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點亮諮商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點亮諮商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點亮諮商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點亮諮商所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有亞斯的特質,這會讓你在治療工作上有一些限制,但另外一方面,也會讓你在某些部分比較有創造力。」某一次結束督導之後,他跟我說,我心裡面真是百感交集。 在前陣子很紅的影集 #我是遺物整理師 當中的主角 #韓可魯 ,也是亞斯確診的「患者」(此「病名」後來已經移除)**,他每句話最後面都會接上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0的網紅寶瓶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下的九種無望感之心靈加油站:心理師、精神科醫師與你一起心靈照護 【單元二】孤獨感:珍惜居家生活的改變 by 點亮心燈諮商中心所長 李訓維 ▎當在家工作成了日常,諮商心理師李訓維告訴你該如何面對居家生活的改變! 1. 多花點時間與孩子相處,例如:一起看書、重新佈置家庭、一起做DIY等。 2...

點亮諮商所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01:11:58

「你有亞斯的特質,這會讓你在治療工作上有一些限制,但另外方面,也會讓你在某些部分比較有創造力。」某一次結束督導之後,他跟我說,我心裡面真是百感交集。 在前陣子很紅的影集 #我是遺物整理師 當中的主角 #韓可魯 ,也是亞斯確診的「患者」,每句話最後面都會接上一個「斯密達」(雖然我看到最後還是不知...

點亮諮商所 在 Tzu-Yin Hs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14 00:27:42

【面對充滿吸引力的世界X點亮心頭的燈】 我在行走的路途上,抬頭望見,晚風的溫柔,夜雨的細膩,嫩葉的窸窣及鳥鳴的清脆,佇足頃刻,在高樓林立的都市叢林,世界忽然贈給我一座生態系,我,在黑暗中,高清的望進環環相扣的生命連結。 此時的我,掉了手上的鎚子,抹去睫上芭蕉葉大的遮罩,吹散引人注目的芬香,留下與...

點亮諮商所 在 許峰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20:08:37

終於收到了這本由我親自掛名推薦的好書。 是我的好朋友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溫暖的好作品。 聽說一出版就衝上博客來即時榜的全國冠軍啊💪 內容簡介 *你無法想像的台灣教育現場 *獻給所有老師、家長,以及想為自己創造更好未來的孩子們 *一本美編做稿時感動到哭的書 教育從來不簡單,願...

  • 點亮諮商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2 18:39:13
    有 1,225 人按讚

    「你有亞斯的特質,這會讓你在治療工作上有一些限制,但另外一方面,也會讓你在某些部分比較有創造力。」某一次結束督導之後,他跟我說,我心裡面真是百感交集。

    在前陣子很紅的影集 #我是遺物整理師 當中的主角 #韓可魯 ,也是亞斯確診的「患者」(此「病名」後來已經移除)**,他每句話最後面都會接上一個「斯密達」(雖然我看到最後還是不知道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在某些人眼裡,他非常奇怪,焦慮的時候會不斷唸一些海洋生物的種類和部位、有些時候甚至會拿頭去撞牆壁、一眼就能夠記下所有的數字和東西、執行任何動作的時候嘴巴要碎碎念等等,可是當他善用他的特質在恰當的地方,反而能夠有很好的結果。所以或許你可以說他是「患者」,也可以說他有屬於他獨特的「寶藏」。

    我想一想,既然我有亞斯特質,就會相對來說比較相信數字,可是做完這個測驗之後,很意外比我想像當中的分數還要低一些(你可以玩玩看自己有沒有大於32分)。或許這些年來被治療和工作上面的學習,也改變了我許多。

    根據我粗淺的了解(如果有錯請不吝指正我),亞斯雖然是一種疾病診斷,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亞斯特質」,而是一個光譜,可以分成這個特質較高的,以及這個特質比較低的人,至於有沒有到「病症」的程度,不能夠單靠這個量表來確定,還需要加上其他的種種因素來判斷。換句話說,在這個測驗當中如果你得到滿分50分,也不代表你真的是亞斯柏格症的患者,只是代表你對於某一些細節、某一些東西特別在意跟執著,如果你需要明確的診斷,可能還是求助身心科醫師比較好。

    你可能會問說,如果我的得分很高,那我還有救嗎?除了這個測驗本身有它的限制之外,老實說,在做這個測驗的時候我還有一種感覺:以前的我跟現在的我好像有點不一樣。包含對人際的敏感度,察言觀色、語言相處的感覺等等,似乎在學習諮商之後,我變成一個「比較社會化的亞斯特質的人」,比方說「我很難察言觀色」這一個題目,對以前的我來說是「絕對同意」(小時候我媽都說我是一個不會察言觀色的小孩),但透過一些課程的訓練,我慢慢「知道」,兩隻手放在前面交叉可能是防衛、用手托著下巴,或許代表專注聆聽,眼神接觸,可能表示這個人願意跟你談到他的心情,而眼睛看著地上,或許他正在逃避某些東西、逃避互動等等——這些「很基本的人際互動法則」我原本都不知道,是透過訓練之後慢慢知道的(能不能感覺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從這個角度看來,雖然花了很多學費還沒畢業,但也算是值回票價的!(感謝一直以來沒有放棄我的朋友跟老師們XD)

    換言之,你可能因為經歷了一些學習或者是調整,你身上的某些特質、有些部分是可以改變的(這句話的背面,就是有些部分是無法改變的)。重點不是你改變了多少,而是你有沒有辦法展現出你比較擅長的那一個部分,把它當成你生命的翅膀,陪你飛向更遠的地方。而那些你不擅長的部分,一方面要感謝陪在你身邊的友人*(例如劇中的 #尹樹木 ),一方面也要謝謝你自己,用你自己的方式,活出你生命的色彩。

    沒有人是完美的,不論是不是亞斯都一樣。一直看著自己陰暗的部分,只會越陷越深;嘗試用你擅長的地方,把你的人生點亮,你會發現,當你活出真正的自己,雖然身邊的人不一定會喜歡你,但至少,你會變得比較自在一點,而這個一點點,就像是海洋上面的燈塔,讓你在迷惘當中慢慢長大,安頓下來,不再害怕。

    #這裡做測驗 Re-lab
    #亞斯伯格成人量表
    https://relab.cc/baron-cohen/
    ——
    *如果你是亞斯特質的人,當你發現自己有些部分和別人格格不入,別人覺得你很奇怪的時候,請先不要先入為主的覺得是自己的問題,這可能是症狀或者是你的特色本身,可以改變很好,不能改變也沒關係,畢竟這可能跟大腦的一些結構有關;如果你是亞斯特質的人的朋友或是伴侶,可能會面臨所謂的的 #卡珊德拉症候群 ,你在一種壓力和痛苦當中,但別人卻看不出來,甚至認為「有問題的人是你」。關於這個症候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這個詞的意思,應該可以找到一些因應與相處的方法。
    ** 感謝讀者的留言補充: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最新定義,取消了亞斯伯格症這個「病名」,放到自閉症類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分類當中,留言的部分有一些討論,大家可以參考。

  • 點亮諮商所 在 余秀芷sleev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3 16:21:16
    有 21 人按讚

    最近窗外看出去,快速道路上的車子少了些,夜間也沒有飆車惱人的引勤聲,相信很多朋友開始自主四級防疫,這樣的狀態也差不多一個禮拜了,柯市長跟阿中部長都說,下週就是驗收自主防疫的成效。

    但我想,自主四級防疫,需要更多點人加入,也或許要增加一週的時間,這有些困擾,沒有出門走走透氣,對有些人來說會焦慮,但是對需要出門工作的人來說,更是充滿了不安。

    或許,我們需要增加點信心與安定力量,一起來聽聽芯儀的網路廣播節目,增強一下心理免疫力。

    節目介紹:
    1.【從芯裡挖寶】-透過一則則發生在自身與個案間的故事,拆解自我、家庭、職場、人際等面相中經常面臨的難題,並提供一個幫助心理調適的簡單方法,雖然翻轉人生從來沒這麼容易,但打開心理學的百寶箱,讓我們從這些小技巧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貝!
    2. 【芯光點點亮】-本單元可說是增強心理免疫力的13堂課,將與獲得17座廣播金鐘獎的主持人施賢琴搭檔,兩人每集以一則新聞時事為開端導引出主題,包含溝通、衝突、壓力調適等你我關心的共同議題,深入淺出地分析許多卡關的背後原因以及對治的方法,讓聽眾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增強身心的祕方。
    3. 【職人來談芯】-與不同領域及專長的職人對談,除了介紹各行各業的美麗與哀愁之外,也將挖掘在他們的技能養成過程,或與客戶產生關係過程中的各種有趣的內心戲。

    🎧Podcast頻道請點選以下連結,網頁下方有各平台的捷境,或直接在各平台搜尋:朱芯儀說心理話
    https://juliablindcounselor.firstory.io/

  • 點亮諮商所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8 15:00:11
    有 405 人按讚

    【安度疫情,從心做起❣️】​

    去年新冠肺炎爆發時,寶瓶特別邀請了九位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針對疫情下產生的九種無望感,做了一系列的影片,教我們如何在疫情期間維持心理健康,好好生活。​
     ​
    一年多過去了,面對疫情,我們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面對心中的不安與焦慮。​

    就讓我們重新複習一下,也歡迎大家用力分享!​

    🌿🌿🌿​

    #抗疫長路_心理作家牽手站出來挺你的心靈照護​
    【⛽️疫情下的九種無望感之心靈加油站⛽️】​

    【#無力感】如何與「孩子」一同安心度過肺炎疫情 
     by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王意中
    https://bit.ly/3f8nMFN
     
    【#孤獨感】「爸爸」回家了:珍惜居家生活的改變 
     by 點亮心燈諮商中心所長 李訓維
    https://bit.ly/3fa9qVh
     
    【#壓迫感】疫情期間如何面對來自「親情」的壓迫感 
     by 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周慕姿
    https://bit.ly/3aRGLRF

    【#絕望感】疫情期間安心擁抱「工作」的變化 
     by 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大精神科醫師 林煜軒
    https://bit.ly/2VRG5Hz
     
    【#負面感】疫情期間如何安頓「負面情緒」 
     by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邱淳孝
    https://bit.ly/2VPJmHs
     
    【#無助感】疫情期間人際界線」該如何拿捏 
     by 養心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https://bit.ly/2zHH0BP
     
    【#焦慮感】如何「安心」面對疫情 
     by 劉仲彬 臨床心理師
    https://bit.ly/3f9eb1y
     
    【#恐懼感】如何「陪伴長輩」安心度過肺炎風暴 
     by 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蔡佳芬
    https://bit.ly/2z3fSgc
     
    【#囚禁感】疫情期間「網路人際」互動小秘訣 
     by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https://bit.ly/3f4h4AG
     ​
    #安度疫情_從心做起​
    #請分享給周遭的朋友​
    #感謝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
    #一起加油​
     ​
    再次感謝以下九位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的大力協助!
    王意中
    李訓維
    周慕姿
    林煜軒 (Yu-Hsuan Lin)
    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洪培芸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蔡佳芬
    胡展誥|遇見嘿狗狗-胡展誥心理師

  • 點亮諮商所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20:00:16

    ◤疫情下的九種無望感之心靈加油站:心理師、精神科醫師與你一起心靈照護
    【單元二】孤獨感:珍惜居家生活的改變 by 點亮心燈諮商中心所長 李訓維

    ▎當在家工作成了日常,諮商心理師李訓維告訴你該如何面對居家生活的改變!
     1. 多花點時間與孩子相處,例如:一起看書、重新佈置家庭、一起做DIY等。
     2. 可以花點時間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縮短與孩子的距離。
     ➤對我們來說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就是居家生活。

    ♡♡♡ 安度疫情 從心做起 ♡♡♡

  • 點亮諮商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8-26 20:00:12

    本集主題:「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綁架的人生 」介紹
           
    訪問作者: 李訓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那些在你我周遭,令佛洛依德無從解釋的狀況,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最不知如何面對的個案。
      
      對外在環境充滿恐懼、焦慮、憂鬱、沒安全感,
      卻為了擁有關係不擇手段,渴求一份刻骨銘心的愛。
      你認識這樣的人嗎?或者,他就是你家人?
      
      他們的生命充滿著壓抑與恐懼,
      一會逃避,一會疏離,一會渴望愛與親密。
      因為對人總是防衛、猜忌、控制的態度,
      讓他們長期處在痛苦與煎熬中……
      
      恐懼、焦慮、不安,辛苦的他們,都是「邊緣型人格」。
      
      ▍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是狀況:
      ‧他愈愛你,愈想控制你,寧願威脅也不相信溝通
      ‧他總是非黑即白,愛你刻骨,瞬間恨你也入骨
      ‧他的感情與信任不能累積,傷害自己,也讓對方痛苦
      ‧他總是不斷委屈抱怨,受害的角色希望有更多同情
       
    作者簡介:李訓維
      一名有著社工魂的諮商心理師,現為點亮心燈諮商中心所長、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基隆學生諮商中心督導、松德醫院外聘督導、利伯他茲基金會外聘督導、華梵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
      
      希望透過心理治療,為社會帶來改變與正向連結,因此曾任社工,也帶領過義工訓練與專業助人團隊,是心理師與社工的訓練督導。曾在醫院、企業、大專院校、國高中、小學、社福單位、老人安養、安置機構、監獄、法院從事心理諮商工作。
      
      始終認為心理學專業應該要更親民、更易於理解和應用,因此立志推動心理學普及,於二0一七年開設點亮心燈諮商中心,希望讓大眾更容易被心理學概念服務。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