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為了台灣奔走的牧師】
31 年前的今天,「台灣人自決運動」發起人之一的黃彰輝牧師在英國倫敦過世。
-
1914 年,黃彰輝牧師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台灣彰化,1934 年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1937 年,赴英劍橋大學研讀神學,1941 年成為牧師。
在 1937 年黃彰輝畢業時準備從日本...
【一輩子為了台灣奔走的牧師】
31 年前的今天,「台灣人自決運動」發起人之一的黃彰輝牧師在英國倫敦過世。
-
1914 年,黃彰輝牧師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台灣彰化,1934 年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1937 年,赴英劍橋大學研讀神學,1941 年成為牧師。
在 1937 年黃彰輝畢業時準備從日本回到台灣時,在船上與弟弟以母語交談時,被日本教官嚴厲訓斥,黃彰輝為了弟弟,不得不向教官致歉,也在他心中種下 m̄-goān、m̄-kam-goān 的感受。
戰後,黃彰輝回到台灣,成為台南神學院院長。由於國民黨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鼓吹「台灣人意識與情感」因而受到龐大的壓力,1965 年黃彰輝離開台灣,再度前往英國。
1972 年,黃彰輝、黃武東、宋泉盛三位牧師與林宗義博士等人在美國發起「台灣人民自決運動」(Formosans for Self-Determination),向尼克森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強調「前途自決是基本人權」。 同年年底發表的「台灣人民自決運動宣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國是聲明中表示:「我們願意為處在風雨飄搖中的一千五百萬臺灣人民發言,堅決聲明我們對臺灣前途自主自決的神聖權利……臺灣一千五百萬人民絕不容許再被當成交易商品,一如以往,我們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這種基本人權是上帝所賦予的,也是聯合國憲章所承認的。」並提出「台灣人民自決運動綱要」,設定三大目標:
1⃣️表明基督徒對台灣人權問題的堅決立場。
2⃣️促進台灣人民在政治上自主自決。
3⃣️為建設自由民主的台灣社會努力。
-
黃彰輝一輩子在海外為了台灣主體意識奔走,1980 年也與彭明敏等海外人士成立「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直到 1987 年解嚴後才能回到台灣,1988 年的今天,黃彰輝病逝在倫敦。
黃彰輝曾經說過,他用過許多英文名字,分別是白話字「N̂g Chiong-hui」、日語發音的「Shoki Ko」以及話語發音的「Chang-Huei Hwang」,而後歸化英國以後,使用「Shoki Coe」作為法定姓名。他也曾經說過:「名字那麼多,且領過那麼多國所發給的護照,不是彰顯台灣人榮光的歷史,是指著故鄉經歷了數世代受壓迫的悲哀。」
黃英文hwang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直擊 TechCrunch 現場!台灣新創團隊如何走出舒適圈? 】
我們常說台灣人要走出去,但怎麼走出去呢?要怎麼創業呢? 這禮拜我來到美國舊金山矽谷,觀察專門培訓台灣新創團隊,打開國際市場的台灣新創競技場也就是 TSS(Taiwan Startup Stadium 台灣新創競技場)。
-\-\-
Q1:TSS 所帶出去的十二個團隊,如何跨出這一步?
TSS 在今年七月底,選出十二個團隊,到美國巡迴展出兩周,第一站就是全球現在最紅的科技媒體 TechCrunch 舉辦的 Disrupt,這是一個讓全球新創團隊來展示自己創意的場合,這次來參展有七百多個團隊,來自七十多個國家,台灣團隊的目標是希望能吸引美國投資人注資及美國媒體的報導打響台灣創意的名號。
-\-\-
Q2:這些能出國比賽的團體,他們有什麼特質?
TSS執行長黃蕙文告訴我,她認為有國際潛力的台灣團隊有兩個重點:
(1)「產品要有國際性」
(2)「團隊的人本身也要有國際市場潛力」
題材本身是第一點,他是必須可以走出地域市場 jump,很多時候還是取決於創業家的決心,要有決心想要走出與眾不同的路。此外,往往團隊會有一到兩個技術型創辦人,我們非常鼓勵第三個以上的創辦人,必須擁有國際市場的經驗。
-\-\-
Q3: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總共有哪些來自台灣的團隊嗎?
(1) 何迪倫創辦的 LYRA,因為是 VR 在音樂上的運用,很少見,所以潛力極佳。(http://lyravr.com/)
(2) 鄭卜元創辦的 FUnique VR Studio 則是做 VR 的硬體,目標就是要做到讓拍VR的攝影器材,跟一般攝影機一樣輕便有機動性。(http://funique.tv/)
(3) 傳統上現場電吉他表演,要用一個很大的效果器,但房佳宏創辦的 Tri-in的科技,將它縮小了 15 倍。(http://triintech.com/)
(4) 張景彥創辦的 ALCHEMA,要讓大家可以在家可以像做咖啡一樣,輕鬆釀酒。(http://www.alchema.com/)
(5)馬仕毅的 Infani,所製作嬰兒監視器,可以偵測嬰兒呼吸,減輕家長照顧小孩的壓力。(http://www.infani.com/en)
(6) 陳建勲的 GliaCloud 要讓新聞編輯們更省事,寫了文稿之後,機器人就會自動幫你過音上畫面。(https://www.gliacloud.com/)
(7) 張大衛的 MeetMySpy 用網路平台,把你找最適合的私家偵探,才上線四五個月,己經有來自十二個國家一千多個客戶。(http://www.meetmyspy.com/)
(8)林俸瑜代表的 Aidmics uhandy microscope 要將實驗室裡的顯微鏡,變成行動裝置。(http://aidmics.com/)
(9) 台灣女婿 Sean 創辦的 BitMark 則是要用當紅的區塊鏈科技,做bitcoin以外的運用,著名的 WIRED 雜誌都聞風前來。(https://bitmark.com/)
(10) 葉承軒代表的 Smart X Lab 則是將大型物聯網科技,做醫療及工業上的運用。(http://smartxlab.com/)
(11) 王亭嵐及蕭存智這對夫妻檔的 Aimatchmaker,立志要做台灣及北美華人最大的網路交友網站。(https://aimatchmaker.com/)
(2)人氣最旺的情趣用品 LoveNuts,它不但是台灣團隊裡第一個被 TechCrunch 報導,展覽期間人潮不斷,大家對這個偽裝成松果的女性情趣用品都嘖嘖稱奇。(http://www.lovenuts.co/)
-\-\-
Q4:我們的台灣團隊在跟國際上其他創業團隊較量時,我們的強項跟弱點是什麼?
TSS執行長黃蕙文跟我說,台灣團隊技術上都沒有問題,「行銷能力」要加強,另一個黃蕙文很強調的,是「承擔風險的能力」。這次團隊成員,很多都不是第一次創業,即使第一次創業也跟我說每天在跟失敗共處。
「創業跟打仗一樣,資料的搜集是很重要的,它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但你不準備,永遠也是不行的。」-\-\-\-\ Gliacloud 創辦人陳建勲
-\-\-
Q5:台灣團隊們這次在distrupt都學到了些什麼?
(1) 台灣不輸人
「這次最大收獲就是很多民眾實際用過,他們對我們產品反應很好。」-\-\-\-\Aidmics林俸瑜
「這次有看到世界級的展會,很多公司來,台灣不會輸人。」-\-\-\-\AIMATCHMAKER 蕭存智
(2) 建立人脈
「台灣就是音樂人跟不同領域的人比較難結合,在這邊我們認識很多音樂人,他可能是在投資人領域,他可能是在商業領域,這些其實是幫助我們在美國做生意,可以打通人脈很好的管道。」-\-\-\-\ Tri-in 李冠儀
「這次來就是想找partners,包括經銷及行銷夥伴,那這次都有見到Amazon, indiegogo。」-\-\-\-\ Infani馬仕毅
(3) 打開知名度
「有一些媒體對我們有報導,對我們有興趣,我覺得很幸運。」-\-\-\-\lovenuts徐德隆
「我們多了很多知名度,Buzzfeed幫我們寫了一篇文章,INC雜誌也想報導,我們至少有四五家媒體來採訪。」-\-\-\-\ meetmyspy張大衛
(4) 溝通能力加強
「語言上進步很多,知道如何去溝通。」-\-\-\-\ Tri-in房佳弘
(5) 打開視野
「見到其他很強的團隊,他們怎樣去做pitch,怎麼樣去介紹也們的產品,怎麼樣去見到他們的客戶。」-\-\-\-\ Alchema張景彥
-\-\-
幾乎每個團隊都說下次來會再準備更好一點、設備好一點、地點大一點、人多一點、身體練好一點。但你知道嗎?沒有一個人告訴我,他們覺得語言是障礙,所以不要用不會說英文做藉口。
這些團隊下星期還要到紐約做第二輪展出,也預祝他們能夠成功!
【 新聞主播 張瓊方 #移動360 】台灣新創精神不容小覷!TSS台灣新創競技場帶領12組團隊前進美國矽谷,和來自各國的眾多團隊一較高下,特派 范琪斐 Eric Hwang 帶大家看源源不絕的創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