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黑暗騎士哪裡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黑暗騎士哪裡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黑暗騎士哪裡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黑暗騎士哪裡看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先不說別的,光是聽音樂就讓我改變了人生。 過去我是個充滿負面能量的人 我超會抱怨的,總覺得自己很糟 隨時可以跟別人表達我內心的不滿 我不知道該如何正向思考 我重複在做的就是「自我檢討」 「到底我哪裡不夠好」 「為什麼是我搞砸了一切」 「我看不見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這篇文字不是教你如何思考變得正...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喋血復仇》將在2021年底上市 但你一定有聽過《惡靈勢力》吧? 這兩款遊戲都是同一個團隊打造的 但他們只有射射喪屍那麼簡單而已 遊戲背後其實玩家都不知道的劇情 今天就來講講僵屍末日的生存故事 有任何疑問或心得都就下面留言吧 #L4D /#末日Z戰 / #生存 拜託記得訂閱騎士與說書人🙏 更多懸疑...

黑暗騎士哪裡看 在 ? 太空電波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14:00:02

| 太空電波: 🛸 抱歉,天真的人類你們還是得接受我們要開始講事實了 :如果太空電波是一首歌這從來不是一首浪漫情歌;如果太空電波是一部漫畫,從來不是一部可愛天真的漫畫;如果太空電波是一首詩,能希望妳看的時候大哭,然後還能有點微笑是最靠近的夢想了。如果太空電波是電影?就算是喜劇(?)肯定也會是摩登時代...

黑暗騎士哪裡看 在 拾光影劇評論工作室|維維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07:28:17

2019.10.11(五) 【面具之後的那張臉:蝙蝠俠與小丑的一線之隔】 ⠀ 「能夠煩惱是好事,因為代表還有時間跟選擇的機會,別無選擇的時候,就連煩惱的餘地都沒有了。」——《海街diary》 ⠀ 在《小丑》裡面,Thomas Wayne往Joker臉上揮下去的那一拳,完完全全地粉碎了《黑暗騎士》三部...

  • 黑暗騎士哪裡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06:03:07
    有 47 人按讚

    先不說別的,光是聽音樂就讓我改變了人生。

    過去我是個充滿負面能量的人
    我超會抱怨的,總覺得自己很糟
    隨時可以跟別人表達我內心的不滿

    我不知道該如何正向思考
    我重複在做的就是「自我檢討」
    「到底我哪裡不夠好」
    「為什麼是我搞砸了一切」
    「我看不見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這篇文字不是教你如何思考變得正向
    而是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
    我們的大腦只是缺乏正向刺激而已

    多巴胺旺盛,就能提升工作效率

    很多人來問我
    你是怎麼保持專注力
    或是持續進行想做的事
    不會被情緒或身邊的事物打斷

    其實很簡單呀
    給大腦聽一些會刺激多巴胺分泌的音樂
    我們不需要靠意志力撐著
    無論是誰都很容易被身邊的小事打斷工作
    容易因為忽然傳來的訊息而分神
    容易被無端的情緒打亂了節奏

    這個時候聽音樂就對了!

    我要分享給大家的是
    如何運用特定的音樂
    促使腦內的賀爾蒙分泌
    保持行動力及專注力的方法

    還記得「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嗎
    怦然心動指的是腦內的興奮賀爾蒙
    讓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產生正面能量的一種化學物質

    聽一些特定的動感音樂
    其實也有同樣的效果
    所以我會試著去蒐集這類的音樂
    讓我快速切換到專注的大腦工作模式

    當然,我聽的音樂
    你未必會喜歡
    因為音樂是很主觀的

    我也是慢慢去培養自己
    對於音樂屬性和類別的接受度
    不瞞你說,這實在是太有趣了
    就好像打開超商的冰櫃
    選一罐自己想喝的飲料或啤酒一樣

    聽刺激的音樂可以使分神的大腦產生多巴胺
    找回興奮的心情 再度提升工作效率
    強烈建議可以試著去聆賞令人振奮的音樂

    在此我列出使用頻度最高的幾首音樂
    這就是銀快平時餵給大腦的食物
    你不一定能接受我的音樂喜好
    但你可以為自己建立專屬的音樂選單

    天能 電影原聲曲 歌劇院恐攻
    TENET OST - Prologue Opera Siege Soundtrack [Climax Extended] - RAINY NIGHT IN TALLINN

    天能 電影原聲曲 最終決戰
    TENET OST - Final Battle Soundtrack [Climax Extended] - POSTERITY

    川井憲次 攻殼機動隊 百禽 HYAKKIN
    Kenji Kawai - Mezame no Hakobune - 百禽 HYAKKIN

    阿基拉 金田主題曲 加長版
    Akira "Kaneda's Theme" Extended Version

    藝能山城組 輪迴交響樂
    Geinoh Yamashirogumi - Ecophony Rinne

    黑暗騎士電影原聲 漢斯季默
    The Dark Knigh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伊朗歌曲 電子混音版本
    Hani Niroo - شب بود (Detmolt Edit)

    能讓我啟動想要做點事的行動力 The XX 神曲
    The xx - Intro 3 hour extended mix with rain

    有點淡淡的哀傷卻能撫平焦躁情緒的《異星入境》主題曲
    Max Richter - 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 (One hour)

    麥特戴蒙 主演的科幻片《極樂世界》電影原聲曲
    Elysium Soundtrack

    K - POP PLAYLIST
    Mamamo、blackpink

    川井憲次 為徐克電影製作的主題曲
    七劍戰歌 - Kenji Kawai (HD)

    王家衛電影 《東邪西毒》原聲曲
    Ashes Of Time Redux Complete Soundtrack OST by Frankie Chan, Roel A. Garcia, Wu Tong & Eli Marshall

  • 黑暗騎士哪裡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6 16:46:57
    有 19 人按讚

    《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有些時候,是編劇會刻意的將某些巧思放在電影裡面,用彩蛋的方式來致敬、伏筆,或是單純的揭示未來續集可能的走向。

    (例如,皮克斯工作坊、迪士尼影業中的數字、角色或色彩的隱喻;漫威系列中以往必定出場.....但以後不會再有的老人家--史丹李;或是漫威的彩蛋系列。)

    但更多的時候,是編者作者根本就沒有那些想法,只想呈現自己的劇本,但是粉絲就腦補起來了,將一堆根本不在作者創作設想之中的元素,硬是加在裡面,然後可能還會大讚編劇或導演天縱英明,把這麼多堪稱典範的元素不著痕跡的加在裡面,還好自己心細眼尖、博學多聞,才能把這其中的隱藏伏筆一一看懂挑出.......

    例如,很多人把周星馳的《功夫》捧上了天,說裡面蘊含了多少上乘的攝影技巧、多少心理學學說、多少編劇電影學說、多少"後現代主義"、"存在主義"云云........不可否認,周星馳是個電影天才,喜劇表現的能力不在話下,也有過很多驚人的經典作品。

    但我甚至不確定他本人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這類的哲學議題所知多少??又是否能熟捻到可以把這些理論完整的融入一個特效功夫喜劇電影之中??

    我總以為,要評論一個人,不是只看個案(一個電影一個作品),而是要看通案(一直以來的作品水準)。

    就比如說,看到一個人用小石頭打到40公尺以外的東西,我們會覺得他準;但是真的準,還是矇的,那就再遞給他十個小石頭,如果10能中8,那我就會相信他是真準。

    又譬如說,近年來導演 克里斯多福 · 諾蘭,當年的《記憶拼圖》(2000)是很好的作品,但他是不是一個好導演,就要從他之後的作品來看了。

    之後從《針鋒相對》(2002)、《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頂尖對決》(2006)、《黑暗騎士》(2008)、《全面啟動》(2010)、《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星際效應》(2014)、《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一直到最近的《TENET天能》(2020),都無一不是精彩作品,所知所聞太少、專注力不購的人,甚至連看都看不懂........

    #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說故事人了。

    而以這種角度回來看周星馳。毫無疑問,從1990年開始,他的作品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直到1995年間這些作品在電視、電影、票房跟文化影響力上都有巨大影響,這段時間的他毫無疑問是個偉大的喜劇演員。但我個人覺得從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開始,他演繹故事的方式開始定型,其他轉變卻讓人有"不如從前"的感覺,而那恰好卻是他跳脫演員身分後的一個轉折。

    他的第一個編導作品是《凌凌漆大戰金鎗客》,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也都是他編導的作品,他的風格開始從這裡改變。

    之後的《喜劇之王》風格就很不同了;但幾年後他贏來了一個大成功《少林足球》,後來的《功夫》更是把他推上了巔峰,界線畫到這裡,我會覺得他也是成功的導演。

    但後面的作品就開始毀譽參半,然後開始毀多於譽了.......到後來,很多支持他的,已經"只是"影迷(看的是一個信仰);出來的作品也早已經不像過去演員時代那樣搞笑與劇情並重、表演跟詮釋都佳的--能夠輾壓同時期作品了。

    所以把他後期的作品一連串看起來,我不認為部分人對《功夫》一片的極佳讚譽,就是他一貫的編導實力;若是有人說《少林足球》、《功夫》是"偶有佳作"中的那個佳作,我還真無法反駁他。

    從這裡回頭看,你說他是否真的如某些影片中說他能將各種攝影技巧、哲學主義理論融入作品中云云的話,我真的會覺得那只是影迷自我投入、對號入座的解讀。

    或許,那些被認為是他刻意為之的高明手法,只是對號入座的結果;不然後面的作品怎麼又沒有這麼高明跟富有哲理了?

    --------------

    而之所以會讓我有這種發想的原因,其實只是一路看下來的體會跟反向思考,但直到有一天,讓我看見了一則新聞,才讓我這個想法落了實槌。

    還記得2019年由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那個神作---《小丑》嗎?
    對我來說,那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但只要是神作就會有人追捧,有人追捧就會有人吹捧;當少部分的人一看又看再看下,憑著火眼金睛來說出裡面有多少隱藏巧思、導演演員致敬,又挖掘出多少隱藏彩蛋時,導演陶迪 菲利浦斯卻在公開的訪問中直言 : 「我不做彩蛋的,任何人在我電影中指出的彩蛋都是個錯誤。」

    這巴掌,其實抽的超響。

    也說明了,我的某些想法可能真的發生,只是各種美麗的誤會粉飾了影迷、陰謀論者、抱大腿者與導演、演員、編劇之間那些沒有明說的界線。

    ------------------

    這讓我想起我高中畢業打工的一個趣事。

    某一天,我跟同事伊果(eagle)在聊天時聽他說了一個故事。

    伊果說他有一天跟吉米(Jimmy)在廚房倚牆聊天時,忽然覺得眼角一動,兩人都瞥見有一隻大隻的德國蟑螂在兩人之間的牆壁上爬動,就在兩人大驚正要閃避之際,忽然一隻手拍了上來,蟑螂登時爆漿慘死。

    兩人一看,出手的人正是傑瑞(Jerry)。

    只見傑瑞徒手趴死蟑螂後依然面不改色,卻也是不發一語的走到一旁的水槽洗手,伊果跟吉米兩人目睹此事,又看到傑瑞的雲淡風輕,便相當欽佩的走向水槽。

    伊果開口(用台語)說 : 「喔~乾!! 你魄力這麼好啊! 這麼大隻蟑螂,你直接一巴掌打死! 實在有夠猛的!!!」

    哪想到傑瑞一邊拿擦手紙抹乾手上的水珠,依舊面無表情的回答 : 「沒有啦! 我剛剛是想說用手拍在蟑螂旁邊的牆上,好嚇一嚇那隻蟑螂;結果手舉起來,蟑螂就嚇到了,但是逃跑的方向剛好是自己拍下去的地方....................」

    我真心認為,很多神作被吹捧的那麼厲害,大抵上就像這種誤會一樣的美麗。
    .
    .
    .
    #其實我是要講本貼文第一句的那部電影
    #哪裡知道講到後來就歪樓了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 黑暗騎士哪裡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2 21:07:29
    有 242 人按讚

    #我總覺得看這世界冷情是因為心裡仍火熱

    謝謝這次《聯合文學雜誌》請了我很欣賞的作家蔣亞妮訪問我。訪談間她很了解我。不用多說,她就知道我當初為何會因為《黑暗騎士》裡的「小丑」一角,從一個編輯進而有了寫作(想與外界對話)的念頭。

    (以下是節錄部分《聯合文學雜誌》採訪的部分內容)

    如果說,電影《黑暗騎士》裡的「小丑」,是觸發她書寫的最早動力,那麼一路從他人寫回自身,她談一路的成長軸線:

    「就像《阿拉斯加之死》的克里斯,但我不會跑到如此遙遠的地方,因為肉體無法真正遁逃到哪裡。」

    馬欣的原話是:「你的心更威脅你。」她自述生長在一個經濟很熱的時代,每個人都有發財夢,在那個每間銀行還得做早操喊口號的年代裡長大,「這讓我心理、生理產生了很大的排斥,若要我玩這些遊戲,我會立即跳開。」於是,練習隱藏與縮小自己,成了馬欣代謝掉對一整個時代過敏的方式。

    不管是「階級」、「孤獨」、「反派」到「邊緣」,馬欣在創作中一一唱名過的主題,奇異地,都是一種標識所在的位置,更是一種「相對位置」。她坦言,披著隱形外衣那麼久了,到了這個階段,「我想,若用另一種形式被看到又如何?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出門,依然會帶有隱形的咒。但當我打開 WORD 檔,就可以把自己放出來,這是我現在的階段。」

    《邊緣人手記》的書寫之初,也來自編輯提議不如寫寫「自己」,自述為某種深海魚的馬欣才發現,冒出水面,或許沒有過往想得可怕,「終於,我也可以以自己的身分講些什麼、說些什麼。」一開始,馬欣一邊當編輯,一邊寫專欄。她形容,以一種病理切片的方式去看某個角色、某個影星,「光憑如此折射,去書寫一個人的組成,我就覺得很過癮了,前半生的我也覺得這樣就夠了。」

    可是後來,媒體環境改變,馬欣以即將要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號形容:「比如我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做小編,所以那時候寫作就像是鐵達尼號的救生艇。」救生艇,一直都是那隻馬欣想拿住的筆,而不是對職業的忠誠度或社會地位的連結。「因為我沒辦法想像,沒有筆,我還能怎麼脫逃,它從一開始就是我挖地下道、防空洞的工具,也是那把鑰匙。」馬欣的筆,就是綁住太空人的繩索,以防墜入深空。

    書寫多年、隱身多年,馬欣如此定義自己的一切位置,或許,位置不屬於任何人。「我的位置應該是大風吹遊戲裡,那個發呆忘了跑的人。這個遊戲的設定本來就是荒謬的,在幼稚園初玩這個遊戲時,就顯現了,其實沒有一個寶座屬於你。」即使搶到了位置,也不永久,沒有什麼能心安,《邊緣人手記》就是一場被記得數十年的大風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