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在巴黎一場派對裡,認識了一個男生,Frank。
典型好看的亞洲面孔,冷酷俊挺的鼻樑上是一對偏細窄但炯炯有神、睫毛濃密的鳳眼,那是以單眼皮來說,恰如其分的飽滿而且怎樣都不會說是小眼睛的那種好看的單眼皮眼睛,在濃密且弧度平緩的眉毛和菱角分明的顴骨之間閃閃發光的和我對望。
他的眼神,即便在東亞人特...
某次在巴黎一場派對裡,認識了一個男生,Frank。
典型好看的亞洲面孔,冷酷俊挺的鼻樑上是一對偏細窄但炯炯有神、睫毛濃密的鳳眼,那是以單眼皮來說,恰如其分的飽滿而且怎樣都不會說是小眼睛的那種好看的單眼皮眼睛,在濃密且弧度平緩的眉毛和菱角分明的顴骨之間閃閃發光的和我對望。
他的眼神,即便在東亞人特有的那種又直又硬且站立著的黑色髮根之下,卻不知道怎麼搞的仍然讓明明應該是來自同樣區域的我有一種在跟外國人對看的錯覺。
那種撲朔迷離的感覺讓我的目光像是被定著般地移也移不開。
我們就這樣在眾人盡情宣洩著體溫半裸搖擺著軀體汗水沿著頸部流向下腹的舞池裡隔著大概只有六步的距離卻喪失了空間感地這樣不停對望了可以塞滿整個舞廳的時間,或是說是長達了一個世紀之久卻眨眼便瞬間幻滅的時間假象與幻覺。
而事實上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我卻好像等了幾個輪迴都還沒得到答案似地疑惑著,舒適而且引人入勝的那一種疑惑,求知若渴想一探究竟的那種。
「為什麼眼前這個男生這麼迷人?」
(and I was thinking in English and wondering why this guy is so fucking attractively sexy!?)
我忘了是誰先開口的,但終究我們還是說話了。
我先前有聽見他操著一口道地的巴黎腔法文跟他朋友們講話,現在我們則以彷彿帶著身份認證意味般的英文交談著,而他連脫口而出的英文都著有悅耳的巴黎味。
「我不喜歡洋人,難看死了!」他拉著我陪他到外面抽菸,他用中文對我這樣說,憑心而論,發音還算標準。
Frank在移民到巴黎的蘇州家庭出生,卻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Parisian,會說幾句中文,但基本上跟不會沒有什麼兩樣,與此同時坦白地表現出對來自台灣的我濃濃的⋯⋯興趣(?)
「喔~這樣啊,難怪⋯⋯」我心裡這樣想,原來是亞洲骨歐洲皮(我是在上解剖學嗎?),這種神秘的組合終於清楚解答了他所散發出來那種難以言說的強大吸引力。
好,先stop!
以這篇貼文的照片,如果我再繼續講下去,就可以判定是個大偏題的圖文不符貼文,所以關於和Frank的韻事,我先就此打住。(maybe I will reveal more details in the coming articles, but not this one, put your pants back on okay guys?)
今天的主題是以Frank 為靈感的尿你啦~(料理啦!)
印象中,秋天冬天春天,但我好像沒有在盛夏時節到過巴黎。
因此巴黎對我來說記憶裡連結到的氣候總是一種乾淨又明亮的觸覺,
像是一場即興的鋼琴表演彈著彈著在所有人都聽到出神了之後,
就索性結束在一個短促卻清爽的最高音,大家各自散場,
通體遊蕩著那既不拖泥帶水,卻也揮之不去的爽快感覺。
而另一邊剛步入六月,台灣的初夏儼然已經狠狠發威。
悶熱、粘膩,雨要下不要的厚重氣壓讓躲在家裡為了防疫而努力(耍廢)的很多人一邊幻想著什麼時候才能在一望無際的海岸邊脫得一乾二凈給太陽曬曬,一邊卻躺在手機螢幕前看臉書跟IG上其他人各種「居家活動」嗡嗡嗡忙來忙去,覺得自己提不起勁、或了無新意、或其實處之泰然和自己舒服得不得了地攤在一起自我療癒。
但總之,炎炎夏日難免了無食慾,外送吃到膩煮飯也煮到已經沒有新的矮地(idea)?沒關係,來試著做做看Frank Set (法蘭克套餐)吧~
Frank set (法蘭克套餐)是什麼呢?(我好會發明喔~)
就是披著歐洲菜外皮卻以亞洲食材為基底,做起來讓人覺得性感、吃起來清爽又開胃,一桌彷彿讓人來到巴黎還意猶未如夢初醒時竟卻發現「欸?我怎麼其實還在台灣啦!」的夏季料理~
(而且也很適合用來清冰箱唷!)
因為冰箱裡還有沒用完的筆管麵,因此這次的法蘭克套餐我決定做一道筆管麵沙拉。
1.首先用無水奶油跟希臘產的橄欖油烤用鹽巴先醃漬脫水好的帶皮白蘿蔔片(上面疊著蒜片和乾辣椒)、皎白筍、香菇梗。
2.大陸妹去根後隨便切小段、醃辣椒和剁碎大量的生蒜(相信我,好吃到爆),加入煮到留有麵心口感並用冷水沖涼的筆管麵中,混合孜然!!!對就是孜然!還有鹽巴、黑胡椒、大量的橄欖油,以及剛剛烤好的蔬菜均勻攪拌即可上桌。
3.如果你跟我一樣法蘭克單吃不夠要全套的話,番茄淺切十字丟入滾水後去皮,切小塊加入大量橄欖油、大蒜、鹽巴、義大利綜合香料、巴薩米克紅酒醋,放入烤箱烤到喜歡的稠度,香料烤蕃茄就完成了。(留一半起來明天可以拌入今天沒吃完的麵吃)
4.香菇去梗、淺切十字塞入蒜片跟奶油、再淋上橄欖油烤到外面有點乾乾裏面QQ軟軟的,煎蛋或炒蛋到自己喜歡的狀態,把香菇跟烤蕃茄鋪在蛋上即可上桌。
蘿蔔烤完之後綿密綿密,特有的辛辣香甜味跟奶油絕妙搭配,大陸妹真的就是台灣的萵苣啊!微苦微嗆但水分充足的清脆口感跟橄欖油和孜然有夠搭,再加上濃濃的蒜味一直使出法蘭克撞擊(撞擊撞擊撞擊!),手跟口真的都很難以招架只想一再往嘴裡塞爆啊!
對了,有發現這算是道素食料理嗎?但完全有吃肉(?)的滿足啊~
such a trend~(揍飛)
好啦,have fun guys! 以上食材可以隨意更換隨意玩,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很好玩的!反正沒事,就試試看法蘭克嘛~!
Bon appetit!
鼻基底英文 在 頭城二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oir #黑舍 #咖哩 #調酒
附上《黑舍》的價目表以及品項給鄉親參考。
--
獨家熬煮的濃厚日式咖喱混搭充滿香氣的印度香料,香醇滑順,層次濃郁
特色調酒 1:《花生捲冰淇淋》
花生捲冰淇淋,最具宜蘭味的特色美食,我們拆解其中的四大元素,花生糖、香菜、芭樂、芋冰,再以調酒方式將它重新詮釋。
特色調酒2:《北朱雀》
北朱雀的英文名稱是rosefinch,意思為擁有玫瑰色的雀鳥,因朱雀多取食果實、花苞、種子,如同這杯特色調酒,充滿果香的氣息,將帶來粉紅泡泡的酸甜!
特色調酒3:《黑舍(noir )》
充滿店家風格特色,以玫瑰天竺葵及蘆薈當基底,清雅的香氣,清新的口感,充滿視覺與味覺對比的細緻。
特色調酒 4:《泰式奶茶》
手標泰式茶 Cha Tra Mue,將完美結合!經過滴餾數小時的茶酒,呈現橘紅透亮的色澤,淡淡的奶香撲鼻而來,擠上甜而不膩的茶糖泡,來杯充滿泰式風味的體驗!
特色調酒5:《柚子味噌》
柚子的清新香甜,搭配味噌的甘口滑順,加上海苔的鹹香,是一款很有層次且充滿日式風格的調酒。
特色調酒6:《蘋果派》
這是一款熱愛甜點的您,絕對不能錯過的調酒,結合了蘋果派所有的元素,透過調酒的方式重新詮釋,讓它更有層次更有深度。
鼻基底英文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要怎麼用手語比出「馬馬虎虎」呢?
若是用「手勢中文」比,會把中文一個字一個字翻譯出來,可能會變成兩隻馬、兩隻老虎;如果是用「臺灣手語」、也就是「自然手語」比,則是會直接做出手在鼻子嘴巴附近抹擦的動作,代表著東西亂七八糟的意思。
若孩子看到的是「兩隻馬、兩隻老虎」的手語,其實是難以理解實際上「馬馬虎虎」的意思的。
日常生活中,其實還有許多詞彙,像是「拿鐵」,容易造成這樣的混淆,除此之外,在某些「專業用字」上,像是「犯保」、「解盲」,若是照著手勢中文逐字解釋,意思甚至會和原意完全相反。
大家或許和我一樣,在接觸聾人及聽障朋友之前,可能都不太容易了解「臺灣手語」和「手勢中文」有什麼差別,甚至也不知道,原來手語有不同種類的分別。
不過透過這些實際解釋過後,其中的差異就很明顯了。
手語是一種語言,有自己的發展史,長期以來,我們主要以「手勢中文」作為和聾人及聽障朋友溝通的媒介;這裡的手勢中文,或稱為中文手語、文法手語等,其實是按照「一般聽人」的語言習慣,以中文「表字」的邏輯,逐字比出來的溝通方式,就像是把中文一個字一個字翻譯出來。
相較之下,「臺灣手語」則是聾人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母語,也是他們重要的文化。
今天上午,我參加了由 台灣聾人聯盟 舉辦的「臺灣手語要的是復振,不是覆震!」記者會。其實,臺灣手語的復振工作,從《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便陸續啟動,不過,衛福部社家署目前製作中的「0-3 歲嬰幼兒手語教材電子書」,卻可能以手勢中文作為教材基底,我們擔心,這恐怕已違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及《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
對於聾人朋友來說,自然手語是他們的根,是經過多年來努力發聲,才逐漸免於所謂手勢中文的困境,我們可以嘗試換位思考,這個困境像是「要中文母語者,從小用英文文法說中文」,其實是相當辛苦的,甚至在無形之中,也形成一種文化上的壓迫。
尤其,《國家語言發展法》在 2018 年底立法通過之後,讓臺灣手語有清楚的定位,從母語保存及永續發展的觀點,希望國內各個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和臺灣手語,都能獲得傳承和發展保障;其中也明定了,國家語言是「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
因此,我們認為中央政策應回到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衛福部社家署在這項計畫中,並未周全考量到聾人及聽障朋友,應該讓他們每個個體的需求,在國家相關政策及資源管道,都能有一種以上的選擇空間,並積極協助選擇較少的族群獲得實質平等。
從《國家語言發展法》的角度及精神來看,我們必須正視聾人及聽障朋友的聲音,衛福部社家署更應該審慎思考,這項教材計畫的內容如何有所折衝或調整,尊重聾人使用「自然手語」的權利與需求!
鼻基底英文 在 張嫚芯 Chang Man-Sh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喂~想邀請你看一部紀錄片的試映。叫做《地球迷航》。」
好久不見的聲音喚起了一些長年被埋在心裡的故事與感動。
起初聽到片名,還以為是什麼科幻動畫? 而我完全錯怪他了。
這部正片為紀錄片的《地球迷航》比科幻電影或動畫更動人的多了,林正盛導演和韓淑華老師長年耕耘多元的藝術治療,陪伴星兒能透過繪畫、音樂揮灑他們在地球上發生的點滴,很喜歡以主角們的插畫為基底做成的動畫配上溫暖的音樂,看邊跌入星兒的異想世界
「每一個星兒背後,都有一個辛苦的家庭」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看完電影,除了佩服製作團隊辛苦的跟拍,更佩服星兒的家庭支撐著他們的心智與耐心。
我想起小時候的英文班同學T,他是當時補習班的跳級生,低年級活潑愛表達的他,跟我們一群覺得自己很酷的高年級一起上課,不害羞的與外師流利對答,心底除了小小的羨慕,但也因此以為,是不是所有自閉症的星兒都是高功能自閉症(HFA)的天才呢?想起小時候也常常很沒禮貌的會誤會不善於表達的同儕是自閉症,很多因為標籤其實都是因為不夠瞭解。
很棒的是,這部片發起了自閉症公益計畫,希望透過群眾集資募集紀錄片的上映經費,並推動「校園公播帶母校認養計畫」,民眾贊助後可將《地球迷航》公播版 DVD 送到指定或其他偏鄉國小,透過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讓善意發芽,和孩子一起擁抱多元的生命姿態、共創友善的未來社會。集資計畫 20 % 的收入也將捐助多寶藝術學堂,長期穩定幫助星兒。
說到這裡點開了網頁,看到募資平台上樹緯畫的傘,簡直為之一亮,太漂亮了!是我的本命傘吧?(欠買)既時尚又能做公益,更能支持好電影?不一起響應嗎?
#推薦大家一起響應 #地球迷航紀錄片上映暨自閉症公益計畫
#唯有理解才能帶來善意與改變
「地球迷航」紀錄片上映暨自閉症公益計畫:
https://www.amongus2021.com/ 「地球迷航」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2021AmongUs?locale=tw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