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黴漿菌快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黴漿菌快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黴漿菌快篩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55的網紅中醫師 李嘉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日新聞報導 ⚠ #黴漿菌對紅黴素抗藥性增至七成,因黴漿菌住院的病人暴增,今年恐造成大流行。 ✅ #甚麼是黴漿菌? 黴漿菌並不是黴菌,是已知最小的一種細菌,大小和大型的病毒差不多,但沒有一般細菌擁有的細胞壁。 ✅ #黴漿菌感染有什麼症狀呢? 主要是 #咳嗽及發燒,也可能會喉嚨痛、頭痛及...
黴漿菌快篩 在 Tammy媽_陳小樂Nin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14 17:26:46
昨天被大家誤以為懷孕的快篩👇 可怕的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 泰咪的第一次住院1y4m19d 有時候覺得自己的神經質不知道是好是壞? 總是喜歡把事情預先計畫好,把所有最壞打算都先想好, 把可以做的功課都是先了解過,這些神經質的症頭再當了媽之後更是發揚光大了☀️ 事實證明當媽之後這個症頭是好事...
黴漿菌快篩 在 三胞胎 - 三寶飯✖️柴犬哥哥的日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17 06:56:41
關心的私訊太多無法一一回覆 就這裡統一報平安囉! 珍珠住院第五天 口腔篩檢、抽血檢查都做了 還是不知道是什麼症狀 腺病毒、黴漿菌、諾羅病毒、冠狀病毒、流感 通通不是!! 因為珍珠這一個月瘋狂吃手 我想就是「亂吃手手細菌一堆病毒吧」🤷🏻♀️ 加上天生又有支氣管過敏(氣喘)的問題 總之這次住院希望她...
黴漿菌快篩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23 11:44:58
週末閑聊 趁今天沒上班有空,找一些最新的過敏和武漢肺炎相關資料來細讀,跟大家分享一下: 關於武漢肺炎⋯ 前兩天新聞說美國川普總統有提到美國FDA「核准」chloroquine 奎林類的藥物,事實上美國的FDA還沒有真正「批准」使用。還在研議當中。 不過陸續很多國家都有在發表文獻,提到這一類的藥物...
黴漿菌快篩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近日新聞報導 ⚠ #黴漿菌對紅黴素抗藥性增至七成,因黴漿菌住院的病人暴增,今年恐造成大流行。
✅ #甚麼是黴漿菌?
黴漿菌並不是黴菌,是已知最小的一種細菌,大小和大型的病毒差不多,但沒有一般細菌擁有的細胞壁。
✅ #黴漿菌感染有什麼症狀呢?
主要是 #咳嗽及發燒,也可能會喉嚨痛、頭痛及肌肉酸痛等,咳嗽可持續達一個月。
有一些病人感染後會引發 #肺炎,更少數的情況會造成腦炎。
✅ #誰會被傳染?
以 #5到15歲的學童 為主,在要春夏交替及 #入秋季節最多(就是現在啦)。
潛伏期長達1-4週,所以常常會不知道是被誰傳染的。
另外,要注意有 #氣喘的孩子特別容易被感染。
✅ #怎麼傳染的?
飛沫傳染,比如打噴嚏、咳嗽
接觸傳染,比如觸摸、握手
✅ #要如何診斷?
1⃣ 醫師根據病史和臨床檢查判斷,必要時進行胸部X光檢查
2⃣ #抽血檢查黴漿菌抗體,但要兩週後抗體數值才會升高,很難第一時間就確診。
3⃣ 近年有業者推出黴漿菌快篩,但臨床使用尚未普遍
✅ #要如何治療?
➡ 並不是所有的黴漿菌都非使用抗生素不可,大部分黴漿菌感染是會自癒的。
➡ 傳統的首選藥物是紅黴素,最常用的就是大家常聽到的 #日舒,一天口服一次,療程只需3~5天,副作用少,怕苦的孩子還有藥水可以選擇。
➡ 但現在抗藥性增至七成,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 還好還有 #四環黴素類藥物 可以使用,但還是要大家勿濫用抗生素才是避免抗藥性的長久之計。
✅ #預防和預後
➡ 黴漿菌傳染期很長,預防十分困難,只能避免與疑似感染病人接觸,及接觸病人後勤洗手
➡ 幸好預後大都十分良好,只是恢復時間有長有短,只有極少數病人會引起嚴重的肺炎、肋膜積水或腦炎。
黴漿菌快篩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黴漿菌快篩
患者狂咳不止? 今天咱們來談談「黴漿菌」。
並跟大家分享這十多年來的心得。
大家有聽過「黴漿菌」嗎?這是一種比細菌小的病原體。
主要影響我們的呼吸道,導致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等。
主要症狀是久咳、狂咳、咳到不能自已。
以前讀書,總是說黴漿菌感染,主要是久咳、乾咳,患者活力很好。偶爾會發高燒,但不一定,我們會稱他「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
因為一般的大葉型肺炎,患者都會很不舒服,會臥床。而肺炎+活力好,要考慮是黴漿菌。
以前阿,如果要證實黴漿菌感染,要抽血「兩次」。第一次檢驗黴漿菌的 IgM (抗體),兩週後再檢驗一次,如果有上升四倍以上,才能證實患者這次有感染。
這顯然是太麻煩了,而且隔兩週才知道,所以臨床上很不實用。
以前教科書上也說,黴漿菌主要感染學齡前兒童,四五歲以上的孩子才比較常見。
=======================
不過這十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告訴我教科書上寫的也許不完全正確。或者跟台灣的現況不完全相同,畢竟台灣氣候、人口集中度跟西方都有所不同。
我們的確在很多小小孩身上看到黴漿菌感染。我在想是不是因為診斷不易(小小孩困難抽血),所以黴漿菌的感染率被低估了?
還好現在有黴漿菌快篩。準確率還不錯。
(快篩有兩種,健保給付的要抽血驗抗體,另一種挖喉嚨的是檢驗抗原,健保目前沒有給付)
教科書上說主要是乾咳+活力很好。
但最近有蠻多個案,有痰的咳嗽+活力不佳,然後抽血證實是黴漿菌感染。
所以活力好不好也不能當作判斷標準了。
=======================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幾天前的一個孩子。
高燒 40C 三天+帶痰的咳嗽+活力不佳。
使用一般藥物治療無效。
還好現在有新武器,可以做黴漿菌快篩。檢驗之下,確診黴漿菌感染,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後,這孩子就恢復得相當好。
有的時候,我真的是感嘆科技的進步。我也認為科技的普及,會改變教科書的內容。
我想,小小孩黴漿菌的感染率,應該是比教科書上統計的高。臨床表現也不見得是教科書寫的那樣。
最後,想跟大家說,久咳不癒不見得是黴漿菌感染。在孩子身上要考慮氣喘、黴漿菌感染、感染後咳嗽、胃食道逆流等等。但是黴漿菌的確是久咳不癒的重要診斷之一。然後有很多其實是氣喘。
以上跟大家分享黴漿菌的小知識^^
黴漿菌快篩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患者狂咳不止? 今天咱們來談談「黴漿菌」。
並跟大家分享這十多年來的心得。
大家有聽過「黴漿菌」嗎?這是一種比細菌小的病原體。
主要影響我們的呼吸道,導致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等。
主要症狀是久咳、狂咳、咳到不能自已。
以前讀書,總是說黴漿菌感染,主要是久咳、乾咳,患者活力很好。偶爾會發高燒,但不一定,我們會稱他「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
因為一般的大葉型肺炎,患者都會很不舒服,會臥床。而肺炎+活力好,要考慮是黴漿菌。
以前阿,如果要證實黴漿菌感染,要抽血「兩次」。第一次檢驗黴漿菌的 IgM (抗體),兩週後再檢驗一次,如果有上升四倍以上,才能證實患者這次有感染。
這顯然是太麻煩了,而且隔兩週才知道,所以臨床上很不實用。
以前教科書上也說,黴漿菌主要感染學齡前兒童,四五歲以上的孩子才比較常見。
=======================
不過這十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告訴我教科書上寫的也許不完全正確。或者跟台灣的現況不完全相同,畢竟台灣氣候、人口集中度跟西方都有所不同。
我們的確在很多小小孩身上看到黴漿菌感染。我在想是不是因為診斷不易(小小孩困難抽血),所以黴漿菌的感染率被低估了?
還好現在有黴漿菌快篩。準確率還不錯。
(快篩有兩種,健保給付的要抽血驗抗體,另一種挖喉嚨的是檢驗抗原,健保目前沒有給付)
教科書上說主要是乾咳+活力很好。
但最近有蠻多個案,有痰的咳嗽+活力不佳,然後抽血證實是黴漿菌感染。
所以活力好不好也不能當作判斷標準了。
=======================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幾天前的一個孩子。
高燒 40C 三天+帶痰的咳嗽+活力不佳。
使用一般藥物治療無效。
還好現在有新武器,可以做黴漿菌快篩。檢驗之下,確診黴漿菌感染,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後,這孩子就恢復得相當好。
有的時候,我真的是感嘆科技的進步。我也認為科技的普及,會改變教科書的內容。
我想,小小孩黴漿菌的感染率,應該是比教科書上統計的高。臨床表現也不見得是教科書寫的那樣。
最後,想跟大家說,久咳不癒不見得是黴漿菌感染。在孩子身上要考慮氣喘、黴漿菌感染、感染後咳嗽、胃食道逆流等等。但是黴漿菌的確是久咳不癒的重要診斷之一。然後有很多其實是氣喘。
以上跟大家分享黴漿菌的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