀,難以言表。以致更加劇了社會混亂,經濟凋敝,壯者散至四方,老弱轉死溝壑。事實說明,這個舊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

    梁襄王的魏國雖相當落後,但還是個大國。他為長期戰亂而憂心,曾向孟子請教。他問:「天下惡乎定?」答:「定於一。」又問:「孰能一之?」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兩人都希望天下安定,可是怎樣實現天下安定,梁襄王「好戰」,孟子「反戰」,兩人的主張,南轅北轍;而且都不切合實際。但當時的秦國卻為「舊時代」找到了一條比較可行的新出路,就是通過「商鞅變法」,破舊立新,以農養戰,富國強兵,逐步吞併六國,走「海內一統」之路。秦經過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六代之經營,至秦王政時,誅其君,吊其民,只用了十年時間(前230-前221),就「消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紛紛擾擾長達數百年的舊時代,開啟了天下大一統的新時代。

    關於舊時代的疆域,文獻記載不多。夏朝的疆域跨今黃河中游的南北兩側,商滅夏朝,疆域擴至黃河中下游兩側,但均無明確疆界。西周滅商之後,號稱「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小雅·北山》)據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詹桓伯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毫,吾北土也。」(《左傳·昭公九年》)周王室在這個範圍之內仍未統一,王室只佔據邦畿以內地區,其他皆為大小封國,都處於獨立或半獨立的狀態,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大國爭霸;戰國時期,七雄並爭,都談不到統一。只是到秦始皇時,才「六王畢,四海一」,(杜牧《阿房宮賦》)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疆域形勢。然而,秦始皇的可貴之處還不全在於此;而又在於他已滅六國之後,並不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命滅楚的軍事統帥王翦繼續向東南進軍。東越投降,將其疆土劃入會稽郡(治今江蘇蘇州)。閩越投降,就地設閩中郡(治今福建福州)。又命尉屠睢等進軍嶺南,在南越北區設南海(治今廣東廣州)、桂林(治今廣西桂平)、象(治今崇左)三郡。又命常頞向西南夷進軍,開五尺道,自今四川宜賓南通雲南曲靖。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又命將軍蒙恬率士卒30萬北逐匈奴,收復河南(今內蒙古伊克昭盟),置34縣。又北渡河,據陰山,連接舊時秦、趙、燕長城為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鴨綠江,延袤萬里,以北防匈奴,這就是著名的萬里長城。此時,秦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今越南中部),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秦始皇本紀》)比西周時之疆域至少要超過五倍,為今天祖國之疆域奠定了基礎。

    (二)

    秦始皇第二大功績,是「廢封建,置郡縣」。此「封建」一詞不是指社會性質,而是指政治制度。即「封諸侯,建藩衛」之省語。有人理解:這只是改變了地方行政制度,如說:「改國稱郡,罷侯置守。」這一理解過於膚淺。其實際的內容很多,包括了從中央到地方所有政治制度的全面徹底的改革,其中包括了對人事制度的改革等。

    改革以前的舊的政治制度是依託於血緣宗法關係建立起來的,始行於夏朝,發展於商朝。至西周前期,已形成較完善的制度。此制度的核心價值為:嚴格嫡庶的權益分配;以嫡統庶,以庶輔嫡。時稱:「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西周前期,就是用這一制度統治天下,王室和諸侯國都獲得了穩定和發展,證明此制在當時是有效的。可是,二百年後,此制日益腐朽,不為人所遵守。首先嚴重破壞宗法政治的事件發生在周王室。如周幽王廢申後,另立妾褒姒為後;又廢申後所生太子宜臼,另立褒姒所生伯服為太子。此事惹怒申後之父申侯,他聯合犬戎,攻破西周國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殺幽王,西周滅亡。太子宜臼立為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王室和諸侯們似未從幽王事件中得到應有的教訓,從平王之子桓王開始,幾乎代代都有廢嫡立庶之事發生,而且都引起戰亂。諸侯大國如齊、魯、衛、晉、鄭等莫不如此。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辛伯曾警告曰:「並後,匹嫡,兩政,偶國,亂之本也。」「並後」就是「妾如後」;「匹嫡」就是「庶如嫡」;「兩政」就是「臣擅命」;「偶國」就是「都如國」。(《左傳·桓公十八年》及杜注))由於這些原因,致使春秋二百數十年間,「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史記·太史公自序》)至戰國時期,宗法政治因腐朽而內鬥更加嚴重,異姓卿大夫乘虛而入。春秋末年,晉國異姓韓、趙、魏三家已經控制了姬氏的國家大權,並三分其國土。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賜三家為諸侯。前376年,三家滅晉。齊國國君本姓姜氏,而異姓的田氏卻早已控制了姜氏的國家大權,前386年,周安王賜田和為諸侯,取姜氏而代之,仍以齊為國號。關東,包括燕、楚兩個舊國在內,新舊六國都曾進行過一些改革,但成效甚微。基本上是舊制度、舊勢力在垂死掙扎。一旦強秦進攻,即丟盔棄甲,束手待斃。

    秦始皇所創新制,可以說比較徹底地消除了舊的宗法制的羈絆和模式,從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創建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國家制度。本文為了說明的方便,分中央和地方兩級,各舉兩例,略述於下。

    一、中央——以皇帝為首,由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機構

    1. 皇帝為國家元首——秦始皇敢於「壞先王之制」,廢「王」號,稱「皇帝」,這是出於全面改革的需要。皇帝已非舊制本族之「大宗」,而是至高無上的國君。與之相應,皇后已非舊制國王眾妻之正,而是執掌六宮、母儀天下的女主。皇太子已非舊制本族之「宗子」,而是儲君,法定的皇位繼承人。此新制創行,將降低舊制時發生「並後、匹嫡、兩政、偶國」的幾率,清除亂政之源。

    2. 由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務機構——廢除舊時之世卿世祿制或謂之世官世職制,由命官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務機構,以處理日常政事。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為「百官之長」,但非舊時之宰衡,只是皇帝的助手。故曰:「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下引此表不再注)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兼監察。九卿分掌庶政,如兵、刑、錢谷等事。九卿不足,因事設列卿主之。公卿皆非世職,由皇帝任免。

    3. 秦朝是多民族國家,九卿中之典客與列卿中之典屬國分掌民族事務。《百官公卿表上》曰:「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典屬國,秦官,掌蠻夷降者,……屬官,九譯令。」秦之中央僅有十六卿,而以兩卿掌民族事務,說明瞭秦始皇對民族問題極重視。

    二、地方行政——地方政區分郡縣兩級,基層分鄉、亭、里

    1. 地方行政為郡縣兩級制——秦始皇徹底廢除舊的分土封侯制。初分天下為36郡,後增至40郡,郡直屬中央,置守、尉、監三長,分掌行政、軍事、監察。郡下設縣,置令(長)、丞、尉三長,分掌行政、文獄、軍事。郡縣主要長官由命官充當,由皇帝任免。

    2. 鄉亭里——歸併自然聚落為基層政區鄉亭里。縣下設鄉,鄉下設亭、里。基層官吏有鄉三老、亭長、里正等,均推舉本地殷實戶主充當,各有執掌。

    3. 秦始皇所創新制是一套比較完整系統的多民族、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這套新制度的創建,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到更高階段的標誌,也是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典範。自「漢承秦制」(《後漢書·班彪傳》)直到明清,歷代王朝都以秦製為國家制度的基本模式。這套制度是中華民族的守護神,兩千餘年以來,疆土的保衛,國家的統一,社會的穩定,民族的團結,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承,都有賴於這套制度得以實現。

    (三)

    秦始皇的第三大功績,是「統一經濟制度,統一文字」。舊時七國的經濟制度和文字的形狀有很大差別。東漢學者許慎曰:「(戰國)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會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序》)這些問題的存在,對統一的國家極為不利。秦始皇下令統一的事項很多,今擇其中最重要者簡述如下。

    1.「使黔首自實田」,實行土地私有制度——所謂「田疇異畝」,不僅謂畝積的大小不一,還有土地所有制及與之相關的問題在內。問題長期積累,形成了老大難。西周時期行土地國有制,名井田制。至春秋時期,此制已過時了,以致發生了「無田甫田,維莠驕驕」(《詩·齊風·甫田》)的情況。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關係與新的生產力不相適應。亦影響到國家的賦稅徵收。在此情況下,各國多在進行「稅改」。前645年,晉國首先「作爰田」;繼之為齊國「案田而稅」,或曰「相地而衰徵」;魯國「初稅畝」;楚國「書土田」,「量入修賦」;鄭國「作丘賦」;秦國的稅改最晚,於前408年「初租禾」。但是僅僅稅改不解決根本問題。秦國又在「初租禾」之後50年,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賣買。」(《漢書·食貨志上》)秦國率先比較徹底地廢除了舊的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秦始皇滅六國之後,於三十一年(前216),又下令「使黔首自實田」,(《秦始皇本紀》集解引徐廣語)就是在全國範圍廢除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農戶據實登記田地,按畝納稅。秦始皇此令的頒行是我國古代土地私有制確立的標誌。

    2.統一貨幣、度量衡、車軌——此事是由左右丞相隗狀和王綰主持,以原秦製為基礎統一之。此舉對穩定社會秩序,改善人民生活,方便國家稅收,促進民間貿易,形成較大的共同市場等,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3.統一文字——漢字同源,傳至商代的甲骨文階段,已相當成熟。到戰國時期,列國長期分立,「言語異聲」等各種因素影響到文字的發展,出現了「文字異形」現象。秦滅六國後,授命廷尉李斯主持統一文字事宜。李斯以原秦國字體為基礎,創製字形固定,筆畫簡省,書寫方便的小篆(或稱秦篆)作為規範化文字,推行於全國。統一文字對於鞏固國家的政治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四)

    秦始皇的錯誤也是嚴重的。最主要的錯誤有兩項:

    1. 焚書坑儒——秦始皇燒盡民間藏書,坑殺大批無辜的士人學者,嚴重摧殘了我國古代文化,這是一種政治暴行。

    2.繇役太重,不恤民力——秦始皇在滅六國之後,應立即實行輕徭薄賦政策,給人民以「休養生息」的機會。可是他卻好大喜功,內則大興土木,外則勞師遠徵,使廣大人民群眾苦不堪言。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響應,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總的說來,秦始皇功大於過。他的功過都是我國的寶貴文化遺產。好的,我們應當珍惜,批判繼承,發揚光大。壞的,也應當總結,作為教訓,永遠引以為戒。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齊國國君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08 23:05:01
    有 1,341 人按讚


    齊桓公的離奇下場 | 舊史新知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與公子糾爭奪君位取得勝利,做了齊國國君。即位後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苦心經營四十年,使齊國一躍成為春秋時期最富有的國家。在外交上,齊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藉以團結中原各諸侯,受到中原各諸侯的信賴。他曾九次召集諸侯會盟,任盟主達四十年之久,成為春秋時期最有實力的第一個盟主,文治武功盛極一時。

    本以為作為一代霸主的齊桓公榮華富貴且不論,善始善終應不是奢望,但是,誰能料到,最先成為霸主的齊桓公的下場竟然是被活活餓死。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齊桓公到他病榻前探望並詢問國家未來之事。管仲交代說:「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人絕不能接近和信任。」這三人是齊桓公身邊的寵臣,齊桓公問:「易牙把他親生兒子烹了給寡人吃,表明他愛寡人超過愛他兒子,為什麼不能信任?」管仲說:「人世間最大的親情莫過於愛子,他對親生骨肉都不珍惜,怎麼會愛國君呢?」齊桓公又問:「豎刁割自己的皮肉進宮侍候寡人,證明他愛寡人超過愛自己,為什麼不能信任?」管仲說:「他對受之於父母的皮肉都不愛惜,怎麼會愛國君呢?」齊桓公再問:「衛國公子開方放棄太子之尊到我手下稱臣,他父母死了也不回國奔喪,這表明他愛寡人超過愛父母,為什麼不能信任?」管仲說:「最親近的莫過於父母,父母死了都不回國奔喪,這樣對待父母的人怎能奢望他對您忠誠?」

    齊桓公雖口頭應承,但是行動上卻沒有遵從,繼續讓這三個小人在宮中主事,待到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患重病,易牙、豎刁等認為機會到了,便用桓公的名義張貼了一張佈告,禁止任何人入宮,並堵塞齊宮大門,在大門前豎起一道高牆,不准任何人進出。

    齊桓公病在床上,沒有一個人過問,連想喝口水都不能,這時,衛公子開方卻帶走千戶齊民降歸了衛國。齊桓公的五個兒子為了爭奪權位互相殘殺,誰也不管父親的死活。最後,這位稱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餓死在宮內。屍體在壽宮中整整擱置了六十七天,生了蛆也無人收葬,一代霸主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

    齊桓公的晚年悲劇就像長鳴的警鐘,時刻提醒世人要注意身邊的小人,不要看到別人對自己非常好,就感動得一塌糊塗,而應用常情、常理去推理,才可以下結論,不讓小人乘虛而入。

    思考問題:
    如果你是儒家歷史學家,你會如何評價齊桓公一生的功過?(提示:齊桓公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齊國國君 在 一歷百憂解的文史工作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2-27 00:28:18

    笑傲江湖的武俠世界 (2) 東方不敗葵花寶典講的是毛澤東跟馬克思主義 無奈的君子岳不群 小說裡的世界格局與春秋戰國

    笑傲江湖為何迷人?因為它是真實發生的新聞,而非架空創作的小說,書中的五嶽劍派設定與真實歷史的二次世界大戰前、春秋戰國時代都非常相似,想要透過合縱攻秦的蘇秦、公孫衍為何屢遭失敗、齊國楚國為什麼總是坐壁上觀?

    岳不群身為五嶽劍派第二的華山掌門,他面對到什麼樣的凶險局面以至於他最終泯滅人性、喪心病狂?書中練到男不男女不女的權力巔峰之妖東方不敗為何指的是毛澤東?葵花寶典當中那位甘做太監的高手又是指歷史上的什麼人?盜竊葵花寶典的華山派二弟子又存在什麼隱喻?

    此級內容涉及較多敏感話題,如果所在地區比較不自由,不建議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n0k648
    🌊Soundon
    https://reurl.cc/Gr7ZOD
    🍃Spotify
    https://reurl.cc/k0mNgG
    KKBOX
    https://reurl.cc/N631g5

    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PLACEBO_SALON/

  • 齊國國君 在 乾坤門五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21 12:13:40

    乾坤萬年歌,相傳是武王伐紂的功臣,開國元老,齊國的首代君主,封神榜的主持人--武聖姜子牙的傳世巨作!據說預言了自西周起一萬年的歷史大事件!那麼這個乾坤萬年歌,到底裡面說了什麼?應驗了什麼?未來又會發生什麼?又或者,這是真的讖言,還是假的托作?

    台灣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tw7528_03351
    中國淘寶賣場:
    https://shop106764307.taobao.com/
    老师的中国免翻墙官网:
    https://www.doctor-fate.cn
    国际正体中文官网(有免费众神灵签)
    https://www.doctor-fate.com.tw
    中国谘询老师须知
    https://www.doctor-fate.tech/archives/23
    台湾与海外咨询须知
    https://www.doctor-fate.com.tw/?p=159

  • 齊國國君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03 18:48:32

    201912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區議會大勝,人權法落實,警暴更見瘋狂。

    警察像二戰末期侵華的日軍,路已經走到盡頭,焦慮不安、前路茫茫,他們更嗜血,殘暴。

    第一批被美國懲罰的官員名單,開始網上流出,由林鄭、鄭若驊、李家超、前後兩任的警務處長、葉劉六大寇領軍,後面還有長長的人選吧!

    美國牽頭,英國配合,澳洲、加拿大、日本、新西蘭、歐盟,都先後起步了。這樣的國際局勢,中共都走投無路了,莫說心知肚明,自己一直在做壞事的前線警員。

    跟光頭劉sir回大灣區生活嗎?子女不能留學英美加澳?他們只能讀暨南大學?自己執勤時傷害了無數香港人的子女,回家見到妻子陰沉的臉色,子女吸了自己帶回家的二噁英病徵漸現。每晚瞌起眼就想這世界真有因果報應嗎?每日還上不上香俾關帝?他仍會保佑我嗎?

    這樣的精神狀態,每日蒙了面戴了豬嘴,還要在街見人就打扮凶狠,怎會不累?

    當權者禍國殃民,點解重有咁多人同流合污?

    人民飽受摧殘,點解大部份人,仍肯默默忍受?

    香港市民在這個漫漫黑夜,又可以做什麼?

    大地一片漆黑,什麼時候才可以再見黎明?

    這不單是香港人今日的疑問,中國人問這些問題,問了三千年。

    在商朝末年,周這個地方的領袖,姬昌,作為政治犯,被商紂囚於羑里七年,在監獄中,他已作以上思考。

    他身在獄中,生死不測,兒子被殺,製成肉包,刺激他反省人性,黑暗勢力的禍亂根源。

    獄中他完成了整理《周易》的工作。

    他發現人性由善轉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他在《周易》第三十五卦火地晉卦,和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中,發現了人性轉惡的關鍵。

    這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本來是日出地上的卦象,象徵旭日東升,太陽從大地升起的象。日出於地,本來是盛大光明的前景。

    但一念之間,就變了另一卦象。

    地火明夷,上卦為坤地,下卦為離火,象徵明入地中,太陽在土地之下,大地一片漆黑,邪惡壓制了正義,光明受到了傷害,所以稱明夷,即是誅滅光明。

    《周易》在地火明夷卦的最後一支爻(上六)寫道:

    不明,晦。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這爻道出了由佛轉魔的關鍵,在於「不明」。

    人在不明的時候,便會失去判斷力,但偏偏卻是大權在握,社會便會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每個從政的人,爭天下的人,初心都是救民於水火,但權力使人腐爛,不受制衡的權力,會使這些政治領袖,失去初心,由佛轉魔了。

    半年時間,便將香港的警隊,由受人信任,保護市民的象徵,因背後的愚蠢操控者,深信暴力可以懾服群眾,濫捕濫殺可以壓制民憤。香港文官系統噤若寒蟬,一個低級的雞仔餅光頭劉sir, 都可以指罵批評特首政務司長,全政府無一個堂堂正正的官,紀律部隊失律,政府失了倫理。不明,晦。不明智,看不清形勢,卻有權力,晦,即黑暗的深淵中心,香港便墮入黑暗之中。

    《小象傳》說:

    初登于天,照四國也。
    後入于地,失則也。

    初登于天,因為照四國,四國即四方,你能夠照亮四方,大家安居樂業,這便是初心期望。

    後入于地,結果掉下來,因為「失則也」。

    則,是大原則,規律。

    失則,失去了大原則,沒有遵守自然的法則。所以,後入于地,一敗塗地了。

    《易經》說「不易」,儘管外在世界千變萬化,但永遠有個永恆的法則在運作。

    作為政治人物,一定要體會,這個「則」,這個規律,才能夠處理群眾社會,把事情處理好,贏得民眾支持。

    如果失去了這個「則」,失去了民心,就變成人民公敵了。

    新任的警務處長,叫香港人攞返個良心出來,向暴力說不。

    原來香港警察做了壞事,都喜歡說「良心」。

    以前有位警務處長,也是做了壞事之後,對記者說:

    「良心究竟係乜呢?」
    「你嘅良心同我嘅良心都唔一樣。」

    今日,警暴半年,不明死因的屍體發現超過過二千五人,濫捕五千人,暴力傷害市民難計其數,街上打人不分男女老少,這個時候,「警察頭子」竟然說起了「良心」來。

    良心,原來是香港警察的夢魘!

    很多市民曾經問:

    阿sir, 你跌咗個良心!

    孟子說,良心是與生俱來的,但像樹木一樣,不好好護理灌溉,被環境,被私欲破壞,心中的善念,便會奄奄一息的。

    半年前的香港警察,還有良心,但今日警暴,他的良心,已被環境獸性侵蝕了。

    《孟子.告子篇》
    孟子曰: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

    日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

    孟子在《告子章句上》說:

    牛山的樹木,也曾經很茂盛的,因為它在齊國首都的臨淄的郊外,但當地人日日咁用斧頭去砍伐,佢地又點能夠茂盛呢?

    當然,一年四季,雨露潤澤,佢地都在生長,嫩芽都會出來,但問題是,另一個破壞又來了,牧童又在這裡放羊牧牛,所以,整個牛山都光禿禿了。

    大家見到牛山光禿禿,以為這座山,一直都係咁,不曾有過大權木嗎?不是的。

    就好似有些人身上,好像沒有了天生的仁義之心。佢地之所以無咗良心,就正好似牛山光禿禿一樣。每日有人去砍伐佢,又點能茂盛呢?

    午夜夢迴,良心急call, 但朝早一上班,良心的萌芽,又被吃光了。

    反覆地被不同的勢力欲念消滅,那麼,他夜晚良心再急call, 發出的善念自然無法存在,慢慢又自我合理化,覺得自己其實是對的,別人才是錯,故意挑剔我而已。

    這些人,夜裡發出的良心呼喚不復存在,便和禽獸差不多了。

    別人看見他們像禽獸,以為他們不曾有過善良的本性,其實不是的。

    只要得到合適的滋養,沒有東西不能生長;失掉應有的滋養,沒有東西不會消亡。

    孔子說過:

    操則存,舍則亡。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抓住它,就存在;放棄它,就亡失。進進出出沒有一定時候,也不知道它何去何從。

    這就是指人心而言吧!

    鄧炳強叫人攞返個良心出來,希望他還有,他的警隊隊員還有。

    這半年,香港愚蠢的以警暴平亂,對香港造成多大的傷害?對政府造成多大的傷害?對警隊造成多大的傷害?

    市民再不信任政府,警察都被視為流氓爛仔。香港百年來賴以成功,成為國際城市的歷史和因素都忘記了。

    孟子在《公孫丑篇》說: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

    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

    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

    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

    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

    如此,則無敵於天下。

    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八二年,戴卓爾夫人訪華開始,直至九七,中英雙方都說要保持香港的穩定繁榮。

    但如何保持香港的固有的穩定和繁榮呢?中共有中共的看法,英國人有英國人的看法。

    對孟子來說,保持一個城市的穩定繁榮,有幾項原則要遵守。

    首先,要尊重有品行道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凡有能力的人,政府都會聘用,不會浪費人才;社會上,有學問,有能力,有技術的人,都有工作,這樣社會最出色的,都高興替你這個政府服務。

    在市場上,給予空地空間給商人儲藏貨物,而不徵收各式雜稅。貨物滯銷,政府作買家,不讓貨物長久積壓,那麼,天下商賈,都會高興將貨物放在當地市場。

    關卡,只作稽查而不徵稅項,要天下旅客都樂意到這裡來。

    農業,擴大耕地面積,資助農業,不徵農產品稅項,天下農民都想來這裡耕作。

    民居,不重覆徵稅,發展公屋,不高地價作間接稅。天下人都高興,搬到這裡生活。

    真正做到這五項措施,連鄰國的人民都想來這裡生活,像敬仰自己父母一樣的敬仰這個政府,人民就對政府有向心力了。

    這個時候,鄰國想來攻打你,就好像率領他的兒女來攻打自己的父母一樣,不可能成功的。

    假如這樣而成為天下無敵,這就是替天行道的父母官了。

    孟子用「天吏」來形容政治上,行仁政的人道、天道、天理的關係。不是後世「替天行道」的強盜意思。政府應接天理行事,如果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是不可能的。

    孟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具體說出一個城穩定繁榮的原則,也是今日一個國際城市的基本條件,香港百年,殖民地政府亦是用這個原則管治香港。

    但今日,以為用制度暴力,警察暴力,就可以管理一個國際城市,這是歷史未曾成功過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