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鹽基度公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鹽基度公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鹽基度公式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烤了20顆的蟹殼黃,這個量給兩個人不可能在2天內吃完。 為了維持新鮮口感,所以將烤好的蟹殼黃冷卻後,用食物冷凍袋包裝送入冷凍。 如果你的冷凍庫很擁擠,為了避免壓迫變形,最好就是放在保鮮盒,畢竟蟹殼黃是酥脆的壓到會破碎。 今天早上的早餐就是它! 從冷凍庫取出來,直接放入桌上型的小烤箱烘烤。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Ciao! Kit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素食 Vegan】濃郁香甜蕃茄濃湯 / Creamy Tomato Soup 每當秋冬季節,想喝濃湯的慾望跟溫度成反比,現在蒙特婁幾乎天天下雪,零度以下的溫度,所以天天想喝湯?。市面上食譜何其多,南瓜濃湯、花椰菜濃湯、蕃茄濃湯...,每次都按照食譜做當然可以,但是我做菜喜歡了解基本原則,掌握一個...
鹽基度公式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5:36:47
【凱鈞話趨勢】不節食也能打造孅盈體態?掌握每日營養和熱量攝取,三餐真的好饗瘦,15種先吃孅盈的美味好夥伴,一起開動囉! 為保持輕盈體態,不少人以為只能靠極端節食才能達成,這樣不僅容易出現忽胖忽瘦的溜溜球效應,更讓健康受到威脅,實非長久之計!事實上,只要掌握正確的健康飲食原則,不需挨餓且餐餐吃得飽,...
鹽基度公式 在 愛麗森|美妝穿搭旅遊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1:10:56
#愛麗森料理繪本 愛吃炸物的看過來!👀這集跟你們分享油炸料理的小訣竅喔!比外面賣的還好吃😋自己講~😛 敢大膽保證好吃是因為,跟老爸學來的~家傳炸物秘訣,完全不藏私地分享給你們了!❤️傳統油炸從肉片的處理、裹粉、油溫控制都有很多小撇步。把今天這篇收藏起來,你也可以像我炸出這麼色澤金黃漂亮,外酥內嫩的...
鹽基度公式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如何準備學測地科 📍|前情提要| 地科地科,讓你ㄎㄎ。在學測自然的四科中,物理、化學屬於基本分,基本上題目不會太難,大多數人考出來的分數也不會差太多;而生物、地科則是和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因為這兩科的題目很活,而且很常考一些枝微末節的觀念。所以...
-
鹽基度公式 在 Ciao! Kitc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1-30 11:29:58【素食 Vegan】濃郁香甜蕃茄濃湯 / Creamy Tomato Soup
每當秋冬季節,想喝濃湯的慾望跟溫度成反比,現在蒙特婁幾乎天天下雪,零度以下的溫度,所以天天想喝湯?。市面上食譜何其多,南瓜濃湯、花椰菜濃湯、蕃茄濃湯...,每次都按照食譜做當然可以,但是我做菜喜歡了解基本原則,掌握一個大致的概念與流程,依據今天的心情、現有哪些食材、整體味道搭配,在廚房內自由變奏做出我的風格!
濃湯或是puree的「公式」是什麼呢?
確定主要食材→ 選擇搭配何種辛香料或蔬菜 → 將上一步驟食材炒出水份或至金黃焦褐 → 選擇搭配其它增添芬芳的調味,好比香料或任何醬料 → 倒入液體以中小火煮透所有食材 → 攪打成泥。
即使看似簡單,稍微改變上述任一步驟,例如使用不同技法、添加不同的蔬菜或香料、拌炒程度加深、慢煮時間拉長等,料理成果都大有不同。”
超快速備料、增強免疫力、瘦身效果一級棒濃郁香甜的蕃茄濃湯,想對自己&身邊的人好一點的朋友們,快點多做多喝,對你只有好處的。
完整食譜看這邊:https://www.ciao-kitchen.com/single-post/2016/11/30/tomato-soup
※材料配方
六人份
備料時間:5分鐘 / 料理總共時間:1小時15分鐘
番茄 10顆
洋蔥 2顆
大蒜 8瓣
杏仁奶(almond milk) / 椰奶 (coconut milk) 200 cc.
香料 *羅勒、奧勒岡、百里香、鼠尾草都可以
楓糖 / 黑糖 (brown sugar) (for vegan) ; 蜂蜜 15g *糖量僅供參考,依照個人口味、蕃茄品種調整
橄欖油、鹽、胡椒 適量
完整食譜看這邊:https://www.ciao-kitchen.com/single-post/2016/11/30/tomato-soup
-----------------------------------------
Follow 巧兒灶咖 Ciao! Kitchen 看更多影音圖文食譜、料理科學與烘培技巧分享!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yCiaoKitche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iao_kitchen/
Website: http://www.ciao-kitchen.com
-----------------------------------------
鹽基度公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烤了20顆的蟹殼黃,這個量給兩個人不可能在2天內吃完。
為了維持新鮮口感,所以將烤好的蟹殼黃冷卻後,用食物冷凍袋包裝送入冷凍。
如果你的冷凍庫很擁擠,為了避免壓迫變形,最好就是放在保鮮盒,畢竟蟹殼黃是酥脆的壓到會破碎。
今天早上的早餐就是它!
從冷凍庫取出來,直接放入桌上型的小烤箱烘烤。
烤箱不需要預熱。
至於時間溫度,每家家庭小烤箱的大小、跟溫度都不同,所以第一次自己測試最佳狀態。
烤完後的蟹殼黃,跟剛出爐的一樣酥脆好吃,甚至於更好吃!😄
▪️▪️▪️▪️▪️▪️
昨天給的食譜就像每一次,都是用在腦子裡的基本公式計算,做完之後感覺成品好吃、滿意,再回想我加了什麼?加了多少?
發酵麵糰 的基本配方很簡單;
麵粉、水、酵母、少許鹽
發酵麵團重要的就是酵母,因為你要有氣孔的組織嘛!
多少麵粉比多少乾酵母?
乾酵母請用1%~1.5%(依照氣溫天氣冷我就會多用一點)。如果你有穩定的、最佳的發酵室溫,當然酵母維持在1%比較不會有酵母的氣味,我對酵母的味道很敏感,太多我品味的出來那一股發酵酸味。
做中式發酵麵點,我總是會除了酵母還會加相同比例的泡打粉,原因是讓成品的發酵氣孔更為細緻,防止麵糰發酵不完全。
至於其它成份;糖或是油在可加、可不加中自行決定。
加糖 主要是在風味,還可幫助發酵過程的活力。加了糖,可以讓麵食成品咀嚼起來有些甜甜的麥香。
使用量約麵粉佔比不超過10%。(當然也可以依照成品需求酌量增加。)
油 則是可以增加成品口感的保濕度,還有光亮感。
在做酥皮點心時除了「油酥」中的高油量,有些食譜也會在發酵麵團中加入高的油脂量,增加烘烤後的酥性。
而至於酥皮點心中「油酥部份」;
油酥 主要是用來形成麵層之間的層次。
在做歐式的酥皮點心中得到的概念,層次越多,油脂含量比例就要更高,如此在擀壓的過程才會有足夠的油脂分佈,如果油脂少、層次多,那麼出來的成品就發揮不出效果了。
做中式的酥餅原理也是一樣,如果要層次多而漂亮,口感酥脆油酥含量比就要高。
比如;現在中秋節大家都喜歡的芋頭千層酥,這種薄又酥的點心就要油脂比多。
燒餅或是蟹殼黃除了外殼酥脆,還有層次,吃起來口感鬆軟不發硬。
油脂可以比千層酥少一些。
處理千層方式有大包酥,小包酥。
大包酥;整張麵皮塗上油酥或是包上油酥。再進行擀壓。
小包酥;將麵糰與油酥分割單一份量,再一ㄧ包裹、捏實、擀壓。
一般做大包酥的油會調的比較稀容易塗抹,油、粉比大約1:1(自行調整濃度)
小包酥的油質會用固體,大約跟麵團一樣的柔軟度。是油粉1:2
油脂的選擇則是採用固態油脂,奶油或是豬油。
原因是固態油脂冷卻後會凝固好操作,還有就是豬油溶點高,一般酥皮點心要達到酥脆的效果烤溫比一般高,用熔點高的油脂穩定性好比較不會變質。相對風味口感也比較好。
我們在營養學的課程中學習到,豬油的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相當,跟一般植物油相比沒有健康影響上的問題,我想這些觀念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
有人問我,做酥皮點心除了豬油以外,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油?
我的回答就像上面我分享的,如果要高溫烘培,豬油比較很理想。
如果吃素的人要選擇植物油也是可以,這就是技術問題,跟什麼油脂比較適合就沒有關係了。
不過我要特別建議,選用植物油烤箱的溫度就不要超過180度C.
再回過頭說說蟹殼黃。😄
終結上面籠統的解說,說真的腦容量也不大,很多就是粗淺經驗足夠一個家庭主婦的應用,如果要做商業食品當然就要有完整一致的配方比。
當我做蟹殼黃,為了健康我的油酥由我決定,畢竟我不是工廠生產,口味大於健康。
油酥 我覺的足夠油脂就好,不會執著一定要用好用滿,配方中油脂我其實沒有全部下去,結果一樣不差。
怎麼計算油脂要用多少?
中式點心以麵粉比100%計算油脂40% ~50%⋯⋯都有,你要多少佔比?可以自己算算看歐。
總之、做料基本功、概念先整理清楚,舉一反三做起來會更輕鬆。
鹽基度公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烤豬肋排
一份兩排1.47公斤
ㄧ早起床先將肋排醃製入味
公式~
肋排⋯1000g (計算基準)
鹽⋯12g
匈牙利甜椒粉⋯10g
辣椒粉⋯3g (可選)
塔巴斯克辣椒⋯5g
蜂蜜⋯40g
白胡椒粉⋯適量(增香去腥)
放入烤盆醃製:約2小時
烤箱預熱140度C
將烤盆上覆蓋上鋁箔紙~
低溫烘烤3小時。
完成後將湯汁過篩倒入小鍋,加入蒜泥(如果喜歡)大火煮至濃縮。
調味鹽、蜂蜜(如果喜歡甜味可以酌量加)後加入一塊約30g-50g奶油.
將濃縮醬塗刷在肋排上
烤箱轉高溫220度C烤製上色(約5-10分鐘)
可以搭佐;
烤肉醬汁
莎莎醬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43479001/posts/356928015798645/?d=n
大蒜蛋黃醬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43479001/posts/365278701630243/?d=n
(配方中捨棄帕梅薩起士改用檸檬🍋汁)
再炸一些薯條
美好的陽光☀️
在庭院裡來點烤肉不錯的選擇!
**
醃製的鹽使用量,依照醃製入味的時間可以略為調整,時間長鹽量依照配方比。
時間短可以增加到1.5%
時醃製不要忘記塔巴斯克也有鹹味。
最後塗刷的醬料調味鹽,鹹度可以依照烤完之後肉的味道調整。
整個完成後還有莎莎沾醬的鹹味。
所以肋排整體味道會是足夠的。鹽的用量略約保守,情願可以補足修正也不要一次完全到味。😄👍
*不建議一開始醃製肋排時用乾燥的香草香料或是蒜。
原因是;烘烤時會在肉上留下黑點。
喜歡香草味的人可以在完成烘烤時再灑上增加視覺或是香味。
▪️▪️▪️▪️
奧地利烤肋排 跟美式肋排不同?
美式肋排比較甜。用了多量的蜂蜜、還有烤肉醬、番茄醬。
奧地利烤肋排調味上相對簡單。喜歡可以試試。😄
鹽基度公式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mmer二粒小麥
#古早小麥
#Farro麥種組合
#以麵筋極弱的高水量麵團來看割線的重要性
#Breadscoring
#45趴以上高礦物質麵粉的酸種麵包氣孔
不斷地實驗下出現了一個狀況就是這個打算寫的文不知道怎麼寫!
自從前兩個實驗. 一個較低水量, 一個高水量的比較還不夠. 這次要挑戰的是30% 的Emmer全穀粉.
這個麵團的組成是
1. 30%Emmer 全穀粉
2. 15%Weizenmehl1050 ( 相當於法粉T80 義大利麵粉 Typo 1)
3. 55% Weizenmehl 405 ( 12.8%高筋粉)
4. 水 75%水合+ 5% 成團後拌入
5. 橄欖油 3%
6. 鹽 2%
7. 以Emmer 2/3及 斯佩爾特全穀粉1/3 餵養的licoli. 加上Emmer 1:水1在28度3 小時後使用 19%
8. 很多, 沒有秤量的核桃
首先. 這個實驗有趣的地方從酸種液種餵養開始! 你如果看過我的文就知道我近來都是用中筋粉餵養以上面的餵養方式來做包. 而且中筋在3小時內長的高度通常就是1+ 1/2
這個很不同! 除了它是全穀粉以外. Emmer 就像它一般給人的印象好像比較多的一些營養素? 反正它長這種高度也很像裸麥的樣子. 這也就是之前一直有的印象. 在我的感覺. 它是一個操作溫度和裸麥相反. 但是麵團的黏度及長不大的樣子跟裸麥很像的一種古早小麥. 因為很多古早麥都不太適合在麵包烘焙( 因為沒辦法有好的麵筋. 但是我覺得如果大家都把這些麥子當裸麥來想. 不要跟高筋粉比. 那麵包就可以多樣! )
所以就出現有種叫Ferro 的整粒穀物商品不知道有沒有人聽過? 通常都是拿來水煮. 就像煮米飯一樣. 它的組成就只有三種麥子: Einkorn, Emmer 及斯佩爾特! 其實外國人比較不能欣賞單吃穀粒的方式. 通常它們都會跟沙拉的一起混( 反正也黏不起來)就像藜麥流行的吃法. 或是直接在煮的時候就調味. 但之後才來混蔬菜...
回到主題. 當我們有這麼多不細緻的粉時它所謂的oven spring 就可想而知了. 通常比較粗糙( 礦物質高或是全穀粉) 的麵粉完成的麵包它的割線會裂得很不同. 這個在今天的麵團表現上都可以看得到.
處理的方式大致和之前的相同. 但你可以看到我的酸種使用量大大降低. 因為它長得太快. 我怕過酸.吃起來也是比較酸. 我通常都是做完前面的一整套後. 在準備放入方型玻璃皿時設定時間. 也就是我大概會先預測整形的時間. 這個"理應" 跟之前差不多的. 在比較少酸種下還是讓我提前35分鐘開始分團整形. 這是對我來說的一個新發現!
或許, 你會覺得這次的麵團很扁. 可能你會想是不是放入烤箱太晚? 是不是烤箱不夠溫度, 是不是蒸氣出問題? ( 這也是我建議新手先玩鑄鐵鍋烘焙的原因. 因為只要面對你的麵團所出現的問題就好! )
在我這幾年的觀察中. 扁的高水量酸種麵包...通常都是你的麵團有問題. 例如你的麵筋弱就是一大問題! 如果你的麵包都是用80%以上的高筋粉. 那麼就是你處理麵團的問題. 這個問題很大. 最常見的就是不懂得觀察麵團. 但這也是需要經驗累積的. 也就是說, 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公式. 多少酸種就要多少時間的基礎發酵. 這跟你一開始混拌時的動作與加入的水溫甚至是麵粉的品牌都是息息相關的. 當然很多的高筋粉並不等於護身符. 因為麵筋會老化. 麵筋也會斷筋... 這些只有在你懂得去讀取的時後才能知道及改善的.
另一個在這次的烤焙中出現的問題是當我開燈只給蒸氣時. 發現溫度降得比之前快很多. 這個我也不知道原因. 只能先想是不是我烤箱得預熱再長一點. 所以我在約11分時就開火維持溫度200度了. 這個麵包比上一個黑很多. 後續烤溫220烤完.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礦物質含量多很多. 並且你也看到它剛開始餵養的成績. 這也代表澱粉轉化醣類的多寡. 它全部都出現在表面的焦糖化梅納反應上.
可能自我感覺良好?
但我覺得這次的很弱的麵筋完成的酸種麵包. 以這樣的水量( 近82%) 來說. 孔洞是很不錯的. 因為你可以看到沒有非常細小密集的氣孔分散在各地. 那通常是麵筋處理不當. 所以我想這應該就是它應有的樣貌.
切面的顏色也與之前的很不一樣. 這些都是自然光下的切面圖. 但因為背景不同所以顏色也不太一樣. 不過我個人覺得實際上的顏色比較類似背景有斷樹的那個顏色.
有沒有仔細看了一下這個麵糰的孔洞? 我真的覺得中間一刀的double scoring 發展出來的氣孔比較勻稱. 撐得也比較開.
接下來還有一個實驗要分享. 是關於發酵籃的問題.... 待續...
最後要附上我們家的兩隻貓跟我自己的心境. 其實牠們最近出們都很快就回家了. 因為後院太多障礙物. 老爺因為是周六臨時趕盡殺絕. 還沒有想到要如何處理這麼多的木頭. 然後現在竟然下起了雨...通常木頭要有點乾才能處理. 因為你不能用手折斷. 只能拿電鋸. 容易滑很容易受傷. 除非請專門的公司.有大型的機器來. 但老爺這幾天根本沒空. 下周也沒空... 看來就只能這樣放一兩個月了!
這兩隻貓旁邊的那棵樹是我還捨不得放棄的芭樂. 去年po過. 因為某根樹枝長太高後來被我剪掉的那顆. 那之後它就不太聽話了. 一個冬天過去. 我還是想換土試試... 看看這裡看看外面... 想到德國剛發布封城延長至3/28!!!
頓時陣陣寒意襲來...
#德疫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