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麥當勞加盟店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麥當勞加盟店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麥當勞加盟店查詢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Emmy追劇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17年的最後一天,看Lizzy寫創業電影真是太幸福了。 其實我是特別喜歡看創業電影的人,一方面可以輕鬆補習一下專業以外的企業知識,其實我真正能稱上如數家珍的公司,只有華爾街券商、台灣銀行業,和一些中國公司而已,其他方面真的還是得靠多看多想;二方面是創業電影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雖然裡面說的東西...
麥當勞加盟店查詢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年的最後一天,看Lizzy寫創業電影真是太幸福了。
其實我是特別喜歡看創業電影的人,一方面可以輕鬆補習一下專業以外的企業知識,其實我真正能稱上如數家珍的公司,只有華爾街券商、台灣銀行業,和一些中國公司而已,其他方面真的還是得靠多看多想;二方面是創業電影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雖然裡面說的東西多半無法在工作時照搬用上,但是它會講到很多題目,激發思考。
就像Lizzy分析師筆下的麥當勞,就很適合台灣這種飲食大國參考。麥當勞縱有千般惡,成為我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馮建三最愛指責我偷吃的一家餐廳,然而麥當勞賣的不是食物,是文化,這一點真是許多美國公司獨步全球的成就。
包括迪士尼、可口可樂這類公司,他們都很清楚,自己在推動的是一種文化。文化簡直能讓用戶成為俘虜、信徒,這才是最成功的企業。那些嘴上喊著作品牌好難的公司,其實掀開來外皮看看,大多也沒有什麼自己的文化。沒有文化,怎麼會有品牌呢。
這篇文章真的非常好看,感謝Lizzy。2017年的最後一天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
【分析師Lizzy的影視時間】
麥當勞金色拱門下的殘酷往事
──聊《速食遊戲》(The Founder)的商業啟示
以麥當勞「創辦人」雷克洛克(Ray Kroc)為主角的電影《速食遊戲》,作為電影或許稍微溫吞了些,但它是精采的商管電影,可以讓觀眾在被娛樂的同時,也能思考一些經營管理的挑戰,相當值得一看。
為何我特別把「創辦人」三個字用引號強調呢?因為雖然雷克洛克名片職稱是這麼印的沒錯,曾有許多年,麥當勞公司的確也聲稱克洛克是唯一的創辦人,但嚴格說來他並不是創辦人......
原來50年代,克洛克還在當奶昔機業務員的時候,麥當勞兄弟(Dick & Mac McDonald)兩人已經在加州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開設了麥當勞的第一家分店。克洛克對他們的餐廳很有興趣,毛遂自薦要幫他們拓展加盟店,但後面演變成醜惡的商戰,最後麥當勞兄弟被迫只能拿一筆錢走人,讓克洛克拿走品牌使用與經營的權利。
這其中的風風雨雨頗為精彩刺激,雷克洛克到52歲才開始拚出此生最大的事業,也挺激勵人心,這些過程就請大家去看電影吧。
在創業與經營管理方面,《速食遊戲》提供了許多有趣案例及啟示,可以整理成以下幾點:(在下沒創過業,下列心得純粹是從電影劇情的角度來觀察,小妹知道 Emmy, Ingrid and friends. 這個粉絲頁的讀者臥虎藏龍,若各位先進願意補充實戰經驗或心得,歡迎留言分享,我會退到一邊倒茶兼打雜)(Emmy:弄一個爆強電影粉絲頁就算是一種創業啊,幹嘛客氣。。)
1. 不要怕重新調整、改造事業
麥當勞兄弟的餐廳,原本是個烤肉"drive-in"餐廳,用餐方式、菜單內容,都與其他同類drive-in餐廳相近。然而因為生意不太好,他們將餐廳的內容與流程做了創新與大翻轉:1. 客人不再「免下車」,而得自己下車買,如此省掉許多點餐小妹,也避免了送餐錯誤;2. 菜單大幅簡化,只賣之前賣得最好的產品;3. 廚房流程大改造,讓客人取餐快速不用等。
改善廚房流程這部分,《速食遊戲》以視覺呈現當年麥當勞兄弟如何在網球場上用粉筆畫位置、讓員工實際在上頭走動操演的情形,這一幕非常精彩神奇,讓觀眾親眼見證麥當勞的「效率」是怎麼實地推演、試驗出來的。
2. 讓客人輕鬆了解產品概念
麥當勞兄弟完成了餐廳模式的改造之後,起初客人沒上門,因為不懂餐廳在搞什麼,例如客人以為是drive-in但車開進來了卻沒有人服務......等等。有了創新的調整與改造後,如何讓客人快速理解、使用產品,也是很重要的。
3. 忽大忽小的現金流量一定要管好
在克洛克正式開始替麥當勞兄弟負責加盟業務後,他積極開疆闢土,卻發現分到的抽成根本無力應付擴張版圖燒掉的錢。如果現金不夠,生意再好也沒用,克洛克被迫分神四處找錢。創業初期,現金流起伏尤其大,而且不容易預料,不像穩定期的企業,幾個簡單Excel做一下看一下就可以抓,所以對新創事業,現金流量的管理更是不可忽視的大學問。
4. 你不一定是餐飲業,可能是房地產業
正當克洛克為了資金焦頭爛額,一位律師點醒了他,克洛克所在的事業根本應該是房地產業,而不是餐飲業。應該把地買下來,租給加盟者,這樣對克洛克最有利。克洛克照做後果然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也讓麥當勞兄弟對克洛克越來越沒轍。只有想清楚最適合事業的營運模式,才有可能發揮最大潛力,之前克洛克使用的模式錯了,拿著微薄的分紅去替人家拚加盟店,不管怎麼死拼活拼,都只是在繞圈子。
5. 隨時思考、調整哪些人適合為你工作
克洛克物色加盟主時,一開始找的是有錢有閒的上流人士,卻發現這群人沒有動力為餐廳付出,每天繼續悠閒過日子、打高爾夫,任憑餐廳經理人「自由發揮」,品質無法穩定。於是克洛克改變策略,參加中產階級的各式聚會,鼓吹這些有動力苦幹實幹、追求財富的人們加入他。而且克洛克對於不同族群的聽眾,都有適宜、動人的話對他們說,這種吸引人才的能力與魅力也挺重要。
此外,「找人才」的雷達要隨時打開,多多留心、觀察他人,腦袋裡要有資料庫,並願意往非典型方向尋找,才不會在時機成熟的那刻,由於缺乏人才而趕不上機會。
6. 合夥/合作要謹慎
麥當勞兄弟原本可以一輩子穩穩經營著他們的餐廳,也許再多開幾家加盟店,勤奮又滿足地度過餘生,但在找來克洛克負責加盟事業之後,不僅面對許多意見不合造成的情緒起伏與衝突,影響心情與健康,最後甚至還讓兩兄弟丟掉畢生心血的擁有權,包括餐廳名稱以及他們設計的金色拱門。即使獲得某些金錢補償,但心中的鬱悶與不甘可想而知。
與人合夥,不宜引進想法差太多的合作對象,不能忽視早期的意見不合,如果想法差異大,又沒有溝通出共識,堆積下去只會更糟。此外,要仔細觀察對方的動機與心理,提早有警覺與準備(例如隨時與律師討論),若等到狀況很差時才開始積極對抗,籌碼恐怕已經不在自己手上。性格與理念的相容度,以及是否可互相信任,在選擇合作對象時非常重要。
恰巧這兩天某個中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背後的紛擾浮上檯面,或許也跟合作雙方的理念不同、溝通不清楚有關。
***
雷克洛克與麥當勞兄弟之爭,看起來很殘酷,但如果一定要評價克洛克是不是「壞人」、是否「偷」了「創辦人」名號......嗯,他有些作為的確太過火,沒有必要對麥當勞兄弟趕盡殺絕,不過,兩方的初衷,其實沒有對錯,只是不同罷了。
他們的想法都深刻影響了麥當勞後來的發展,兩組人馬皆用不同方式創建了麥當勞,為它今日的樣貌奠定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克洛克,也許出了聖貝納迪諾不會有人聽過麥當勞,更別說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有分店,但若麥當勞兄弟對於賺錢的小規模事業很滿足,那也沒甚麼不對。只是,當這兩種人湊在一家公司裡合作,就會有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格局,以及適合的方向。明白並接受自己的潛力與限制,才是重要的。
就像克洛克的第一任老婆Ethel,她在丈夫背後,也許說不上是偉大的女人,但肯定是悲傷的女人。她需要安全感,這並沒有錯,只是不適合有克洛克這樣的丈夫。觀眾首次切入這對夫妻的生活之時,克洛克已是個52歲的業務員,他過去經年累月不在家,Ethel獨自帶著孩子都撐過來了,到這把年紀總算可以期待兩人好好享福,沒想到老公又弄出一個更忙碌更龐大的事業,更常把她獨留在家。
她無法認同與參與那些創業展店的愉快舒爽,沒法享受開疆闢土的快樂,卻要承受它們帶來的龐大經濟壓力與不安,每天枯坐家中擔憂房子車子存款可能都會不保,害怕兩人花半輩子撐起的家,明天就不見了。這兩人性格相異,能成就的格局不同,除非克洛克的事業一輩子無法有大突破,否則恐怕很難長久相守。
當創業家難,當創業家的配偶也很難。尤其當創業並非配偶願意一同付出的夢想時,更是寸步難行。人很難突破自己的格局,這沒有對錯,但早早認清會比較好。選擇合夥人或高階主管時也是,認清彼此的性格與想法,才能同心努力。
***
讀到這兒,各位是否已經想吃麥當勞的薯條與雞塊了?沒關係,我把解藥替各位準備好了,如果你理智上不想吃,但感性上需要一點幫助來拒絕麥當勞的誘惑,可以看2004年紀錄片《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導演自己下海實驗,連續一個月只吃麥當勞菜單上有的東西,而且只要店員有問「是否要加大餐點」,都要答「好」。
一個月後導演不只體重增加11公斤、體脂肪從11%變18%,還有憂鬱症與肝臟衰竭的跡象。當然,這些年來麥當勞的餐點做過不少調整,增加了沙拉的選擇,也公開餐點營養資料供消費者查詢,不過它的美味主餐畢竟還是類似的玩意,嘴饞時適量解解饞就好。
#看了好怕元旦假期還是少吃一點好了
#減肥前先舉起肥肥的手指大力轉發Lizzy女神的好文
#農曆年假期我們考慮再請Lizzy發出警世防貪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