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鼻竇炎開刀要住院幾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鼻竇炎開刀要住院幾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鼻竇炎開刀要住院幾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鼻竇炎開刀要住院幾天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佳燕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以台灣的傳統標準,我絕對不是好媳婦。 這一陣子,忙著公公去世的諸多事情,自己忙到小感冒變成需要吃兩星期抗生素的鼻竇炎:( 也不是體力透支,而是精神的極度疲累和耗損。 再累,夜裡,依舊會醒,咳醒、鼻塞醒、內心不安穩地醒。 從去年五月初,公公突然無法起床,堅持自己只是感冒開始,展開了八個月24小時手機隨...

  • 鼻竇炎開刀要住院幾天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17 14:54:53
    有 1,669 人按讚

    以台灣的傳統標準,我絕對不是好媳婦。
    這一陣子,忙著公公去世的諸多事情,自己忙到小感冒變成需要吃兩星期抗生素的鼻竇炎:(
    也不是體力透支,而是精神的極度疲累和耗損。
    再累,夜裡,依舊會醒,咳醒、鼻塞醒、內心不安穩地醒。
    從去年五月初,公公突然無法起床,堅持自己只是感冒開始,展開了八個月24小時手機隨時待命的忐忑時期。
    他兒子回家勸他住院檢查,勸不動。
    等我上午看診,看到下午兩點多,趕回去。直接告訴公公:「你不是感冒,你中風了!現在一定要馬上住院!」才在救護車的協助下住院。
    公公從此臥床。
    完全靠外傭幫忙。
    我們的外傭不僅盡心盡力,而且非常專業。公公去世之前,一直叮嚀我們一定要好好感謝她~
    不僅照顧的問題,突然倒下,本來住透天厝,連日常起居都有困難。
    小叔家與我們全體出動,整理了一樓原本的閒置空間。我又拜託認識二十多年的顏師傅,在三個星期內,改裝成可以洗溫暖的澡,可以料理食物,又可以休息的空間。
    改裝期間,公婆一起住到聖功醫院自費的安養之家。
    整修完,公婆回到家,公公的狀況卻明顯惡化。
    開始出現血便,無法進食的情況。
    我的職業直覺告訴我:公公應該有其他沒有被發現的問題……於是,住院做了大腸鏡檢查,確診有一顆非常巨大的大腸癌,已淋巴結擴散。
    對孩子們而言,又是一番天人交戰:要不要治療?
    一個無法進食靠管餵,無法排尿靠尿管,完全卧床五個月體弱的88歲老人,要不要動大手術,然後再化療?
    我只能在旁看著,完全不能給意見。因為,我很清楚……那是他們兄弟之間要去討論與決定的事,我,在這時候,絕對是外人,沒有權利。
    後來,公公自己也不願意開刀。於是走向居家安寧照顧的路。
    公公於一月四日離開人世,而後,十二日入殮、火化,許多親友同學都親自前來見他最後一面,與他告別。
    十五日告別式。
    一路堅強不落淚的老公,在跪下唸思念文時,才開口說第一句,竟然哽咽痛哭到無法說下去……「您就在那裏,理所當然到我們會無感於您的存在……」
    那樣的慟,我瞭解。
    每一個孫子也都說了思念阿公的話。雖然,都是臨時想要說的話,句句情深意切。
    十六日,公公樹葬於他的家鄉屏東。塵歸塵,土歸土,所有都化為這塊土地的一部分。
    身為長媳,照顧公婆的工作,老公幾乎不讓我幫忙。他一定親自去,頂多叫兒子幫忙。迫不得已時,他會先詢問我有沒有空,可以幫他做什麼嗎?
    我反而比較像一個諮詢醫師的角色:從確診中風、懷疑大腸癌、到告訴老公什麼是安寧照顧的意義;從之前請外傭的資源,居家設備如何改善的資源,到禮儀公司的安排。我好像還在自己的診療間裡一樣。
    而老天給我一對非常開明的公公婆婆。讓我依然可以做我自己。
    我的公公婆婆雖然都是八九十歲的人了,但是思想先進,對人慷慨寬容和善,容許我這樣的人,這樣當台灣的媳婦。
    老公常說:「我沒有辦法使台灣男女平等,也沒有辦法改變傳統習俗。但是,至少,在我的家裡,我可以做到。」
    感謝。謝天,謝地,謝謝您們。
    (這半個月來,我完全沒有辦法好好回應一堆訊息,請諒解……我也正走在人生的難處。)

  • 鼻竇炎開刀要住院幾天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8-09 14:05:52
    有 279 人按讚

    昨天是父親節,聽說今天是情人節?
    我們在醫院度過。
    鬍子哥因為鼻竇炎的困擾,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嗅覺,偏偏他的工作需要飛來飛去,排不出時間開刀,一路排下來,就是八月八號這天剛剛好。

    住院前一天,兩個孩子都生病,哥哥發燒,妹妹吐,我那個性焦慮的媽幽幽打電話來,吞吞吐吐說:「明天要開刀喔…..」
    「是啊,早就排好的!」我說。
    「可是…..」老媽欲言又止,忍不住說,「是鬼月耶,而且兩個小孩都在生病,是不是在暗示爸爸不要去開刀啊……哎喲,我只是突然這樣想到,所以跟妳提一下啦!沒事啦!只是鬼月大家一般都不開刀啦!沒事啦!」

    我很無奈地跟老媽說:「媽,妳不提,我一點感覺都沒有,現在妳提了,是希望開刀延期嗎?如果等農曆七月過了才開刀,還要三星期,如果這段時間惡化了呢?」

    老媽幽幽掛了電話。

    去醫院的路上,搭計程車,司機聽說我的先生在醫院要開刀,很溫暖地安慰我,他說:「很好啊,我自己開心臟也是在七月耶!老人家都會有忌諱,可是鬼月開刀很好啊!醫生閒閒的,比較有好心情啦!」

    是吧!只要準備好,日日是好日。

    我結婚宴客那天,也是在農曆七月。因為是農曆七月,飯店取消了低消限制,還增派專人在每桌分菜,我因此享用最大的宴會廳,大到可以擺放四十桌,桌與桌之間也能有充裕的間隔,另外還有一區空間,可以專門規劃成雞尾酒區。

    鬍子哥手術順利,只是血壓不穩,多了許多手續。昨晚幾乎整夜沒什麼睡,麻藥退了,疼得一直流淚,血水也一直流,常常都是「滿臉是血」的狀態,謝謝醫護人員的照顧,希望我們很快就可以出院。

    一家團圓就是最好的過節禮物。

  • 鼻竇炎開刀要住院幾天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10-15 12:20:00
    有 132 人按讚

    『分享』幼兒嚴防的秋冬7大疾病

    秋冬時節,嬰幼兒求診比例多三成在秋冬季節,嬰幼兒來求診的比例較春、夏多兩至三成,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萬德解釋:「因為病菌在37℃以上的環境活動力會被抑制;可是到了秋冬季節氣溫降低,病毒即變得活躍,因此,幼兒患有腸胃炎、感冒、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的情況會增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莊佳韻亦補充:「幼兒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比例約增1/3~1/2,主要是天氣逐漸轉涼,孩子的抵抗力或免疫系統因應溫度下降而出現改變,因此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病毒。」除此,秋冬的天氣較冷,有助於病毒的繁殖,同時流行性感冒病毒也進入高峰期。然而,也因為天氣變冷,父母經常讓幼兒待在密閉的空間裡,空氣不流通亦會增加病毒傳染的機會。

    除了病毒性疾病,秋冬的過敏性疾病也會增多。由於臺灣的氣候潮溼塵螨盛行,造成許多幼兒患有過敏性疾病,尤其是氣喘最常見。具有氣喘體質的幼兒在天氣轉涼時,過敏性表現容易被誘發出來,若再被病毒感染而感冒,則會加重病情。

    另外,當時序步入冬天,天氣更冷,不難發現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比例增加,不過莊佳韻醫師指出:「多數父母會讓寶寶在8個月前完整接種完輪狀病毒疫苗,因此即使被傳染,症狀也會稍微減輕,但仍是會出現發燒、腹瀉等情形,還是得留意。」
    ---------------------------------------------

    『幼兒好發的7種疾病』
    1普通感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感冒的引起原因多為副流感病毒或鼻病毒造成,會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輕微發燒等症狀。莊佳韻醫師指出:「症狀會隨著年齡層的不同而有些微的差異。」例如:2歲以下的幼兒,容易引發細支氣管發炎,由於孩子的細支氣管尚未發育成熟,若遭受病毒感染則較不易恢復,產生症狀的時間與不適會比大孩子明顯。

    至於比較大的孩子,例如:2歲以上或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則通常比較輕微,但必須考慮孩子是否為過敏體質,以及是否有去幼兒園或托嬰中心,若孩子之間接觸頻繁,容易反覆感染,除了不易復原症狀也會比較複雜,治療時間也會拖得比較久。

    『症狀治療為主』
    一般而言,病菌感染可分為病毒與細菌兩大類,病毒類感染大部分是以自身免疫力改善,一般採取症狀治療即可,陳萬德醫師說明:「例如:發燒則開立退燒藥;咳嗽、流鼻涕等依症狀開立藥物,多半不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藥物。」若幼兒的感冒症狀比較嚴重,像發燒3、4天仍沒有退燒,家長擔心孩子引發肺炎,不妨和醫師討論,是否需進行X光或抽血檢查來協助診斷。

    另外,比較大的學齡期孩子,可能是黴漿菌感染導致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莊醫師表示:「通常醫師會開立抗黴漿菌的抗生素。倘若併發中耳炎或鼻竇炎、肺炎等情形,則會對症下藥考慮以抗生素根治。」

    『發燒3~5天以上,盡快就醫』
    而在療程方面,普通感冒如果有發燒情況,3天以內的發燒傾向於症狀治療與觀察幼兒的精神活力與食慾。若發燒3~5天以上,則建議寶寶帶至醫院復診,以免產生併發症以致於發燒時間變長或症狀變嚴重。

    2 流行性感冒
    頭痛、喉嚨痛、高燒
    流行性感冒與普通感冒最大的不同是,流感的發病急,陳萬德醫師指出:「痠痛感、咳嗽等不適程度會很明顯,甚至必須服用克流感,發燒才會穩定下來,且併發肺炎的機率高。」

    流行性感冒屬於流感病毒的感染,造成身體的不適症狀會比較嚴重,且影響的年齡層較廣,包括青春期孩子、甚至大人會被傳染,莊佳韻醫師表示:「有時會出現群聚性感染,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全家出現類似症狀。」

    至於流感的症狀包括痠痛感、頭痛、喉嚨痛、高燒,亦可能併發肺炎、中耳炎。感染流感後的抵抗力變弱,易併發另一種細菌感染而引發中耳炎或肺炎,這時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流感分為A型與B型流感』
    其實流感主要分為A型與B型流感,不見得一定會造成肌肉痠痛,有時即使沒有肌肉痠痛,但出現高燒不退的現象時,例如:39℃、40℃以上,即要考慮流感的可能性,而肌肉痠痛只能視為輔助判斷的症狀。除此,莊佳韻醫師表示:「流感亦容易併發肺炎或支氣管炎。」實際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容易引起併發症,最常見的是肺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與鼻竇炎4種,以肺炎、中耳炎與鼻竇炎比較嚴重,症狀會持續較久且不容易恢復。

    『克流感治療』
    流感一旦確診,若情況嚴重,經醫師評估會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藥物,以降低之後產生重症的機會。

    莊醫師指出:「流感比一般感冒更容易變成重症,要特別小心。」此外,今年的4~6月大陸爆發禽流感,而禽流感病毒所造成人傳人的案例雖然不多,可是進入冬天後這類病毒的傳染力變強,也要特別注意。

    診斷流感最迅速的方式是進行快篩檢查,以克流感治療為主,陳萬德醫師表示:「倘若經醫師檢查,懷疑是肺炎,可透過一些檢查確認是否需服用抗生素。」

    『預防方式』
    至於預防流感的方法,陳醫師提醒:「在流行高峰期盡量不要帶幼兒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亦不要讓孩子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像是百貨公司、餐廳等。」除此,無論大人或幼兒皆應養成經常洗手的衛生習慣。

    另外,莊佳韻醫師也經常被父母詢問:「我沒有帶小孩出門,為什麼孩子會感冒?」她解釋,由於大人的抵抗力與恢復能力較好,有時被傳染感冒病毒時會不自覺,並將病毒帶在身上、手上或衣服上,因此,建議大人從外面回到家,要抱小孩或跟孩子進行親密接觸之前,先洗手、最好換掉衣服,甚至洗完澡再跟小朋友玩,以避免傳染。

    『3輪狀病毒』
    三至五成的幼兒會嚴重脫水
    輪狀病毒是秋冬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疾病,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口糞。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不過成人也可能會感染。陳萬德醫師表示:「一般的腸胃炎其嘔吐或腹瀉一、兩天,就會慢慢改善。可是,若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症狀持續較久,像是發燒、上吐下瀉較嚴重,必須住院注射點滴的機會較高。」嚴重脫水,可導致酸中毒、電解質不平衡與體重快速減輕、休克等情況。

    除了輪狀病毒,莊佳韻醫師說明:「較大的幼兒還可能會感染諾羅病毒。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都屬於會感染腸胃道的病毒,並造成孩子嚴重腹瀉、甚至脫水。」父母若發現孩子腹瀉次數遠大於進食的量,包括水分、液體或固體食物等,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脫水現象。出現脫水時,心跳會變快、活力降低、尿量減少、口唇比較乾燥,這時最好趕緊帶去讓醫師檢查,先控制腹瀉的症狀。


    『口服電解質液、少量進食』
    當幼兒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症狀,可讓他口服電解質液來補充水分。如果沒有醫藥用的電解質液,可將運動飲料加入白開水做適度的稀釋,一方面可補充水分、一方面可補充電解質以及輕微的糖分,讓腸胃暫時得到休息,莊醫師指出:「倘若孩子還能夠進食,也可讓他少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此有助於腸胃道的恢復。」倘若持續腹瀉得厲害,只要進食就嘔吐或腹瀉,醫師則會視情況以注射針劑的方式來補充水分。


    照護5重點
    至於父母在照護患兒時,必須掌握以下重點:
    1.在處理患兒的嘔吐物或糞便時,要妥善分開處理,照顧者亦要勤洗手。

    2. 倘若幼兒是輕微腹瀉,可先將配方奶稀釋一半讓他喝;如果腹瀉得很嚴重,則考慮讓他改喝無乳糖配方奶。

    3.當寶寶腹瀉情況嚴重時,父母記得幫他勤換尿布,以免屁屁的皮膚發炎引起尿布疹,造成紅腫或破皮。若解便次數太多,建議以沖洗方式來清潔屁屁,當寶寶的屁屁擦乾後,可塗抹氧化鋅等保護皮膚的藥膏,隔離皮膚與排泄物。

    4.另外,在幼兒的成長過程,孩子的手手經常會東摸西摸、再放嘴巴,容易吃進大量的病毒造成腸胃炎,因此要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並時常幫寶寶清潔手部。

    5.以前認為腸胃炎應完全禁食,不過,現在的醫學觀念反而認為讓腸胃炎的患兒,少量進食清淡食物,可促進腸胃道的恢復。

    4.細支氣管炎鼻塞、咳嗽、痰多細支氣管炎是秋冬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陳萬德醫師說明:「之所以2歲以下幼兒好發細支氣管炎,是因為細支氣管發育尚未成熟、而且較細,只要受到病毒感染,會造成呼吸道有許多痰,且不容易咳出來。」

    而初期症狀會出現鼻塞、咳嗽等,且痰很多,甚至1歲以下寶寶會出現呼吸急促、發出「咻咻」的喘鳴聲。莊佳韻醫師表示:「由於2歲以前的氣管還未發育成熟,當呼吸太過急促而影響食慾時,建議住院治療,在氧氣帳的處理下讓孩子的氣管能在溼潤的環境下得到修復,再配合拍痰以降低發炎程度。」

    『支持性療法』
    原則上是採取支持性療法,倘若呼吸急促則可能要進行蒸氣治療;如果食慾明顯降低,則採取打點滴的方式。陳醫師表示:「原則上針對病症做治療,以細支氣管炎而言,多半是針對化痰做治療,因此,父母盡量幫小孩將痰拍出來,同時讓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助於化痰。」

    一般而言,明顯改善的時間至少需要一星期、甚至兩星期以上,主要決定於被感染的病原體。莊醫師表示:「嚴重的細支氣管炎多為呼吸融合病毒引起,如果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幼兒,或本身是嚴重過敏體質的孩子,在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細支氣管炎,症狀都會變得很嚴重,要特別謹慎。」

    因此,當父母有輕微的感冒症狀時,應跟寶寶保持適當的距離,甚至要上戴口罩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孩子。

    5.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流鼻水、鼻塞
    過敏性鼻炎好發於季節轉換之際,不一定在秋冬,有時在春夏季節交替也會發生。過敏性鼻炎的孩子早上起床會打噴嚏、流鼻水,晚上睡覺則會鼻塞、打呼得很厲害,眼睛不自覺很癢,常有清喉嚨的動作出現,有時孩子會出現明顯的鼻涕倒流,使得他一躺著就會咳嗽;狀況嚴重還可能早上起床就咳不停,莊醫師提醒:「過敏性鼻炎會合併高敏感性氣管表現,若這類體質的孩子有感冒,最好及早就醫控制症狀,以免愈來愈嚴重。」

    過敏性鼻炎亦可能併發鼻竇炎、中耳炎等,過敏是慢性病,不像糖尿病或高血壓一樣有客觀的數據來判斷何時治療及治療時間,陳醫師指出:「因此,當發現孩子在天氣變化時容易有症狀,天氣好時會改善,即可高度懷疑是過敏;除此,若父母本身是過敏體質,小孩患有過敏的機率亦較高。」

    『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治療過敏性鼻炎會先使用口服藥物,像抗組織胺、抗過敏等藥物,觀察是否減輕症狀,倘若效果不佳則會加上吸入型鼻噴劑,減輕孩子的呼吸道與鼻黏膜的發炎。不過莊醫師表示:「使用吸入型鼻噴劑的前提是孩子的年齡較大,可以做吸入的動作時使用才會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預防過敏性鼻炎,別輕忽感冒』
    而在預防過敏性鼻炎的發作,陳萬德醫師根據醫學研究指出,80%的鼻子過敏是病毒感染後造成;20%是環境或天氣的變化造成。因此,患者在感染感冒後,雖然病菌已被消滅,可是症狀一直存在,這就是所謂的過敏。

    莊佳韻醫師亦表示,父母照護過敏性鼻炎的孩子,早上起床時盡量別讓他立刻出門,最好先讓他喝一些溫開水,以免呼吸道內溫度的變化過於劇烈;而在出門前不妨幫孩子戴上口罩。另外,亦要避免接觸二手菸、灰塵厚重、布有塵螨的環境,以免誘發急性發作。至於刺激性食物像帶殼類海鮮、堅果類食物,可能會讓少數幼兒的特殊過敏體質容易發作,要避免或盡量減少。

    6.氣喘、咳嗽、胸悶:氣喘的發作原因與過敏性鼻炎一樣,都屬於呼吸道過敏,現已認定這兩種幾乎是同一種病,只是看病人是上呼吸道較過敏、或下呼吸道較過敏。氣喘是支氣管慢性發炎,導致呼吸道腫脹、呼吸道管徑變窄。多數人對氣喘有莫名的恐懼,其實氣喘就是下呼吸道過敏,有時會發現病人突然喘起來,即是急性發作。不過,並非每個氣喘患者會喘,有可能是頻繁的咳嗽或慢性咳嗽,若對一般口服藥效果不佳,可能須考慮長期使用抗過敏藥治療,否則症狀難以緩解。

    『氣喘太嚴重,不一定會有喘鳴聲』
    典型的氣喘症狀是咳嗽,嚴重時會咳不停,孩子好像呼吸不到空氣、感到胸悶,甚至出現喘鳴聲。晚上睡不好,躺著的時候會覺得好像呼吸不到空氣而不斷咳嗽,會出現很多痰。莊醫師進一步補充:「當氣喘太過於嚴重,由於氣管收縮得厲害,不一定會出現喘鳴聲。」不過有氣喘的孩子大部分有前例可循,可能在比較小的時候即曾發生過,因此父母需特別留意,如果孩子曾出現呼吸急促等類似氣喘情形,在季節交替時很容易再度發作。

    『療程需三個月至半年,甚至一年』
    先以口服藥物像是支氣管擴張劑來治療氣喘,再配合緩解咳嗽、化痰的藥物來減緩症狀。莊佳韻醫師表示:「急性期的氣喘發作則會使用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效果最快,亦可直接作用在支氣管,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若使用2~3次以上的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而效果不佳,建議父母盡快帶孩子就醫,此時會使用針劑型藥物來降低氣管發炎的程度。

    通常氣喘患者必須長期用藥直到症狀穩定為止,陳萬德醫師表示:「療程可能需要三個月至半年,嚴重則可能需時一年以上。」

    『規律使用保養型吸入型藥物』
    預防方面,通常本身有氣喘的幼兒,會使用保養型吸入型藥物以保養氣管與肺部。莊醫師提醒:「父母要多注意孩子使用保養型吸入型藥物,最好能固定時間、規律使用,才不會氣溫一有變化就發作。」

    如果孩子具有氣喘的體質,盡量不要讓他待在過冷的環境中。盡可能做一些保護呼吸道的動作,例如:出門時幫他帶上口罩以隔絕灰塵或髒空氣。

    另外,孩子若有運動習慣,運動之前要熱身,運動之後要暖身,再停下來,不要突然之間劇烈的運動以防止氣喘發作。另外,冰涼的食物最好少吃。

    7.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亦為秋冬容易感染的疾病,在先進國家的帶原率約5~10%;臺灣約20~40%,落後國家可能九成以上的人有帶原。一般人在健康時不會發病,可是秋冬季節由於病毒、細菌活躍,當人體感染流感或其它病毒,造成抵抗力變弱,可能導致體內肺炎鏈球菌的伺機感染,引發一些併發症,陳萬德醫師指出:「包括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等,嚴重還可能引發敗血症。」

    『以抗生素治療』
    治療肺炎鏈球菌以抗生素為主。陳醫師表示:「在療程上,嬰幼兒約需7~10天。」一旦引發肺炎或併發腦炎則必須住院治療,治療時間約需1~3週以上;若併發膿胸,所需療程更久,可能需要插胸管、開刀。

    『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最佳預防之道』
    預防的最好方法是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政府實施2~5歲的幼兒可以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因此,最好讓5歲以下的幼兒接種完整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免感染這類疾病。除了施打疫苗,還要減少感冒的頻率,莊佳韻醫師建議:「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感冒或發燒等症狀,應即早就醫並注意是否有肺炎徵狀出現,及早對症治療才不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6.個好習慣,遠離疾病
    在秋冬各種細菌、病毒活躍的時節,父母應怎麼做以減少寶寶感染疾病?陳萬德醫師提出以下要點:
    1建議至少讓寶寶喝半年以上的母奶,以增強嬰兒的抵抗力。
    2大人與小孩都應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
    3流感的高峰期,不去人多且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可在上午或傍晚至戶外人少的地方活動,短時間的曬曬陽光。
    4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
    5定期帶寶寶接受相關疫苗的注射,以減少疾病侵犯。不過,若寶寶剛好生病,建議延後注射的時間。
    6當孩子出現感冒症狀,建議即早就醫不要拖延病情,多與醫師討論,及早瞭解病情。

    『爸媽耐心與醫師配合』
    由於幼兒的免疫力尚未成熟,可能要到青春期才會與成人一樣,因此在嬰幼兒難免會感冒。原則上,由於多數感染以病毒為主,身體的恢復仍是要靠抵抗力,病程持續多久、是否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取決於病毒之感染力或病人的抵抗力,若評估後無細菌感染,醫師主要是在症狀上做治療,因此,陳萬德醫師建議:「家長應耐心與醫師配合,避免不必要的更換醫師或更換醫院看診。」

    莊佳韻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萬德
    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臺安醫院小兒科住院及總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
    現任: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3年10月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