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黑土狗壽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黑土狗壽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黑土狗壽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黑土狗壽命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狗狗的天堂 我喜歡毛小孩,我的朋友中,也有許多喜愛毛小孩的。 今年生日當天,翁博士和翁太太在他們紅樹林家中為我慶生。趁著酒興,聊起了他們家養過的狗狗,算一算,加上現在的大貴賓犬黑魯魯和流浪犬Lucky,總共有8個毛小孩,我都認識。 之前的6個毛孩們,除了一隻大狼狗,無法跟另兩隻叔姪鬥牛犬和平相...

  • 黑土狗壽命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20 17:26:22
    有 284 人按讚

    狗狗的天堂

    我喜歡毛小孩,我的朋友中,也有許多喜愛毛小孩的。

    今年生日當天,翁博士和翁太太在他們紅樹林家中為我慶生。趁著酒興,聊起了他們家養過的狗狗,算一算,加上現在的大貴賓犬黑魯魯和流浪犬Lucky,總共有8個毛小孩,我都認識。

    之前的6個毛孩們,除了一隻大狼狗,無法跟另兩隻叔姪鬥牛犬和平相處,導致被送回原主人外,其他5個毛孩都已經往生,送入寵物靈骨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黑妞。

    每回去紅樹林翁家大別墅參加晚宴,許多年輕小朋友都喜歡跑來向我敬酒。黑妞老是在我座位邊晃來晃去,想要討點吃的。只要我一舉起酒杯,黑妞就用他的嘴頂我的手肘,小朋友們就起鬨說,黑妞要我乾杯,於是我一杯接著一杯,好幾次都差點被黑妞給灌醉了。

    喜歡毛小孩似乎是翁家DNA的一部分,他們的孩子們也都在家裡養了毛小孩。他們對待這些毛小孩,就如同家人一樣。翁太太每逢毛小孩的忌日,都會到牠們的靈骨塔骨灰罈去祭拜,然後Po在臉書上,表達他們對這些狗狗的思念。

    我相信,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雖然俗話說「狗眼看人低」,坦白講,這真是誣蔑了狗。狗狗從來就不會嫌棄主人,主人再怎麼窮,狗狗也不離不棄。

    豆花的故事

    我的兒子也都喜歡狗狗。大兒子Jerry在UCLA時唸碩博時,從台北帶了“豆花”(台語發音)去洛杉磯,畢業後去矽谷雅虎上班,也始終帶著“豆花”。

    我難得去美國探望Jerry,白天他必須上班,媳婦Jenny在小學當老師,所以我一個人在家就是照顧“豆花”。雖然我也喜歡狗狗,但是“豆花”年紀大了(大約12歲),體力不行脾氣也不好,動不動還會咬我。

    有回帶牠出去走走,回家後幫牠擦洗乾淨,居然咬了我的手,然後“豆花”自己從洗手枱摔了下來。Jerry下班回家後發現“豆花”不對勁,我據實以告。

    沒想到Jerry只顧著檢查狗狗,卻不問老爸傷勢嚴不嚴重。於是我忍不住了,就興師問罪,為自己討回一點面子。

    沒想到Jerry居然跟我說,自從他高中畢業,從北京搬到美國唸大學以後,就是自己孤單一個人,他知道我為了上班忙碌沒有時間陪他,但是這10多年來,只有豆花不離不棄陪著他,豆花比我跟他在一起的時間多得多。他跟狗狗的感情,是我不能夠理解的。

    我聽了Jerry的這些話,心中的痛久久無法平息。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合格的爸爸,只能在心中懺悔。也因此,豆花脾氣再壞,我也只能忍著,因為牠幫我這個不合格的爸爸,多年來一直照顧著我的兒子。

    豆花終究敵不過大自然的規律,就在我大孫子Leo出生不久後,離開了我們。於是Jerry在唯一的客房床鋪旁邊,擺了豆花的照片,前面放了狗食和水,宛如是豆花的靈堂,表達他的追思。

    於是,每當我去美國探望他們的時候,睡在客房裡,始終感覺到豆花陪著我一起入睡。直到我的孫女Emma出生以後,房間不夠用了,才把豆花的靈堂給撤了。

    時過多年,Jerry的電腦、平板、手機的主畫面仍然使用豆花的照片。他們的感情有多深?

    人的一生有多長?

    我的二兒子Johnny從UCLA畢業後,進入Accenture服務,仍然住在Westwood的Condo。Johnny自家養了兩隻小型狗狗,叫做排骨和餅乾。在同一層的鄰居有一對白人老夫妻也養了一隻大型狗狗,平常只聽到叫聲,沒見過狗狗。

    有一次我去探望兒孫,鄰居老太太過來敲門,請我們幫忙去她家裡查看一下。她外出購物,先生在外地,手機發來家裡監控系統的警示,自己一個人不敢進門查看。

    我和Johnny兩人進了老太太家,每一個房間、櫃子都查看了,證明是誤報,老太太才安心的進了家門。

    聊了一會兒,才知道他家的大型狗狗已經往生了。於是問她為什麼不再養隻狗狗來陪伴呢?老太太說,因為跟狗狗的感情實在是太深了,狗狗走了讓他們夫妻倆傷透了心,再也沒有勇氣養隻狗狗,怕傷心。

    2017年初上演的一部電影《為了與你相遇》(A Dog's Purpose),描述一隻狗狗輪迴了4世,就是為了找尋主人,回到牠的第1世主人的身邊。劇情感人,讓我為之流了不少眼淚。

    我很幸運,爸爸已經97媽媽87,都還健在。每週三回去陪我爸媽,爸爸還要我陪他喝威士忌。雖然爸爸的酒量已經大不如前,但是我知道,有我陪他喝兩杯,他非常的高興。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狗狗的壽命大約是10到15年。如果我能夠遺傳到爸爸的長壽基因,那麼我還有兩條狗命的時間,也就是20到30年的時間。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高達80.7歲,跟狗狗相比,我們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大約可以擁有7條狗命,長壽的人或許可以活到8條狗命。可是我們會比只活10到15年的狗狗快樂嗎?

    狗狗的天堂

    我很喜歡我現在新店的家,窗戶看出去就是新店溪,更遠的地方是層層堆疊的山頭。樓下是長達1公里的步道,兩旁翠綠的花草和樹木,成為附近鄰居最好的運動、散步和遛狗的地方。

    往外過了環河路之後就是鄰近新店溪的河川地,不能再蓋住宅,只能搭建一些鐵皮屋。在這片河川地上,除了公園、停車場、高爾夫球練習場之外,就有這麼一個廢棄車的修理廠。

    這個修理廠養了4隻狗狗,跟在步道上主人遛狗的狗狗不能相比, 沒有穿著狗狗衣服,也沒有什麼名貴血統,大概就是台灣的土狗。

    但是這4隻土狗擁有寶貴的「自由」,大片的河川地任牠們閑逛,從來也沒有被用繩子或鏈子拴住。

    晚上偶爾會聽見牠們的吠聲,或許是在盡責的看管主人的領土。聽到這些吠叫聲,感覺到牠們就在我的身邊,我反而可以安心的入睡。

    在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段,由高大上的外商公司,進入了從事製造業的台商,不同的文化和環境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和外商公司相比,我覺得工作不能自主、下班後沒有自由、生活沒有自尊,因此我特別珍惜「自由」的可貴。

    修車廠的這4隻狗狗,儼然成了我羨慕的對象;而這個河川地上、鐵皮蓋的廢棄車修車廠,在我眼中就是一個「狗狗的天堂」。

    每當我在窗前,看著這片修車廠和快樂的狗狗們,我知道,我沒有不快樂的理由了。

  • 黑土狗壽命 在 Dolly's Leben in Deutschland 朵莉德國生活愛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0-17 05:06:09
    有 27 人按讚

    【德國的狗狗紀事】

    幾天前開車出門採購,在等紅綠燈時,看見一個人正牽著一隻耳朵長長的狗(可卡犬cocker spaniel),我便說: 好可愛呀!!

    這時丹尼看著我,跟我說: 你知道這種狗有什麼身體上的問題嗎?由於我對狗沒有仔細探究過,也沒養過狗,我就直接回答他: 我不知道。他說這種狗一輩子都有耳朵上的問題,因為這種狗原生種是沒有這麼長的耳朵,這樣的耳朵會造成聽力疾病,進而使牠們疼痛。

    我當下覺得好可憐,因為可愛卻要牠們難過,所以我寧願讓牠們沒那麼可愛但要健康,許多繁殖業者,因為消費者的喜好,進而忽略動物們的健康問題及牠們的感受,明明這樣的太長耳朵的狗,就是我們所謂的突變種,卻因為要賺取金錢利潤,將這樣的突變種不斷的配種,而生產出更多這樣健康有問題的狗,讓牠們的生活過的艱辛又痛苦。

    這讓我很想討論養寵物的目的到底為何?我的德國家庭曾經養過三隻狗,一隻是馬爾濟斯,是朋友送給他們的第一隻狗,第二、三隻都是混種的土狗,第二隻還是丹尼在颱風夜裡,看見家門附近有個小紙箱,裡面有三隻小狗,有兩隻已死,這隻本來親戚也說不要養,因為牠全身黑,四隻腳卻是白的,聽老一輩的台灣人說: 這狗不吉利(白腳蹄),丹尼堅持不信這些,就是要挽救這個小生命,就這樣牠開心的活了16年,最後自然老死,第三隻狗也是朋友的狗生太多,他們去抱養一隻回來,牠也快樂地活了18年,而老死。所以三隻狗都是自然的收養,而非購買。

    養狗的目的是陪伴,也是活絡家庭的氣氛,所以無論牠可不可愛,也無論是不是收養或購買,養了就必須對牠負責,尤其是遛狗千萬不可少,狗是野獵動物,每天都是需要去奔奔走走的,養狗就是要讓狗有狗的樣子,千萬不要讓他坐娃娃車,讓牠也產生錯覺,以為牠自己是人,久了,牠就不走路了。我來德國快4年,只有看過一次打扮奇異的德國人用娃娃車載狗,也從未看過走在路上的狗有穿可愛衣服(禦寒衣物除外)、綁頭髮等等,寵物店也沒賣狗狗衣(以自身經歷說明),每次在跟德國朋友討論這個問題,他們就會非常嚴肅的說: 不可以讓狗這樣,這樣身心是不健康的,不要讓牠們成為我們的玩具,牠們是我們的朋友、家人。

    德國的狗大部分都是受過教育跟訓練的,所以溫和謙遜,也因此無論是火車、公車、捷運、餐廳(大部分可,可能有些高級餐廳不行,一般的我還沒看過不行的)、等等一些公眾場合,狗都是可以帶進去的,不需要籠子,牠們就會乖乖地趴在地上休息,非常安靜。

    當然有時還是會聽到狗跟狗之間會吠叫,不過在多數德國人心中,會覺得自己有些丟臉,因為沒有把狗教好,而趕快牽離現場,曾經有一次我跟朋友去野外騎馬,經過一戶人家,他的狗在自家花園裡狂吠,雖然沒有出來追逐我們,但這時有人就大喊: die Hund Schule(狗學校),意思就是該帶你的狗去學校上課了,自己的狗就如同主人的形象,牠若做不好,就是主人教導不周,在德國養狗也是蠻嚴謹的,狗就是他們家庭成員之一,牠們佔有一席家庭地位,自然就有責任把牠們教好。

    在德國養狗也需要繳稅,依據城市有不同的金額,而購買寵物不是在寵物店購買(寵物店不賣狗,賣周邊商品),而是向繁殖業者購買,繁殖場也受到政府嚴格的控管,每隻母狗生產次數一年規定1次,不濫產濫生,也因此可以控制市場價格,所以一隻在繁殖場買的狗,價格相對昂貴,所以大多都是去收容所認養居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街上沒有流浪狗,一則是因為收容所的認養率高,二則如果在街上看見一隻沒有主人的狗,大多數的德國人會馬上試著找尋牠的主人,若沒有找到,就會帶到收容所去,他們不會任憑狗狗在街上遊走,而且如果是棄犬的現行犯,或是被看到有人棄犬,依照德國法律,罰金高達約90萬元台幣,所以沒人敢丟狗狗在路邊呀,如果真的有原因不能養,要自行支付小筆費用帶到收容中心,收容中心的狗如沒被領養,會依靠各界定期存款,讓牠們自在的在收容所生活。

    有時候在路邊看人遛狗,就知道有沒有把狗教好,狗在遛時,基本上跟你是要平行的行走,等於是牽在主人的兩側,若你是被狗牽著走的,也意味著狗變成你的boss,除非是你讓牠到前面去玩耍,若牠拉著你,就意味著沒灌輸狗,其實你的地位比牠大。所以有些飼養大型犬或是特定犬種,飼養者都必須通過簡單的飼養理論測驗,確保你有養這類寵物的資格。

    所以在德國養寵物,除嚴格法律規定外,也需要一筆為數不小的開銷,對寵物也須負起龐大的責任,若非真心想要照顧動物,就會再三考慮,不會輕易地下決定。動保機構也時常倡導認養代替購買,因此,若在德國想養狗,就去收容所看看吧!

    動物的生存也有其法則,除了人為的規定外,還有讓牠們自然的發展跟生長,就像那長耳朵狗,可卡犬cocker spaniel,不應該因為外觀要可愛,而忽略健康問題。又譬如說像我在騎馬,以對馬的了解,馬其實在生活中是不會跳躍的,但因為人們愛看馬術表演,就訓練馬去跳障礙,或是用後跟釘鞋去刺牠肚子,以便控制,馬會因為時常跳躍而造成腳部問題,傷害牠的關節,再舉個簡單例子,動物馬戲團也是這個道理,倘若每個人都能對動物多些關愛及憐憫,把牠們當成正常的動物養,在牠們短短的壽命中,牠們會活得更開心、更自在。

    順道一提,德國沒流浪狗卻有流浪貓,貓都會抓小老鼠玩,我們好幾次在家附近撿起被咬斷脖子的可愛小老鼠(不是台灣那種大隻的家鼠,那個我會害怕),埋在我家花園裡。

    此篇文僅供參考,雖然我沒養過狗,但我的德國家庭常常會跟我談起那三隻狗的可愛,及如何馴養牠們,我也是不斷的從中學習對動物的尊重,且不斷的吸收來自不同地方的資訊,從我思緒中整合出這篇文,希望能跟大家有所共鳴。

    從心出發,愛動物,你我有責

    圖片1. 是三隻狗中,公公最愛的一隻,也陪伴他們最久,這隻是第三隻狗叫monty,前年去當天使了,這個是牠等比例的雕像,也是公公的生日禮物,婆婆的弟弟請自家公司設計訂做,僅此一隻,如今放在我們的樓梯間,長伴我們。

    圖片2. 長耳朵狗,可卡犬cocker spaniel (圖取自網路)

  • 黑土狗壽命 在 BREAK POI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08-08 13:02:07
    有 30 人按讚


    德國與台灣對待流浪動物的差別:

    德國: 通常台灣的遊民都沒有能力養狗,為什麼德國的遊民都有餘力養狗呢?倘若遊民領養了一條狗,政府便會給予狗補助,這麼一來遊民就有了自身與狗的補助收入,經濟上反而負擔較輕。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心靈上的。遊民有時候的情緒失控、不愛惜自己往往來自於情感的失落與寂寞,有狗為伴的遊民,往往能藉由和狗之間的沉默交流,形成一種情感信託。他們在寒夜依偎,遊民的手和所有願與動物為伴的人一樣溫暖,沒有階級性,也對狗產生了安慰。這是一種高明的「情感政策」。

    【牠們曾經給了我情感教育】


    自然科學研究發展以來,跨界困擾著學者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人何以為人」?把人視為不凡的物種當然是個太過簡單的假設,但當科學研究與定義過程中,原本「會使用工具」、「有自我意識」、「具有語言能力」、「具創造能力」的「唯人獨有」定義紛紛瓦解之時,「人何以為人」恐怕會變成這個世紀最讓人困惑的話題。

    人類文明史上有三波倫理與權利解放,第一波是種族主義的解放,第二波是性別解放,第三波是動物解放。這三個不同面相的解放都挑戰了人類演化裡的「動物性」,加上根深柢固的文化基因,因此異常艱難,直到現在已在概念上被普遍接受的種族解放與性別解放都仍有種種問題,更別提涉及跨物種的動物解放了。

    既然稱為「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那麼有個前提是,動物具有某種權利,而這個權利確實是被人類剝奪、壓迫了。這個前提並不是站在「人類非動物」的立場上。這世界上每種動物都為了自身的存在而「自私地」奮鬥著,因此以自身存在為中心的思維照理說是沒有道德上的問題的(但某些動物確實也會出現一些利他行為,或具有情感的感受力)。關鍵在於,在文明發展的歷程中,人類發展出了超出自身動物性的行為與思考,因此一個倫理難題便由此而生:

    那就是,在日常行為上,人類可能是唯一具有道德主動權的動物。

    所謂道德主動權,就是人類會賦予事物道德價值,但對其他生物來說,道德或任何群體倫理以外的倫理判斷,是不存在,也不必要的。一群獅子不會考慮牠們狩獵的羚羊是否有絕種之虞,而灰狼也不會對自己的殺戮帶有任何的愧疚感,過度繁殖的羊群將草原吃食殆盡,牠們不必思考生態是否會崩毀,其他動物是否也有草吃的問題。

    但人類會。我們會為家裡一隻伴隨聯考成長光陰的小土狗過世而哀痛(卻不必然為高速公路一隻被車子撞死的小土狗哀痛),為電視螢幕上雲豹滅絕的報導惋息(卻不必然為夏天學飛而死在花園的斑鳩歎息),為沼澤地的無言美景震動,為人類出現後導致環境巨變與加快的生物滅絕速度感到憂心。人類因為道德主動權,遂得以成就自身為人的某種特質。

    由此看來,從狂犬病事件中,引發的種種是否該「撲殺」野生動物或流浪動物的爭議,便是一件極需重視的事。因為在過去的口蹄疫、禽流感事件中,「撲殺論」的提出與執行都不及這次狂犬病事件來得影響人心,原因就在於,此次的「道德受體」離我們的情感核心非常接近:誰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和貓、狗相處的經驗呢?而從這個普遍的共感經驗來看,跟壽命長,與人互動已有數萬年的貓狗相處,顯然跟魚、鳥的相處有差異,更和便當盒裡、燒臘店裡的牛、豬、雞、鴨有差異。(但對我們上一輩的人來說,和牛相處的時光可不那麼輕易可以被割捨、取代)這意味著,人和各種動物的相處關係處理起來,説不定還比種族、性別更複雜。


    我是一個從小就愛「養」動物的人,幾乎台灣孩子會養的動物我都養過,童年時有一度我哥甚至養了一隻大冠鷲。成年以後我不再刻意養動物,卻成了一個喜歡在野地行走,接觸動物的人。

    回想起來,這些在不明就理的狀況下被迫和我成為家人的動物,還擔任我的情感教育的工作。牠們在我們面前演示疾病、愛、繁衍與死亡的歷程,比任何學校教育都深刻。小學的時候我曾為了一隻不小心被我壓死的鸚鵡,走遍了城中區要找一個可以埋葬牠的墓地,在黑夜的台北市,我拿著兩隻筷子,在中華路的安全島上為牠挖了一個洞。那個洞至今都存在我的心的星球上。我常想,失去這些動物對我的情感教育,我一定是個貧乏、對其他人的存在缺少敬意與同情的生物。

    動物是人的信仰,人的對手,人的食物,人的伴侶……,馬克‧貝考夫(Marc Bekoff)的《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羅列了所有相關的詞語,其中一條「對動物的殘忍及人類暴力」(cruelty toward animals, and human violence)提到,會對動物實行暴力與殘忍行為的人,往往對能力弱於己者也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暴力,最早在1980年代一份美國的研究指出,家庭的施暴者有八成以上也曾經是動物的施暴者。

    由此可見,動物也是我們的鏡子。

    去年我到柏林的時候,注意到街上的遊民,往往身邊都牽著一條狗。狗和主人一樣,看得出缺乏自信與攻擊性,總是垂著尾巴跟著主人賣報紙、休息,或和其他街友聊天。有的時候晚上氣溫變低,幾個街友聚在一起聊天,狗兒便相互靠近取暖。我問了朋友,通常台灣的遊民都沒有能力養狗,為什麼德國的遊民都有餘力養狗呢?他解釋說這是政府的一項措施。

    倘若遊民領養了一條狗,政府便會給予狗補助,這麼一來遊民就有了自身與狗的補助收入,經濟上反而負擔較輕。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心靈上的。遊民有時候的情緒失控、不愛惜自己往往來自於情感的失落與寂寞,有狗為伴的遊民,往往能藉由和狗之間的沉默交流,形成一種情感信託。他們在寒夜依偎,遊民的手和所有願與動物為伴的人一樣溫暖,沒有階級性,也對狗產生了安慰。這是一種高明的「情感政策」。

    在狂犬病消失台灣數十年後,我們面對一個陌生的病毒威脅確實是恐慌的,但一個身為「道德主動者」,自認為有異於其他動物的人類,無論如何都該想盡辦法,保護自己和友伴的生命,不該以最輕易的方式解決。這並不是高調,而是人類何以為人類的最後堡壘。

    或許這也是一個契機。長期缺乏動物政策、動物權論述,遇到問題就高喊「撲殺」的台灣,該誠實面對如何對待野生、飼養、經濟動物這些繁複議題了,它是和淘汰種族主義、性別主義一樣的艱難議題,得用漫長的時間討論──並且,它始終會是一個「情感政策」,一個呈現我們所處社會「內心樣貌」的情感政策。




    #放牠的手在你心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