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日💦]
乾脆在疫情趨緩前把星期三訂為整理這禮拜做了什麼事情的日子好了☺️。
總之,上禮拜終於成功連續騎腳踏車🚴🏼♀️上下班三天,大概也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使然吧!雖然大概因為晚上在家一些肌力訓練,讓我每天早上騎起來感覺一天比一天累🥱,甚至週五早上連平路都騎不到25km/h了;但上坡依然一次比一...
[整理日💦]
乾脆在疫情趨緩前把星期三訂為整理這禮拜做了什麼事情的日子好了☺️。
總之,上禮拜終於成功連續騎腳踏車🚴🏼♀️上下班三天,大概也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使然吧!雖然大概因為晚上在家一些肌力訓練,讓我每天早上騎起來感覺一天比一天累🥱,甚至週五早上連平路都騎不到25km/h了;但上坡依然一次比一次進步📈。週四下班時間,心血來潮想著不要騎黎明路回家好了,換了一條地圖上看似比較繞的路線。結果到家一看里程,反而少了400公尺😯!人生就是這麼樣的充滿出其不意,也慢慢在習慣這樣日復一日、就算再怎麼疲倦、還是把騎腳踏車通勤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日子。
週六還是決定好好休息一番,除了騎車去買菜之外,就是練習瑜伽🧘🏼♀️。
而週日又想著要好好練車,尤其前晚才參加二鐵訓練課表的線上討論會,自然想要趕快試試看🤩!當然不可能直接跳進高強度的課表,決定把週日的課表時間全部乘以三分之二。結果發現光是高轉速訓練、抽車訓練就快要了我的命🤯!後面的所謂「主課表」根本只騎了兩三分鐘,雙膝就開始痛苦不堪,後來勉強騎到總時間39分鐘就收工。
到底要怎麼在訓練台上騎一個鐘頭啊,遑論是75分鐘!我真的不懂。總覺得訓練台和實地騎乘的差異,比起跑步機vs.路跑還要大得多🤔。在馬路上騎車因為慣性的關係,同樣的速度是會越騎越輕鬆的,但訓練台不會,所以就會讓你在心理上有越騎越重的錯覺。難怪會有Zwift、Rouvy這些app的出現。但我暫時買不起智慧型訓練台和功率計,還不確定這個坑要不要跳,而且近期光是居家改善就把信用卡刷到超過預算了🤪💸⋯⋯
不過換個角度想,也感謝自己去年底搬家時選了夠大間的套房,讓我能無懸念的買改善生活品質的東西。上週末的新歡是擴香儀!想想兩三年前開始入精油、調香的坑,前陣子收拾房間時,看著我那滿滿好幾大盒的精油和單體📦,總要讓他們有發揮(揮發?)的空間。先前用過加熱式的擴香石🪨,發現擴香範圍實在太小了,只有放在旁邊才聞得到。擴香儀不用水也不用加熱,直接把精油霧化,才適合我這個大房間啊🥰!最近晚上都香香的入睡,感覺睡眠品質提升了,而且早上起床也比較不會鼻塞、鼻子過敏☺️。
美食的部分,週末一樣訂了Veganday的防疫套餐🍱,布魯桑真的很用心,起士通心粉和千層麵都相當美味😋。至於平日,感覺開伙的時間遠不如先前預想中的多,可能因為我沒有同住家人分食、而且平常就算是以前跑量很大的時候,晚餐都不太吃了😝!何況是現在運動量還沒回到以前水準!公司的午餐便當品質也提升不少,變成幾乎只要做早餐。表示我冰箱裡的東西(尤其冷凍庫經常維持爆滿狀態)其實可以吃很久。
回到運動的部分,週日練車練很大之後又接了強度也不小的肌力訓練🏋🏼♀️。感覺生理時鐘還是習慣週末就是要找一天大量運動才比較舒暢。不過其實一邊練就一邊有種預感,接下來可能要痠痛了。果然週一是疫情嚴峻以來的第一次鐵腿🤪!甚至ITB、腓腸肌和腳踝都開始蠢蠢欲動。所以週一全休、週二也搭公車上下班🚌,下班回來也只練了50分鐘的瑜伽🧘🏼♀️。
也幸好這一波梅雨鋒面也跟上一波差不多時程,都是週六雨下不太來、週日下個痛快、週一二天候依然不穩定,也有很好的藉口不騎車上班🤣!也幸好沒騎,週二下班時就看到烏雲密佈,公車剩兩站到家的時候開始下起傾盆大雨⛈!也就是這禮拜頂多就跟上週一樣騎三天了。但也拜梅雨之賜讓鯉魚潭水庫灌了25%,台中解除停水,感謝🙏🏼。
想想或許一週開始無法立刻下定決心騎車上班,除了天氣之外,也大概是因為居家生活缺乏一點儀式感吧?週末整天在家,無法受到陽光☀️紫外線的刺激來校正生理時鐘,就很容易發懶,晚睡晚起,甚至整個作息時間可能跟平日相差45°個經度。這樣每週調兩次時差感覺不是很健康😔。所以這週末的目標,就是大清早要做些事情讓身心進入「努力工作」的狀況!
至少今天肌肉不痠痛了,恢復騎車,儘管早上比平常晚了一點點出門,但依然行雲流水,7分05秒就騎上了福科路天梯坡↗️!也首度破30分鐘內抵達公司。表示我或許就在因為先前騎車沒有特別練課表所以程度爛到掉渣渣、FTP可能只有100瓦不到的程度,所以現在正在怎麼練怎麼進步的甜蜜期吧!週日的間歇訓練也立即收效。接下來另個目標,就是要多多收操放鬆了,或許也要再提升維生素D的攝取量💛!
最後附上最近好像很流行的app處理過的照片😆。
#流水帳
#防疫新生活
鼻腸管灌食速度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外靠朋友】
後世看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作品,想到的多半是那些長型輪廓,線條簡潔,肌膚似乎帶著溫暖觸感,無畏流露情慾,創下拍賣高價的裸女圖像。但除此之外,莫迪里亞尼其實曾畫過不少肖像畫,雖說他自認並非專業肖像畫家,肖像畫不過是他藉由表現性強烈的輪廓線將圖像從雕刻中突顯出來的結果。而畫中主角多半是當時巴黎藝文界人士,比如莫迪里亞尼的朋友們,另外還有親密愛人、模特兒、女僕或鄰家女孩。
《雅各與貝斯李普茲》(Jacques and Berthe Lipchitz,1916)是莫迪里亞尼作品中僅有的三幅雙人肖像畫之一,畫中人是立陶宛雕塑家雅各.李普茲(Jacques Lipchitz,1891-1973)與俄羅斯詩人貝絲.基特羅瑟(Berthe Kitrosser,1889-1972)。他們在結婚時委託好友繪製這幅肖像,表面上是為了新婚留念,實際上是想解救莫迪里亞尼的經濟困境。
莫迪里亞尼和李普茲都是猶太裔巴黎異鄉人,剛來巴黎時皆落腳於左岸蒙帕納斯(Montparnasse),當時蒙帕納斯已經取代印象派畫家曾聚集的巴黎蒙馬特,成為最前衛的年輕藝術家集中地。
根據李普茲說法,莫迪里亞尼只花了兩天時間就完成此畫。
-----------
原來莫迪里亞尼第一天便火速畫下20張素描,最後根據小夫妻結婚照片決定雙人肖像畫底定版本,第二天隨即宣告畫作已經完成。當時莫迪里亞尼為人作畫價碼是這樣算的:〝每種姿勢10法郎,再加上一點酒〞,嗯,你也知道莫迪里亞尼是個不折不扣的波西米亞酒鬼,而且一邊創作也總還是要灌上幾口酒。
不過李普茲覺得這一幅肖像畫只付10法郎有點過意不去,何況他當時才剛與藝術經紀人簽下新合約,領了一筆簽約金,手頭較為寬裕。於是他故意跟莫迪里亞尼表示,身為雕刻家職業病使然(職業病當然是我說的),私心偏好肖像畫能多點實質量感。
莫迪里亞尼只得再多畫個兩週,好歹這邊那邊添個幾筆,好讓李普茲完成資助朋友的心願。以莫迪里亞尼作畫速度來看,這可能是他畫過最久的一幅畫,據說他剛到巴黎時,一天就可以畫出100多張素描。
-----------
《雅各與貝斯李普茲》實際作畫速度雖然才兩天,其他時間大概是喝酒比較多,反正已經畫得差不多了。但莫迪里亞尼卻鮮明巧妙地表現出中夫妻倆性格與角色對比。
背景如同畫家一貫風格,依舊簡單,大概看得出室內的抽象裝飾,丈夫隨興把手搭在妻子肩膀上。如面具般面容增添不同解讀的可能:妻子的大眼、雙脣和優雅頸項,顯得如此溫柔感性,正與丈夫表現於外的高度自尊形成對照,男方的小眼小嘴、歪斜鼻樑創造出一種諷刺效果,站姿也塑造出保護妻子的霸氣態度。
但如今除了這幅肖像畫之外,當年那些數十幅素描作品如今僅存男女主角單人肖像各兩幅。
身染病痛,酗酒、情緒化,加上偶發暴力行為和桀驁不馴性格,作品風格又不受賞識,莫迪里亞尼當時生活到底有多窮困?窮到讓朋友必須刻意製造機會接濟他?
-----------
莫迪里亞尼1906年來到巴黎,剛好目睹隔年畢卡索畫出立體派創始之作《亞維儂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也剛好眼睜睜看著這位在他眼裡缺乏服裝品味的西班牙小個子(其實畢卡索也承認莫迪里亞尼是唯一穿著有點品味的畫家),名氣越來越大,身價更是逐漸水漲船高。
但是恃才傲物如他,不想加入任何畫派,亦不願追隨畫壇熱潮,而是從非洲雕刻和羅馬尼亞雕刻家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şi,1876-1957)那兒擷取靈感,再從希臘建築的柱狀結構、文藝復興的古典雕刻、羅特列克的大膽線條、塞尚的簡化細節、高更的異國風情、野獸派的溫暖色彩、立體派拆解物體後的平面…等眾多元素中逐漸摸索融合,至1914年因經濟困頓難以負擔雕刻所需的石料成本,再者,雕刻過程產生的粉塵讓他年少時便罹患的肺病更形嚴重,讓他不得不從雕刻轉回繪畫後,發展出個人專屬風格。
儘管身處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烽火燎原之際,莫迪里亞尼卻仍堅持古典情懷,以具象表現為主,讓形體拉長、變形,完成了個人專屬,結合古典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方式。
-----------
他的人物畫裡,如杏仁般眼睛、近似平面的輪廓下扭曲的面貌特徵,和細長比例都來自非洲面具的影響。這些缺乏瞳孔如面具般的人物肖像畫,視線不再與觀者相對望,讓你猜不透畫中人物情緒,反而導引觀者轉身凝視自身內心世界,或許淒涼、茫然,卻深刻而神祕。
莫迪利亞尼才華出眾,但他的作品在他1920年因肺結核去世後才獲得市場矚目。雖從1915年已步入創作顛峰,但始終未能享受自己辛苦灌溉出來的藝術果實,何況那時藝術市場受到一戰影響,曾經蕭條了好一陣子。莫迪里亞尼只能拿著畫作到蒙帕納斯小餐館換取餐食或酒精,而這一幅幅心血可能也被擱置一旁,與麵包、起司和香腸共同堆放於角落裡,夜間再成為米老鼠們的玩具被啃咬、踐踏。
-----------
與梵谷類似,莫迪里亞尼也為了藝術創作奮力燃燒生命,甚至自虐,生前都受到極度蔑視,並且都沉溺於苦艾酒海中,加速痼疾惡化而英年早逝;另有一說,他酗酒和抽大麻都是為了減緩並掩飾自己的結核病情。
然而莫迪里亞尼不像梵谷有個好弟弟西奧和家人協助保存畫作,他的許多作品都因長期居無定所、生活混亂以及被世人輕忽踐踏,早已毀損佚失。相較於如今拍賣天價,更是讓人對於許多時候顯得勢利膚淺的藝術圈感到諷刺與惋惜。
這幅新婚肖像畫只留存於李普茲夫妻手中大約五年,幾經轉手,最終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安身立命。幸虧出外靠朋友,因為莫迪里亞尼潦倒時獲得的暖心協助,我們才得以見到畫布、顏料、構圖、形式和技法之外,無價友情的溫度。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鼻腸管灌食速度 在 Dr. Ell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狗貓食道餵管】
當狗貓在生病失去食慾時,如果對經口灌食也漸漸出現排斥的狀況,繼續強迫下去會讓他們容易緊張而更拒絕進食、加重病情。這時候裝餵食管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食道餵管的管徑比鼻餵管粗,比較不容易阻塞,而且對狗貓的不舒服感覺也比較低,病患可以從食道餵管簡單而又舒服的獲取每日該吃到的營養和水分,也可以透過餵食管輕鬆的餵藥,有效降低緊迫,增加生活品質。
從食道餵管灌進去的東西必須是細緻的流質,以免管子阻塞。
------------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流質食物有:
・皇家Royal Canin:有ICU重症營養配方、狗腸胃低脂、狗腎病、貓腎病配方。
・Singen發育寶:目前有狗貓術後病復配方、狗貓腎臟配方、狗腸胃道配方、狗低脂配方、貓脂肪肝配方等。
・・・ 以上流質食物的熱量約為1-1.5kcal/ml。
・此外,還有粉末狀的寵特寶艾茉芮Emeraid:分成加護期、恢復期、貓腎病配方,使用方式是將粉末加水混和成液狀,熱量會依稀釋狀況決定,一般建議調和為1.1-1.8kcal/ml。
・
另外也可選擇肉泥狀食物加水來灌食,若有較大顆粒的罐頭類或飼料,則要記得打碎、過篩,再加水攪和成均勻成泥狀再灌食。營養均衡的鮮食同樣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式打碎磨泥過篩後灌食,詳情我在我的書中說明。
------------
剛開始餵食時,一般至少分三天以上再餵到足量,避免再灌食症候群出現。餵管餵食時,也要以少量多餐且緩慢的速度灌食,避免噁心嘔吐感。選擇適合寵物身體狀況的營養均衡食物,並簡單換算每日需求量,經由食道胃管餵食,讓動物以舒適的方式逐漸恢復健康。
・・・
註:食物為每日身體能量的來源,攝取足夠且均衡的營養對生病的動物來說更為重要。簡單來說,狗貓每日靜止熱量需求(RER)約=30x體重(Kg)+70,而每日熱量需求(DER)=靜止熱量需求x係數(係數視動物的體態、活動量和身體狀況決定,有興趣可翻閱我的三本書籍) 。
・
我的著作:
#狗狗這樣吃最健康
#熟齡貓的營養學
#腎病貓的營養學
#寵物營養
・看更多寵物營養文章:https://ellielovesmitty.com
・更多製作寵物鮮食影片:https://reurl.cc/8nZQKM
・IG:Live_with_Mitty
鼻腸管灌食速度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外靠朋友】
後世看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作品,想到的多半是那些長型輪廓,線條簡潔,肌膚似乎帶著溫暖觸感,無畏流露情慾,創下拍賣高價的裸女圖像。
但除此之外,莫迪里亞尼其實曾畫過不少肖像畫,雖說他自認並非專業肖像畫家,肖像畫不過是他藉由表現性強烈的輪廓線將圖像從雕刻中突顯出來的結果。而畫中主角多半是當時巴黎藝文界人士,比如莫迪里亞尼的朋友們,另外還有親密愛人、模特兒、女僕或鄰家女孩。
《雅各與貝斯李普茲》(Jacques and Berthe Lipchitz,1916)是莫迪里亞尼作品中僅有的三幅雙人肖像畫之一,畫中人是立陶宛雕塑家雅各.李普茲(Jacques Lipchitz,1891-1973)與俄羅斯詩人貝絲.基特羅瑟(Berthe Kitrosser,1889-1972)。他們在結婚時委託好友繪製這幅肖像,表面上是為了新婚關係留念,實際上是想解救莫迪里亞尼的經濟困境。
========================
莫迪里亞尼和李普茲都是猶太裔巴黎異鄉人,剛來巴黎時皆落腳於左岸蒙帕納斯(Montparnasse),當時蒙帕納斯已經取代印象派畫家曾聚集的北區蒙馬特,成為最前衛的年輕藝術家集中地。
根據李普茲說法,莫迪里亞尼只花了兩天時間就完成此畫。
畫家第一天便火速畫下20張素描,最後根據小夫妻結婚照片決定雙人肖像畫底定版本,第二天隨即宣告畫作已經完成。當時莫迪里亞尼為人作畫價碼是這樣算的:〝每種姿勢10法郎,再加上一點酒〞,嗯,你也知道莫迪里亞尼是個不折不扣的波西米亞酒鬼,而且一邊創作也總還是要灌上幾口酒。
不過李普茲覺得這一幅肖像畫只付10法郎有點過意不去,何況他當時才剛與藝術經紀人簽下新合約,領了一筆簽約金,手頭較為寬裕。於是他故意跟莫迪里亞尼表示,身為雕刻家職業病使然(→職業病當然是我說的),私心偏好肖像畫能多點實質量感。
莫迪里亞尼只得再多畫個兩周,好歹這邊那邊添個幾筆,好讓李普茲完成資助朋友的心願。以莫迪里亞尼做畫速度來看,這可能是他畫過最久的一幅畫,據說他剛到巴黎時,一天就可以畫出100多張素描。
《雅各與貝斯李普茲》實際做畫速度雖然才兩天(其他時間大概是喝酒比較多,反正已經畫得差不多了),但畫家卻鮮明巧妙地表現出中夫妻倆性格與角色對比。
背景如同畫家一貫風格,依舊簡單,大概看得出室內的抽象裝飾,丈夫隨興把手搭在妻子肩膀上。如面具般面容增添不同解讀的可能:妻子的大眼、雙脣和優雅頸項,顯得如此溫柔感性,正與丈夫表現於外的高度自尊形成對照,男方的小眼小嘴、歪斜鼻樑創造出一種諷刺效果,站姿也塑造出保護妻子的霸氣態度。
但如今除了這幅肖像畫之外,當年那些數十幅素描作品如今僅存男女主角單人肖像各兩幅。
========================
身染病痛,酗酒、情緒化,加上偶發暴力行為和桀驁不馴性格,作品風格又不受賞識,莫迪里亞尼當時生活到底有多窮困?窮到讓朋友必須刻意製造機會接濟他?
莫迪里亞尼1906年來到巴黎,剛好目睹隔年畢卡索畫出立體派創始之作《亞維儂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眼睜睜看著這位在他眼裡缺乏服裝品味的西班牙小個子(其實畢卡索也承認莫迪里亞尼是唯一穿著有點品味的畫家),名氣越來越大,身價也逐漸水漲船高。
但他不想加入任何畫派,亦不願追隨畫壇熱潮,而是從非洲雕刻和羅馬尼亞雕刻家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şi,1876-1957)那兒擷取靈感,再從希臘建築的柱狀結構、文藝復興的古典雕刻、羅特列克的大膽線條、塞尚的簡化細節、高更的異國風情、野獸派的溫暖色彩、立體派拆解物體後的平面…等眾多元素中逐漸摸索融合,至1914年因經濟和健康因素→石料比畫布更加昂貴,雕刻過程產生的粉塵讓他年少時便罹患的肺病更形嚴重,讓他不得不從雕刻轉回繪畫後,發展出個人專屬風格。
在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烽火燎原之際,莫迪里亞尼卻仍堅持古典情懷,以具象表現為主,讓形體拉長、變形,完成了個人專屬,結合古典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方式。
他的人物畫裡,如杏仁般眼睛、近似平面的輪廓下扭曲的面貌特徵,和細長比例都來自非洲面具的影響。這些缺乏瞳孔如面具般的人物肖像畫,視線不再與觀者相對望,讓你猜不透畫中人物情緒,反而導引觀者轉身凝視自身內心世界,或許淒涼、茫然,卻深刻而神祕。
========================
儘管莫迪利亞尼才華出眾,但他的作品在他1920年因肺結核去世後才獲得市場矚目。
雖從1915年已步入創作顛峰,但始終未能享受自己辛苦灌溉出來的藝術果實,何況那時藝術市場受到一戰影響,曾經蕭條了好一陣子。莫迪里亞尼只能拿著畫作到蒙帕納斯小餐館換取餐食或酒精,而這一幅幅心血可能也被擱置一旁,與麵包、起司和香腸共同堆放於角落裡,夜間再成為米老鼠們的玩具被啃咬、踐踏。
與梵谷類似,為了藝術創作奮力燃燒生命,甚至自虐,生前都受到極度蔑視,並且都沉溺於苦艾酒海中,加速痼疾惡化而英年早逝(一說他酗酒抽大麻都是為了減緩並掩飾自己的結核病情)。
但莫迪里亞尼不像梵谷有個好弟弟西奧和家人協助保存畫作,他的許多作品都因居無定所、生活混亂以及被世人輕忽踐踏,早已毀損佚失。相較於如今拍賣天價,更是讓人對於某些時候頗為勢利膚淺的藝術圈感到諷刺與惋惜。
========================
這幅新婚肖像畫只留存於李普茲夫妻手中大約五年,幾經轉手,最終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安身立命。幸虧出外靠朋友,因為莫迪里亞尼潦倒時獲得的暖心協助,我們才得以見到畫布、顏料、構圖、形式和技法之外,無價友情的溫度。
#出外靠朋友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莫迪里亞尼 再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artjunie/posts/671896069912959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 東西縱橫記藝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