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鬼月必看的三部恐怖日劇:《妖怪合租屋》、《大江戶妖怪物語》、《那孩子出生了》與那些幽靈妖怪們 李長潔 👹 👻 😈
.
8月19日是鬼門開,我們就來談談幾部適合在鬼月欣賞的恐怖日劇。其實日本的「盂蘭盆節」(亡者之日),在8月13日時已經展開,此時人與鬼界線變得模糊,人們除了返鄉祭祖外,最...
【認真聽】#鬼月必看的三部恐怖日劇:《妖怪合租屋》、《大江戶妖怪物語》、《那孩子出生了》與那些幽靈妖怪們 李長潔 👹 👻 😈
.
8月19日是鬼門開,我們就來談談幾部適合在鬼月欣賞的恐怖日劇。其實日本的「盂蘭盆節」(亡者之日),在8月13日時已經展開,此時人與鬼界線變得模糊,人們除了返鄉祭祖外,最喜愛在此炎炎夏日,講述一堆令人顫抖的恐怖傳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每當天氣變熱時,大眾媒體裡就會充斥的妖魔鬼怪。最知名的就像是《毛骨悚然撞鬼經驗》,自2004年夏日開播至今。
.
為了背脊發涼的夏季,《#妖怪合租屋》、《#大江戶妖怪物語》、《#那孩子出生了》三部關於妖怪鬼魂的日劇推出。好不好看呢?見仁見智。但為什麼在日本的文化當中,這些恐怖的事物如此受到歡迎呢?在偏離常規的幽異空間中,威脅著人類生活的妖魔鬼怪,居然可以大量出現在流行文本中,從浮世繪到VR遊戲。
.
民俗學者 #小松和彥 等認為(1991),在日本的世界觀設定中,妖怪與人類之間的距離、情感、行為都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說是取代與隱匿了人類黑暗的部分,當這些「黑暗」突然顯現,表現出「人的異常」時,自然就十分令人難以忘懷。
.
我們今天就來介紹與解析一下,這三部恐怖日劇,到底好不好看,以及,妖怪如何展現人類心中的投影!
.
📌 #今天的內容有:
.
▶ 鬼的節日
▶ 江戶時代的怪談傳統
▶ 輕鬆好看的《妖怪合租屋》
▶ 充滿江戶氛圍的《大江戶妖怪物語》
▶ 有點看不懂的《那孩子出生了》
▶ 妖怪就是人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dzp8udh27zs0803td8sdqtx?ref=android
________
//// 提供完整論述 ////
▓ #時尚輕快的現代妖怪合租屋
.
《妖怪合租屋》(妖怪シェアハウス)是我認為近期內,算是特別有趣好看的日劇作品。該劇以詼諧幽默的調性,艷麗可愛的視覺美學,將現代小資女性的生活煩惱,包裝成充滿笑點的妖怪物語。可愛的小芝風花飾演一個命運多舛的好人女孩,不小心住進一間妖怪的share house。有座敷童子、女鬼阿岩、酒吞童子、瓢簞鯰當室友的她,人生開始出現轉折。
.
每一集的主題都是女主角的生活遭遇:遇見渣男、職場性騷擾、愛情詐欺,也剛好都符合妖怪傳說的情節。像是被男人欺騙的「恨的幽靈」--阿岩,被老闆性侵後怒摔盤子的婢女幽靈—阿菊。每一集都透過幽靈妖怪的角度來八卦碎嘴,也用恐怖的現身來懲罰這些「壞男人」,算是一個妖怪版的《東京雙層公寓》。
.
▓ #怪談傳統的大江戶妖怪物語
.
另一部僅有5集的NHK作品的《大江戶妖怪物語》(大江戸もののけ物語),用滿滿江戶感的戲劇氛圍,訴說著標準的怪談故事。主角岡田健史一樣是一個天然呆的單純人類,一樣交了一群妖怪好朋友。他們是「天邪鬼」、「貓妖」、「河童」,當然也有可怕的反派角色如「詛咒青蛙」等。
.
《大江戶妖怪物語》就真的是以古代江戶為背景,因此場景的打造、人物的塑造、情節的脈絡,皆有一定的典型。天邪鬼來自佛教中的惡鬼,是凡人的煩惱象徵,在日本神話的脈絡中,有「#言行扭曲的人」的意思,專門與人作對。貓妖(貓又)則是有兩條尾巴的妖怪,她懂幻變人形,欺騙男人的精氣。有觀眾覺得這部劇似乎比較適合幼童觀賞,我倒覺得,這樣說故事的方式,帶有一種江戶怪談的單純。
.
▓ #鈴木光司隱喻的那孩子出生了
.
第三部恐怖日劇是以《#七夜怪談》(リング,1991)聞名的鈴木光司之作,《那孩子出生了》(あの子が生まれる)由山內大輔監製,講述新生醫院裡錯綜複雜的忌妒、慾望、權力之關係。不過,說實在的,整部片的敘事方式有點混亂,也稍微冗長,以20分鐘為單位的短劇還是令人感到不耐。儘管醫院的背景蠻恐怖的,也感受得到作者與導演想要營造的隱藏關連與隱喻。但還是挺令人想要去上廁所,然後回來就忘記剛剛眼甚麼…
.
▓ #在不可思議的場所看見妖怪
.
從三部日劇作品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到幾件事。第一,《妖怪合租屋》、《大江戶妖怪物語》都以江戶文化作為經緯,江戶的怪談物語的確是日本妖怪幽靈大眾文化的起源;第二,這些出現妖怪的「#不可思議的場所」(内田忠賢,1990),大都是都會城市中的生活空間,像是屋敷、遊郭、町屋、庭園,妖怪的出現一方面也可以認識到該時代都市生活的樣貌。第三,這些妖怪鬼魂的遭遇,通常反映了人生裡不可言說的欲求、暴力、以及黑暗的心情。
.
最近還有一部改編自1968年 - 1969年動畫作品的《#妖怪人間》(妖怪人間ベム,2020),目前才剛展開第一集,應該也是一部有趣的、懸疑的經典翻拍。最後,如果剛好你有看過上面的作品,我推薦小松和彥的一本圖文書《妖怪》(2015),裡頭有非常多葛飾北齋、歌川國芳的妖怪畫作,可以拿來對照欣賞,更了解妖怪的具體想像。
.
📚 #參考文獻
.
1. 小松和彥, & 内藤正敏. (1991). 鬼がつくった国・日本: 歴史を動かしてきた 「闇」 の力とは. 光文社.
2. 小松和彥(2015),銀花 譯。妖怪。台灣角川。
3. 内田忠賢. (1990). < 研究ノート> 江戸人の不思議の場所: その人文主義地理学的考察. 史林= THE SHIRIN or the JOURNAL OF
黑暗的慾望第二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WEET HOME是2020年在NETFLIX播出的驚聳韓劇
原作是同名漫畫《SWEET HOME》
故事講述世界發生了異變 人們開始沒來由的變成怪物
沒有人明確知道原因 沒人能保證自己不會是下一個
剛搬入「綠色之家」公寓的主角以及住戶受困在社區中
意外成為了他們的庇護所 但同時逐漸變成怪物的住戶們
正在綠色之家各樓層到處徘徊著
說老實話雖然SWEET HOME的影集得到還不錯的評價
但我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
你懂的 漫畫與NETFLIX真人劇的那種差距
不過這部作品的題材很成功的吸引我
這個如僵屍病毒人人都可能變怪物的設定
但又不是被咬才發作 你根本不知道誰或自己何時會變身
隨時都有可能心靈崩塌的壓迫感
徘徊在最熟悉的大樓走廊 到處徘徊的兇猛怪物
配上為了生存不得不在社區尋找物資的緊張探索
並將這個要素結合在我們最熟悉的公寓大樓中
成為了很有帶入感 充滿刺激的爽作
在看完影集後我馬上補了漫畫 完全成為了漫畫黨
一方面是節奏更加緊湊 另一方面是人物更加討喜
影集雖然給了更長的時間刻畫角色的性格以及更複雜的故事
但對我來說 這都有點多餘 甚至有些角色刻畫的並不加分
例如 影集中的流氓大叔有大大的加戲(漫畫為刑警)
但前期的行動模式 讓我在這部末日生存影集看得很出戲
雖然也有像眼鏡哥的妹妹這類性格加強後更加有份量的改編
但多數角色我都覺得漫畫版更加精簡討喜
這樣的好處是 不會模糊故事
但在結局與世界觀的呈現我倒是覺得各有好壞
影集比起漫畫是不斷的在擴大世界觀 而且也蠻合理的
第一季的結局看似找到了人類變異的線索
看起來之後的幾季會將整個事件的脈絡查個清楚
而漫畫 選擇了斷在一個我覺得很剛好的地方
雖然以大多的漫畫角度來說 這樣看起來很爛尾
但SWEET HOME漫畫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我覺得他斷得很好
故事最終沒有給一個明確的解釋 整個事件到底是為何發生
綠色之家就是世界毀滅下的一個小小社區 裡面的一群小人物
他們本來就沒有解開世界秘密的重責大任
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活下去
我反而覺得這部作品斷在這邊很剛好
我已經享受過了其中的緊張刺激
有些故事 越是講得清楚 反而越讓人越失望 (你們懂的)
大家暫時安全了的時候做收尾 其實真的是很不錯
雖然說影集要怎麼原創劇情 解釋人類異變的始末 我還是很好奇
如果出第二季我一定會看
但是漫畫這樣子的結局我也是非常欣賞
我自己非常喜歡中文版實體漫畫將原本條漫重新調整後的編排
讓觀看上的節奏感變得更加流暢
首刷特典是前期小BOSS半顆頭與長舌男的書籤
順帶一提
雖然不少觀眾覺得這部的人性黑暗是賣點
但我覺得這部的人性都算老套 不是我的菜
我認為SWEET HOME最大的看點 是在這個漸漸毀滅的世界生存
如何對抗這些因為慾望誕生的怪物
有發病跡象的人 是否要隔離 物資不足要探索樓上 還是外出
為了求生不斷的抉擇與犧牲 每一個段落都緊張刺激又精彩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 就是剛開始主角遇到隔壁鄰居剛發病
狂按著門鈴 隔著對講機向他求救 有邏輯的請主角幫忙報警
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的主角 關鍵的想起她的手不太對勁
請她抬起手讓他看看
接著她逐格的崩潰 開始抓狂 瘋狂敲打門的變化讓我毛骨聳然
這種很容易就能帶入自己生活想像的恐懼大大的吸引我
雖然我超怕恐怖片 但SWEET HOME的恐怖很剛好
不會突然跳出來嚇你 而是給你極大的壓力
如果你是恐怖作品的苦手 那我非常推薦你看SWEET HOME
平常都在靠背我只推薦電子書 你是收藏實體漫畫的高級肥宅
你還不趕快來收一本 緊張刺激、充滿人性考驗的SWEET HOME
#SweetHome #SweetHome漫畫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reurl.cc/xGveMV
黑暗的慾望第二季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網友 Groovydrummer Kevin 拍攝分享他收藏的1993年10月7日《聯合報》剪報,上頭記載了NBA球星麥可喬丹第一次宣布退休的新聞。
下面為報紙內容:
第3版 焦點新聞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員」
喬丹宣布退休 空中飛人不飛了!
麥可喬丹:「不認為自己還能有任何突破」
【本報綜合六日外電報導】美國職業籃壇「空中飛人」麥可.喬丹今天正式宣佈退休,時值他的籃球事業已達巔峰之際。
喬丹在妻子、教練等人陪同下出席一項記者會時表示:「此時此刻,我認為我的事業已經達到巔峰。我曾經在短期內締造許多成就,因此,我不認為自己還能有任何突破。」
喬丹曾帶領芝加哥公牛隊連續三年贏得NBA籃賽總冠軍、兩度帶領美國國家籃球隊贏得奧運籃賽冠軍,個人並已擁有「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選手」的封號。
在喬丹集一切榮耀於一身而決定急流勇退之際,他個人亦於最近遭逢許多打擊,其中之一是他的父親詹姆斯.喬丹甫於最近遭人殺害身亡,此外,雖然現年卅歲的喬丹,個人年收入已經高達五千萬美元,傳聞所謂他耽溺賭博的說法亦對他造成相當大的困優。
喬丹表示,他考慮退休已有相當時日。他又說,他決定退休與他父親的死及他沈迷賭博的傳聞毫無關聯。他說:「我曾經耳聞外界不斷猜測我決定退休的理由。我曾一再強調,當我失去行事動機與証明某事的慾望時,我可能必須及時引退。」
喬丹表示,他的父親早在公牛隊於一九九一年贏得NBA總冠軍時,即曾與他討論過退休的事宜。他說:「我們當時曾經深入討論此事,我當時認為,我還大有可為。在公牛隊於今年六月三度蟬聯NBA總冠軍之後,我的父親曾再度與我討論此事,此時,我即已萌生退意。我之所以等到今天再宣佈退休,因為我想在球季即將開始之前,驗証自己是否準備繼續証明什麼,結論是已經沒有。」NBA球季預定十一月五日揭開序幕。
喬丹承認說,他有朝一日或許可能決定重返籃壇。
《他很英雄 》一場獨得六十三分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誰能複製一個喬丹
【美聯社紐約六日電】美國職業籃壇的超級巨星,芝加哥公牛隊的「空中飛人」喬丹自有他平地崛起的一套,他上籃有一套,締造NBA紀錄有一套,躍登冠軍有一套,甚至連占據球迷的心也有一套。
即便球迷心知肚明,喬丹的風格,從容和奇才絕非輕易能夠複製,但美國一家賣球鞋的商家仍舊不死心打出穿上喬丹所穿牌子的球鞋,就能「像喬丹一樣」的廣告台詞,當然商家青睞的是球迷對喬丹的一分癡與狂。
喬丹不受地心引力限制,吐著舌頭上籃的英姿將永留球迷心中,即使他不改變心意,在一個月,半年,一年或甚至兩年後復出,喬丹在運動史上留下的種種紀錄也永難磨滅。
任誰也忘不了喬丹一九八六年於季後賽對波士頓塞爾蒂克隊時,個人獨得六十三分,幾乎靠他一個人就讓塞爾蒂克飲恨當場的鏡頭。而一九九二年,喬丹率領公牛在NBA總冠軍賽與波特蘭拓荒者對陣時,於半場中投進六次三分球,而他面對攝影機卻故作無辜狀,聳起肩,攤開雙手,一付「誰叫我是喬丹」的神情,更是看得球迷忍俊不住。
一九九一年,喬丹在總冠軍賽迎戰洛杉磯湖人隊時,大敵當前,卻照樣演出他的絕活,將球運至半空中,再換手上籃,而同一年公牛贏得的第一個全國總冠軍時,喬丹如釋重負的落淚,更擄獲所有球迷的心。當時,他的父親也在一旁神情愉悅地慰藉他。
喬丹的球場事蹟終於使他揚名國際,且無遠弗屆,即使是不看籃球的人,也知道喬丹是何許人物。
數十年後,喬丹在體壇的地位才能蓋棺論定,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籃壇要在一個世代後,才能再見到如喬丹這樣的才人。
最近兩年,NBA無論季賽或季後賽的任何最有價值球員獎盡皆落入喬丹之囊,而如果有任何比賽直至第四節始能分出勝負,喬丹也無不讓自己成為贏家。最近兩季,他更是在媒體檢視他是否有非法賭癮,一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公牛董事長雷恩斯多夫為球隊,芝加哥市,以及全球的籃球迷下結論道:「能夠看喬丹比賽是項殊榮,看他上籃有如觀賞貝比魯斯(棒壇巨人,全壘打王)揮棒。」
《他很親切 》捐款行善摯順父母 要求減薪嘉惠隊友
誰願失去這個喬丹
【記者宮泰順╱台北報導】美國職業籃球超級明星喬丹昨天宣布退休,世人都關注他的籃球生涯動態,其實喬丹在球賽之外,也有很多動人的小故事,記者特別訪問國內有曲「NBA專家」之稱的台銀男籃隊總教練曲自立,談喬丹溫馨的一面。
曲自立表示,喬丹是美國職業籃球超級巨星,不但是美國職業籃球史上打球最藝術化、技術最精湛的球員,也是最具同情心、樂於助人、孝順父母的傑出球員。
喬丹在芝加哥公牛隊年薪三百多萬美元,在廣告及其他事業的收入每年有三千多萬美元,他對社會福利也很重視,時常捐款;他參與社會慈善事業是親身參與,當義工式的和貧苦、需要幫助的人們在一起。
曲自立記得,一九九一年芝加哥有位小孩生病住院,這位小孩特別希望見到喬丹打球,喬丹得知後,在公牛隊比賽結束後,立即趕到醫院去探望這位小孩,並和他聊了一個多小時,小孩開心極了,病情好轉,很怏就出院了。
喬丹在球場生龍活虎,但他經常參加殘障奧林匹克活動,坐著輪椅和殘障朋友一起參加活動,給他們建立信心和奮鬥的意志。
曲自立指出,美國NBA職業籃球規定每支球隊發給球員的薪水上限,全隊總和不得超過一千四百萬美元,去年公牛隊有位新球員麥克雷加入,喬丹為了讓隊友多拿點年薪,主動向球隊要求減薪五十萬美元,他的減薪感動隊友,也帶動全隊士氣,終於在今年完成「三連霸」。
喬丹和他父親詹姆斯關係非常親密,從中學開始,喬丹打球,他的父親都到場為他加油,喬丹在大學參加NCAA比賽,他父親只有一場球因故未到場觀看,老喬丹是喬丹打球的精神支柱,父子倆感情特別親密。
曲自立認為,今年八月喬丹的父親詹姆斯在北卡羅萊納州被人謀殺,喬丹難過得難以度日,喬丹曾對人說,鍾愛他的父親死了,他已失去打球的慾望,他因沮喪,球季後未再練球。喬丹突然宣布退休,和他父親有關,喬丹是個孝子,內心的傷痛,使他不再打籃球,這是可以理解的。
這位NBA專家說,公牛隊正準備朝向「四連霸」邁進,如今少了巨星喬丹,全隊都士氣低落,相信今後NBA再也看不到像「空中飛人」喬丹的高級動作,對球迷來說,是項震撼和極大的損失。
第17版 體育新聞
魔術不變了 大鳥不飛了 飛人也不玩了.......
NBA舞台暗了
【記者伍崇韜/特稿】巨星爭輝的NBA舞台昨夜異常黯淡,邁可.喬丹宣布從球場隱退,結束籃球史上的「喬登時代」,這不但是球迷的錐心之痛,也宣告NBA天王球星的時代要暫告終止。
最近兩年,在NBA振衰起敝的魔術強森、大鳥博德、飛人喬丹一一邁出球場,放眼當今球壇,再也沒有能主宰球賽、緊緊吸引住觀眾的超級巨星了。
十幾年前,NBA球賽單調,觀眾萎縮,直到被稱為「白人的希望」大鳥柏德和全能球員魔術強森兩大天王進場後,才讓觀眾重返球場,當喬丹由大三學生直接跳進職業球場時,則彷如救世主出現。
博德、強森和喬丹共同具有一些特質:擁有能鋒能衛的全面性籃球技術、注意團隊合作、善於激勵隊友、富領導統禦能力等,既是球隊的精神領袖,也是球隊致勝關鍵;他們三人改變了NBA作戰型態和風格,以鋒、衛為主力的進攻方式,取代過去的中鋒戰法,球賽進行得更快、更激烈,戰術變化更大,技術要求也更多。
現代人喜歡快節奏、富刺激的活動,博德、強森、喬丹在NBA造成的改變,配合商業行銷,使NBA成為成長最快的職業運動,電視轉播由四十餘國擴充到七十餘國,在台灣,NBA也是最熱門的運動節目。
博德和強生去年相繼宣佈過休,喬丹隱退後,NBA將暫成「權力真空」狀態,新人歐尼爾的技術、心智俱未成熟,惡漢巴克利的強力籃球離藝術境界也還有距離,而真正令人擔心的,則是NBA這波吹了十年的熱潮,或許要降溫了。
《傅達仁專欄 》
喬丹引退 籃壇震撼
【傅達仁】在NBA的時空裡,飛人喬丹,正如一隻展翅的大鵬,當他穿梭了連串的黑暗和光明,飛越過無數的失敗和勝利,正在衝向生命的巔峰之際,他忽然降落、停止,不飛了──累了?厭了?還是飛不動了?──答案都「不是」。
年僅卅,遠投近射,穿針引線、助功助守、身手矯捷、每場球可得卅到六十分的喬丹,正值高峰,「累」、「倦」、「老」都不是他驟然停飛的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是:
一、樹大招風:喬丹在籃球的領域裡是曠世奇才,有如眾星中一顆特亮的巨星,自然就遮住眾星的光芒,從他的公牛隊沒拿NBA總冠軍時,就常有人批評他「獨霸」,什麼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人球隊之類的話就煩擾著他,等他三連冠之後,名大發利市名利俱來、見者眼紅,在盛名和遭嫉的牽累之下,連父親的命都賠上一條,使他積壓已久的人生哲學有了急直的改變。
二、生活壓力:喬丹成名之後,不敢出現公共場合,看電影開演後摸黑進院,散場前未看結局就提前離開,常在屋內孤獨進餐,帶上假髮扮「千面人」後才能享受一點逛街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壓力使他毅然決定,退出名利,回歸平靜。
三、媒體報導:有時公眾人物上廁所都會變成新聞,喬丹在自然生活中,小心翼翼,無安全感,最後還是因為他說他打高爾夫球,賭金百萬而使他寢食難安,懊惱不已。於是他做了自己願意做的選擇。 飛人停飛之後,比美國總統忽然辭職還要轟動,有的球迷痛哭流涕而徹夜難眠,很多人說不再看籃球了,有好多電視台也說不再播NBA了。飛人停飛,舉世震驚!有如一顆巨星,忽然熄去光芒,讓人們感到一片黑暗!
《偶像談偶像 》
程嘉寶:J博士 灌籃特技秀
【伍崇韜】我從六十二年起進入甲組籃球隊,十三次當選國手,不管是現場或錄影,看過的好球員太多了,其中印象最深的偶像當屬NBA費城七六人隊的J博士(見圖右)。 本名朱利亞斯.歐文的J博士,三年前退休,他是邁可.喬丹上一代的空中飛人,兩個人都能飛,也都能在空中滑翔,但是J博士另有一種溫厚氣度,球場上很難看到他情緒失控或恃才傲物的表現。
J博士一直是七六人隊的台柱,NBA最有名的一記投籃進球,是J博士由右側底線起身,被天賈霸伸出巨掌封死,J博士整個人竟能騰空扭腰,拉桿從後方繞過整個籃板,再從左側挑人籃框。
美國還有一篇著名的四格漫畫,第一格是J博士起跳,第二格是防守球員跟著跳起來,第三格是等防守球員落下,J博士才笑嘻嘻的把球灌進籃中,第四格是賽畢掃地的黑人老媽媽抬起頭,對還飛在空中的他問道:「人都走光了,你什麼時候才下來?」
能跳這麼高是天賦,球技仍得靠苦練,J博士能鋒能衛,遠投近切,亂軍中扣籃如探囊取物,那是練出來的!
黑暗的慾望第二季 在 夏金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女生怎麼可以遇到那麼多帥哥
1991年6月的某個下午,我又餓又累的走進塞納河畔一家餐廳。由於看不懂法文菜單,遂舉手喊服務生。
我問他:「請問你說英文嗎?」
只見這位老兄不耐煩的翻了白眼,輕蔑的說聲NO就轉身走了。
三十年過去,關於巴黎,我只記得兩件事,
第一件是在街上一個轉彎,巴黎鐵塔第一次矗立眼前,心裡那股震撼;
第二件,自然是由這位無禮的法國服務生取得后冠。
昨天,我看了網飛最新上架的美劇「艾蜜莉在巴黎」。
主創是「慾望城市Sex & the City」的製作人和服裝設計,可想而知,本劇除了輕快的節奏,風趣的對白,還充斥著如服裝型錄般的華美穿著,加上故事發生地點在巴黎,更讓全劇宛如賞心悅目的旅遊廣告。
故事很簡單,任職芝加哥一家行銷顧問的美國女孩艾蜜莉,因緣際會下被調任巴黎工作一年,整個追夢過程加上一杓勵志;加一撮愛情;烹調出一鍋像糖果般甜膩,療癒人心的浪漫香頌。
每集只有30分鐘,300分鐘便可終結第一季,非常好消化。
不過,雖出自慾望城市團隊,艾劇卻欠缺前作的企圖心,未能創造爭議話題以引發討論度,事實上,原有很多議題可供操作,諸如文化差異、性別歧視甚至是Me too運動,但都只蜻蜓點水,輕輕帶過。
以至於艾蜜莉即使不會講法文,但孤身在異地遇上的種種困難,觀眾連眉頭都還來不及皺,便得以順利解決。貴人、運氣之順利,讓人嘖嘖稱奇,更別說從17歲小鮮肉到風流倜儻的已婚企業家全都拜倒在艾蜜莉的石榴裙前,愛她疼她。
不過,也別太認真了,真實人生已經夠辛苦了,誰還需要一齣反映真實,同樣鬱悶黑暗的戲劇咧?
也因此,創作團隊為了替所有觀眾解悶,犧牲掉了法國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度,只選擇呈現出法蘭西最為世人熟知的單面向,自大、浪漫、好色…
以致於連我在觀賞時,都不免想著,對啊,我遇上的法國人就匠。
是不是好容易入戲?
總之,除了法國人以外的觀眾,相信都會喜歡「艾蜜莉在巴黎」吧,連假最後一天,推薦給你輕鬆的300分鐘。
#EmilyinParis #Netflix #艾蜜莉在巴黎
#真慶幸我去過巴黎了 #對以前人旅遊都穿很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