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2日
(甲)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人物:道光帝、林則徐
事件:
林則徐獲道光帝第七次召見。
(乙)
地點:澳門
人物:義律
事件:
英國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38歲),為如何管制其本...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2日
(甲)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人物:道光帝、林則徐
事件:
林則徐獲道光帝第七次召見。
(乙)
地點:澳門
人物:義律
事件:
英國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38歲),為如何管制其本國的僑民行為而感到困擾,因此寫信向英國政府尋求指示,在致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1784-1865,又譯「巴麥尊」,55歲)的公函內,義律聲稱:
「無論如何,由於我深信急迫需要通過英國法律或中國法律加以控制,所以我最恭敬地把這些意見提交女皇陛下政府仔細考慮。當我通知閣下,在我接奉不同指示之前,我認為我有責任對於按中國法律逮捕和懲罰一名英國臣民(不論他犯有什麼罪)一事抵制到底時,我本人對這個問題的焦急情緒將是更加可以解釋的,最近具有最嚴重性質的犯罪行為每天都很可能發生。(註1)」
解說:
義律於1834年7月15日跟隨律勞卑勳爵(Lord Napier 或 William John Napier,時47歲)抵達中國,在澳門辦公,擔任貿易專員秘書。律勞卑非常好戰,早於1834年已提出佔領香港。律勞卑在同年逝世後,義律獲升任為駐華商務副總監,並隨後經帕麥斯頓提名後在1836年12月,接替羅便臣爵士(Sir George Best Robinson,時42歲)出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Chief Superintendent of the Trade of British Subjects in China)一職。駐華商務總監一職隸屬於英國外交部,因此總監須依從外務部的政策,權力十分有限。大抵而言,英國在1830年代主要由英國自由黨執政,鼓吹自由貿易,因此總監的主要任務是維護英商的利益,並尋求與清廷進行平等貿易。義律擔任駐華商務總監一職後,繼承了律勞卑的政策,要求中國開放門戶。而由於義律須要維護英商利益,更運用權力協助煙販走私鴉片,間接也使鴉片在1834年後的輸入量持續急升。義律對清廷態度十分強硬,不肯輕易妥協,最終促成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的貿易門戶亦從此被強行打開。
此信寫於林維喜命案發生前的半年,反映當時中英兩國因為英商走私鴉片的問題,致使關係日益緊張,也為挑戰中國的法律和司法自主權埋下了伏線。
帕麥斯頓(巴麥尊)於5月13日收到此信。
帕麥斯頓是英格蘭第二帝國時期最著名的帝國主義者,他的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成為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英國歷史學家法蘭克•韋爾許(Frank Welsh,1931-)對他有如下評價:「英國對華態度除受到各種不同觀點的影響外,有一個人對英國的對華政策施加了最重大的影響。在長達三十五年的時間裏,固執己見、敢於冒險、極為保守的自由黨人巴麥尊勛爵亨利·坦普爾,一直支配着英國外交政策。巴麥尊1807年以托利黨人身份直接從劍橋當上了海軍大臣,首次掌握實權是1830年出任格雷勛爵輝格黨政府外交大臣。即便巴麥尊不是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政治家,他任職時間之長,也足以使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1830到1865年正是英國作為世界強國的巔峯時期,在這段時期,除了極少數年份外,巴麥尊始終在外交大臣、內政大臣、首相等英國政府的最高職位中佔有一席之地。(註2)」
註1:《義律海軍上校致巴麥尊子爵函》,1839年1月2日。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352。
註2:法蘭克.韋爾許(Frank Welsh)著,王皖強、黃亞紅譯:《香港史:從鴉片戰爭到殖民終結》(香港: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二章:兩個王朝 – 東印度公司的崛起〉。
#知史討論 「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
細品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品質,例如「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朋友與利益並不相衝突。若上升到全人類層面,同體共生、和諧並存的理念,更值得三思。
你如何看待這一句話呢?歡迎加入#知史討論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黃仁勳名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2日
(甲)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人物:道光帝、林則徐
事件:
林則徐獲道光帝第七次召見。
(乙)
地點:澳門
人物:義律
事件:
英國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38歲),為如何管制其本國的僑民行為而感到困擾,因此寫信向英國政府尋求指示,在致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1784-1865,又譯「巴麥尊」,55歲)的公函內,義律聲稱:
「無論如何,由於我深信急迫需要通過英國法律或中國法律加以控制,所以我最恭敬地把這些意見提交女皇陛下政府仔細考慮。當我通知閣下,在我接奉不同指示之前,我認為我有責任對於按中國法律逮捕和懲罰一名英國臣民(不論他犯有什麼罪)一事抵制到底時,我本人對這個問題的焦急情緒將是更加可以解釋的,最近具有最嚴重性質的犯罪行為每天都很可能發生。(註1)」
解說:
義律於1834年7月15日跟隨律勞卑勳爵(Lord Napier 或 William John Napier,時47歲)抵達中國,在澳門辦公,擔任貿易專員秘書。律勞卑非常好戰,早於1834年已提出佔領香港。律勞卑在同年逝世後,義律獲升任為駐華商務副總監,並隨後經帕麥斯頓提名後在1836年12月,接替羅便臣爵士(Sir George Best Robinson,時42歲)出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Chief Superintendent of the Trade of British Subjects in China)一職。駐華商務總監一職隸屬於英國外交部,因此總監須依從外務部的政策,權力十分有限。大抵而言,英國在1830年代主要由英國自由黨執政,鼓吹自由貿易,因此總監的主要任務是維護英商的利益,並尋求與清廷進行平等貿易。義律擔任駐華商務總監一職後,繼承了律勞卑的政策,要求中國開放門戶。而由於義律須要維護英商利益,更運用權力協助煙販走私鴉片,間接也使鴉片在1834年後的輸入量持續急升。義律對清廷態度十分強硬,不肯輕易妥協,最終促成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的貿易門戶亦從此被強行打開。
此信寫於林維喜命案發生前的半年,反映當時中英兩國因為英商走私鴉片的問題,致使關係日益緊張,也為挑戰中國的法律和司法自主權埋下了伏線。
帕麥斯頓(巴麥尊)於5月13日收到此信。
帕麥斯頓是英格蘭第二帝國時期最著名的帝國主義者,他的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成為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英國歷史學家法蘭克•韋爾許(Frank Welsh,1931-)對他有如下評價:「英國對華態度除受到各種不同觀點的影響外,有一個人對英國的對華政策施加了最重大的影響。在長達三十五年的時間裏,固執己見、敢於冒險、極為保守的自由黨人巴麥尊勛爵亨利·坦普爾,一直支配着英國外交政策。巴麥尊1807年以托利黨人身份直接從劍橋當上了海軍大臣,首次掌握實權是1830年出任格雷勛爵輝格黨政府外交大臣。即便巴麥尊不是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政治家,他任職時間之長,也足以使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1830到1865年正是英國作為世界強國的巔峯時期,在這段時期,除了極少數年份外,巴麥尊始終在外交大臣、內政大臣、首相等英國政府的最高職位中佔有一席之地。(註2)」
註1:《義律海軍上校致巴麥尊子爵函》,1839年1月2日。胡濱譯,《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352。
註2:法蘭克.韋爾許(Frank Welsh)著,王皖強、黃亞紅譯:《香港史:從鴉片戰爭到殖民終結》(香港: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二章:兩個王朝 – 東印度公司的崛起〉。
#知史討論 | 「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
細品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品質,例如「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朋友與利益並不相衝突。若上升到全人類層面,同體共生、和諧並存的理念,更值得三思。
你如何看待這一句話呢?歡迎加入#知史討論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黃仁勳名言 在 吳哲賢Box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李明鴻首位菲律賓職業拳擊選手的一封信:
美國股神巴菲特名言:「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意思就是說
是戰士還只是鍵盤手
是大砲還是只是嘴砲
馬上見真章。
我想下句應該是:「高潮過後,才知道記得穿褲子。」
意思就是說,套用現在火紅的字眼館長只有三公分
過於表現自己,高潮過後暴露自己的短處。
近日江湖網路風波這麼大
所有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
起初因為網路而相識,因為拳賽,您沒有門票
邀約我是否可以帶你進場看職業拳賽
我爽快的答應,因為投緣也邀約一起訓練
畢竟你是現役選手,訓練結束也公開感謝您
到來一同訓練也勉勵館內學員向你學習都是出於善意。
若我真有惡意
影片當日就迫不及發布
訓練影片我也尚未公開
相信大家也看過訓練影片
畢竟是訓練是否有全力應戰
見仁見智,不下任何評論
我也未結惡,出於善意來館訓練也未收費
然而你封鎖我,甚至封鎖這個圈子的戰士
身為一位優秀的職業選手,這必非武德品德
身為一位公眾職業運動員,需被檢視被放大
Manny pacquiao、GGG、Lomachenko
都有經歷挫敗,真正的戰士是越挫愈勇
真正的戰士,是靠雙手得來的!
綜合格鬥協會執行長黃育仁曾說:
「不要在網路當鍵盤手、直播、打嘴泡的人,說自己很厲害,真正的戰士是到擂台來」
台灣有許多優秀職業選手正在打拼中,伍勤哲 WU QIN ZHE 狼牙、洪嘉慶 、利郁哲 Li,Yu-Che 利育哲、洪傳勳 Hong Chuan-Hsun 洪傳勛、莊凱婷 莊凱婷、吳巧貞 魔力小紅 吳巧貞等...
都需要被關注,網路集資是對您對所有
需要幫助的運動員是一股助力
更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後盾
除非您別有用意...若是用買取勝利或腰帶行銷、或是傷害這產業的事情
還會有善心人士給予這個格鬥圈關注嗎?
還會給予需要幫助的運動員關懷擁抱嗎?
格鬥圈正在蓬勃發展中
格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維護
而我的場館會依然敞開雙手歡迎您再次到來
希望李明鴻持續進步,持續比賽為台灣爭光
TMMA 台北格鬥運動館 館長
吳哲賢Boxer 敬上
補影片:https://fbwat.ch/1oTHSF09HjxDKKlB
#希望善心人士幫我轉發給拳手
#如果你認同我幫我分享
#如果你是格鬥的一份子幫我分享
#朋友們如果你認同我歡迎分享
黃仁勳名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給下一週的文學活動備忘錄】
本單元歡迎出版社、書店、文學相關社團提供我們訊息唷!但請注意,我們只提供「下一週的」訊息。書訊則不在此限,在【近期書訊】單元中張貼兩週後自動刪除。
--
衛生紙詩刊+
衛生紙+33
最後一期
2016年10月
鴻鴻主編・黑眼睛文化出版
ISBN 9789866359637
出刊滿八年的《衛生紙+》以第33期告別世界,精銳盡出。唐捐諷刺偽善道德觀的〈孝男為母買麵記〉、陳令洋把語言癌當補品吃的〈我要在上風的地方做一個吸菸的動作〉、宋尚緯演繹海濤法師名言的〈假的〉、鴻鴻針對戴立忍自白事件的回應〈沒有別的愛〉,以及書寫寶可夢現象的質南與冠毛。還有眾多衛生紙詩人如飛鵬子、eL、蔡仁偉、瞇、顆粒、木瑕、小令、阿芒、許赫、張詩勤、謝旭昇等人火力全開的新作,及新馬詩人郭詩玲再接再厲的幽默諷刺。還有香港詩人淮遠寫〈懦夫的百米跑〉、廖偉棠詩贈達賴喇嘛和飲江、日本旅台詩人倉本知明寫〈切切切〉,都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同時刊出紐約前衛詩人傑洛姆・羅登堡的左翼名詩〈致殘酷的大多數〉,更升溫針對這個階級傾軋的世界批判之火。
吳介祥介紹前希特勒青年團成員以集中營文獻編排的具象詩集《墓誌銘》,為轉型正義的藝術創作開眼界。延續《衛生紙+》刊載劇本的傳統,本期胡錦筵《第七天是疲倦的一天》寫出當代咖啡店服務生的勞動處境。
最後一頁的〈停刊聲明〉,道出《衛生紙+》的「別有懷抱」:讓台灣詩壇在「抒情」的浪漫傳統及「主知」的現代主義之外,試驗一種「民主肥皂箱」的直率論辯,召喚出一個查拉圖斯特拉那樣昂揚的詩神。
《衛生紙+》功成身退,本期所有的詩、劇作、評論,便是最好的謝辭。
--
【耕莘青年寫作會:大眾小說創作坊開始報名囉!】
耕莘青年寫作會
講師:Killer、黃致中、許宸碩、洪浩植、神秘嘉賓
課表:goo.gl/wSBmcm
時間:2016/11/19-20
地點:耕莘文教院4樓(捷運台電大樓站1號出口正對面)
費用:2400元(含週六的午餐與晚餐,不提供住宿)
早鳥優惠:2016年11月7日(一)前報名並完成繳費者,享早鳥優惠2000元
報名連結:https://goo.gl/8alGri
報名洽詢:(02)2365-5615分機311 丁小姐
--
【近期書訊】
《秘密讀者》秘密讀者
▌2016年10月號:故事才剛開始,我們卻已哀悼--鄭聖勳紀念專號
購買電子書
https://solda.io/products/89463
--
王丹詩集 《時間的餘溫》
◎ 詩人王丹睽違多年的詩集,詩作展現其面對更加快速變化世界的幽微內在。
◎ 詩情鋪展在情感面前,激越的、澎湃的、狂烈的,都純淨昇華成低語訴說,似寧靜中的單音鋼琴曲,展向遙遠,又迴向自身。
王丹的詩作〈沒有煙抽的日子〉及改編歌曲一直以來是文藝青年、社運青年群裡極富象徵意義的作品,在思考、論述的政治與社運生活之外,王丹的詩作及詩人特質,展現他深情與省思的文學深度。
時間的餘溫(王丹親簽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