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黃偉文父親是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黃偉文父親是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黃偉文父親是誰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個人的號外 踏入《號外》四十年,前輩們都說《號外》離他們生活好遠。 我不以為然。我這種被視為有能力帶領一點思潮的人,都好像對很多事情不以為然。 所謂「帶領潮流」的人,往往都會顧盼自豪。 某天我看黃偉文的面書,他貼了鄭中基的《人若然忘記了愛》的改詞版,說:「現在有人喜歡的事情,他二十年前已經...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周國賢 /endy chow jaugwoky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天之靈" 曲:周國賢 詞:黃偉文 編:Zarahn 監:周國賢 / Goro Wong 不要走 不要走 你別太早走 恨還在 病還在 未曾學會救 重看你筆記 研究你講義 和昨日最盛世的地球 不要走 不要走 應有還未有 樂園夢 未圓夢 後人記得 不過沒再追究 太荒謬 明知再追幾年 也不夠 ...
「黃偉文父親是誰」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Wyman Wong 黃偉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周國賢 /endy chow jaugwokyi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monmonpi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hon kei Yi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5 13:23:16
【單車 給我的唯一】 對爸爸的印象很模糊 只知道 照片中這個人是爸爸 家中永遠留著這一個位置 就是希望爸爸有天會回來 填補這一個虛位 對爸爸唯一的印象 就是爸爸曾經騎單車...載著我... 抱著爸爸的腰 伏在爸爸的背上 很溫暖 還記得爸爸在說話 耳貼著他背上聽他的聲音很朦朧 好像有回音 好像拿著卡...
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Wyman Wong 黃偉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9:38:52
《年尾結算》雖然我明白,文字從離開作者筆尖的那一秒鐘開始,作品的詮釋權便歸受眾所有,但還是想分享一下親生父親的心情。 這是今年最personal的作品之一,太多人以為我在寫的時候在想誰誰誰,絕大部分都猜錯了,有些還錯得好離譜,其實絕對可以理解為什麼坊間每一個人都硬要把自己的偶像認定為Cindere...
-
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周國賢 /endy chow jaugwokyi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4-15 18:00:07"在天之靈"
曲:周國賢
詞:黃偉文
編:Zarahn
監:周國賢 / Goro Wong
不要走 不要走
你別太早走
恨還在 病還在
未曾學會救
重看你筆記 研究你講義
和昨日最盛世的地球
不要走 不要走
應有還未有
樂園夢 未圓夢
後人記得 不過沒再追究
太荒謬
明知再追幾年 也不夠
遺下美好 當天你讓我去管理
若果做的 是齣爛戲
來世沒顏面 見到你
抬望眾星 在天上看守的百代精靈
低頭 我嘆著氣
知了恥 識了書
被循循善誘
但求在 學成後
未來變得比昨日更優秀
你走後
崛起那些竟是 禽和獸
遺下美好 今天我代你去管理
若果做的 是齣爛戲
來世沒顏面 見到你
抬望滿山 墓碑亦生輝的 偉大先驅
後繼著你的福氣 恨我沒有更爭氣
自上幼稚園 推銷那醜陋
孩子不聽 要批鬥
人間的新審美 你明了沒有
路過意外 亂拍一會 才去救 餵飽手機渴求
鍵盤愛刻薄 誰要理由 隨手打兩篇毒咒
聽講所有撕裂 搞show可以補救
豪宅必須供應 農田還剩五六畝
飯要開 無謂說真話 回家post個 「嬲嬲」足夠
我是時候自戴手扣
豐功偉業 代你管理
幸福日子 若果爛尾
難怪讓泉下你生氣
想給我後世去憶記
但死後名字 大抵會被他唾棄
OP:Vague Eyes / Wyman admin by 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Ltd.
SP: Warner/Chappell Music, H.K. Ltd.
All instrument by Zarahn
Recorded by Goro Wong / Edward Chiu @117A Studio
Mixed by Frankie Hung @ Air Studio
Music Video credit :::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邱忠業 Jam Yau
Gaffer / Drone operator
劉偉亮 Lau Wai Leung
editor
周國賢 endy chow jaugwokyin
Styling / スタイリングFormz
Stylists / スタイリスト
Tungus Chan & Matthew Chan
Props / プロップスタイリングIan Leong
Cast / 出演
現在役:周國賢 エンディ.ザウゴッイン
子役:こうた(SOS MODEL AGENCY)
父親役:真文(SOS MODEL AGENCY)
母親役:和田亜紀(SOS MODEL AGENCY)
鳥の女性:Ania R(mille manegement)
協力会社
Matthewmark
atlier Porto
SOSモデル事務所
mille manegement
Producer
河野 正樹 Masaki Kono(Matthewmark)
Assistant Director
真田 英祐 Yoshimasa Sanada(Matthewmark)
一守 香穂 Kaho Ichimori(Matthewmark)
平田 道也 Michiya Hirata (Matthewmark)
Hair&Make
HANNA(atlier Porto)
ロケ地
竹田城跡(兵庫県朝来市)
Takeda jyoseki -
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monmonpi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4-07 20:29:09-------------------------------------------------------------------
孟孟 Monpig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onmonpick
-------------------------------------------------------------------
這首歌,在香港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歌詞出自鬼才黃偉文之手
講的是傳統華人社會中含蓄內斂的父愛
也是他自己所體驗到的父愛
黃偉文說,在他記憶中,父親一直是嚴肅而沈默的
就跟其他大部分東方社會的父親一樣
印象中父親從未誇獎過他
唯一一次和父親有互動
是父親騎單車載他
後座小小的他,緊緊抱著大大的父親
那是他唯一一次感受到父親的溫暖。
於是有了這首歌。
這週清明節,我們家回鄉祭拜祖先
也包括我從未見過便已離開的爺爺
想起爸爸常說
在他小時候,爺爺總帶著他和叔叔進戲院看電影
也許這也是為什麼
在這下載容易串流發達的時代
父親還是時常帶著我和哥哥進戲院看電影
電影院於是成了我心目中父愛的象徵。
黃偉文的單車,朱自清的橘子
我的電影院。
我相信父愛或許隱晦
但仍以各種形式存在你我生活的細節中
你呢?
對你來說,父愛是什麼模樣?:)
-------------------------------------------------------------------
單車 - 陳奕迅
作詞:黃偉文
作曲:柳重言
不要不要假設我知道
一切一切也都是為我而做
為何這麼偉大 如此感覺不到
不說一句的愛有多好?
只有一次記得實在接觸到
騎著單車的我倆 懷緊貼背的擁抱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任世間再冷酷 想起這單車還有幸福可借
經已給我怎會看不到
雖說演你角色實在有難度
從來虛位以待 何不給個擁抱?
想我怎去相信這一套
多疼惜我卻不便讓我知道
懷念單車給你我 唯一有過的擁抱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哪怕遙遙長路多斜
你愛我愛多些 讓我他朝走得堅壯些
你介意來愛護 又靠誰施捨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任世間怨我壞 可知我只得你承受我的狂或野 -
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hon kei Yi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3-06-14 07:13:30終於都有第三條片喇!!!
嚴祺送架單車比大家:) 祝所有爸爸都父親節快樂。記住同爸爸講聲::: i love you~
你地都要多D share首歌ah!!!
重有~~~Like my FB page::: http://www.facebook.com/Yimk.yimkei
Instagram::: hkned7, hashtags::: yimk
唔該晒:P
單車
作詞:黃偉文
作曲:柳重言
不要不要假設我知道
一切一切也都是為我而做
為何這麼偉大 如此感覺不到
不說一句的愛有多好?
只有一次記得實在接觸到...
騎著單車的我倆 懷緊貼背的擁抱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任世間再冷酷 想起這單車還有幸福可借
經已給我怎會看不到
雖說演你角色實在有難度
從來虛位以待 何不給個擁抱?
想我怎去相信這一套
多疼惜我卻不便讓我知道
懷念單車給你我 唯一有過的擁抱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哪怕遙遙長路多斜
你愛我愛多些 讓我他朝走得堅壯些
你介意來愛護 又靠誰施捨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任世間怨我壞 可知我只得你承受我的狂或野
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人的號外
踏入《號外》四十年,前輩們都說《號外》離他們生活好遠。
我不以為然。我這種被視為有能力帶領一點思潮的人,都好像對很多事情不以為然。
所謂「帶領潮流」的人,往往都會顧盼自豪。
某天我看黃偉文的面書,他貼了鄭中基的《人若然忘記了愛》的改詞版,說:「現在有人喜歡的事情,他二十年前已經喜歡了!」(Everything you like I liked twenty years ago!)這句印在很多T恤上的說話,引證了某種「自豪」感。的確,大概二十年前,我還是會聽著電台,看著收音機傳來什麼。是彭羚唱「其實我想結婚,橫掂有鋪結婚癮」(彭羚唱寄調《讓我跟你走》),還是「帶你老豆入廚房,我餵佢食橡皮糖,原來棚牙爛晒,帶佢放係大會堂。你有你入自由黨,我有我食話梅乾~」(黎明真人演繹《情深說話未曾講》之廚房版《帶你老豆入廚房》)……那時候,收聽的瞬間,還是有一點那一刻共享秘密壞事的快感。那個時代,電台仍是某種「瞬間的快感」的提供者,錯過,就沒有了。那時候的人,交往的時候會一起聽《嘩嘩嘩》,還會打給那時候的男/女朋友,邊聽邊笑。而且,有很多「傳奇瞬間」,過了就沒有了。比方說,以前卡拉OK剛流行,903會找來歌手交換唱歌,那主題叫「星星相惜交叉剔」。而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聽到楊采妮版本翻唱蘇慧倫的《我一個人住》,不知道現在903的前輩們還有沒有留著。就算有,也不容易找出來再聽一次吧。
如果《號外》是一個人,不論他願不願意,時代也向前走著了。正如我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我在做電台,而電台的角色和功能都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電台是「微妙瞬間見證」的工具。你有聽,就是有聽。沒有聽,你聽同學、朋友覆述,也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Radio magic 在這個世代已不復見。你這一秒不看,不聽,不理一件事,如果網路上有人留下了足印,你還是可以下載收聽。現在我的朋友聽《光明頂》,當然有人聽Live的。但有更多人,是加入了一些Line/ Telegram的群組,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聽四十五分鐘陶傑的發言。做電台節目,由一秒感動,變成傳世的傳奇。你的東西只有時效性,不能傳世,也沒有花時間的必要。網路上搶著要給你娛樂要你笑要的哭要的感動要你驚要你怕要你可憐的人,恆河沙數。你看,最近有一次連中東黎巴嫩有一個家務助理打嬰兒的短片上載了,香港的媽媽群組都群起攻之要尋個真相,找出那個打嬰孩的毒婦。我現在才知道香港人對中東嬰兒,都那麼大愛無疆。愛不愛不是重點,重點是媒體變了,生活方式變了。我們很多人在網路活得像一個身份,在現實世界可以是另一種模樣。而這種表裏無一性,造就了無謂的紛擾。當人人都有機會是媒體,人人都有機會做trendsetter(潮流製造者)。
當然,有機會不代表可以做到。《號外》給我的,不是一種「那時候流行什麼」的能力,而是一種「如何令某種東西流行」的力量。《號外》的原型是什麼呢?大抵是在香港經濟發展的時候,一群中產覺得現在香港的本土口味不夠「有品味」,現存的雜誌也不能再給他們滿足。大概創作原點有點像現在的「翻唱歌手」或 YouTuber 一樣,是別人做的雜誌不夠好看,所以自己捋起衫袖做吧?而在前網路時期,雜誌有著「建構社群」的功能。中學會考的時候英文科的老師一定會教我們寫 Letter to the Editor。寫稱謂的時候一定要用上Dear Editor,Editor要有大楷的E。老師說Editor是一個人,是帶尊稱的。原因是,每一本雜誌,也是一個族群的延伸。
某次在香港的大學聽到,建立「個人新聞台 PCHome」的創辦人,現在在台灣寫《國宴與家宴》賣到世界滿堂紅的詹宏志先生曾說:「雜誌是一個族群」。就像新聞群組、聊天留言板沒有出現之前,雜誌就是有著共同趣味的人交換訊息的地方。亦舒的半自傳體式小說《女記者手記》中也有提及,有些讀者,以前會像現在的網路噴子hater一樣,看到不滿的文章,如她寫過一些對某位外國歌手的辛辣批評,都會收到如雪片撒落的投訴信。而Letter to the Editor就是讀者與編者交流的接點。你讀的如果是釣魚雜誌,在某地方,那季節釣著某一條魚,那條魚用那個魚鉤比較好?如果你讀的是摔角雜誌,那個地方什麼時候有大賽,大賽有什麼選手參與,參與過後又有什麼後著,之後的發展若何?這些都是以趣味分割的族群建構,也是市場分割的部份。常聽人說,香港的雜誌以前是Trendsetting的能手。以前讀《yes!》,你真的會相信某個歌手是理應被稱作「毒瘤明」的。而讀《號外》的人又在追求什麼呢?從很多個《號外》留下的身影看來,有一群追求著更好、更潮、更時尚的人,是《號外》的追隨者。錢瑪莉的人生除了穿Kenzo,他們代表著精英族群的生活。他們看不起中文大學的人,他們會看《明報月刊》,他們會認中關社,他們不知道生活的趣味,穿著打扮也無聊透頂。從錢瑪莉的眼中看來,時尚的女人需要晒很多的太陽,以黑珍珠皮膚代替我們現在深信不疑的白就是美。錢瑪莉更不會明白,為什麼平庸的人只希望自己在「德福花園」供完房子就當自己完成人生的使命(我相信現在很多八、九十後也在想如何供完他們的三百多萬房貸吧?)錢氏代表的,是一種香港欣欣向榮,大家開始有餘裕的生活態度。四十年前,我們應當這樣。三十年前,大抵是《號外》族群的性取向使然吧,他們的生活也有介紹當時仍未「非刑事化」的同志生活指南。在同志作家葉志偉的筆下,《號外》給了他和他的族群朋友的同性戀生活啟蒙。那時候的同志,往往扉徊在即若離之間,究竟自己是不是?這種對同性的性慾是對抑或錯?葉氏筆下的主角,就是在這種賀爾蒙和道德對錯之間,在《號外》中找到救贖,穿著那時候很流行的Dr. Martens 皮鞋,戴著過多的手繩,按圖索驥的在《號外》的同志生活指南中,尋找那個在主流媒體隱形的生活空間。再過一段時間,當《yes》介紹的衣褲鞋衫都在幾百元的價位,潮流雜誌開始滿地開花,《號外》還是那個「生活品味」的重鎮。那時候還是電台節目主持的黃偉文在中學時代,據說也會購讀《號外》。而他曾在《號外》封面那一季,做「猿人襲地球」那一期,曾提及那時候買《號外》,是需要在午飯時間買的。還會有意無意的跟同學說「這雜誌的字很難懂的,你不會讀」。也許,每間學校都有一種這樣的人。那時候我的學校需要在屋村,我的父母雖不算目不識丁但也只是一天到晚擔心錢不夠用那種人。對我出身的那種家庭,所謂品味是遙遠的。讀物也只可以是老師介紹的「讀好書」書單,才會有機會讓我借讀。對,只是借讀,而不是購閱(說過了,家貧是事實)。那時候那種文化窗口,跟今時今日不同。我要讀村上春樹,也得要等圖書館的老師買回來,然後才有機會放出來給我們讀。對愛情的想像,來來去去都是梁望峰或是張小嫻。這些都不會是母親理解的世界。母親最希望我讀的,只是教科書:「你考試又唔係叻過人讀咩閒書。」對,因為我在班上永遠只是考第二、三的名次。陳浚旌(中學時代永遠考第一那一個人)永遠都比我優秀,而母親也會說「為什麼我沒有辦法考第一」。但那時候,在母親不知道的世界和空間中,也有一兩個同學會讀《號外》和他們的周邊人士寫的東西,如那時候的903會談及英倫流行音樂的潮流,Sex Pistol 是什麼?我當然不會知道。我只會聽陳慧琳的《誰願放手精選十七首》和許美靜的《靜聽精彩十三首》去完成我需要做的十五年會考Past Paper。那時候,卻有一個叫鍾思漢的同學,知道Sex Pistol,會在Past Paper 中掏出林奕華的《太多男人太少時間》,那本講北海道強生故事的那本小說。至於鍾思漢和陳浚旌在做什麼,我已沒有聯絡也不會打探了。只是依稀記得,那時候的自己,看著一群有閒錢讀《號外》,有樣貌空間交女朋友的朋友的生活,覺得自己很渺小,很遙遠。
進了大學,好像都沒有那麼認真的想像生活品味是什麼。一九九七年的時候會考,一九九九年的時候進了大學。那時候我們好像要進入新時代。我曾經在一家網路電台工作的,叫Radiorepublic。那時候寬頻仍沒有那麼快,網路電台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大概,我們都好像要做一些節目出來,然後要大家去聽。但由於沒有廣告,所謂網路電台也不知道如何生存。我做了大概半年就走了。那時候要做很多東西,要做清談節目,要做音樂節目。生活是什麼也不知道,有什麼態度可言?也像錢瑪莉的所言,我進的是中文大學,那兒的人相對比較簡單,比較直白,比較樸素。那是地理環境使然的:當你身在大學區,從宿舍走到超級市場都需要二十分鐘的腳程,要一排巧克力一個即食麵也需要努力,什麼中環,什麼同志,什麼生活品味,其實都會暫時放下。因為要完成課業生活,已不簡單。
再過一段時間,我去完日本唸書回來,遇上了好幾個奇怪的機會。如《號外》的前總編輯黃源順因為在《信報》讀過我的文章,就找我寫一月一次的人物專訪。那時候還有又一山人拍照,寫的人都是我選,而做的東西都很厲害。當時還沒有很多人在乎的何韻詩、陳淑莊、王貽興,我都好像有寫過。現在這些人,我是有手機,但也不再聯絡了。各種理由吧。是什麼都不再重要,也許我仍維持著某種在錢瑪莉身上感染的直白:看著曾經是朋友的人轉變,我會慢慢挪開身影。而為著寫稿子,我也需要下很多苦勁。其中一個啟蒙我的同代朋友,是大秀。你也許沒有很聽過他的名字,但他在《Milk》的文化欄目這些年,教了我很多事情:他說作家的態度就是吸收和輸出。要讀書才有東西可以寫。這跟也斯教學生的方法有類同的地方:也斯生前也教過學生,說「冇野寫唔好搞人,睇多D書」。直至今天,我也絕少在專欄中論另一個作家。像電影《小親親》中那個應可被現在的人稱作「文青女神」的吳秋月不一樣。寫專欄要讀書,是我一直相信的事。而大秀也教我讀很多台灣中生代的作家。他說黃國峻好看,黃春明的孩子那些傳奇事,都是他告訴我的。為什麼這些以前理應在《號外》中出現的人,卻到了《Milk》呢?黎堅惠在世之時,曾在書展跟梁文道、黃偉文搞講座,談的是「時尚書寫」。梁文道想切入的點子是,如果香港的作家要找下一個市場,《號外》式的、《Ameoba》的時尚書寫,會不會有一定的市場呢?可惜或可恨的是,那時候去書展趁的人,也許是粉絲,問黎堅惠或黃偉文的問題,大概都是問他們會不會有機會再做《Ameoba》之類啟蒙人心的刊物,我很記得黎氏說:「要搞都搞過了,以前搞的時候就被人家說我們搞小圈子。」的確,以前的《Ameoba》有著「年輕感覺《號外》」的氣味。找來當時得令,在903的舞台上撐一字馬的謝霆鋒做封面。找來 Dry(是雷頌德和馮德倫)起封面叫 Dry Wet Wet,淋濕了不苟言笑的馮德倫先生。那些傳奇,仍是歷歷在目的。只是,這十多年,誰在建構潮流呢?
也許,我玩面書這些年,都是在想像究竟什麼事情會令我生活好過一點。如果你認為《號外》曾做過trendsetter的角色,倒不如看看我這些年試過,有成功有失敗的 KOL 個案。如果你記憶比較好,「#如果你工作累鳥」這幾隻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網路上看奧運,集中看體育運動員胴體這「潮流」,是誰射入網路的呢?當時我在想,大家看奧運,為什麼要看誰贏?贏了又如何?跟我有什麼關係?很簡單,體育運動自從加入了商業贊助,那大家就直白一點說,其實運動員也只是在娛樂大家。為什麼歐鎧淳會比李慧詩更多媒體曝光機會?為什麼方力申司徒端祈可以成為藝員?那也不過是「你的樣子如何,你的身材如何,你的命運也必如何」。那網路的出現,只是把人的慾望更輕易的放大,更輕易的射到人類的體外。手機閱讀是私密的。以前看電視,你的家人必會跟你分享電視的內容。你聽收音機,如果被母親知道你偷聽《聖馬田寶貝紀念夜校》,她一定會罵你。但她自己背著丈夫聽顏聯武的《霎時衝動》,她就是對的。那時候唸男校的我有女同學打電話給我,電話由姐姐或父親聽,他們會叫我聽電話,老豆也會有意無意的說一句「阿仔呀,有個女仔搵你呀」,之後母親就會煞有介事的出來說「你求學時期不準談戀愛呀」。但現在你看看小孩的手機?誰知道他們的Tumblr在看什麼人性交的畫面?他們的Snapchat有幾個炮友群交的群組?總之他們看手機,父母很少機會知道他們在看什麼。因此,你不難發現,在網路上,關於性、交往、感情、港女港男糾結的事情,是最多人看的。因為香港人都愛面子,沒傳奇,大氣候要清淡無味。在這個喜愛用性和「交往人數」論斷人是否一個好人的「民族」,網路上對性或 「#又有性暗示」的需求,是「#唔可以原諒」地被需要的。那從2012年起,你應該明白為什麼Tom Daley越來越多人報道,阮馬素無端平白無事會變成某個商場特意要邀請他來為那元旦倒數的嘉賓,而他所得到的名錶及保健食品的廣告合約,也許都是網民在「#如果你工作累鳥」這遊戲下所衍生的副產品。
一次的出現,是偶然。那如果再出現一次,又如何呢? C Allstar 由旺角街頭走到叱吒大頒獎台再成為紅館歌手,那可以是現實世界的實力。而我也不相信《摘星天梯》和我時任的上司們看完後對他們四人讚不絕口是其中一個令他們那年獎運亨通的原因。他們要有實力,才可以上到那個位置。那吳業坤呢?2016年我曾經被一個網民恐嚇要淋我鏹水,而那網民已在留言說過她想去買但找不到。警察們聲稱他們會查但直至執筆之時什麼都沒有,也有很多朋友好像很關心我的在Whatsapp Line 和面書Messager中問我需不需要介紹定整容醫生給我一次過把我的樣子弄好。而那時候,我最脆弱的時候,吳業坤就在他要出去做運動之前,特意送我一程。這一點,我永遠都記得。吳氏是不是唱得很好,不知道。見人見智。但至少他在台上,態度清晰地告訴大家他很想也很願意唱歌,聽他唱歌的時候不需要像聽很多流行歌手一樣要提心吊膽。在他年頭一次過得到我最喜愛男歌手、新人獎金獎和我最喜愛歌曲《原來他不夠愛我》的時候,我已知道那是我們在網路上延綿慎密的努力就得到好報。首先,不論你相信或不相信也好,903的頒獎禮,要投票就是來真的。從多個証人給我的証供,他們都說商台的「網路投票」是真的。如果有些歌手覺得他們的歌不能得獎,是因為大傳媒「唔支持、唔播」,我倒真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有一年,有一首歌叫《撐起雨傘》,有一些歌手說大傳媒不播。不播的話,商台又為什麼會讓他變成可投票選取的一隻歌,最後還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把一首跟佔領運動關係密切深刻的歌放到大台,變成那個頒獎禮「註腳」?自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如果網路是來真的,有些事情就可以做了。大家記得「#食好西」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嗎?是有一次,吳業坤開工過後,說自己「工作累鳥,要食好西」。大概他是想打「好東西」,而我卻截了他Instagram的圖,說:「現在的小孩說話真直接」。當然,「#食好西」是一種性暗示。究竟他吃飯之後會去那兒,他也不知道。但結果這三個字,現在仍跟著他,和很多的「廣告文案」都有挪用。當時 100毛的編輯朋友,仍對娛樂圈的人共事有點興趣,就知道「#食好西」這三字「有得玩」,但電視台的大員做訪問談這些「無聊事」不會有成果,結果 100毛的朋友就用了 Whatsapp短訊訪問的形式再炒大了這件事一次。之後,大家就留意了我和坤氏之間的交流。很多人以為我們很好朋友。對不起,我真的不會說。究竟一個人要做過什麼才是朋友呢?我想,在現實世界調侃一下大家,是朋友會做的事。但由於我的一點狡猾,令我和坤氏的面書都在互利的狀況下得到更多人關注。他現在做廣告的機會都比我多,收的價碼也比我高。我是高興的。因為,至少他成功了,沒有忘記我。而我再一次證實「#食好西」三隻字的力量,和我加瓊姐這些在網路上被視為廢青廢人的人,在各式各樣的制肘和冷言冷語之中,改變現實世界。
還有很多很多的。如藥妝店的新品介紹,最近是不是多了?關於讓座和世代之間的爭拗是不是長看長有?關於香港遊客在外地的「品格」問題,為什麼好像大家都很在乎?另外,有很多人在我回來時都告訴我:不要只做日本的資訊,現在都是韓流了,為什麼要寫日本。那為什麼各大網媒都在做日本的資訊?《逃避可恥但有用》這支舞,為什麼好像很多人在看?星野源是誰?大抵是以前903《是日本人鄭家輝》講的Luna Sea那種級數的「流行資訊」吧?
所謂KOL Key opinion leader 是什麼,老實說,我不知道。至少我不覺得我可以脫衣服上載一兩張照片就會很多人讚好。我也不會叫人食屎,或叫自己食屎。更不會自稱XXKOL然後廠商給你難喝得要死的薰衣草茶還要讚好,明明自稱文青的人都要舉高雙手脫腋毛。
意見領袖要帶起潮流,首先要問幾件事:你可以令現實世界有改變嗎?改變了你又會高興嗎?而要令現實世界改變,我要又付出什麼代價?所講意見領袖,首先你要有意見。以前我聽903會聽 Fool’s Garden、會聽Suede,因為他們會說那個好聽那個不好聽。那時候903的音樂節目,會有音樂人,唱片公司,DJ的人討論會將流行曲像《城市論壇》一樣,把《一生最愛就是你》和《濃情化不開》拿上檯面討論,誰比較好聽。當然,觀點角度見人見智,但總有點爭執點:「那有一天不想你的chorus那個hookline 是『是你嗎?是愛嗎?是你出於真心日日夜夜彷彿漆黑中說話~』和『情越濃越會化不開』比較……」現在呢?人人都是評論人了。李蕙敏再出來新歌寫得若何?鄧小巧的《強弱》、《煩可寧》、《荒唐》一次比一次來得精彩,為什麼沒有人留意?盧巧音也回來過,《哲學家》夠厲害了吧?可是卻也沒有了《垃圾》那時候的驚為天人。你去Clockenflap了沒?我覺得Chemical Brothers 不會給 Sekai no owari 來得精彩……人人都好像知道很多事情,而人人都好像想以「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為榮。但問題是,知道又如何呢?
再者,以前的 Trendsetter 大抵比我們幸福。他們製造潮流的時候,不會被問及究竟你是黃絲抑或藍絲,你是撐警察還是屌警察的人。政治不動盪,才有閒心閒情。未來五年,我們會安定嗎?香港不安,世界也不特別寧,那要走到那兒去?
回看這些年,我好像被視為 KOL ,也有很多學生問我如何才可以做到 KOL。感覺就好像以前阿 Bu 看著電台的同事,只是回去做兩小時節目之後就可以去玩去滑水一樣愜意。對期望著 KOL 這份工作的人,大概只會覺得我可以坐在淺水灣畔的餐廳,喝著日本茨城縣運來的手工啤酒,邊寫稿子邊抽一抽水就可以有飯吃有日本可去,倒是一件樂事,right?可惜的是,當我嘗試把我的工作簡化傳達,我的學生都不相信。抽水不是很容易嗎?為什麼要想那麼多事情。
對,一次爆發,是意外。我是一次又一次的爆發,連續兩年被視為是「最有傳達力的香港面書專頁」,在我上面的是 100毛,在我下面的是富可敵國也可以殺我於無形的「蘋果日報面書專頁」。他們的資源,絕對是我的一百一千倍。我也只是量力而為的想像,究竟這個遊戲可以玩多久。畢竟我清楚知道,世道變,有些事情不變。酸人的事情不變(很多歌手本來以為自己很捍衛言論自由,到他們知道我在做黃昏節目,一個他們以為是很重要的言論自由橋頭堡的時候,已是我做了兩年的時候。他們如果真的很在乎一個電台的電台節目是不是言論自由的捍衛者,是不是應該在某些主持離開後,天天聽著那些節目然後告訴大家我是不是在維穩?他們沒有。因為他們只知道用新聞去為自己沾光的重要性),變的只是在媒體民主化(democraization of media)之後,逐臭愛醜的中國人基因性,在香港的網路會發揚光大,我們會見到更多不好看的女孩cosplay 露事業線,又或是有更多人在做自稱「社會實驗」的事情去證實香港人愛「睇人仆街」的根性去收割面書的那些engagement數字。KOL,說到底,只是虛渺的代詞。你看看你的面書,那個 KOL 真的對世道有很多意見?
有意見的人,如我,本早被視為瘋子,孤獨而卑微的一直在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
~~~~~
原文刊於 2016年 《號外》雜誌。大家都在聊報紙,雜誌,閱讀之時,我在podcast 及以前的專欄都說過一丁點這些事。希望大家讀到。
長文?正經的?沒有人看的。都是轉發一條新聞,寫三個字(好似「咁都得?!」),就會有好多反應了。
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單車 給我的唯一】
對爸爸的印象很模糊
只知道 照片中這個人是爸爸
家中永遠留著這一個位置
就是希望爸爸有天會回來
填補這一個虛位
對爸爸唯一的印象
就是爸爸曾經騎單車...載著我...
抱著爸爸的腰
伏在爸爸的背上 很溫暖
還記得爸爸在說話
耳貼在他背上聽他的聲音很朦朧
好像有回音 好像拿著卡啦OK咪高峰在說話
我很喜歡伏在他背上 聽他說話
雖然我一句都聽不到他說甚麼
但我就不停叫他說些甚麼給我聽
就這一次
之後都沒有了
到長大後 要怎樣去當一個爸爸
都沒有人教我了
如果那一天 可以不下車
如果那一天 可以拉著爸爸
可能他就不會離開
媽媽經常提起爸爸
我覺得他口中所說爸爸的形象
都是她自己編出來的
爸爸根本沒有她口中所說的那麼好
要是他對我們這麼好
為何他要拋棄我們?
爸爸愛我嗎?
我看不出來
為何不可給我多一點愛?
為何要讓我沒有依靠地成長?
多謝你 多謝你給我這唯一一次的溫暖
讓我這一生都靠這僅存的回憶 知道自己...
曾經幸福過
--------------------------
#單車 #陳奕迅
作詞:#黃偉文 作曲:#柳重言
#不要不要假設我知道
一切一切也都是為我而做
#為何這麼偉大如此感覺不到
#不說一句的愛有多好
#只有一次記得實在接觸到
騎著單車的我倆 懷緊貼背的擁抱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誰要下車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堆卸
#任世間再冷酷想起這單車還有幸福可借
#經已給我怎會看不到
#雖說演你角色實在有難度
#從來虛位以待何不給個擁抱
#想我怎去相信這一套
多疼惜我卻不便讓我知道
#懷念單車給你我唯一有過的擁抱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哪怕遙遙長路多斜
#你愛我愛多些讓我他朝走得堅壯些
#你介意來愛護又靠誰施捨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堆卸
任世間怨我壞 可知我只得你承受我的狂或野
--------------------------
p.s. 有人問 單車 其實表達甚麼
這是我的看法
p.s.5 希望看完 就不會再有人唱單車 歌頌老豆
#父親節
#負親節
黃偉文父親是誰 在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的文章。
//慧眼識英雄
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回溯我在2005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第一次聽到衛蘭的唱片時,已經對朋友說這位女生一定會紅,果然是紅了!說到「每一次我預測會紅的歌手最終也會紅起來,沒有例外」這結論也是千真萬確的。我在其他方面不敢稱王稱霸,但在音樂上卻多次被自己的眼光折服,而且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種特殊的審美眼光源自香港最輝煌的八十年代,當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那些年香港興起很多歌唱和作曲作詞比賽,例如無綫電視的新秀歌唱大賽、十八區歌唱比賽等。我第一次發現有這種能力是在1986年舉行的第一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我當年只有9歲,唸小學四年級,每個星期日習慣與父母一起看電視,對綜藝節目的歌手都會評頭品足。第一屆的對手非常強勁,有麥潔文、Christine Samson、鄧麗盈等。但當一位長頭髮、聲音沙啞的男歌手站在台上開口唱第一句時,我心想,這首歌一定拿到冠軍。這位歌手叫夏韶聲,之前為酒廊歌手,參賽歌曲叫《空凳》,由林敏怡作曲、林振強填詞,描寫懷念父親的心情, 非常入屋,令一向唱開搖滾、長髮、主流聽眾有點抗拒的夏韶聲開始受歡迎起來。結果不負眾望,《空凳》獲得冠軍,而我亦開始成為夏韶聲的粉絲,但喜愛夏韶聲會受到小學同學恥笑,所以要偷偷地喜歡他。直到2000年當夏韶聲舉辦首次紅館《搖擺心窩演唱會》才可正式「出櫃」,坦白地承認喜歡夏韶聲的音樂。我亦十分慶幸鍾氏兄弟在2014年能正式和偶像錄音,翻唱他在1988年發行的《說不出的未來》,這個經驗像一場美夢,不能忘懷。
1987年,第二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就讀五年級的我再次測試自己的能力。第二屆參賽歌曲及歌手更多更強:倫永亮、 林夕、Raidas、劉美君、黃凱芹、 蔣志光、黃敏華、黃偉年、潘光沛、甘仕良等在此比賽中嶄露頭角。當年,Raidas《吸煙的女人》呼聲很高,黃敏華主唱的《悟》也是相當有水準的作品,但我一聽潘光沛的《歌詞》-\-\ 由剛從美國拿了音樂碩士(當時是史無前例)回來的番書仔倫永亮唱出 -\-\ 我頓時認定這首歌務必奪得冠軍,結果也給我猜中了。很榮幸,筆者隨後在音樂上有數次和倫永亮接觸的機會。首先,鍾氏兄弟在2014年推出《極》大碟之前,倫永亮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我們,慷慨地在音樂編排及歌曲排序上給予十分寶貴的意見。無獨有偶,同年我們憑《時代的顛覆者》奪得《CASH最佳歌曲大獎》,頒獎的嘉賓剛巧就是倫永亮,在他手上取得這個殿堂級的音樂獎項實屬難能可貴,頒獎禮後到達停車場再遇見他時又寒暄了幾句,覺得他全無架子,平易近人,是音樂人的榜樣。其後我在倫永亮一首為澳門歌手龍世傑撰寫的歌曲《後卡式時代》中作口琴演奏,那是我和倫永亮唯一一次在音樂上的合作。
1988年,第三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我又成功地預測到Blue Jeans的《豈有此理》會奪冠。無他,因為這首歌從作曲、作詞、三位樂手的浮誇長髮和服裝造型以至演繹,實在太出色。這首歌的作詞人是「某人」,後知是劉美君前夫,即電影導演黃泰來。歌曲表面上很憤怒,但歌詞富有哲理,表達做人應要看化的道理,語帶雙關,夫子自道。鍾氏兄弟亦慶幸在2011年翻唱赤道樂隊的作品《無言者》中,找來Blues Jeans的蘇德華和單立文來彈奏,是我們的福氣。
同年,我亦預測林楚麒的《這就是愛》獲得「上海-巴黎世界歌唱比賽」(其實在香港舉行)冠軍。林是1985年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季軍,僅次於冠軍杜德偉及亞軍蘇永康,但其台風比前兩者有過之無不及,更有望成為梅艷芳接班人。《這就是愛》旋律出自大律師王正宇手筆,他就是張國榮《為你鍾情》的作曲人,才華橫溢。表演當晚,林在唱歌時突然跌咪,令觀眾吃驚,但她臨場的反應敏捷,情急智生地蹲下再拿起咪,反而令跌咪動作成為了她的「台風」,留下深刻的印象給評判。猶記得,她「跌咪」後我立即對父親說:「她會攞冠軍。」果然,我的預測準確。其實,如果林楚旗的星運和際遇好一點的話,不會只被記得是Beyond主音黃家駒的「未亡人」,更可以成為一位超級巨星。家駒死後,好像再沒有聽過她的消息了。
1988年由香港電台舉辦的《聽歌學英文歌唱比賽》,參賽者的歌曲被製成錄音,於每小時新聞及天氣報告後播出。我聽過幾個參賽者的錄音後,覺得平平無奇,本來已經打算放棄關注這個比賽,幸好忽然出現一把震懾人心的聲音,他的名字叫仇雲峰(後知是《街頭霸王》明星仇雲波的弟弟),參賽歌曲是貓王的《Love Me Tender》。當時,我被那把磁性的聲音深深地吸引著,然後我對自己說:「我不需要聽餘下的參賽者,仇雲峰一定會取得冠軍。」結果,數星期後,電台公布結果,仇雲峰果然摘下冠軍寶座,與我的預測一模一樣。仇雲峰之後簽了華納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張個人相片,唱片中的主打曲《半真半假》令他一舉成名,可惜後勁不繼,因種種原因沒有在樂壇繼續發展下去。我相信,如果仇雲峰能有好一些的際遇,他在樂壇的發展應不只如此。
自始以後,我對自己音樂上的預測打了一次強心針。不能不提,八十年代這些歌唱比賽及作曲作詞比賽的評分機制十分公正,鮮有唱片公司的干預,使很多賽果都顯得非常合理。其實,我的眼光準繩很高只是因為我用常人的標準去量度一首歌的旋律、歌詞以及表演者的音準、歌喉及台風而已,沒有什麼奧妙。
到了九十年代,當所有人都看好鄭中基成為歌神張學友接班人時,我卻預測陳奕迅成為天皇接班人。陳奕迅雖然在1995年獲得新秀歌唱比賽冠軍,但在角逐新人獎時卻屢次成為鄭中基手下敗將,只得銀獎。鄭中基當時有父蔭,父親鄭東漢是當時得令的跨國唱片公司老闆,在樂壇的地位崇高,而且鄭中基本身唱功了得,所以成功是預期之內。那時候,我卻唱反調,當Eason推出第一首單曲《時代曲》時,我已跟友人說:「他會是香港下一位天王巨星。」《時代曲》由陳奕迅自己及江港生作曲,罕有地廣東歌中滲透藍調的色彩,楊雲驃(細AL)的編曲令歌曲更上一層樓,歌曲完了後卻響起了夏韶聲《今天昨天》12小節藍調的前奏,似有弦外之音。初出茅廬的填詞人黃偉文在歌詞的最後一句寫出先知預言:「不知有誰來迫我轉唱另一些歌。」果然,Eason由華星轉會到英皇娛樂及新藝寶唱片後真的轉唱了像《K歌之王》等以商業掛帥的歌曲,雖偶有佳作,但欠缺了他在首三張大碟包括《與我常在》和《我的快樂時代》中稚嫩中帶點儍勁的激情。林夕在《我的快樂時代》歌詞中「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似乎已預測陳奕迅不能在往後的日子自由奔放地唱歌,反而會被商業社會牽着鼻子走。數年前,與一友人傾談時,他無奈地跟我說:「其實曾幾何時我都鍾意過陳奕迅㗎。」這也是我的心聲。
另一位我預測到成為的天王巨星的歌手是台灣的周杰倫。2000年,我在美國攻讀法律,偶然在電台上聽見《可愛女人》,驚為天人。周雖然沒有一流的唱功,但他的音樂意念及精良製作均教我嘆為觀止,後來才知道《可》歌詞是出自徐若瑄,更覺驚艷。之後周推出的首張《Jay》專輯中基本上每一首歌都好聽,特別是《黑色幽默》、《龍捲風》、《伊斯坦堡》及嘻哈味甚濃的《鬥牛》,讓周杰倫式音樂成為風潮。當年帶有稚氣的周杰倫不是現在我們熟悉的「周董」,沒有妻子昆凌,只有氣質不俗的女友蔡依琳及侯佩岑;沒有參與華語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或西片《非常盜2》和《青蜂俠》的演出,只有參演《頭文字D》飾演黃秋生的兒子和杜汶澤的沙㷛兄弟。當他第一次執導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時,卻急不及待抄襲《The Legend of 1900》中比琴的片段。今時今日,當回味《Jay》大碟的歌曲時,我仍不禁欣賞自己當年大膽的預測。
數年前,唱片業一位老行尊跟我說:「其實以你對唱片業的認知,你可以去做唱片。」當時唱片業仍未是夕陽工業,而且筆者有份監製的一些唱片(如鍾氏兄弟的三張大碟、《We Are One》合輯等)都曾登上各大連鎖唱片店銷量榜的榜首位置。所以,香港的唱片公司沒有(或不會)聘請筆者作為A&R(「artist and repertoire」的縮寫,指唱片公司下設負責發掘、訓練歌手或藝人的部門)的主管,也許是唱片業莫大的損失,因為筆者對具有獨特眼光,能辨識音樂英才。
話雖如此,當我回望過去預測會紅的歌手一個一個紅起來時,那種興奮莫名的感覺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Glenn Close 在電影《The Wife》中被問是從事那一行業,她說:「我是造王者。」我不是造王者,我只是一個視孤芳自賞為賞心樂事的普通音樂愛好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