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麥可傑克森月球漫步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麥可傑克森月球漫步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麥可傑克森月球漫步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麥可傑克森月球漫步歌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信傳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歷史上的今天 #麥可傑克森63歲冥誕👀 Michael Joseph Jackson(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是一位美國的流行音樂歌手、作曲家、唱片製作人、舞蹈家、演員及慈善家,常被尊稱為「流行樂之王」(King of Pop)。 傑克森對音樂、舞蹈和時尚的貢獻,以及備受...

  • 麥可傑克森月球漫步歌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9 10:30:51
    有 13 人按讚

    #歷史上的今天
    #麥可傑克森63歲冥誕👀

    Michael Joseph Jackson(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是一位美國的流行音樂歌手、作曲家、唱片製作人、舞蹈家、演員及慈善家,常被尊稱為「流行樂之王」(King of Pop)。

    傑克森對音樂、舞蹈和時尚的貢獻,以及備受關注的個人生活,使他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長達四十年。

    麥可是傑克森家族的第七個孩子,他與四位兄弟傑基、蒂托、傑梅因及馬龍一同組建傑克森五人組,並於1964年初次登上職業音樂舞台,後在1971年開始單飛。20世紀80年代初期,傑克森成為流行音樂的主導人物。

    他歌曲的音樂影片,包括《避開》、《比利·珍》以及《顫慄》,將媒體轉化為一種藝術形式和宣傳工具,也對打破種族障礙有著巨大的貢獻。

    20世紀90年代,傑克森錄製包括《黑或白》和《嘶喊》在內的多部音樂影片,這些作品標誌著他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這一階段的大量巡演讓他在國外同樣名利雙收。由於傑克森的成名及其舞台和影片的表演,一些由他所命名的如「機械步」和「月球漫步」之類的舞蹈技術得到普及。他獨特的聲音和風格影響很多嘻哈音樂、後期迪斯可、現代節奏藍調、流行音樂及搖滾音樂的藝術家。

    傑克森於1982年所發行的專輯《顫慄》是迄今為止全球銷量最高的專輯,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已兩次入選搖滾名人堂的藝術家之一,也有被選入作曲者名人堂,並且是唯一一位進入舞蹈名人堂的流行藝人。

    其它成就包括多項金氏世界紀錄;13個葛萊美獎以及「葛萊美傳奇獎」和「葛萊美終身成就獎」;26個全美音樂獎,為所有藝人之最,其中包括「世紀藝術家」和「20世紀80年代藝術家」;在他單飛生涯中,他擁有13個美國冠軍單曲,在告示牌百大單曲榜中超過其他任何一位男歌手;以及超過5億的全球銷量記錄。

    傑克森不斷地在世界各地出席人道主義活動,2000年的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裡認證他資助過39個慈善機構,超過其他任何一位藝術家。

    2009年6月25日,正為復出演唱會《This Is It》做準備的傑克森因在相隔過短時間內注射丙泊酚和苯二氮平類而藥物中毒導致心臟驟停,並因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傑克森的逝世引發全球性的悲痛,其公眾悼念儀式在世界各地進行轉播。
    #MichaelJackson #流行樂 #慈善家 #流行樂之王 #全球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 #麥可傑克森]
    ------------------------------------

    ⭐️快加入【信傳媒財神到】社團一起財富自由:https://is.gd/pMrY87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
    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 麥可傑克森月球漫步歌 在 台灣達人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3 17:30:08
    有 7 人按讚

    有點準啊!!
    沒想到已經逝世11年了QQ
    😎😎😎#看這編
     
    🔥甜炸!美國隊長為愛犬獻「第一次」 粉暴動:下輩子投胎做他狗
    👉https://bit.ly/2P1hm2M

    #達人秀新聞 #歐美星聞 #天王 #保鑣 #麥可傑克森 #口罩

  • 麥可傑克森月球漫步歌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9-15 22:31:58
    有 57 人按讚


    [20180506 ‧ Amarapura ‧ 佛門來去]
     
    在換日線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
     
    在緬甸仰光大金塔,遇見年輕的「網紅」和尚──我的三觀,又被這世界調了一調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643&nid=10599
     
    今年5月在緬甸的阿馬拉布拉,我也有類似被調了三觀的經驗。
     
    在曼德勒的時候,我和巴西朋友C合租機車,一起到曼德勒周邊的古城一日遊。阿馬拉布拉、實階、茵瓦,傍晚再回阿馬拉布拉的烏本橋看日落。
     
    阿馬拉布拉古城的馬哈伽納揚佛學院,是緬甸最大的佛學院,僧侶嚴守過午不食的戒律,一日只吃清晨5點、上午10點半的兩餐。每天上午10點,千餘位僧侶整齊列隊,手中托缽,拿著水杯,臂上掛著布巾,安靜肅穆的排隊取食,這般景象,成為遊客心目中馬哈伽納揚的「參觀亮點」。
     
    我們到得早,食堂外放著幾個大鍋,僧侶們還在攪拌米飯備餐,外頭堆放小山般高,信眾捐獻的水果。緬甸男人一生至少出家一次,這天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僧院,熱絡地雙掌合十,和高僧模樣的僧侶說話。食堂圍牆外,衣著破落的婦女在林蔭下為孩子畫檀那卡,那精緻的線條圖案,是我在緬甸旅行期間看過最美的。
     
    10點半,僧侶們步進食堂,領完食物後就坐,安靜迅速地進食。相機喀擦聲不停,某個旅行團的導遊開始解說,還有遊客竄入隊伍開直播,讓一片紅、橘、白袈裟的人潮湧流成為鏡頭裡的襯景。雖然我也拿著相機,但心裡還是對這種窺伺別人吃飯的「參觀」感到不自在,不過除了幾位偷瞟我們的小沙彌,絕大多數僧人都目不斜視,靜靜地吃飯、洗淨碗筷,離去之前,將揣著的點心水果放進那些畫著漂亮檀那卡的孩子們手裡。
     
    人潮散去之後,我們在僧院閒步,遇見23歲的僧侶Mala, 他9歲就發願修習佛法,英語流利,譬喻巧妙清晰,我們這種佛學門外漢一聽就懂。他的英文是跟觀光客學的,大家互加臉書(緬甸人真的很常滑臉書),他平常也會用YouTube聽歌。邊說著,他身體往後一擺,做出月球漫步的動作,說他最喜歡麥可傑克森,喜歡《We Are the World》。
     
    他打開Samsung手機加我臉書,他的好友人數比我還多。
     
    每天被觀光客圍觀用餐,會不會覺得困擾?他說大家早就習慣了,「不過,我真的很希望你們多留一會,讓我帶你們參觀寺院。」
     
    “Come with me, my friend.”
     
    聽到熟悉的my friend,我心裡的警鐘響了一下。在某些時刻,my friend未必是個友善的發語詞,可能是個搭話詐騙與強迫推銷的起手式,就算是在相對純樸的緬甸,我也已在茵萊湖與仰光的某些寺院數度碰上先導覽再要求「奉獻」的伎倆(誰知道錢是供養了佛還是進了人的口袋)。但Mala已經逕自往前走了一小段,回過頭招呼”My brother, my sister, this way.”
     
    他領我們參觀廚房,爐灶上的大鍋滾著馬鈴薯燉肉。緬甸信奉小乘佛教,僧侶飲食葷素不忌,原則上化緣化到什麼就吃什麼,馬哈伽納揚名氣大,食衣住行全來自信眾捐獻,「我們不必像其他僧院的僧侶,清晨就得出門托缽化緣,專心學習就好」。他們當天下午有個考試,考完可以放風一天,但Mala似乎對考試胸有成竹,又領我們參觀院內的文物室。一位高僧模樣的僧人坐在走廊盡頭,身邊圍著兩圈信眾合掌聽他說法,「他是我們的master,可惜他今天比較忙,沒辦法帶你們認識他。」Mala一臉遺憾。
     
    他細細解釋寺院的歷史與戒律,提起僧侶除了在本院學習,還會到其他城市的修道院進修,就像台灣的大學一樣,每間的研究方向與教學風格都有所不同。學海無涯,若要把佛學了悟通透,需要30年的學習時間。

    Mala與C很談得來,兩人勾肩搭背,像是失散多年的好哥兒們。我們離去時,Mala看著我們發動機車,依依不捨地跟我們道別。
     
    當然,他沒有跟我們提起任何「奉獻」。
     
    傍晚回到烏本橋看日落,世界最長也最古老的柚木橋,日落果然令人流連。我們等到天色開始暗了才往回走。遠遠走來一群嘰嘰喳喳聊天的僧侶,其中一位竟是Mala,他剛考完試,算是開始「放假」了。
     
    我們坐在被往來遊人踩得吱嘎響的柚木橋上,對著漸亮星空閒聊彼此生活、曾經走過的旅行,以及對未來的想望。
     
    Mala說,他也想出國,想看比仰光那些高樓還要高的摩天大廈,想看海,想看party到底能多瘋狂。我們詫異地問,僧侶能這麼做嗎?他說,就暫時還俗,了卻紅塵緣分再出家。
     
    緬甸男人可多次出家、還俗,來去佛門塵世,條件似乎沒想像中嚴苛。但當我們問起機票與旅費,口才便給的Mala瞬間語塞,畢竟訂機票不是佛國事務,金錢這般世俗的困擾,對在國內最具盛名、供養不虞匱乏修道院成長的他,還是有些遙遠。
     
    Mala 指著不遠處一座閃閃發亮的建物,說那是阿馬拉布拉很具代表性的佛塔,我們回程可以去看一看(這段時間已密集參觀過多佛塔的我們只是微笑點頭)。他講起曾經見學的寺院,哪位高僧點醒他的迷津,那些典籍讓他開悟,我和C同樣微笑點頭聆聽,像是身處同一片星空下的兩個平行世界,我們的座標是地圖上的經緯,他的是佛塔與僧院。
     
    直到夜幕完全籠罩,腳下的烏本橋連輪廓也模糊不清,我們打開手機的手電筒,他往前去找他的朋友,我們往後走向停在橋邊的機車。
     
    C在葡萄牙定居,Mala說,哪天去葡萄牙一定要找他。C說好呀,傳個訊息給我,我去接機。
     
    我們都很明白,這就是旅途中絕大多數的萍水相逢,一轉身就是一輩子。但當然沒人點破,若緣分未了,總有一日會再相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