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鹽行重劃區土地標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鹽行重劃區土地標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鹽行重劃區土地標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鹽行重劃區土地標售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8萬的網紅幸福空間 Gorgeous Spac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南房價起飛啦!(#鍵盤強尼) ETtoday房產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去年底爆發寶佳集團炒股案,震驚全國,該集團以建商起家,靠著土地建物買賣累積雄厚資金,並跨足股票市場,在房地市場呼風喚雨,也被認為是連續10年台灣第一大的推案建商。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與政策,造就如此龐大的「建商托拉斯」想來答案很明顯,就是不斷被炒作哄抬的地價,中小建商進入市場的門檻越來越高,不斷被排擠...

  • 鹽行重劃區土地標售 在 幸福空間 Gorgeous Sp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5 15:00:28
    有 254 人按讚

    台南房價起飛啦!(#鍵盤強尼)
    ETtoday房產雲

  • 鹽行重劃區土地標售 在 591房屋交易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7 15:00:25
    有 18 人按讚

    台南有些地方房價已經漲頗多了~
    不曉得永康會不會也變成漲價一族的🤪

    #台南 #重劃區 #永康 #建商 #獵地

  • 鹽行重劃區土地標售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1-29 20:00:01
    有 117 人按讚


    #市地重劃重點不只公不公辦

    文/ 好過日理事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本次高雄市長民進黨初選辯論中,安排有交叉詰問的時間,也是各候選人出招的機會。然而,在多所顧忌下,幾位回答似乎都不敢正面以對。除了管碧玲詢問其他四人「立委任內政績有什麼?」這題,好過日自動舉手投降外。其餘幾位候選人的問題,我們都可以交出一張更完整的答券!

    因此,本週就首先由我來嘗試回答劉世芳委員提出的問題:「市長花媽堅持『公辦市地重劃』,漲價歸公,市民共享,這個堅持十二年的關鍵政策,會不會被改變?」

    她的提問多少令人有點訝異,因為這並非市長選戰至今常見市民關心的議題,一般市民並不一定分得清《平均地權條例》中「公辦市地重劃」與「自辦市地重劃」的差異。而雖然「漲價歸公」,但重劃後「土地鍍金」最賺的還是地主和開發商,對我們這些沒能參與土地遊戲的小市民來說,感受實在有限。

    而在抬出花媽的名號下,其餘候選人當然也只能繞著邊回答:
    趙天麟:土地開發以公辦為原則,但要有彈性。
    陳其邁:堅持土地正義,不因人情關說或贊助,就對個案變更。
    林岱樺:避免利益輸送要取決於市長個人,承諾絕不違法募款等事項。
    管碧玲:利益當然要歸公,當選後承諾共舉債不增反減一百億。

    各候選人在捧了一番花媽後,說說「土地正義、我不歪哥」等等搔不到癢的口號。這樣的詰問與回答真的是選民要聽的嗎?

    所有候選人其實忽略了更根本的問題:我們真的要這麼多市地重劃嗎?而土地重劃又是肥到誰?

    ◾️1.高雄需要這麼多重劃區嗎?

    根據辯論中陳其邁提出的數字,十年來高雄公辦重劃的面積為208公頃。而劉世芳更耗費自己回答別題的時間,特地補充高雄歷年公辦重劃總面積達3321公頃(約為鹽埕、前金、新興、苓雅、前鎮五區面積總和),且還有800多公頃正在進行中。

    我們翻開歷史,在日本殖民時期,高雄市檢討都市計畫時市地範圍的變大,主要目標都是容納更多人口,而新市區也搭配鐵道等交通運輸網一同建立。然而,在中國國民黨治理下,高雄近四十年未檢討整體都市計畫。在人口已經滿出原先市區乘載量後,1980年代開始,自辦、公辦重劃區件數快速成長,搭上房地產熱潮,也讓市區面積大增。重劃後土地的增值,也讓民間或政府都有極大意願從事重劃。

    問題是,縣市合併之後高雄人口僅成長4000人,但市地重劃腳步並未停歇,也就是說,高雄市越擴越大,人住的越來越稀疏。也難怪,市民會覺得鹽埕沒落了、大統商圈沒落了,舊市區街上一堆售租字條。在城市不斷外擴下,商業機能遷移、分散,高雄變得越來越大,卻似乎越來越沒有市中心的感覺。

    這種現象,稱為「甜甜圈」效應( doughnut phenomenon),也就是伴隨中心市街衰落和郊區興起的發展狀況。市中心衰落,不但造成商業外移、空間閒置、治安與社會等問題,在商業郊區化或分散化後,也讓城市失去活力,難以形成街面店為主的大型徒步商圈。

    另外,許多市郊的重劃區只是劃分土地、興建馬路和法定設施,卻無妥善的發展計畫,例如大眾運輸服務。讓新搬進來的居民通常只能騎車開車。錯失了改變新搬家年輕人通勤習慣的機會。也讓城市一面擴大,一面更樹立私有運具的霸權。整體來說對永續發展是不利的。

    ◾️2.市地重劃利益都歸了誰?

    公辦重劃「漲價歸公」,指得是政府可在重劃中取得公設用地和抵費地,一方面擴充公共服務空間,一方面賣地充實市庫。這個層面來說,的確是市民受益沒錯。

    而土地重劃變成方正建地後,價值可翻漲數倍,也因此成為炒作對象。因此《平均地權條例》中規定,只要地主多數決就能通過的「自辦重劃」,也就會被批評不顧少數聲音,破壞土地正義。這點上,市府堅持的公辦重劃,問題的確較少。

    這樣說來,公辦重劃是不是就一切美好呢?

    這還是要回歸到「適量」與「必要性」。在營業稅收歸國有後,地方的直接稅收幾乎都以土地為大宗(土增稅、地價稅、房屋稅等),而公辦重劃取得的抵費地標售,也成為政府財源的大補丸。臺灣財政狀況良好的城市,收入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炒地皮」。因為制度的關係,讓地方政府不得不炒,反倒形成了依附關係。

    結果政府為了收益,努力開發土地,建商、開發商形成聯盟,專門操作重劃開發。我們先不說其中可能的弊病,單就經濟影響面來看,在房市看好時,許多資金進入房地產,常常是減少中小企業再投資,讓台灣經濟缺乏動能。城市的表面蓋了更多房子,競爭力卻未上升。

    ◾️3.城市蔓延要不要有所限制?

    我是在地楠梓人,小時候,覺得楠梓是楠梓,高雄是高雄,去「高雄市」是進城。隨著時間過去,土庫、都會公園南側、台一線周邊...都經過大規模的重劃。重劃後,當然都市景觀變得整齊、道路更加通暢,空地也蓋起了新房。

    「高雄」變大了,人們心中城市的界線也改變了。現在的楠梓,雖然交通還有些許不便,但當然已算是市區。當我長大一點,高雄大學特區、橋頭新市鎮......的開發也成為政府宣傳的重點,只是路開好了,地重劃了,住進來的腳步卻越來越慢,有時會想,城市還會不會持續擴張下去呢?

    世界上有些地方想法不同,例如波特蘭都會區域政府在1970年代,就反而「劃地自限」,規範成長界線,將波特蘭的都會地區限制在370平方英里。結果是波特蘭的人口自1973年以來,成長了50%,但城市面積卻只增加2%,也因此波特蘭沒有美國許多城市常見的市中心凋敝或人口外流情況,市中心也成為全美商業機能最興盛、被評為宜居城市前幾名的地方。

    而發展較久,機能停滯的市中心,則可以透過指定商業提升區域(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的概念,取得暫時租稅優惠、有條件放寬都市計畫法規、推動行人環境等基建改善、集體招商與聯合行銷等政策工具,活化區域後,也重新讓閒置房屋與土地利用,提升價值和稅基。

    類似於「成長界線」的做法,在歐洲更是早已實行,德國從百年前就採取市區劃分令(Fluchtlinienplan)限制城市無止境成長。而英國也從1930年代開始利用都市外圍的大塊長條狀保留綠帶(有些根本就是森林)限制都市擴張發展。也讓城市機能保留得更好,市中心欣欣向榮,交通以大眾運輸為主,也兼顧生態永續性。

    ◾️總結 好過日對「市地重劃」的回答:

    總結以上幾點,我認為市地重劃必須改變,因為市民並沒有真正享受到市地重劃的利益!重點不只是「公不公辦」,而還必須要在大高雄土地整體的盤點規劃下,不以量取勝,不以市地擴充為方向,而是進行關鍵地區(如舊有工業區、水岸、車站周邊再開發)的重劃,同時配套良好的交通基礎建設,結合車站節點與轉乘機能,讓人口「重回市區」。

    同時,要檢討整體都市計畫,規劃城郊保留地帶,串連郊山、河湖、都會公園建構生態廊帶,減少無止盡向外開發。並引進市中心活化機制,讓政府仍可透過強化土地利用、取得相關稅收。如此才能達到好過日一直強調的永續發展!

    #高雄 #好過日 #市長政策參戰 #市地重劃

  • 鹽行重劃區土地標售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11 11:45:55

    去年底爆發寶佳集團炒股案,震驚全國,該集團以建商起家,靠著土地建物買賣累積雄厚資金,並跨足股票市場,在房地市場呼風喚雨,也被認為是連續10年台灣第一大的推案建商。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與政策,造就如此龐大的「建商托拉斯」想來答案很明顯,就是不斷被炒作哄抬的地價,中小建商進入市場的門檻越來越高,不斷被排擠,大型財團則從中獲益,全台第二與第三名的建商總資產合計,居然還比不上第一名的寶佳,令人驚訝。
    這樣的情狀竟然在臺南也在逐漸崛起中。他提到其他縣市政府在打房、降低地價時,我們的市府卻跟國產署一樣,帶頭哄抬地價,區段徵收的土地標售案,起標價與得標價遠遠高於附近地區平均地價。
    東區平實營區標售案,國泰建設以每坪65.4萬元得標、和宜建設以每坪58.3萬元得標、豐邑機構旗下旌旗開發以每坪98萬元得標。對比同期附近虎尾寮地區的地價只要40萬元,價差懸殊。
    運河星鑽標售案,得標金額每坪從66萬到99萬不等,同期(109年)附近金華新街平均交易價每坪15.9萬元,同樣也是附近的金城街每坪13.5萬元,價差高達六倍。
    南科實小附近地區,去年平均地價每坪10萬,區段徵收後飆漲到20-30萬。現在南科附近地價,A,B,C區20萬。F,G區20萬。L,M區30萬。其他如萬年路的舉喜重劃區,永康區的鹽行國中重劃區,族繁不及備載。區段徵收土地的起標價與得標價都遠遠高於周邊地段,。
    這麼高的標價是如何計算的?有什麼標準?公平性又如何? 計算過程不公開透明,計算結果也不符合行情價。
    台南市的債務還款率不斷提高,原來就市府「生財有道」,我們的地政局與都發局儼然就是「土地開發局」,帶頭哄抬地價,雖提高市府收入,但這樣的還款效率有意義嗎? 目前在平實營區,由寶佳集團推出的預售屋大樓,一坪就要40萬起跳,年輕人或一般中等家庭只有望而興嘆了!此外,旺詮也提到超高金額的標價排擠本土中小建商,只會圖利大財團,財團不斷累積資金,甚至形成壟斷,跨足各大行業,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廣,我們正在培養另一種托拉斯現象!所以旺詮呼籲,土地標案的標價應符合該地區行情價,甚至低於一兩成,照顧本地中小建商,才不會形成壟斷,市有土地也應釋出部分作為公共用途,如社會住宅或公有停車場等,而非全部拿來標售獲利,把土地翻倍漲當成是政府「德政」。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