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黃文成田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黃文成田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黃文成田徑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張嘉哲Chia-Che Ch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北市大中長跑開盤慘綠,收盤逆勢上漲! 恭喜北市大中長跑,在全大運田徑男子800公尺獲得一面金牌🏅️,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小大一 林嘉芫 (桃園高中畢業)以1分53秒17技壓群雄。依照 #臺灣長跑競技網 的資訊,北市大(北體)上次拿到800公尺金牌已經是1977年的事了,而當年奪金的選手正是現在北市...
黃文成田徑 在 張嘉哲Chia-Che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北市大中長跑開盤慘綠,收盤逆勢上漲!
恭喜北市大中長跑,在全大運田徑男子800公尺獲得一面金牌🏅️,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小大一 林嘉芫 (桃園高中畢業)以1分53秒17技壓群雄。依照 #臺灣長跑競技網 的資訊,北市大(北體)上次拿到800公尺金牌已經是1977年的事了,而當年奪金的選手正是現在北市大副校長 黃文成教授,希望42年後林嘉芫也能當校長😄😄😄
林嘉芫成績歷程:
2018全中運 1:53.77 桃園高中(當年田徑排名第一)
夏季移地訓練梨狀肌受傷進入低潮
2018全國秋季田徑賽 2:02.11
2018全國田徑錦標賽 2:01.07
2019台北市春季盃 2:00.75
2019新北市全國青年田徑錦標賽 1:56.03
2019全國大專院校田徑公開賽 1:57.36
2019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 1:53.17 PB
而大四生中長隊長四爺 陳季暐 Ji-Wei-Chen,也突破人生第一次跑進全國大賽的決賽(全中運、全大運、全運會都沒進過決賽😅),也終於跑進1分半55秒大關,以1分54秒76 PB 獲得第五名佳績,超越已畢業學長 游國泰Kuo-Tai Yu 的1分54秒96,游國泰畢業後完成了226鐵人賽,更是一位太陽能公司的老闆,相信四爺的挑戰自我決心,未來在研究所會有更好的發展!
此次銀牌得主臺灣體大 #官竣程,現為 鐵腿鐵人戰鬥補給 跑團教練,學術並重的他也期待與 ATH 亞仕生醫科技 能有更多的合作與交流,恭喜各位優秀大學生,都是臺灣未來的希望與期待❤️
Photo for 北市大躑部 許安誼
更多資訊:北市大中長跑後援會
#全大運 #UTR #亞仕生醫
黃文成田徑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年美津濃接力賽,北體中長跑隊員都會相聚,彼此分享一年一年過去歲月。
昨天晚上聚餐,黃文成老師拿出照片,聊起許多過去回憶。
他說當時中京大學他田徑成就不是最好,但是名次卻是全日本冠軍,所以畢業時,他上台領獎,台下日本學生很悶。畢竟沒有過去有這樣的歷史時刻。
這樣的條件物換星移,
台灣其實有許多人才,只是國家沒有給予充分支援,還有生涯規劃,因此很多中華健兒當無法繼續升學時,就會中斷運動。 然後,到社會找一份入門工作(前陣子不就還有清潔隊員抓小偷新聞)?該清潔員就是過去中華短跑健兒。
如何落實運動員發展制度?
過去我已經提案教育部,可惜如沈大海,而我們眼前要再出現一位「黃文成」老師,全日本大學冠軍,站上舞台,已經不太可能,因為運動員不知如何創造舞台,而體育政策上也沒有因環境而改變創新。
黃老師目前服務於台北市立大學 副校長一職。並擔任田徑發展老園丁。
黃文成田徑 在 張嘉哲Chia-Che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週年紀念快樂
今天是男子一萬公尺全國紀錄29:12.1二十周年的日子
當時的報紙開頭是這麼寫的
"我國旅日男子長跑名將許績勝,以廿九分十二秒一○打破一萬公尺全國紀錄,比他去年五月在奈良所創的原紀錄一口氣縮短廿九秒。"
當時個人就已經是個長跑迷了
看到這則新聞非常興奮與雀躍
台灣的長跑又往前跨進了一大步
不過新聞第二段又寫著
"許績勝昨天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日本長跑水準很高,他被分配在實力稍遜的第二級,雖然他以極大的幅度打破全國紀錄,但只得到第十名,和我國參加廣島亞運的決選標準慢四秒"
雖然當時個人已經對於世界各地的長跑資訊有些基本涉獵
也知道日本長跑很強並有些基本的資訊收集
但是更多細節並不完全清楚
看到了這個突破半分鐘的全國紀錄竟然只在水準較低的第二組賽事跑到第十名
第一個反應有點震驚也有點難過
沒想到台灣的長跑竟然差日本這麼多(比我想像中的還多)
但是我也注意到新聞中下一句話
"這一級冠軍是他的隊友橋本和久,成績為廿八分五十四秒。"
從28:54冠軍到29:12第十名
18秒中間頭尾共有十個人
這在台灣的萬米賽是不可能的
也讓我感覺到日本的長跑不是只有高強度還有高密度
那時候我有一個念頭
這個突破半分鐘的全國紀錄
除了選手的努力之外
絕對是拜這個高強度又高密度的賽事才能完全發揮選手實力
二十年過去了
我所期望的高強度又高密度的賽事總是可望不可求
久久才會出現一次
台灣的賽事已經夠少了
選手們比賽又大多抱持著不想輸的心態
但在我看來是越不想輸卻越輸越多(贏了比賽輸了成績)
最常見創成績的比賽就是有位獨強的選手領著大家創佳績
一旦有實力相差不多的選手時
利用大好機會互相拉抬成績的少之又少
很多人練了田徑十多年
確一直沒有跑出該有的成績
終其末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深度到哪裡
實在非常可惜(或者選手們並不覺得可惜)
樓文敖是我國第一位萬米全國紀錄保持者
在1948年31:53的全國紀錄保持了25年才被突破
一個全國紀錄可以保持25年在那個年代是很難想像的
所以31:53這成績有"樓文敖障礙"的稱號
到了今日過了65年我國選手有能力跨越"樓文敖障礙"的也還不到40人
雖然在那個年代一個全國紀錄可以保持25年是很難想像的
但是在這個年代全國紀錄保持25年好像很正常
看看男子中長跑各項全國紀錄
王榮華的800m全國紀錄已經33年
黃文成的1500m全國紀錄已經30年
許績勝的10000m與半馬全國紀錄都已經20年
馬拉松全國紀錄也即將滿20年
最年輕的全國紀錄是吳文騫的3000mSC與5000m也已經超過十個年頭
台灣中長跑陷入空前困境
如何在台灣打造高強度又高密度的賽事
已經如何改變選手的心態
是我們現今一輩所有喜愛台灣中長跑者應該共同努力的課題
人到一定年紀其實觀念很難改變
不過我們可以試著讓新的一代有新的觀念
相信數年後能逐漸開花結果
在這萬米全國紀錄20周年之際
對於一甲子以來萬米全國紀錄發展有興趣的朋友
請參考拙作
<全國紀錄的故事-男子一萬公尺>
http://milestrials.taiwanathletics.com/…/the-his…/men-10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