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麥肯齊金總理秘史》The Twentieth Century ★★★★
政治鬧劇,剛剛好而已
.
如果已經看膩了枯燥乏味的歷史電影,或是嚴肅的歷史人物傳記故事;《麥肯齊金總理秘史》可說是在胡鬧之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歷史定位。它是一部相當實驗性而且大膽的作品,荒謬、放肆、瘋狂、超脫現實的畫...
【影評】《麥肯齊金總理秘史》The Twentieth Century ★★★★
政治鬧劇,剛剛好而已
.
如果已經看膩了枯燥乏味的歷史電影,或是嚴肅的歷史人物傳記故事;《麥肯齊金總理秘史》可說是在胡鬧之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歷史定位。它是一部相當實驗性而且大膽的作品,荒謬、放肆、瘋狂、超脫現實的畫面,實際上講述的卻是20世紀初,仍使用紅船旗,政治體制高度仰賴英國,以及大英國協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加拿大總理 威廉萊昂麥肯齊金初入政壇的加拿大歷史。
.
當我們對照到真實歷史,《麥肯齊金總理秘史》這部電影將變得有趣高明;它完全不避諱談論加拿大與英國兩地之間,看起來緊密卻又疏離的微妙關係,那種曖昧不清的依賴,若有似無地歷史淵源。加拿大看似獨立運作,卻又像是英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電影用「性高潮」形容兩地之間,一來一往之間的互動,看似需要彼此卻又存在階級之分,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互相傷害,令人哭笑不得之餘,好像又有那麼一點貼切。
.
我們從加拿大的政治體制來看,加拿大是建立於英國政治體制下的君主立憲議會制國家,採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名義上的君主是英國女王,但因為女王遠在英國而會指派「總督」代表女王行使統治權。但實際上,政府的行政權在國家「內閣」身上,並由「大臣」及下議院議員選出,由「總理」帶領政府運作。簡單來說,總督代表著貴族,總理則是透過議會選舉產生的領導人,兩者雖互不干涉,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處於一種微妙的穩定平衡之中。
.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裡時常出現麥肯齊金與許多議員競爭總理大位,時不時又會出現總督獻身精神喊話;兩者居中又會出現一個看起來廢到笑的「大法官」,說說嘴砲的幹話,但好像大家又得把這些垃圾照單全收。電影將貴族和平民階級衝突誇大,彷彿加拿大仍停留在20世紀以前的君主威權時代。
.
要民主?要自由?到底這些權利是人生下來就自然而然擁有?還是民智未開的情況下根本不配享有?整部電影從荒謬的總理「比賽」(與「選戰」Campaign雙關),或像是黑手黨造型的皇家衛兵、行為道德治療等元素,來諷刺民主帶來的總總政治亂象。雖說鬧劇一場,但背後卻真實地可怕。
.
有趣的是,電影在打打鬧鬧的劇情之下,主角麥肯齊金是個真真實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片中諸如英國徵召加拿大人響應南非波耳戰爭、西北航道開通(富蘭克林航道)、民族意識抬頭等情節,也都是加拿大這個國家在20世紀初所經歷過到的大事件。更特別的是,麥肯齊金私下是個崇尚神祕學的人,你很難想像他是一位曾帶領著加拿大人走過一戰、二戰、經濟大恐慌、勞資糾紛等歷史關鍵時刻的領導人;或許電影中完全不怕得罪這個被印造鈔票上的偉人,將之描寫成需要求助自慰治療中心禁慾的政客,就是告訴大家:我們不要把政治想得遙不可及,或是難以親近。
.
透過諷刺政治人物的公開形象與私生活反差,把加拿大人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總理拿出來狂鞭,完全是這部電影創作者的浪漫之為。政治,做為「管理眾人之事」的學問,似乎我們只要掌握「人」這種永遠都是難以捉摸又飄忽不定,隨時都要繃緊神經的不確定性因子,我們就能夠掌握一切。
.
在觀賞《麥肯齊金總理秘史》這齣諷刺政治鬧劇的同時,我們能不能從加拿大的例子,來反思每天被人嫌一無是處,卻又人人趨之若鶩的台灣政治呢?電影或許看起來不真實,或許看起來荒謬無比,但換個方式想:把片中的「小便簽名比賽」「聞木頭辨認樹種比賽」「剪綵選拔」等概念,換成「掃街拜票簽名」「到夜市吃滷肉飯作秀」「颱風失蹤、剪綵現蹤」,或許有那麼一些即視感吧!
.
.
《麥肯齊金總理秘史》The Twentieth Century
台灣上映日期:2020-09-04
@skydigient
.
.
.
#麥肯齊金總理秘史 #thetwentiethcentury #加拿大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黑手黨階級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啟禮 仿照天地會組織,把 #竹聯幫 不同階級做了明顯劃分
👉 加鏡會員看淨新聞 ➜ https://reurl.cc/qmoLK3
黑手黨階級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國有沒有黑道呢?
「問你一個問題?法國有像山口組、黑手黨這類黑道嗎?」
「應該有吧? 法國治安近年變這麼壞,你網上找找 Clan 、Mafia France 這些關鍵字就知道..。」
「所以住了N年的你也不確定,那就是說~法國就算有黑道,也不有名、沒什麼氣候組織吧?!」
「欸逗~我們不在這圈子,不清楚。」
「我們也不在黑手黨、山口組,但卻都知道有 😅。」
生活在象牙塔,為了弄清楚法國到底有沒有黑道,這次問了好多人,有法國人也有住二十多年的老巴黎,也上網查了資料,發現原來法國的確沒什麼大型、有階級組織的黑道🤭,比較多的是地方小混混、幫派、社會邊緣滋事份子,法國人並不認為那是黑社會,而稱之為「Crime organisé français (法國犯罪組織)」,這類地區型小幫在十九世紀就存在,尤以南法馬賽、科西嘉島為多,名字通稱為「Milieu 」,1920~1970年代又被稱為「Mitan 」。
(法文的Milieu是「中心」的意思,所以這類組織中文該翻為「中道」、身在江湖就是「Au Milieu 在中央」嗎?)。
練ㄧ下單字,這些犯罪組織「經營的事業」有:
Trafic de stupéfiants 販毒
Trafic d'armes 武器運送
Racket 詐騙
Braquage 結夥搶劫
Cambriolage 偷盜洗劫
Jeux d'argent 賭博
Blanchiment d'argent洗錢 Prostitution經營妓院
Proxénétisme 淫媒拉皮條
Assassinat 暗殺
Extorsion 敲詐勒索
Corruption 賄絡
鄉間花園節來展場買花種,現在身在法國鄉下,因為牛還比人多,治安真的很好,有時睡覺連門窗都沒關,但聽吉爾麵包師說去年隔壁某鎮也曾有吉普賽人在大白天趁居民不在,進民宅洗劫的事情😮,所以也是不能太大意。
PS:最近在Netflix 看了亞蘭德倫1960年於義大利外景拍攝的驚悚犯罪電影「陽光普照 (Plein Soleil)」數位重修版,真的比翻拍版「天才雷普利」還美學、好看吸睛!
黑手黨階級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漫威《美國隊長》系列的隱藏角色
《復仇者聯盟》羅素三兄妹合作史
合寫出最私密的《迷途之心》日記
《迷途之心》編劇妹妹安潔拉羅素,其實早就客串過漫威電影《美國隊長:酷寒戰士》。
我們都認識羅素兄弟,但應該很難記得他們還有一個妹妹安潔拉羅素,曾在《美國隊長:酷寒戰士》客串,飾演戰後士兵互助會的其中一員,面容憔悴,戲份雖少,令人印象也不深刻,但這卻是三兄妹合作的首次經驗。
安潔拉羅素先前曾擔任《光頭神探》等多部影集的編劇經驗,但對電影經驗來說,《美國隊長:酷寒戰士》是牛刀小試,《迷途之心》才是她真正挑大樑之作。
安潔拉與《遠漂》編劇Jessica Goldberg共同編寫《迷途之心》的劇本,兩名女性要寫出一名年輕男孩歷經吸毒、戰後創傷以及搶銀行,兩人皆認為要加入愛情元素,柔和這個主角的脆弱面,湯姆霍蘭德更為她們的劇本激盪出更多火花。
然則,安潔拉與兩位哥哥之間,感情更是深厚。
羅素三兄妹來自於克里夫蘭,他們出身貧窮,更熟悉於《迷途之心》所設置的年輕主角們,亟欲想要出頭天,卻總是越來越糟,到最後人生走入無止盡的困境。
「對我們來說,這不是送給克里夫蘭的情書,更像是一本日記,讓很多人知道這些底層階級的存在。」
安潔拉說,初次與兩個哥哥閱讀Nico Walker的小說時,他們都哭了。
「對我來說,這是很意義的經歷,我們大部分都在微笑,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都哭了。」
這個故事讓羅素兄妹們想到很多回憶,那些不堪的,孤獨的,想被發現的,他們曾有一個親戚沉迷於毒品,最終離開這個世界,有很多誤入歧途的人永遠不被了解,他們希望這個故事能夠警世,拯救那些沒受過教育,因而走入困境的底層階級。
羅素三兄妹是義大利裔美國人,雖從小在美國長大,但一如描繪意大利黑手黨的經典電影《教父》一樣,從小父母親的教育教導他們「家庭」的重要性,這讓他們在工作上總是合作無間,這回,當然也不例外。
「身為義大利裔美國人家庭,我們已經很習慣一家人一起工作,互相溝通彼此的業務。」
安潔拉甚至說,她們三兄妹的小孩們,曾對他們說,很嚮往他們這樣的工作方式。
「我跟他們說,對的,你們以後也要這樣一起工作。」
新聞來源: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awards/story/2021-02-21/the-russo-brothers-get-deeply-personal-in-big-budget-indie-cherry
《迷途之心Cherry》將於3月12日在Apple TV+首播
https://tv.apple.com/tw/movie/迷途之心/umc.cmc.40gvwq6hnbilmnxuutvmejx4r?ctx_brand=tvs.sbd.4000
Spider-Man
#russobrothers
#AngelaRussoOtstot
#AppleTV
#cherry
#迷途之心
#羅素兄妹
#羅素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