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鳳山客運總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鳳山客運總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鳳山客運總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鳳山客運總站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7萬的網紅高雄美食地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攤真的是用老滷汁醞釀出來的醇厚滷味🔥尤其淋上這帶有水果醋香的醬汁,真的是清爽又開胃!!第一次吃的話,這招牌先滷後炸的 #香酥鴨 必點,愛吃辣的獨門自製辣醬,香氣真的也是一度讚👇 #在這13個點才吃得到...

  • 鳳山客運總站 在 高雄美食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21:00:27
    有 1,771 人按讚

    這攤真的是用老滷汁醞釀出來的醇厚滷味🔥尤其淋上這帶有水果醋香的醬汁,真的是清爽又開胃!!第一次吃的話,這招牌先滷後炸的 #香酥鴨 必點,愛吃辣的獨門自製辣醬,香氣真的也是一度讚👇 #在這13個點才吃得到

  • 鳳山客運總站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5-22 12:00:01
    有 77 人按讚


    #好過日考察系列第22
    紐約百年車站 之 中央車站

    今天是好過日「車站考察日」。在高雄鐵路地下化即將完成之際,大高雄將出現三個大型車站,左營車站、高雄車站、鳳山車站,當大家期待或疑惑這幾座車站的設計同時,我們就來看看「世界之都」紐約的幾大樞紐車站。

    首先,當然我們要來到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又稱大中央總站),這可能是美國、甚至世界最知名的車站。

    雖然、大中央車站的運量在世界上、甚至紐約本身,都不是最高的,但仍保有世界最多月台(44)之名。而布雜藝術(Beaux-Arts ) 風格的大堂,現代車站幾乎不可能出現的宏大公共空間,都讓這座車站成為鐵路史上的重要象徵。

    車站由紐約中央鐵路創辦人,鐵路大亨Cornelius Vanderbilt家族出資,在1913年完成,實際上已是此處的第三代車站建築。目前為大都會北方鐵路、紐約地鐵7號線、萊辛頓大道線(4號、5號、6號線)及S線交會的地下化鐵路車站。

    實際來到車站外頭,或許因為四周充滿200m以上的超高大樓,車站的本體比想像中還不起眼,但一穿過猶如劇院大門的入口,挑高的下沉大廳,立即帶來視覺上的震撼。綠色天花板上,畫得是「鏡像」黃道十二宮,厚重的石柱間則分別是通往大都會鐵路、地鐵車站、商場、大都會人壽大樓...的不同入口。

    興建這座大車站的20世紀初,是美國鐵路的全盛時期。

    當時公路尚不發達,根本沒有航空,鐵路是橫貫北美的最佳路徑,也是客貨運主力,甚至軍工國力的象徵。

    世界第一大都會,當然要有最華麗的車站,或許紐約人在建造大都會車站時,也有這樣的想法,以至於車站不斷精益求精。在第一代中央車站全面翻修(1900)僅僅3年後,為了電氣化時代的來臨和安全性提升,中央鐵路董事會成員Vanderbilt二世、William Rockefeller、J. P. Morgan這些一代商業鉅子,一致同意徹底重建車站。

    和歐陸的終端式車站不同,立體構造的中央車站,能追求結構上的對稱性,帶來紀念性的空間。

    然而,紐約還有另一座壯麗程度不相上下的車站。

    比中央車站早了3年(1910)完成的賓州車站,是紐約中央鐵路的競爭對手賓州鐵路的總站,雖然當時在面積、月台數上不如中央車站,但使用鋼材挑高開闊的空間和較佳的自然採光,讓賓州車站更有種輕盈的感覺。

    這兩座車站,成了紐約的驕傲,總進出人次超過全國各地,而中央車站四周的中城區也成為紐約地價最高的區域,許多大企業與豪華飯店紛紛落腳於此。

    但好景不常,在鐵路運量達到最高峰的二戰後,隨著國內航空的興起,公路的擴張,鐵路客運快速衰退。另一方面,紐約高昂的地價,讓佔地廣闊的車站成為地產開發商覬覦的資產。

    1963年,一度被認為是紐約屹立不搖地標的賓州車站,在挖土機的隆隆聲中倒下,紐約時報當時報導寫到:「城市付出代價,得其所要,最後會自得其果」。賓州車站改建後,成為麥迪遜花園廣場(尼克隊主場)和辦公大樓,鐵路車站使用面積大幅縮減,侷限在地下層。一位史學家就寫道:「過去人們抵達這座城市時像是神一樣,現在則像老鼠一樣在地下逃竄」

    同一時間,中央車站也有多個改建計畫,包含拆除車站改建為世界最高樓在內。但後來通過的是將車站附設的辦公大樓拆除,改建為59層,246m高的大都會人壽大樓,於1963年啟用。大樓龐大的量體,對尚存的中央車站大堂形成嚴重壓迫,引發不少議論,但隨著鐵路公司的財務進一步惡化,1964年一度爭得你死我活的紐約中央鐵路和賓州鐵路合併,還計劃進一步拆除車站僅存部分興建大樓。

    在已經失去賓州車站後,紐約人這次受不了了,許多名流也紛紛站出來反對開發計畫,包含甘迺迪總統遺孀賈桂琳在內,她說:

    「難道剝除所有值得驕傲的紀念碑,讓可以啟發孩子的城市歷史與美麗一丁點不剩後,讓這座城市慢慢死去還不夠殘酷嗎? 如果下一代無法從城市的過去中得到啟發,他們要從哪邊找到為未來拼鬥的力量? 美國人重視過往,但卻為了短視近利而摧毀了重要的遺產。 也許現在是站出來抵擋這波浪潮,以免世界只剩下鋼鐵與玻璃盒子建築的時候了!」

    因此,在改建計畫曝光後,紐約市歷史地標保存委員會宣布中央車站為歷史遺產,經過漫長訴訟,最高法院於1978年判決「保存有理,並未侵犯鐵路公司財產權」,因而車站才得以留下。

    之後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得以保留的中央車站進行了一連串的修復和現代化,以原貌陪著紐約客度過911事件(從此大廳掛起巨幅國旗),進入到21世紀。

    這樣的故事,以及紐約歷史資產保留的教訓與奮鬥史,在當前的高雄,應該也是很值得省思的。

  • 鳳山客運總站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1-25 17:00:26
    有 118 人按讚


    #車站區域創意改造第三集:O10 衛武營
    #地方經濟好過日說說看
    文/ 李雨蓁
     
    我們的車站創意改造系列來到第三集,延續第一集的輕軌、第二集的紅線,我們先以每條線一站的步伐,回到好過日的老巢:衛武營站。
     
    和前幾站不同,衛武營站並不缺乏創意的氛圍,因為這邊早已設置了「高雄好過日總部」,啊不,是衛武營藝文中心。今天的重點也不是車站本身,而是結合TOD概念的站區未來發展。
     
    ●融入藝術資訊的站體意象
     
    最近各位如果有來衛武營,可能會發現多了一座新的出口,這就是去底底開通的衛武營站6號出口和聯通道。這座通道採取「管幕工法」,在施工時維持上頭的三多路通暢,因而80公尺長的通道造價就達2.3億元。通道用到了部分轉乘棕線的預留空間,經過時可發現,比起一般捷運通道來說也顯得格外寬敞,並增設可出租的店鋪。

    然而,如果我們看到世界許多新建的大型藝文場館,例如韓國首爾東大門設計中心、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等,都可以發現出口多少會配合新建築意象略作修飾融合。然而衛武營卻因和建築師溝通不良,Mecanoo不願調整設計,導致園區內車站並未採取共構或特殊設計,甚為可惜。

    我們認為,至少在車站內的通道長廊,透過藝術設置、演出訊息、甚至讓藝文中心服務與紀念品商店優惠進駐捷運站商店,都是增添園區融合感的作法,也讓尚未進入園區的遊客,增添一分期待的感覺。
     
    ●便利為上的車站轉乘
     
    未來的衛武營站,將會是捷運黃線四大轉乘站之一,目前Y16站設計尚未定案,我們只能從少許的資訊猜測,站體預定點已從自由路北邊,澄清路上移動到了自由路南邊,國泰路上。

    也因此連通道可能會位在衛武營藝文中心靠自由路的廣場區,在施工期間交維應該較為容易。我們希望,捷運系統都應以最小距離站內轉乘為目標,如果連通道超過200m,甚至可仿照香港、首爾地鐵裝設平面輸送帶系統,減少轉乘時間。
     
    ●沒有落實TOD導向開發的 #鳳山
     
    今天討論衛武營站的重點,要回到TOD發展模式,也就是公共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如果各位打開衛武營站周邊地圖,以O10/Y16站中心劃個直徑400公尺的圓,在圓圈以內的,大部份是公園、空地、機關、醫院.... 雖然就醫和藝文族群都能便利使用,但這樣的發展模式,是不利於撐起利用率的。可以注意到,橘線鳳山四站,搭乘人數幾乎都是高捷排名倒數前十,這和城市結構、站區開發強度、站區轉乘便利性等因子都有關係。
     
    我作為世世代代的鳳山人,當初曾引頸盼望高捷的通車可以振興鳳山的舊市區,不料十年後,不但鳳山舊大統商圈沒落了,人口外移到文山,華鳳特區等建商圈地的重劃區。就連整條橘線東段都相對失去活力,橘線好像靜脈把人潮與消費力送回高雄的心臟,再透過大動脈紅線輸送到巨蛋、三多...等地方。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大的原因是在於捷運規劃並沒有伴隨城市結構的調整,也沒有新產業的策略性部署。
     
    ●什麼是TOD的精神呢?
     
    TOD要求以車站等交通節點為中心,以400-800公尺半徑建立服務核心,集產業、零售、文化、教育、居住等機能,讓居民可以在車站旁邊就享有各種機能。
     
    因而,TOD的規劃也需要以優良步行、自行車環境為本,提供高運量系統(動脈)和深入社區的轉乘方案(微血管),並在足夠密度的混合使用之下,良好規劃土地利用和綠化空間,最終讓更多居民願意放棄汽機車改用大眾運輸。包含Lancet在內的科學期刊發表的許多證據,發現這樣的發展理念,可以降低交通傷亡、增加居民健康、也會促進工作機會成長與市中心復興。未來隨著鐵路地下化通車以及黃線興建,鳳山還有軌道帶動發展的機會,不能因為政策規劃與執行無能,再一次錯過!
     
    ●衛武營的潛能
     
    衛武營周邊充滿低利用度的空間,這些土地未來的變化,或許就是實踐TOD開發,改變站區機能的契機。
     
    衛武營站的東側,直到下一站鳳山西站間的大片空地,是本來93%土地由台糖持有的自辦國泰重劃區,2003年台糖委託華友聯建設重劃。然而,重劃工程雖早已於2010年完成,可是重劃公司和台糖為了工程款分攤問題有爭議,地主也因土地劃分爭訟,道路封閉多年,直到2014年才開放。未來的開發,都發局仍應做好都審等把關,確保地主好好規劃。
     
    最後,我們要回到好過日的家:建軍跨域基地。
     
    建軍站過去是高雄公車處最大的總站,興建於1977年,主建物地上三樓地下一樓,以往是公車處的辦公室,但自2014年公車民營化後移撥為統聯客運及東南客運的調度站。 2016年1月29日,建軍辦公建築化身「建軍跨域基地」,招募民間創意團隊進駐,目前也是高雄好過日的秘密基地(喂,早就不秘密啦!)。
     
    在黃線完成後,這塊市有土地其實應該有更強化的利用機能,以免浪費。我們期待市府一方面能引進資金,進行共構開發,一方面也應在招標規範中,將公車轉運站與青創基地與藝文創作相關空間保留在內,適當的引導適合衛武營站區的機能進駐。 期許有一天,這裏能出現和衛武營輝映的地標建築,也成為衛武營站的服務核心!
     
    #高雄 #好過日總部 #衛武營站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