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鳳寫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鳳寫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鳳寫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鳳寫法產品中有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侯信永-寫字的力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抽獎公告🎊 【#免費簽名教學】第7回 哇喔! 本回合一共有188 位留言! 也是截至目前最多的一次👆 開心的是 這次的活動幫我找回失散30年的國小同學,也是美女教官Mary Hou😁 還有好多粉絲朋友幫忙分享抽獎活動~愛你們💓 也要感謝小品雅集 鋼筆文具專賣店大力贊助! 這次獲獎的六位幸運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昨日我在節目中提過郡守二千石,刺史八百石。趙博話那個字應該讀「擔」。我話我會讀「石」,但在節目中我也沒有再詳細講。今日我詳細講讀「石」音和讀「擔」音的分別。為何我認為讀「石」。康熙字典注音是石,清朝語言學家都是注「石」音。石字俗音是「擔」。很肯定漢朝時是讀「石」那不完全是「石」音。《後漢書》《法言》...

鳳寫法 在 侯信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8:05:50

· 🎊抽獎公告🎊 【#免費簽名教學】第7回 哇喔! 本回合一共有188 位留言! 也是截至目前最多的一次👆 開心的是 這次的活動幫我找回失散30年的國小同學,也是美女教官Mary Hou😁 還有好多粉絲朋友幫忙分享抽獎活動~愛你們💓 也要感謝小品雅集 鋼筆文具專賣店大力贊助! 這次獲獎的六位幸...

鳳寫法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1:39

向遠古◎楊牧 是從來沒有一個音符 如此綽約,可是默默無聲 也許你本屬於遠古的韻律 曾經翩翩飛於多爭執的年代 一朝厭倦了宮商嘈切,決心逸去 隱入被遺忘的樂府— 潔白綽約,你是崑山之玉 直到李憑中國彈箜篌 鳳凰驚叫,乃悠悠醒來 不行兮夷猶 等候著 而那已經是石破天驚的第九世紀了 秋雨逗落在紛紛大...

  • 鳳寫法 在 侯信永-寫字的力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1 15:03:37
    有 108 人按讚

    🎊抽獎公告🎊
    【#免費簽名教學】第7回

    哇喔!
    本回合一共有188 位留言!
    也是截至目前最多的一次👆
    開心的是
    這次的活動幫我找回失散30年的國小同學,也是美女教官Mary Hou😁
    還有好多粉絲朋友幫忙分享抽獎活動~愛你們💓
    也要感謝小品雅集 鋼筆文具專賣店大力贊助!

    這次獲獎的六位幸運兒也出爐囉👏
    1|許家倫 Chia-lun Hsu
    2|林盈糸 Lin Mi
    3|郭晏玲 Cathy Kuo
    ►三位可獲得簽名組
    #簽名的解析都在底下

    4|李悅賀 李小雯
    5|李雪雁 Hsueh Yen Lee
    6|任家鳳
    ►獲得日本白金PREPPY鋼筆+2支卡式墨水
    #請在23日週四中午12點前私訊收件地址

    〖風格簽名解析〗
    #許家倫
    家倫的簽名組,屬疏朗、通透的風格,可以把握底下幾個特色:
    1.「許、倫」為寬形字,在書寫的時候為了避免寫起來太過豐腴,可加增加組合上的變化,如「許」:可寫成「『言』高、『午』低」,「倫」的「亻部」比例偏小。
    2.「家」的骨架、主體為瘦長形,但是上方的「宀」是寬大的。最後一筆「捺畫」,稍微寫長一點、上揚些,看起來會有朝氣、活潑許多。

    #林盈糸
    盈糸的簽名,個人覺得「盈」的難度會高一點。提出幾點參考:
    1.這三個字的造型變化是「越來越瘦」,「林」寫起來是最寬的。但為了避免「左重右輕」的情況,在寫「糸」的「小」時,不宜寫太扁、太瘦。
    2.「盈」的「乃」字屬動態字,所以筆畫的斜度還蠻重要的。再來是最底下的橫畫,寫長會比寫短好看。

    #郭晏玲
    晏玲的筆畫偏多,可多留意「筆畫連寫」跟「筆畫減省」的要領:
    1.「郭」的左上方,在第二畫(橫畫)寫完後,就可以接著寫兩筆「直畫」跟「撇畫」。這樣的寫法,會來得比寫一個「口」更順手。而在寫「晏」的時候,上面的「日」要接下方的「安」也是同樣的概念。
    2.最右側「令」字,上方的「人字旁」務必展翅,整體才會開闊、大方。

    三位先練習看看,也歡迎私訊,或貼上來分享練習的成果。

    ✍️更多簽名學 https://reurl.cc/W3Lyde

    #醜字救星 #美字啟蒙

  • 鳳寫法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5 13:04:05
    有 447 人按讚

    陈寅恪《王觀堂先生挽詞 并序》
    ——導言:1927年6月2日,清華國學院導師王國維先生以自沉昆明湖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好友陳寅恪寫下《王觀堂先生挽詞並序》,稱得上韻體文字的大著述,寫法很像王國維《頤和園詞》。《挽詞》長一百一十二句,可謂觀堂(王國維)其人學問與政治命運的哀歌。其主旨在於書寫王國維的學問歷程與高才隆遇,多述掌故,既深惋王國維之死,也藉此自抒懷抱,以清詞麗句編織結構而成絕唱。
    此詩陳氏應初撰於1927年王國維自沉後兩三月間,後復撰一序及一挽聯,暢發其旨。挽詞、序言與輓挽聯乃是一個整體。陳氏曾將此詩奉贈羅振玉等師友指教,也下發清華國學研究院學生研讀,並通過《國學月刊》《學衡》等雜誌發表。
    當代著名學者劉夢溪先生在《王國維、陳寅恪與吳宓》一文中認為,陳所撰《挽詞》的長序,闡述了作者的文化觀點及王之死因,不僅對王之選擇赴死給以文化意義上的正解,同時也是解開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與社會變遷謎團的一把鑰匙。「中國文化」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晚清和近代知識分子自我反省其檢討傳統的用語,對中國文化本身而言,是「他」者的概括。所以上一個百年,這個概念雖被過旋轉不停地給以討論和解說,而終無結果。以至於晚年的錢鍾書先生,與來訪的學人開玩笑,說誰再是講東西方文化,我「槍斃」他(說的時候他拿起一支筆)。
    陳《輓詞》序的過人之處,是指出以綱紀之說為表徵的中國主流文化的意義,具有「抽象理想的之通性」,也就是柏拉圖的所謂理念。實際生活中是否能夠完全做到是另一回事,但它是傳統士子倫理上的人生規範。晚清以降的劇烈變動,既是社會結構的變遷,又是文化思想的變遷。簡而言之,傳統文化的核心從此崩塌了。因此為傳統文化所化之人的失落與痛苦,可想而知。王國維就是這樣的人。但失落與痛苦可以有不同的走向。由痛苦而新生,為更多的知識人士所選擇。既是未趨步新潮,也不必即死。但陳寅恪先生認為,像王國維是以文化託命之人,「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因此,王國維之死,不是殉清,而是殉為其所化的那種文化、那種文化理想、那種文化精神。
    「吾儕所學關天意」,王國維先生曾說:「國家與學術為存亡,天而未厭中國也,必不亡其學術。天不欲亡中國之學術,則於學術所寄之人,必因而篤之。」九十年後再讀斯文,我輩學人,當知王國維先生之死對於文化中國的深刻影響,陳寅恪先生和血痛書的所切所籲。——2017/06/03 來源:鳳凰網)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Ej5G54.html)
    王觀堂先生挽詞序
    ——陳寅恪

    或問觀堂先生所以死之故。應之曰:近人有東西文化之說,其區域分劃之當否,固不必論,即所謂異同優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義焉。其義曰: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爲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吾中國文化之定義,具于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爲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若以君臣之綱言之,君爲李煜亦期之以劉秀;以朋友之紀言之,友爲酈寄亦待之以鮑叔。其所殉之道,與所成之仁,均爲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體之一人一事。夫綱紀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託,以爲具體表現之用;其所依託以表現者,實爲有形之社會制度,而經濟制度尤其最要者。故所依託者不變易,則依託者亦得因以保存。吾國古來亦嘗有悖三綱違六紀無父無君之說,如釋迦牟尼外來之教者矣,然佛教流傳播衍盛昌於中土,而中土歷世遺留綱紀之說,曾不因之以動搖者,其說所依託之社會經濟制度未嘗根本變遷,故猶能藉之以爲寄命之地也。近數十年來,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會經濟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劇疾之變遷;綱紀之說,無所憑依,不待外來學說之掊擊,而已銷沈淪喪於不知覺之間;雖有人焉,強聒而力持,亦終歸於不可救療之局。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鉅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爲天下後世所極哀而深惜者也。至於流俗恩怨榮辱委瑣齷齪之說,皆不足置辯,故亦不之及云。

    漢家之厄今十世,不見中興傷老至。
    一死從容殉大倫,千秋悵望悲遺志。
    曾賦連昌舊苑時,興亡哀感動人思。
    豈知長慶才人語,竟作靈均息壤詞。
    依稀廿載憶光宣,猶是開元全盛年。
    海宇承平娛旦暮,京華冠蓋萃英賢。
    當日英賢誰北斗,南皮太保方迂叟。
    忠順勤勞矢素衷,中西體用資循誘。
    總持學部攬名流,樸學高文一例收。
    圖籍藝風充館長,名詞瘉埜領編修。
    校讎鞮譯憑誰助,海寧大隱潛郎署。
    入洛才華正妙年,渡江流輩推清譽。
    閉門人海恣冥搜,董白關王供討求。
    剖別派流失品藻,宋元戲曲有陽秋。
    沈酣朝野仍如故,巢燕何曾危幕懼。
    君憲徒聞俟九年,廟謨已是爭孤註。
    羽書一夕警江城,倉卒元戎自出征。
    初意潢池嬉小盜,遽驚烽燧照神京。
    養兵成賊嗟翻覆,孝定臨朝空痛哭。
    再起妖腰亂領臣,遂傾寡婦孤兒族。
    大都城闕滿悲笳,詞客哀時未返家。
    自分琴書終寂寞,豈期舟楫伴生涯。
    回望觚棱涕泗漣,波濤重泛海東船。
    生逢堯舜成何世,去作夷齊各自天。
    江東博古矜先覺,避地相從勤講學。
    島國風光換歲時,鄉關愁思增綿邈。
    大雲書庫富收藏,古器奇文日品量。
    考釋殷書開盛業,鉤探商史發幽光。
    當世通人數舊遊,外窮瀛渤內神州。
    伯沙博士同揚搉,海日尚書互倡酬。
    東國儒英誰地主,藤田狩野內藤虎。
    豈便遼東老幼安,還如舜水依江戶。
    高名終得徹宸聰,徵奉南齋禮數崇。
    屢檢秘文升紫殿,曾聆法曲侍瑤宮。
    文學承恩值近樞,鄉賢敬業事同符。
    君期雲漢中興主,臣本煙波一釣徒。
    是歲中元周甲子,神皋喪亂終無已。
    堯城雖局小朝廷,漢室猶存舊文軌。
    忽聞擐甲請房陵,奔問皇輿泣未能。
    優待珠槃原有誓,宿陳芻狗遽無憑。
    神武門前御河水,好報深恩酬國士。
    南齋侍從欲自沈,北門學士邀同死。
    魯連黃鷂績溪胡,獨為神州惜大儒。
    學院遂聞傳絕業,園林差喜適幽居。
    清華學院多英傑,其間新會稱耆哲。
    舊是龍髯六品臣,後躋馬廠元勳列。
    鯫生瓠落百無成,敢並時賢較重輕。
    元祐黨家慚陸子,西京羣盜愴王先。
    許我忘年為氣類,北海今知有劉備。
    曾訪梅真拜地仙,更期韓偓符天意。
    回思寒夜話明昌,相對南冠泣數行。
    猶有宣南溫夢寐,不堪灞上共興亡。
    齊州禍亂何時歇,今日吾儕皆茍活。
    但就賢愚判死生,未應修短論優劣。
    風義平生師友間,招魂哀憤滿人寰。
    他年清史求忠蹟,一弔前朝萬壽山。

    王觀堂先生挽聯
    十七年家國久魂銷,猶餘賸水(昆明湖)殘山(萬壽山),留與纍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籖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
    觀堂先生靈鑒 後學陳寅恪拜挽
      
    說明/1927年6月2日,王國維自沉於頤和園魚藻軒。其遺書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當此事變,義無再辱。」清祚告終於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距離王國維之死17年,「十七年家國久魂銷」即指此。「牙籖」指書籖,「謬承遺命」指遺書中委託陳整理書籍之事。此聯一出,時人紛紛贊之,被譽為挽聯中最佳之作,無論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有深刻價值的作品。

  • 鳳寫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3 08:10:48
    有 236 人按讚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 鳳寫法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6-03 03:20:12

    昨日我在節目中提過郡守二千石,刺史八百石。趙博話那個字應該讀「擔」。我話我會讀「石」,但在節目中我也沒有再詳細講。今日我詳細講讀「石」音和讀「擔」音的分別。為何我認為讀「石」。康熙字典注音是石,清朝語言學家都是注「石」音。石字俗音是「擔」。很肯定漢朝時是讀「石」那不完全是「石」音。《後漢書》《法言》 《三國志》 《抱朴子》守儋石之祿淮陰侯列傳
    《漢書•蒯通傳》守儋石之祿《揚雄•法言》吾見擔石矣《三國志》家無擔石之糧《抱朴子》「今先生入無儋石之儲」

    如果當時石字要讀「擔」便變成擔擔之糧,所以這個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清朝語言學家話讀成「擔」是可笑。

    第二,大家都知我講史記列傳,有萬石君傳,他姓石名奮,他有五個兒子都是有二千石,加起來就有一萬石。萬石君姓的是石,沒可能讀做萬「擔」君。這又是可笑的。漢朝時的主要讀音一定是石。

    後來為何會讀「擔」,因為石原本是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因為我們覺得普通的石是這麼重。英國人又叫14磅為1stone。即使相隔這麼遠,但估計的重量也差不多。石首先是重量單位。在穀物量度上,重一百二十斤的穀的容量,後來轉成容量的單位。那是由一石重的米,放置的容器,大約是多大。石由重量單位又變成了容量單位。兩個石便混淆起來,因為它既是重量單位,又是容量單位。石之下有斗,之後又有人作了新的讀音和第二個寫法,變成了「擔」,借用了肩挑的作量度單位來作代表。首先便寫成「擔」然後把部分讀音轉成「擔」。
    其實是因為兩種量度單位的問題。石是源自重量單位。而重量單位轉化成容量單位,於是便改了讀音和寫法,以免兩者混淆。既然兩者是分開,便不能夠把容量單位的「擔」用回重量單位的「石」。因為那是引起混淆。到了中古的時候,作為容量單位的「石」已不存在,最高便成為斗,所以在中古的時候,書多數都是用石音。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擔」又走回來,因為又用回「擔」作量度單位。清末再重新肯定了「擔」是一容量單位而寫成「石」。

    我又要講讀音問題,去到明末清初,所有人都是認為雅音為「石」,而俗音為「擔」。其實那是兩個不同意義,不同意義的時候便不同的讀音。官祿是用重量單位,所以我認為應該讀「石」。到了清末,反而廢了重量單位,而保留容量單位。於是把所有讀音定為「擔」。這是普通話發生的情況,全都轉成讀「擔」。但是讀做「石」或「擔」,是各地都不同的。有些地方是繼續用「石」音,有些地方是用「擔」音。廣東話是一貫讀「石」,從來沒有停止用「石」,而沒有用「擔」。廣東是保留了「石」讀音的地方。我年少時每一個老師都是讀「石」。官二千石而沒有人讀「擔」。在明末清初,廣東話依然讀「石」,證據是很明顯。倫文敘寫那首詩是這樣的「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那是不是數到一百隻便寫完,但他解釋天生一隻又一隻是兩隻,「三四」是十二隻,「五六」三十隻,「七八」五十六隻,加起來剛好一百隻。「鳳凰何少鳥何多?」為何那麼少鳳凰,為何有那麼多鳥。啄盡人間千萬石,如果一讀「擔」那便不押韻。這是流傳在廣東幾百年的故事,證明廣東從來都是讀「石」,現在想跟普通話讀「擔」,所以我是堅決否認的。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 鳳寫法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3-05-20 22:29:09

    《火鳳燎原》作者陳某雖然是香港人,但畫風和日系漫畫相似,人物設計相當細膩,每位角色性格都很突出,又有許多熱血的戰鬥場面,推出後隨即在台、港大受好評,並是少數打進日本市場的作品。無論大小角色,陳某都為他們塑造了不少獨特性格和造型,像是名將「呂布」,一般認為是有勇無謀的將領,但在《火鳳燎原》中成為「有勇有謀」、心思細密的角色。

    他們是智勇雙全,這是我的寫法,因為我覺得在歷史上,他們可以在歷史中留名的人,一定不是范范之輩,在那個時候他們要成功,絕對有一定的本事才可以,呂布本來在丁原的時候,他是處理文書工作的人,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而且張飛,他本來是富家子弟,在富家這種人,他們一定念過很多書,所以跟歷史,應該說是演義方面,可能有點不一樣,這是我以人的想法,去創造他們的故事。


    其劇情發展亦以心機和謀算為人稱道,不時有連環計、計中計等戲碼上演。漫畫中精闢的對白,增添不少令人深思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除此之外,漫畫中插入全 版的黑頁,配上古籍短語,這種經典的風格是《火鳳燎原》的一大特色。

    此作品在三國故事上加入了不少創作元素,故事不以曹操或是劉備為主角,而是用三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司馬懿及名將趙雲為劇情重心,當中更添加了不少虛構角色,如刺客殘兵、水鏡八奇等

    水鏡八奇是否是原創人物,我想只有第一奇,那個袁芳他是原創人物 ,至於二奇到七奇,那其實是歷史人物,因為我想這樣他們合在一起,他們在同一間學校,水鏡老師教出來之後 ,他們個人有個人的想法,就是跟現在的人一樣,他們學了不同的東西,他們用他們的理解,會幫助他們的君主達成他們的願望,至於第八奇還沒有出場,因為我覺得還有留下的空間,所以沒有那麼快就可以出場。

    有部份是真實人物,有部份是野史,有部份是虛構,串連起來卻往往能發展成史實般的故事劇情。而與智傲合作推出的網路遊戲《火鳳燎原》,更是忠於原作劇本,玩家將由三大陣營 殘兵、敗將、水鏡開始。於黃巾四起的亂世中,結交300多位的賢臣猛將,征戰天下!

    其實我個人非常喜歡那個2D的製作,因為我覺得3D的製作可能會有一點失真,所以他們的製作我非常喜歡,還有劇情方面,他們是一直跟著漫畫的進度去做的,那我一開始剛接觸的時候,他們就有了很多我清楚的想法在裡面,跟劇情一模一樣,玩起來很快就可以上手,這個遊戲是我們一般,回合制的那種戰法,對一般有經驗的人,很快就可以上手,所以火鳳這個電腦遊戲,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也希望大家可以喜歡這種遊戲的方式。

    漫畫中經典場景,無論是刺殺許臨、燎原火戰呂布、董卓亂政、曹操崛起、呂布之死等等, 一幕幕難忘的劇情都會忠實呈現,讓玩家穿梭各大小戰役,與各大名將入陣廝殺外,還具有電影規模的動畫演出,《火鳳燎原》將帶給玩家最全面的震撼。

    (C)智傲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最hot攻略:http://www.gamedb.com.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