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鼻竇炎術後保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鼻竇炎術後保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鼻竇炎術後保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鼻竇炎術後保養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古外芙與小萌Sh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這篇初衷是希望媽媽們,有任何不適,再忙一定要抽空幫自己看醫生。因為我主要就是鼻竇炎拖太久都沒就醫,導致這樣的下場⋯ ㊗️ #2020鼠年的大家身體都健健康康 😊 ——————————————————— 📝 紀錄 病徵/下鼻甲肥大/肥厚性鼻炎 術名/雙側下鼻甲冷觸氣化雷射灼燒術 長期鼻塞、過敏...

  • 鼻竇炎術後保養 在 古外芙與小萌Sh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7 12:50:44
    有 301 人按讚

    分享這篇初衷是希望媽媽們,有任何不適,再忙一定要抽空幫自己看醫生。因為我主要就是鼻竇炎拖太久都沒就醫,導致這樣的下場⋯ ㊗️ #2020鼠年的大家身體都健健康康 😊
    ———————————————————

    📝 紀錄
    病徵/下鼻甲肥大/肥厚性鼻炎
    術名/雙側下鼻甲冷觸氣化雷射灼燒術

    長期鼻塞、過敏,無法暢快呼吸,徹底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

    1/9 看醫生,等了一上午,醫生用夾子掀了一下鼻孔:「妳這沒救了,只能開刀。」(關頭燈,回到醫生椅上,加起來我大概只看了15秒)

    (我的雙側下鼻甲肉已經腫肥到無路可退,不開,就是繼續塞,挺著不適過日子,直到有天還是得開刀)

    相信專業,所以當醫生說只能開刀,我也立回「好!什麼時候?一週後嗎?」醫生:「不行,週二就來!」

    當天是早上第一刀,卡在2個小孩上課的時間,只能讓老公弄小孩,自己搭計程車出發。本來打算從頭到尾一個人就好,只是門診手術應該還好(而且老公本來也覺得這沒什麼,沒要陪的意思)但前一晚開刀房打來確認時說因為有麻醉,必須要有一位家屬陪同。

    雖然名稱是門診手術,也像正規手術一樣必須脫光光只剩內褲手術衣反穿。手術房叫到我的名字老公還沒到醫院,只好把東西都鎖進置物櫃先進去開刀了。

    高跟鞋拇指外翻切過2邊腳掌的骨頭、不孕時期的輸卵管攝影、胃鏡大腸鏡檢查、自然產生了2個小孩⋯等等,躺在手術臺刺眼燈光下的感覺雖然不陌生,但本身心律不整的問題讓我突然有一點點緊張害怕。

    女生裡我算蠻可以忍痛,ptt傳說中最痛的麻醉針刺進內鼻時我也覺得還好,反倒是過程中塞棉花進較深的鼻腔時,鎳子的碰觸比較不適。因為有麻醉,過程中只不斷輕微聞見肉燒焦的味道。

    手術結束後,緩慢的移到恢復病床,老公被叫進來了。再躺了半小時,直到醫生再來檢查才批價領藥出院。

    手術心得:
    過程不痛。煩的是術後鼻內一直欲落下的血水不能擤,沒落下的那些,整天卡在那,令人相當煩躁。怕鼻涕倒流,這3天晚上都是坐著睡覺,不敢躺平。醫生說好好保養才不會復發。但我看在台灣尤其空污嚴重的中南部,卡難。只有移民才能保住我跟孩子的鼻子。

    Anyway, 一個月後,我的鼻子就能恢復正常了!這幾天一直用口罩墊紙巾接鼻血,鼻子剛好又挺,路人看我的眼神都是「愛美隆鼻齁?」

    最後的照片,表姐們終於月考完,姐姐為了讓我休息幫忙顧小孩,老公就帶我去吃吳留手 😋

  • 鼻竇炎術後保養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08 22:06:37
    有 91 人按讚

    越來越多的研究與醫學會建議使用洗鼻器洗鼻來減少鼻過敏, 鼻竇炎, 鼻部手術後保養

    但是很多鼻部患者對於洗鼻器的使用仍有許多恐懼與疑慮

    這個短片是由嘉義長庚的張耕闔醫師製作~~張醫師也是陳醫師的好朋友~~

    強力推薦雲嘉南地區有耳鼻喉方面的問題可以找張醫師討論喔!

    感謝張醫師的分享~~希望減輕更多患者一開始使用洗鼻器的害怕與不適

    讓陳醫師與張醫師一起守護中南部民眾的健康!!!

    #張耕闔醫師
    #洗鼻器
    #陳亮宇醫師

  • 鼻竇炎術後保養 在 蕭彤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2-01 12:00:07
    有 701 人按讚


    【你不能不知道的植牙秘密】(歡迎分享)

    日前受邀上「新聞挖挖哇」節目談植牙問題,播出後收到很多觀眾私訊,才發現真的好多人關心此議題😂(也深受其苦)。既然是醫藥記者出身,知道哪些是有良心的好牙醫,我乾脆針對大家的疑問去採訪了醫師,整理如下給大家參考:

    一、植牙會中風?😱

    節目中我提到一個案例,就是知名閩南語歌手黃思婷的母親。十年前她積極說服母親做植牙,到了最後階段要打麻醉藥,當下媽媽說頭很痛,但她不以為意,以為是麻醉的藥效還沒退。沒想到回家後,媽媽洗澡時在浴室微弱的喊『跌倒』,救護人員破門救人,最後確認是中風。後來媽媽住院半年、復健三年。這個例子讓很多人很害怕:植牙怎麼會中風?其實可能原因有兩個:

    1. 真的與麻醉有關:麻藥打到血管裡,經循環造成腦部血管收縮太多,或是過程中有血塊到達腦部形成血栓。
    2. 真的運氣不好:剛好在這個時間點中風,兩者並非完全相關。(例如之前也曾發生拔牙後隔天竟死亡的例子,大部分醫師認為也是碰巧)

    二、植牙掉下來?

    一般植牙在植體植入後,要等三到六個月,才能再裝上假牙。我有個牙醫朋友,超級龜毛。你給他做一顆植牙,前後最長可能要等八個月。我問他你為什麼要這麼久?時間短一點,病人高興、你也可以多做一些病人不是嗎?結果他跟我說,植體放進去之後,就是要等三到六個月讓它愈合、長好,否則不夠牢固,假牙很容易就掉下來。(節目中我也有談到一個名人例子,但名字我這邊就不說了啦⋯⋯😅)

    三、不需植牙硬要植?

    現在很多醫師只要病人牙齒一出問題,就會叫病人植牙。其實應該先做牙周治療處理+根管治療處理,再由假牙科醫師評估這顆牙留下來的機率有多大(等於是在原有的地基上繼續蓋房子的風險有多大),才能決定這顆牙要不要留。

    四、影響植牙結果的因素?

    1. 醫生:包括自我要求和標準,手法和經驗,耐心和細心,以及良心啊~
    2. 材料:包括植牙體,支架,假牙,骨粉等等。
    3. 放置植體的方法:有最傳統的徒手放置,也有手術導板,和最新的3D植牙導航機。很複雜是嗎?其實就想像:
    👉徒手放置:就等於是靠方向感在找路(這個真的靠天份),有人天生方向感好,有人天生方向感不好,方向感再好,也是多少會迷失,只是離目標區有多遠而已。
    👉手術模板:就是手拿地圖在找路
    👉3D導航機:就是有GPS帶路
    4. 病人:包括病人本身的生理狀況,天生牙骨肉結構,及術後是否有定期回診+好好清潔保養等等。

    五、植牙的風險?

    我們的上顎區後面有鼻竇腔,鼻竇腔打破容易造成感染鼻竇炎,不過如果後續處理得好,就算破了也可以重新生長;但下顎從小臼齒之後就有下顎神經,如果不小心把神經打斷,通常下顎單邊就會麻痺沒有知覺,要恢復是非常困難的。要預防這些事情發生的方法就是照標準步驟來做植牙。

    其實植牙真的是個很複雜的事,實在無法三言兩語講完(雖然我也努力打了上千字😂)。還是建議大家在自己或帶老人家進行植牙前,儘量先花點時間研究了解,不要什麼都只交給醫師,因為坊間牙醫師素質確實良莠不齊,即便有植牙專科醫師執照,也不是品質保證喔!

    此集「新聞挖挖哇」完整節目內容在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zbgeQH4B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