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點鐵成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點鐵成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點鐵成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點鐵成金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許榮哲 × 小說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朱光潛:如何正確地「煉字」?】 我們都知道,在文學創作時,任何詞彙的更動、語句順序的調整,都可能影響整體的意思與感受。因而,如何根據需求字斟句酌,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於「煉字」,小編很喜歡朱光潛的這篇文章。他從古典文學中舉例,告訴我們該如何斟酌用字,讓詞彙和情感能相呼應。同時也提到「避免陳...

 同時也有523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Leo 里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spect 合作聯繫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影片剪輯/手遊.PC介紹試玩/置入遊戲畫面/介紹影片) 🧡🧡🧡🧡🧡🧡🧡🧡🧡🧡🧡🧡🧡🧡🧡🧡🧡🧡🧡🧡🧡🧡🧡 里歐的頻道會員開啟囉! 點擊加入👉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E4e...

  • 點鐵成金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6 19:00:01
    有 57 人按讚

    【朱光潛:如何正確地「煉字」?】
     
    我們都知道,在文學創作時,任何詞彙的更動、語句順序的調整,都可能影響整體的意思與感受。因而,如何根據需求字斟句酌,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於「煉字」,小編很喜歡朱光潛的這篇文章。他從古典文學中舉例,告訴我們該如何斟酌用字,讓詞彙和情感能相呼應。同時也提到「避免陳腔濫調」的說法。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文學大家的說法吧。
    -

    咬文嚼字 / 朱光潛
     
    郭沫若先生的劇本《屈原》裡嬋娟罵宋玉說:「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上演時他自己在台下聽,嫌這話不夠味,想在「沒有骨氣的」下面加「無恥的」三個字。一位演員提醒他把「是」改為「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就夠味了。他覺得這字改得很恰當。他研究這兩種語法的強弱不同,「你是什麼」只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意義,有時或許竟會「不是」;「你這什麼」便是堅決的判斷,而且還必須有附帶語省略去了。根據這種見解,他把另一文裡「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一句話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這是煉字的好例,我們不妨借此把煉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員把「是」改為「這」,確實改的好,不過郭先生如果記得《水滸》,就會明白一般民眾罵人,都用「你這什麼」式的語法。石秀罵梁中書說:「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楊雄醉罵潘巧雲說:「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口裡流涎!你這你這——」一口氣就罵了六個「你這」。看看這些實例,「你這什麼」倒不僅是「堅決的判斷」,而是帶有極端憎惡的驚歎語,表現著強烈的情感。「你是什麼」便只是不帶情感的判斷。縱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見出來。不過它也不一定就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含義」。《紅樓夢》裡茗煙罵金榮說:「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這裡「你是」含有假定語氣,也帶「你不是」一點譏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對了。從此可知「你這」式語法並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語法都來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似乎改得並不很妥。「你這」式語法大半表示深惡痛嫉,在讚美時便不適宜。「是」在邏輯上是連接詞,相當於等號。「有」的性質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一句中,風度是動詞的賓詞。在「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中,風度便變成主詞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話。
     
    這番話不免囉嗦,但是我們原在咬文嚼字,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咬文嚼字有時是一個壞習慣,所以這個成語的含義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文學藉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從來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例如《史記》李廣射虎一段:
     
    「李廣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更復射,終不能入石矣」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虛在《史記辨惑》裡說它「凡多三石字」,當改為「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或改為「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簡潔些,卻實在遠不如原文,見「草中石,以為虎」並非「見草中有虎」原文「視之,石也」,有發現錯誤而驚訝的意味,改為「既知其為石」便失去這意味。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意味,改為「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
     
    一般人根本不瞭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實例,韓愈在月夜裡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為「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為美談,於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
     
    他仿佛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沉寂,也似乎頻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想的意義。比如說「煙」,它的直指的意義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想的意義遠離不易捉摸,它可以聯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裡焚香,「一川煙水」「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
     
    聯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係。有如輪外月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各不同,變化莫測。科學的文字越限於直指的意義就越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想的意義,尤其是在詩方面。直指的意義易用,聯想的意義卻難用,因為前者是固定的,後者是游離的,前者偏於類型,後者偏於個性。既是游離的個別的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義含糊甚至支離。比如說蘇東坡的「惠山烹小龍團」詩裡三四兩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想起來的,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關聯,原文就簡直不通。如果你不瞭解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裡,那一點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處。這兩句詩的妙處就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約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話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蘊藉。難處就在於含混中顯得豐富,由「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變成「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這是點鐵成金,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發上面。
     
    這是一個善用聯想意義的例子,聯想意義也是最易誤用而生流弊。聯想起於習慣,習慣老是喜歡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就都跟著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濫也是如此。從前作詩文的人都依「文料觸機」,「幼學瓊林」「事類統編」之類書籍。要找詞藻典故,都到那裡去乞靈。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敘離別不外「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用鉛字排印數籍還是「付梓」「殺青」。像這樣例子舉不勝舉。他們是從前人所謂「套語」,我們所謂「濫調」。一件事物發生時,立即使你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你也就安於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並且自鳴得意。這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所說的「套版反應」。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於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因為就作者說,「套版反應」和創造的動機是仇敵;就讀者說,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離不掉「套版反應」,在運思佈局上面,甚至在整個人生態度方面也就難免如此。不過習慣力量的深度常非我們的意料所及。沿著習慣去做總比新創更省力,人生來有惰性。常使我們不知不覺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應」裡去。你如果隨便在報章雜誌或是尺牘宣言裡面挑一段文章來分析,你就會發現那裡面的思想情感和語言大半都由「套板反應」起來的。韓愈談他自己做古文「惟陳言之務去」。這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語言跟著思維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隨便舉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舉不盡道理也說不完。我希望讀者從這粗枝大葉的討論中,可以領略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本著這個精神,他隨處留心玩索,無論是閱讀或寫作,就會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都必須的好習慣。它不能懶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時興會所生的幻覺迷惑而輕易自滿。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文的精煉與吻合,他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 點鐵成金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6 12:33:03
    有 86 人按讚

    各位魔粉,今天跟大家談談:如何幫人重新詮釋而調換價值以達到點鐵成金!

    我們可能聽過『點鐵成金』這句話,不過除了變戲法,沒有人見證過鐵可以變成金。但歷史上卻有發生過『點金成鐵』的事件,而且數量還很大。

    十九世紀初時,一歐洲國為了打仗要徵錢,呼籲不少人,包括名門望族的女人,把她們的珍貴黃金首飾捐給國家。你可能會很好奇,這些貴族貴婦千金小姐真的會把金飾拿出來嗎?

    很詭異的,不但很多人都肯,而且還變成了一股潮流。這就是出名的柏林生鐵首飾,現在遺留下來的首飾,可以標到很高的價(上萬元美金),一些則是存在博物館。。

    方法是貴族女人把首飾呈上,國家會用生鐵仿製出精美的首飾,然後再在鐵飾上烙印 gold gab ich für eisen,大意是『我以金換鐵』。或印上Für das Wohl des Vaterlands,大意是『為了國家的利益』。

    為甚麼這行為會變成當時的潮流?

    因為如果在一些上流社會的聚餐舞會中,妳戴著這些烏黑的鐵首飾,妳不但展示出妳有錢,妳是有錢到可以把金首飾捐出去,而且妳還是一個愛國者。

    這些人是純正的愛國者嗎?抑或她們只是想炫耀,戴著這些鐵首飾出席宴會是一個身份的象徵?

    很多人會過度嘗試把人的內心動機劃分得非黑即白,實際上我們都是混種。我相信會有人純粹只是要愛國而完全不想給人知道,也有另一些人就是千方百計都要給你知道他行過善,但如果能夠這兩種需求巧妙的放在一起,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我們也知道不少慈善機構也嘗試,簡單的就是拍照證明你有行善,或者會送一些紀念品給你。問題是照片也最多只能上載到你的社交媒體,送給你的匾牌你也只能掛在辦公室的牆上,你總不能出席宴會的時候,把匾牌也帶去,同時又一直刷手機上自己社交媒體賬號給人看吧?

    美國在發生911事件後,捐血的人數突然間飆升。但這種看到國家經歷大災難而想做些甚麼來幫助它的情況,是一種虛火。醫院血庫不是不喜歡,但他們更重視定期的有人捐血。虛火現象是情緒被炒起,一旦過了就很難推動人們。

    在那次虛火過後,他們有在第二次呼籲那些已經在虛火時期捐過血的人再次行善,他們發現說明了有免費的T-shirt贈送給他們,沒有看到有額外的效果。

    2004年葡萄牙也曾經利用國家會提供一些免費的醫療服務給捐血者來進行類似促銷的活動,也就是說在特定時間裡面來捐血的人就可以獲贈這些免費醫療服務。他們同樣的發現促銷期間有效,一旦過了促銷期,捐血量又回到之前水平。

    其實要讓人來捐血,你說要送紀念品,反而會讓一些人覺得你好像在用贈品來賄賂我做這些理應無私的活動。這種情況在面對有錢人募捐時,要更加小心。對非常富有的人要求慈善捐款,最好不要重點說明會提供甚麼給他,有研究顯示一旦如此,他們的腦袋會比普通收入的人更快進入『交易模式』。

    以上面送T-shirt的例子,如果事前沒說,不過到來發現有紀念品的話,就不會有那被小東西賄賂的感覺。

    當然如果捐血後才發現那T-shirt很酷炫,當然會穿一下,但我始終覺得我們不可能一直穿那T-shirt出門,所以這贈品就算很精美,它不是一個很方便能夠提升一個人身份的方法,它沒有像柏林生鐵首飾般的那種方便。

    我個人的想法反而不一定是要給予身份,倒不如把捐血運動在各個城市變成一個社交活動。例如,你來捐血的話,之後給個精美手環你戴著,然後就可以走去食堂請你吃漢堡燒烤、喝杯可樂,而且在食堂檢視你手環和負責帶位的,可以聘請車模來做。說不定以後你要去捐血的時候,還會叫幾個要見面的朋友,一起捐血、吃漢堡、吹水聊天,又順便看看美女。

    用回同樣的道理來看稅收,其實不管你的收入是多是少,幾乎人人都討厭稅收,都會覺得痛。唯一不同的是,收入很高的人反而更容易給少過他應該要給的稅,因為他有很多家公司,一些賬目在不同的公司轉一轉,同樣很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但為甚麼國家不把稅收變成神奇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不少華人的神廟佛寺在募捐的時候,特別是對大財主,往往都會在萬人來朝的廟中的大柱子或碑石刻上他的名字。他雖然不能背負那石碑到處去參加宴會,但因為很多信徒來神廟參拜時,就有很多人可以看到他這個身份的象徵了。

    遠在古羅馬時代竟然會用寺廟大施主柱子這一招來跟有錢人徵稅,特別是為了軍事或公共利益的一些項目,朝廷會在一些特定地點為這些富有而繳額外稅者立碑,有錢人又能借此展示自己不但有錢又關心國家社會的身份。

    國家收得開心,有錢人也給得開心。

    甚至一些本來低調的有錢人會在這時候大方承認其實自己是比大家想像中更有錢,所以也加入這個交稅救國的行列。

    一個國家要提高對有錢人的稅收,阻力很可能是大過對普通人提高稅收,因為官和商的關係是千絲萬縷的。不過,如果你也如寺廟起柱羅馬立碑,會有人買單的。

    甚至政府可能每年設豪門宴,凡是繳個人稅上百萬的,會被邀參加這個高度曝光率的宴會,那些本來避稅的有錢人,現在可能就覺得這些稅收值得給,甚至一些還不完全夠格參加這豪門宴的商人,也會想辦法讓自己也繳上百萬的稅,才能夠到這宴會上廣結人脈。

    參加這宴會的都有一個小飾物(例如戒指或手環)贈送,之後你又可以長期戴在身上,到處給人知道你是百萬個人稅圈子的人,多麼有面子?

    然後你在參加這宴會的時候,又聽到原來還有一個是更高英雄宴,是繳稅千萬以上的人才會被要參加的……

    總結一下今天文章:

    1人人心中都隱藏著要救人、救世、救國的慾望,是要怎樣被激活而已,一些有被研究的激活方法,是我們普通人很難想像到的,如看了參天大樹的景象後,你是比較容易肯去協助他人。

    2就算是低調的人,心中也隱藏著被認可的慾望,我們要設計出很方便他們滿足這隱藏需求的管道。

    3要製造一個富關懷的社會,不能純靠灌輸道德教育,周邊的扳機才是真正影響社會的軟實力。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有覺得你有需求要做了善事才會心安理得,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 點鐵成金 在 Yahoo奇摩股市理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5 12:01:15
    有 18 人按讚

    養成理財小習慣 就能改變自己的財富數字
    #習慣 #小資族 #財富 #理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