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麥克風訊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麥克風訊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麥克風訊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麥克風訊號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46的網紅河西羊的健聲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學生問到要在較大的場地無麥演說的放大音量,以及需要小聲的對話時,要注意如何發聲的技巧。 我回答說,很大聲與很小聲都需要大量的練習,功力的累積。 很大聲,並不是用力吼出來就行的,這容易受損,同時也可能咬字極其不清,空有音量,卻沒有語言的辨識度。 我有次在南部的一所大學,五百人的長型場地,至少廿~...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冬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每周都有新影片!! 從今天起開始訂閱吧 !! ☪➔ http://bit.ly/2Aq60t8 ♔『Minecraft』 冬瓜_原味生存系列 『我的世界』➔http://bit.ly/2Ar5qf5 ▶▶▶▶▶ PS. 第N次剪輯影片請大家多多指教& 踴躍留言 : D 訂閱我的頻道並幫我分...

  • 麥克風訊號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7 08:00:18
    有 11 人按讚

    學生問到要在較大的場地無麥演說的放大音量,以及需要小聲的對話時,要注意如何發聲的技巧。

    我回答說,很大聲與很小聲都需要大量的練習,功力的累積。

    很大聲,並不是用力吼出來就行的,這容易受損,同時也可能咬字極其不清,空有音量,卻沒有語言的辨識度。

    我有次在南部的一所大學,五百人的長型場地,至少廿~卅排的座位縱深,遇到麥克風訊號干擾,只能無麥裸聲演講。用吼的,大概半個小時就毀了吧!

    效率良好的大聲,是用對力量與姿態,會略帶些咽部用力的吼聲來加壓,但舌咽部仍保持空間的寬闊度,像是個擴音筒而集中了音量,同時也因為內部空間的寬闊而提高了聲音的響度。

    所以,即使當天坐在最後一排的聽眾,問他們聽的清楚我說話嗎?他們也說清楚。只是有沒有在聽呢?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就不要拆穿了吧!

    我們總以鐵肺、鋼嗓來形容音量大、唱的高的歌手,但其實力量並不是真正的關鍵,而對口腔內部的空間、姿態與肌肉的鬆緊有極好的控制,聲帶也有良好的閉合、拉長等等精確的動作,而造就了良好的音箱擴音效果。

    許多的音量放不出來,比較像是開車時,手煞忘了放,而踩油門,自己內耗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

    而很小聲呢?這難處在小聲時,不是會有刻意壓迫咽部的動作出現,或是轉為聲帶閉合不佳的氣聲。要能小聲的咬字清晰,發聲肌肉的控制力要很細緻,口腔內部空間的姿態要很輕鬆的架起來,而不能因為放輕音量而垮掉。

    一開始用鴨嗓音調空間姿態,用舌根母音調口腔內部空間的靈活度,會很快的改變音質的明亮度,因為聲音更明亮,空間更敞開,而會快速的收到音量擴大、續航力提升的效果。但進一步的大小聲極限與變化控制,就需要足夠的訓練來建立“肌肉記憶”了。

    ※ 一對一視訊個人課,請私訊
    Line ID: joseyang9287

    ※ 健聲房公開班,台北(9/18、11/20),高雄(8/21、12/11):
    https://www.cln.com.tw/school_openclass_info_165_.html

  • 麥克風訊號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1-13 20:30:00
    有 240 人按讚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6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先前的文章提到過,當我們還在音樂道路的起始階段,我們快樂地與音樂夥伴們去到學生級練團室排練樂曲時,所應該注意的幾個事項,看起來好像會有一些幫助,但事實上,最後還是會搞得雞飛狗跳、聲音根本糟透了!原因無他,因為一些非常基本的『足下』問題,我們還沒能好好地正視它。而接下來,我們就是想『怎麼來解決這些藏在細節裡的魔鬼』!在我認為,魔鬼之最的大魔王,應該就是我們『看起來好像懂、但其實…也不怎麼懂』的器材---『Mixer』!

    [二. 認識現場的器材_01]~Mixer

    一般說來,我們之所以選擇去外面訂練團室,而不是在學校的吉他社、熱音社的社辦,或自己的起居空間來練團,其實主要的器材差別,就是練團室會有Mixer可以把大家的聲音訊號都收進來,然後可以從一對大喇叭『轟』出來,把大家都炸得現在不知道是幾點的那樣---當然,我很希望在看過先前的文章後(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52441022030117 ),我們至少已經先知道,這樣的炸法不是太健康的---;但到底Mixer應該要怎麼正確地使用,才能幫助我們往更專業的方向前進呢?

    我的建議是:不要從潛意識就害怕器材!其實所有人造的器材,都一定合乎人類的思考邏輯,所需要的,只是冷靜地思考一下『它為什麼這樣設計?』,然後在取用不盡的網路資訊大海,找到能夠幫助你理解問題的資訊,以及……一本使用手冊。

    不過,我知道你一定不想閱讀那些手冊!所以,我們先冷靜地看一下這個關於Mixer配置的最簡易說明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lvnQ6wMvA

    所以我們現在在討論『Mixer』時,你已經知道我們其實是在討論『Mixer前端的樂器們』→『Mixer』→『Power Amp』→『Speakers』的這樣一整個揚聲系統了,而整個訊號流動的方向與過程,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聲音訊號』(嚴格說來,應該是一種電力訊號) 像是一股『水流』,在好幾個『分段銜接起來的水管』中流動著,而這個想像,將會影響著你理解整個Mixer調整的概念。而在此,我們必須再進一步想像:Mixer本身的線路就是一個標準尺寸的水管(我們假設它是一個直徑3公分的水管),而最理想的訊號流動模型,就是這些分段銜接的水管都能是相同口徑的大小,讓直徑也是3公分的『水流量』,能夠一路暢快地從前端流向後端。

    但,美好的事物在冷酷的世界裡總是很難存在的……

    上面這個影片一開始就設定了三個物件想要串接到Mixer:麥克風、吉他與鍵盤,這除了幾乎涵蓋了我們在練團室所有會用到的器材種類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特定的意義:這三個物件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輸出的訊號大小,麥克風是『水流量』最小的Mic Level (我們想像它是直徑1公分的水流好了!),吉他是『水流量』略大於麥克風的Instrument Level (就假設它是2公分的水流),而鍵盤是『水流量』等同於標準尺寸的3公分水流---Line Level,你應該立刻就可以理解,鍵盤樂器的訊號會在Mixer裡流動得最暢快,而麥克風訊號會顯得有點兒沒力氣。我們以冬天洗熱水澡所要用到的熱水器來比喻,Line Level將會得到最好的熱水品質,而Mic Level會因為水流量不太足夠而使熱水器不太能正常發揮效應,以致於水溫一直提不上來。

    在外面租房子的你,如果住得比較高,水流量比住一樓的同學要小,導致明明使用同一個型號的熱水器,卻在冬天無法得到相同溫度的熱水來暢快淋浴,這…應該是很機車的情境吧!

    所以你會打電話給房東抗議!然後房東就會去裝一個『加壓馬達』,來改善水流不足的問題---這真是一個好房東!

    也就是說,三種不同大小的訊號水流,為了要在Mixer裡得到同樣的『水溫』,你必須對比較小的訊號做一個『加壓馬達』的動作,而這個動作,在音訊器材如Mixer之類,我們是使用『Gain』(增益)這個設置,來做『訊號放大』(Signal Amplification),而理想的狀況是,將直徑1公分、2公分的水流直徑,都『放大』到標準尺寸的3公分,來使不同種類的訊號來源,都得到同樣的工作『水平』(Line Level)。

    如果上面這些個解釋,你都還能在腦海裡勾勒出那些畫面,那麼,你就可以花一點時間,看看下方的這兩個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NDJE9ieU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UO1_AwncnE

    我們真的應該感謝製作這個影片的澳洲仁兄,他用了非常簡明的方式,示範了上述幾種不同大小的訊號應該如何在Mixer上使用Gain來調整到同樣的工作『水平』(Line Level);而透過這個影片,我們應該也就能理解為何全世界的音響工程人員在做『試Mic』的動作時,都喜歡用『Check! One! Two!』這個標準用語 (而且”Two”一定要加重語氣)了:因為他要找到會讓訊號破表(Clip紅燈亮起來)的放大極限,然後把Gain再稍微收小一點,以確保工作過程中,訊號不會有『失真』的狀況發生。

    『失真』?那是一個什麼概念?

    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你的房東給你加裝的是一個波音747引擎等級的加壓馬達,那個水流量將會強大到一開水龍頭,水流就將整個水管給撐爆了一樣;如果你的Gain將訊號水流放大到直徑4公分,你可以理解,直徑3公分的水管將無法運送所有的水,理論上會有直徑1公分差距的水『溢出』水管之外,這種『前端訊號大於後端接收』的現象,會造成聲音訊號出現一種『毛邊』的感覺,那就是一種『失真』的產生。

    為了要讓聲音訊號飽滿而順利並且不失真地流動,我們除了希望所有的訊號都能正確地放大到標準尺寸的口徑,還需要學習另一個觀念:如果可以,請讓『後端的接收口徑不小於前端的訊號來源』,這個觀念,對於日後你進階到錄音的工作時,也可以做為一個重要的工作準則。

    到這裡,我們已經對Mixer最重要的關鍵有了清楚的理解,接下來,有幾個工作步驟,我們可以分項來說明:

    1. 當你進入到練團室準備開啓整個揚聲系統時,請:

    a. 確認所有器材開關都是off的狀態---我是說『所有的器材』!

    b. 將Mixer上所有的旋鈕、推桿都先歸零---意思是說:Gain轉到最小,EQ各個旋鈕都置中,『Pan』旋鈕置中,如果有『AUX』的旋鈕,先轉到最小;所有的推桿都拉到下方底部。

    c. 將所有要串接上Mixer的訊號來源依序、按接頭形式正確連接上去。

    d. 按照訊號流動的方向依序打開電源。這件事有多重要呢?它重要到…沒有人願意認真地記得它,所以我們的器材總是被電流的瞬間脈衝給破壞,所以我們在學生級練團室總是用到半損的器材!『按照訊號流動的方向依序打開電源』的意思就是:先打開你的器材端電源→再打開Mixer的電源→ (如果練團室的器材配置上有外接的空間效果器,請在這時候打開電源) →再打開Power Amp的電源 (在打開Power Amp電源之前,請先將它的音量歸零)。

    在早期,製造商會把Power Amp與Speaker分別成不同的兩個物件,這樣的Speaker稱之為『被動式喇叭』,而喇叭本身是沒有開關的;近年來,製造商更喜歡將Power Amp與Speaker製作成合一的物件,這樣的產品,稱之為『主動式喇叭』。而整個最重要的順序,請記得Power Amp是要最後一個打開!

    e. 依照第二、第三個影片連結,在沒有推出任何音量的狀況下,先依序調整Gain鈕,到正確的Line Level工作水平。

    f. 將總音量推桿 (Master Fader 或 Main Mix旋鈕)推放到0dB的位置。

    g. 將Power Amp的音量轉到置中的位置。

    h. 配合練團室的空間大小以及實際需要,慢慢地將各個訊號軌道的音量推桿推放到適當的位置。在工作邏輯上,我們是使用這些軌道的音量推桿來做整個音樂呈現的樂器音量平衡,所以理論上每一個軌道的推桿應該會推放到不同的位置。

    i. 因為我們有兩個喇叭來呈現Stereo的聲音場景,因此可以適當地調整『Pan』旋鈕 (向左若干或向右若干),來讓各樂器有不同的擺放,以協助訊號源的聆聽定位。 (相關討論可以參考這一篇: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57640818176804 )

    j. 如果練團室的器材配置上有外接的空間效果器,它會以Send →Return的方式串接,而用AUX旋鈕來控制;針對Vocal或絃樂器類,如果必須用Reverb來潤飾音色,請在此時慢慢調整AUX旋鈕;不過,由於學生級的練團室常常遭遇到使用者用不正確的方式、胡亂調整了Reverb器材的參數,因此導致一打開AUX旋鈕就會造成麥克風瘋狂Feedback的慘劇,所以,在調整AUX的『量』時,請務必戒慎恐懼、小心再三啊啊啊!!!

    k. 如果一切順利,這個時候我們終於可以好好練團了!所以~請打開你們的Click,好好地按表操課、完成你們的團練進度吧!

    2. 當你結束團練、準備關閉整個揚聲系統時,請按照前述的開關順序、反過來執行!也就是說:將Power Amp音量歸零,關閉電源→將Mixer總音量歸零,關閉電源→將你的器材音量歸零,關閉電源。如果你很細心,其實也可以試著將Mixer上的所有旋鈕都歸零,以方便下一個訂班的使用者。其實~如果我們可以都能在各個練團室建立起這種『使用後歸零』的善良循環,那會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日本的所有練團室,這幾乎已經是一種基本禮儀了。

    3. 當你要離開練團室時,請記得向這些器材說『謝謝!』---即便只是在心裡說,都好。

    以上。

    不過,有時候你所選擇的練團室,在揚聲系統方面的確已經有部份器材損壞,通常最容易發生的會是喇叭的高音單體燒掉了,你因此不論怎麼調整,聲音始終都不可能理想 (這來自不可考的某一個惡劣的訂班使用者殘忍地使用方式所致…)。我會建議在你的團練器材裡多準備一條訊號線,將你的行動裝置正確地連接到Mixer,在你的樂手們還在忙碌地接線過程中,選一首你很熟悉的音樂,用現場的揚聲系統播放出來,這個動作可以幫助你:

    A. 迅速地檢查現場的揚聲系統有沒有不對勁的聲音。

    B. 如果你的行動裝置音量置中,你可以以此做為依據,來判斷Mixer的總音量是否一定要推到0dB,而你們的練團音量,因此可以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裡。

    而上述這些看似是在學生級練團室必要的工作流程,幾年後你進入到專業的錄音室,你會很意外地發現,幾乎你還會是做著一樣的動作;因為這些事情,本來就是一種專業的概念養成,此刻你所做的種種練習,都是在幫助你往專業更靠近一步。

    這樣,不是很好嗎?

    再一次,祝團練順利!

  • 麥克風訊號 在 Moshpit Kenn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0-17 00:47:25
    有 44 人按讚


    看看!然後筆記起來
    可以的話
    把這些刺在腦子裡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2

    我們都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揹著樂器、設備,風塵僕僕地騎著機車、趕巴士,到城市中為數不多但不可或缺的樂器行練團室,與一眾音樂夥伴共同編織著音樂夢想,而排練著那些建構了我們音樂能力的曲目,一切雖然都很辛苦,但能與這些夥伴一起玩耍音樂,怎麼也都值了!---那是排練開始前一秒的事。

    從排練一開始,你就知道『音樂』這條路真是困難重重:你不論怎麼努力,你總是聽不到自己的樂器或聲音,而別人的音量總是暴力式地壓迫著整個排練空間、加上那些永遠都解決不掉的高音回授,讓你躲都躲不掉;一兩個小時之後,你剩下一雙被高頻、低音濫炸之後朦朧的耳朵、一種無力疲憊的心情,然後繳了團費、付了練團室的租金,心裡想著『這個練團室真是爛透了!打死我也不要再來這裡練了!』

    你訂班的練團室,如果有緣份的話,也許我也曾經在那兒練過團;在你的這個年齡,我的見解也不見得比你高明。不過,現在的我,倒是有了一點點不同的體悟,希望在這兒說說,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在未來你能夠與更專業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對話之前,我覺得你需要先能學會與自己、以及音樂夥伴對話;而一切,就是從這個每小時幾百元租金的練團室開始。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2]

    現在的我,走進任何一個『將會』與音樂、聲音發生關係的空間或環境,都會習慣拍拍手掌、聽一下這個掌聲回傳到我耳朵的狀況;這裡面包括了很多的資訊,而這些資訊百分之百的會影響你接下來的所有工作內容。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但重要得像空氣一樣看不見的物理事實:你所有要發出的聲音,都會在這個空間裡不斷地反射、擴散、折射…(http://www.ling.fju.edu.tw/ph…/arch_acoustics_phenomenon.htm ),所以,對於你身處的環境,你能先有一個環境條件的理解,應該會是很好的一個開始。

    一般來說,練團室為了『避免過多的聲音反射、折射』,或為了降低團練室彼此之間的聲音干擾,都會很盡力地在整個房間都貼上吸音棉,不過,如果你身處的環境並沒有經過良好的『空間設計』來消除『駐波』的問題的話,其實,整個聲音響應會非常容易有低頻能量氾濫而自然殘響不足的問題(就我印象所及,幾乎我到過的樂器行練團室,都是平行四邊形、貼了黑色吸音棉的狀況,而這類型的空間,幾乎都會有【很轟】的感覺)。(相關的基礎知識,可以先參考這一篇文字,並請持續Google相關資訊:http://www.taiwanaccess.com.tw/2346020839313543829133287328… )

    換成白話文來說:大多數的學生型練團室本來就不是以聲學條件來建設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我們現在要在一個聲音條件不是很理想的環境來進行音樂的執行。

    這沒有什麼不好,一方面是『You get what you pay for』,這是合理的市場供需平衡,二方面是,這不失為一個鍛鍊自己『節制』能力的嚴苛條件,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能克服這種環境,其實,未來你在任何工作場域,幾乎都不會再有難得倒你的事情了。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都有幾個基本的設備器材:鼓組、吉他、貝斯音箱,簡單的Mixer混音器,幾隻收音的麥克風,一對連接在Mixer輸出端的擴音喇叭,如果要用鍵盤樂器以及鍵盤音箱,可能還要加錢,而且通常都還沒有任何地板型監聽,更不用說耳機式的監聽…好的!於是你與團員們就趕快把自己的樂器、器材組接起來,然後每個人都各自發出聲音,然後按照你在Youtube上看到的方式,把鼓組、吉他、貝斯、主唱,加上也許有的鍵盤都用了麥克風收音或Line in的方式,將訊號送進Mixer,再送進主喇叭(那一對Main Speaker),然後就什麼都不對了!低音超轟,主唱的麥克風瘋狂Feedback,但主唱說他根本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更不用講你的吉他音色什麼什麼的了……

    其實事情的執行順序不是這樣的。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空間都沒有大到需要將所有樂器訊號都送進Mixer來處理的必要,在這種沒有地板監聽條件的環境,我通常執行樂團事務的方式會是下面的邏輯:

    1. 先請鼓手就定位(這包括了鼓手應該就現場提供的鼓組做必要的鼓皮調整!這件事有多重要呢?我覺得它重要到未來我們要有一個專題來討論~),然後就今天要處理的音樂內容的音樂性,請他單獨演奏一下,然後詢問一下團員們,是否在不收音以及自己不彈奏樂器的狀況下,可以清楚聽到鼓組的每一個樂器;而這其中,我會更關心的是大鼓(Bass Drum,或說Kick)、小鼓(Snare Drum)與腳踏鈸(Hi-Hat Cymbal)的相互平衡,,因為這是一位鼓手所應該要有的最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位鼓手的演奏是不是有資格討論『Groove』的基礎;如果你的鼓手在這三件樂器的音量平衡有很大的問題,你應該請他回去加強自己的基本練習,而不是急著要出來爭取表演的機會。

    一般說來,該產生『駐波』的現象,這時候已經發生了,而通常,它會來自鬆弛不緊實的大鼓,或音高不正確的小鼓,這些狀況,可以用『在大鼓裡面塞一塊毛巾被』以及『在小鼓面上貼膠布』這種小技巧來得到鼓組音色的改善,這也是你的鼓手應該要會的本事,如果他不會……,就與他一起看一下這個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ooOap4m2c

    而鼓組在一個封閉式的環境、Live演奏的狀況下,通常是一個高聲量的樂器,而我會以這個樂器做為其他樂器音量平衡的基準,再繼續往下進行其他樂器的加入。

    2. 當你走進一間練團室,通常吉他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你因此在架設你的器材時,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站在音箱的前方、效果器盤放在自己的腳前,因此形成一種『面對著房間、背對著音箱』的慣性;但你可能不知道,『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其實只是為了讓人員進出動線方便考量而擺放的一種習慣,真的要開始工作時,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音箱擺放在你的前面來『面對』你;另外,如果你知道音箱單體的發聲是呈現一個有角度的扇形,你應該就不會只是讓音箱垂直地放在地上,而會採取一種『仰角』的方式來面對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你可以用更小的音量就清楚地聽見自己的聲音,而且,你會意外地發現,原本的方式會有多麼地高頻氾濫而刺耳,因此你會調整出一個比較理性的高頻;更不用說,調整音箱的每一個旋鈕會有多方便了!

    而貝斯音箱所表現的低音,相較起來是比較『無指向性』的(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 ),因此在實務上,不會特別去搬動音箱來適應工作環境;但接下來的調校,卻會是整個團練品質的重大關鍵。

    3. 當鼓手提供了平衡的節奏與音量後,我會請貝斯手加入。從貝斯手的角度來說,他必須調整自己的音量,讓自己能同時聽到鼓組與自己,並且,他應該要適度地調整自己的低頻,讓自己的頻率能與大鼓有適度的結合但不致於造成空間的轟鳴。對鼓手來說,他通常會需要聽到貝斯的線條與落點,因此,如果情況允許,請盡量讓鼓手與貝斯手的位置可以相互靠近一些(很多的練團室並不會注意這些樂器的相關位置,所以,如何取得比較合理的工作位置,應該也是首要之務)。

    4. 在這之後才是吉他手進來的時候。因為你的音箱已經面對你,你可以比較容易取得你與節奏組兩人的平衡,至要的音量關鍵,絕對是『聽得到別人』這一點。而你在此必須注意的是:你的低頻想必是不應該多過於貝斯手的,甚至,你可能要建立一個觀念:在這樣的空間,更需要各種樂器去分層負責不同的頻率區段,而這個調整的思考邏輯,我希望能在未來的『談談電吉他相關』的文章裡,做更深入的分析與分享。

    而如果你是木吉他手,使用AG DI Box來做訊號放大,那麼,你與直接Line in的鍵盤手一樣,都必須依靠Mixer來處理訊號、推送到Main Speaker,這時候,我們需要小心地處理Mixer相關的知識。

    5. 在確認Mixer的各個音量推桿與主音量關到零、各軌EQ旋鈕置中、Main Speaker off的狀況下,才打開Mixer的電源,然後再打開Main Speaker電源。將主音量的推桿慢慢推到置中,理論上,這時候應該還不會有任何訊號;將你的那一道訊號推桿慢慢推到適度的音量,同樣的,你所需要的音量應該會是以聽得到別人樂器的條件來設定,以木吉他手來說,你所需要調整的低頻,應該是介於貝斯與電吉他手的中間,而鍵盤手也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調整自己的音色。

    如果你在一打開Mixer、Main Speaker就覺得低頻混雜,請試著用Mixer上的『Low Cut』來抑制整個Mixer訊號輸出的低頻,如果因此而覺得自己的樂器低頻明顯不足,才開始使用各個推桿的EQ來做適量的補正。

    6. 然後,最容易讓整個團練音量失衡的人物才可以登場。我一直覺得『主唱』在使用麥克風的觀念,往往會影響整個團練過程的優劣,原因無他,因為,通常我們的主唱,都不太有足夠的發聲練習或共鳴練習這些必要的訓練,導致他的聲音一定要經過不正常的訊號放大,才勉強可以與其他樂器放在一起,在此,我們先溫習一下『一個過度放大的麥克風訊號如何造成Feedback回授』這個基礎知識:http://joshliu69.pixnet.net/…/332573752-%E3%80%8C%E6%9C%89%…

    如果你的主唱是一個音量過小,或完全不去練習、研究歌唱原理與認真鍛鍊共鳴位置的人物,那麼,他至少應該要長得非常體面;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音樂,還是讓專業的來!如果你的主唱並沒有以專業的態度來要求自己,我覺得,也許你應該要為自己尋找下一個機會。

    主唱的麥克風放大,其實並不是要讓Main Speaker的音量去滿足他,相反的,他的音量只是為了要讓其他人可以聽見而已,而主唱應該要聽到的,是他自己所有的身體、頭腔共鳴所帶來的振動記憶,因為,這並不是在KTV的無限歡唱,這是在團練。

    7. 反倒是有一種聲音,我認為它應該在Main Speaker裡被每一位樂手清楚地聽見,但我在實務中,幾乎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年輕樂團會主動地去執行:Click!

    大家會直覺地認為,Click交給鼓手去聽就可以了呀!我的問題是:那麼,你怎麼去判斷鼓手現在與Click的關係,到底有沒有分家呢?

    現在的你,選擇在一個沒有地板監聽的工作環境來團練,我推測你應該還在音樂事業的起點,在這個階段的團練,其實首要目標,是要讓你與你的夥伴『穩定地』將音樂各個聲部、元素合奏在一起。我會非常認真地建議你:在此時,不論你是在家裡獨自練習,或終於有機會與其他夥伴一起練習,一。定。要。開。Click。

    8. 但也許因為你們都太專心在處理自己的部份,所以,你們都沒有注意到整個團練的過程,大家的拍子究竟有沒有合在一起;我的建議是:請購買一個有Stereo錄音功能的小型錄音器材,放在練團室的適當位置,將每一首團練的曲目都忠實地紀錄下來(當然包括Click無情的聲音),然後分寄給每一位夥伴。這個動作將會讓你們的下一次團練更有效率,而且,你會更深入地理解,我們在上一篇所提到的關鍵重點:『聲音的總合是有限制的』!

    我真的相信,在這種強度的要求與訓練之下,很快地,你與你的夥伴們會進入到下一個音樂水平標準,在那個時候,你會開始希望能在大一點、有良好監聽條件的工作環境來精進你們的音樂能力;而我也會在那個時候,開始與你討論『音色』這種更有個人特色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與你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健康地對話。

    在那之前,請用『減法』的觀念,冷靜地試試上面這些簡單的建議。

    祝一切順利!

  • 麥克風訊號 在 冬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8 08:44:41

    ☪ 每周都有新影片!! 從今天起開始訂閱吧 !! ☪➔ http://bit.ly/2Aq60t8
    ♔『Minecraft』 冬瓜_原味生存系列 『我的世界』➔http://bit.ly/2Ar5qf5

    ▶▶▶▶▶

    PS. 第N次剪輯影片請大家多多指教& 踴躍留言 : D

    訂閱我的頻道並幫我分享吧 : )

    ▶▶▶▶▶

    ♔上一集:https://youtu.be/_qLFO-tC4kg

    ▶▶▶▶▶

    ※使用錄影軟體 : Action! 、 OBS
    ※使用剪輯軟體 : Adobe Premiere Pro CC 2020
    ※使用封面軟體 : Adobe Photoshop CC 2020
    ※Movie : 冬瓜

    ▶▶▶▶▶

    ❅影片封面 : 你好,在下柒臂 ➔https://reurl.cc/n0vjD8
    ❅大頭貼 : 海派 Neko ➔ https://goo.gl/nELyv4
    ❅首頁封面圖 : 海派 Neko ➔ https://goo.gl/nELyv4
    ❅開頭動畫 : 黑糖 ➔ https://reurl.cc/g7dVz7
    ❅影片中貼圖 : 海派 Neko ➔ https://goo.gl/nELyv4

    ▶▶▶▶▶

    電腦配備 :
    CPU : Intel i9-9900K
    主機板 : 技嘉 Z390 GAMING X
    RAM : 金士頓 16G*4 DDR4-3200
    SSD : Micron Crucial MX500 1TB
    SSD : Micron Crucial BX500 1TB
    SSD : 金士頓 M.2 KC2000 1TB
    HDD : WD 1TB*2
    顯示卡 : 技嘉 AORUS RTX 3090™ 24G
    機殼 : Antec P9 Window
    Power : 全漢白金 HYDRO PTM PRO 1200W
    CPU散熱 : NZXT Kraken X72
    麥克風 : SM7B
    錄音介面 : YAMAHA AG03
    護眼燈 : BenQ 護眼燈
    鍵盤 : DUCKY Shine7 銀軸-黑髮絲
    滑鼠 : Logitech PRO 無線
    擷取卡 : 圓剛GC570
    喇叭 : Logitech Z623
    作業系統 : Win10 專業版
    視訊鏡頭 : Logitech BRIO 4K HD
    相機 : Sony ZV1

    ▶▶▶▶▶

    ♪ BGM、SE素材提供
    ♭ 魔王魂
    ♭ Youtube 創作工具箱
    ♭ DOVA-SYNDROME

    ▶▶▶▶▶

    ♟介紹自己-----!!
    歐嗨唷~ 我是冬瓜,我喜歡錄製遊戲散播歡樂給大家的創作者^^!!

    ▶▶▶▶▶

    ★關注我的影片動態!
    ★FB : https://www.facebook.com/wintermelon11/

    ▶▶▶▶▶

    1.17 2160p 4K 原味生存 冬瓜 瓜瓜 瓜哥 苦力怕 骷弓 殭屍 螢光墨魚 螢光末囊 蠑螈 紅石 計時器 延遲紅石訊號 活塞 生怪塔 物資塔 女巫 史萊姆 史萊姆農場 史萊姆球 火藥 腐肉 線 骨頭

  • 麥克風訊號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14 21:00:12

    #科技狗 #ROGDeltaS #DeltaS #ROG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 你的信仰 就缺這一味
    https://bit.ly/2S76NwK

    🐱‍🏍 解放我大 MQA
    https://bit.ly/2Ue4Qj3

    ===============================================================

    ROG Delta S 顧名思義就是 Delta 系列的升級版,保留前一代的 USB Type-C 連接線以及虛擬 7.1 環繞聲道之外,這次的重點就是那顆內建的 ESS 9281 Pro 四核心 DAC 晶片,藉此充分解析 MQA 高音質音源。

    雖說可以解析 MQA 但也不是隨便就能開啟仍有條件在,這次影片除了從影音娛樂揭露 ROG Delta S 的規格與優缺點,也同場加映 AI Noise-Canceling Mic Adapter 外接式降噪音效卡,讓你家的 3.5mm 耳麥都能享受 AI 降噪帶來的寧靜!

    ===============================================================

    ::: 章節列表 :::
    ➥ 外觀 & 配戴
    00:00 ROG 宇宙
    00:51 耳機開箱
    01:19 外觀布局
    03:19 配戴收納

    ➥ 規格 & 實測
    03:46 通話實測
    05:46 音質實測
    07:00 遊戲延遲
    07:56 影音體驗

    ➥ 最後總結
    08:21 最後總結


    ::: ASUS ROG Delta S 規格 :::
    建議售價:NT$5,890
    產品保固:2 年
    有線連接:
     USB-C 線 ─ 線長 1.5m
     USB 2.0 轉接線 ─ 1m
    單體大小:50mm ASUS Essence 動圈
    耳機訊噪比:130dB
    耳機阻抗:32Ω
    頻率響應:20 - 40kHz
    Hi-Fi DAC:ESS 9281 Pro 四核心

    麥克風類型:AI Noise Cancelling Microphone
    麥克風單體:6mm
    麥克風類型:單指向性
    麥克風靈敏度:-40 ± 3dB

    其他功能:虛擬 7.1 聲道、MQA 解碼、Aura RGB 燈效、支援多平台相容


    ::: ASUS AI Noise-Canceling Mic Adapter 規格 :::
    建議售價:NT$1,690
    產品保固:2 年
    連接方式:3.5mm to Type-C / USB 2.0
    輸出訊號:96 / 88.2 / 48 / 44.1kHz / 24-bit DAC
    輸入訊號:48 / 44.1kHz
    降噪技術:AI Noise Cancellation 內嵌式降噪晶片



    不要錯過 👉 http://bit.ly/2lAHWB4


    --------------------------------------
    #科技狗 #ROGDeltaS #DeltaS #ROG #耳機 #電競 #遊戲 #耳麥
    #開箱 #評測 #體驗 #優缺點 #評價 #PTT #科技狗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LINE 社群:https://bit.ly/3rzUq8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 麥克風訊號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4 16:50:25

    購買網址: https://eppvip.com/collections/thl/products/copy-of-jabra-evolve2-30

    Jabra 早前就推出咗專為辦公室同在家工作而設嘅 Jabra Evolve2 30 頭戴式耳機,而呢個耳機依家就喺我手喇!即刻同大家睇下!

    呢款Jabra Evolve2 30機身輕巧,耳機上設有可調整嘅不銹鋼頭帶同滑動器,方便用家可以根據自己頭型而隨時調較。佢嘅耳罩位採用咗傾斜式設計,配合呢個咁軟熟嘅橢圓形記憶棉耳墊,戴落真係好舒服同貼耳。

    Jabra Evolve2 30配備28毫米嘅揚聲器同高階數碼晶片,可以提供高質素嘅通話同媒體播放音質。佢亦擁有雙收音咪通話技術,能夠清晰收音,等用家喺任何地方都可以參與通話同線上會議。喺通話時,耳機嘅「忙碌中」顯示燈亦都會自動開啟,同時用家都可以選擇手動開啟,向周邊嘅人發出「請勿打擾」嘅訊號,等用家可以專注工作。另外,用家都可以藉住撥動收音咪桿,喺靜音模式同取消靜音模式之間切換。

    呢款耳機仲提供埋 Microsoft Teams 嘅認證版本同專用鍵,只要輕輕一㩒呢個制,就可以快速加入或退出會議。

    Jabra Evolve2 30香港已經有售,立體聲同單聲道分別賣緊HKD$859同HKD$779,購買時仲可以俾用家選擇USB A或USB C插頭,而且連接裝置後可以即刻使用,方便晒一啲經常外出工作,並需要喺不同電腦裝置上使用耳機嘅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