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鱔稿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鱔稿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鱔稿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鱔稿例子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畢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不信世上有這種巧合。 邱香果,中國病毒學家。1985畢業於河北醫科大學,1990天津大學免疫學碩士,2003開始於加拿大温尼泊國家微生物學P4病毒實驗室做助理,P4乃病毒硏究最高級別(Level 4 Pathogens),專硏極度致命病毒,全加拿大只有一間。邱香果因協助硏究伊波拉病毒有成而晉...

  • 鱔稿例子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30 12:01:05
    有 372 人按讚

    //我不信世上有這種巧合。

    邱香果,中國病毒學家。1985畢業於河北醫科大學,1990天津大學免疫學碩士,2003開始於加拿大温尼泊國家微生物學P4病毒實驗室做助理,P4乃病毒硏究最高級別(Level 4 Pathogens),專硏極度致命病毒,全加拿大只有一間。邱香果因協助硏究伊波拉病毒有成而晉升至硏究科學家,從此她頻密往返中國,喜歡把中國畢業生帶返加拿大P4實驗室工作。她在中國期間,恒常探防中共科研機構,協助中國科學院建立中國第一所P4實驗室,訓練中國病毒科學家,地點在武漢。
    2019年3月31日,邱香果把伊波拉及Henipah活病毒偷運往中國科學院。Henipah病毒致命率達50-70%,主要經蝙蝠或病豬傳染給人類,然後人傳人,人類感染症狀與武漢肺炎相似。

    百度和google邱香果,你只會看到大陸人幫她洗白的鱔稿,中文資料缺乏。找Xiangguo Xiu,加拿大警方把她從實驗室帶走的新聞資料也遺漏細節,加拿大警方與實驗室都守口如瓶。

    中國當然不承認「高價向邱香果買賊贓」,也把事情包裝成「加拿大欺負出色華人科學家」等等混淆視聽。但中國人到先進國家讀書並從事高科技,被中共聘為知識產權間諜,再被天價聘請回流,把所學反芻給祖國...的例子有太多太多。

    大陸人偷加拿大實驗室的病毒活菌到武漢實驗室要幹什麼?用基因編輯制造新超級病毒?研究生化武器殺死幾百萬外國人?研制疫苗,然後洩漏新超級病毒,然後聲稱硏發出疫苗,然後高價賣給全世界賺外滙?//

    #人禍之中的人禍

  • 鱔稿例子 在 陳心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26 12:09:21
    有 32 人按讚


    《免費娛樂嘅大結局》陳心遙
    《信報》2018年9月26日《視線所及》專欄

    喺一個商營嘅媒體工作,其中一樣要學嘅就係平衡節目內容同廣告。一來,政府對電子媒體廣告有嚴格規限,唔可以隨便將廣告內容滲入節目。於是巧妙地將訊息植入節目入面又唔犯例成為媒體營銷嘅一門學問。
    有好多媒體實行「來者不拒」嘅政策,有錢就會幫你諗掂佢。但以往仲有少數媒體係唔輕易向廣告商,亦即係金錢屈服,堅持節目內容先行,謝絕廣告紛擾。因為即使技巧再好,廣告贊助訊息或多或少都會破壞節目趣味。以前嘅一套係咁行:你做個節目好聽,收視收聽率會高,民間有口碑,廣告商同agencies自然會正正經經喺廣告時段落廣告。首先擺脫枷鎖嘅係電台,廿幾三十年前開始已有大量贊助內容;仿效雜誌鱔稿玩法。但由於受廣管局條例監管,要左閃右避。錢賺到,但犧牲嘅自然係節目可聽性,聽眾減少,又需要更激進方法去吸廣告,形成一個循環。
    之後到電視。一般人都覺得一個衣香鬢影嘅場合,一班藝員個個着得珠光寶氣,圍埋一齊,徒手食快餐烤雞突兀。畫面反差太大,絕對合乎廣告嘅本質,但就引嚟不少觀眾嘅強烈反感。觀眾都唔係儍嘅,一早明白媒體同受眾嘅契約內容,得到免費娛樂嘅代價就係接收廣告。但今時唔同往日,一街都係資訊、影像,泛濫到免費都要揀嚟睇,仲要我睇夾硬嚟嘅廣告?
    近年搵錢最成功某個網媒,成立初期好多關於時事嘲諷,每個post,網民都瘋狂轉載。今日,佢哋大部分內容都係擺明車馬嘅廣告;仍然個個洗版。一來,新一代先唔理會係咪廣告,最緊要過癮。二來,習慣已成,同電視嘅慣性收視係同一道理。
    一直以嚟,最忠心於大台嘅觀眾係邊個階層?係家庭主婦呀,市場俗稱師奶。好多賣家庭用品嘅客戶出去搞完一輪,最終都係返去大台嘅懷抱。照道理,係咪應該緊抱呢班忠實擁躉先。不過最近就傳出大台要摺埋嗰個人所共知,以家庭主婦為主要對象嘅午間節目,要變身做一個網購台。節目都未出唔知係點,不過斷估應該成個節目都係用「內容形式」介紹呢樣介紹嗰樣產品嘅廣告嚟。多唔多人想睇?大家即管期待。
    我哋不如認真諗諗:免費娛樂終局會係點,唔係淨係針對電視。幾年前有一位時事評論員訪問我,佢都話電影嘅未來係咪應該變成免費娛樂,然後靠廣告去生存。我當下就解釋畀佢聽:呢個建議唔可行。唔使例子啦,全個香港都係活生生嘅失敗例子。

    #免費娛樂嘅大結局 #信報 #陳心遙

  • 鱔稿例子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0-15 14:49:17
    有 149 人按讚


    某大飲食雜誌曾找我寫食,零秒即謝過推辭了。
    第一,沒時間,更真,沒本事。
    我沒本事也不想進入「食評類」人的系統。
    收錢寫稿,R頓飯寫個post是常識吧。

    //給你吃一頓免費餐,旅一個便宜遊,交易須送鱔稿大讚。替人公關同時自我公關,替人吹噓又大捧自己博命曝光,互慰自慰,互high自high// 我做不來。
    《Chef's Table:France》的一位著名法國食評,在片中是個黑影,強調自己不願出鏡,為的是到餐廳時可吃到最真的水平,寫最真的食評。

    我沒本事收錢或收好處亂讚,太多造市造假虛偽吹捧的圈子,怕怕。
    我寫的,讚或彈,祇可以是真的。

    怪祇怪世人過度追逐名氣,凡什麼排名、米芝蓮光環、拍成影片,即時封聖咁滯,個個盲目崇拜名牌、爭住排隊,如邪教文化,好cult。

    幾多廚師,抵受得住名氣天天按摩、讚譽日日擦鞋,社交網頻頻自high,仍可以保持純粹的廚心和初衷?Massimo Bottura可能是因名氣而廚心變質的例子,蔡瀾先生大不滿,葉一南又扁嘴,我去吃時,比他們都早,冇咁紅,卻是好好的。

    你食名氣定食味道?你做廚師定名人?

    清代名士食家袁枚,寫下經典飲食秘笈,乜都未講之前先寫「戒」。戒掉飲食的弊端。其中一條大戒:「戒耳餐」。

    「何謂耳餐?耳餐者,務名之謂也。貪貴物之名,誇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食也。」把精力都花在追求虛榮之上,煮者如是,食者如是吧。
    今時今日,仲要「戒眼餐」。

    //有了Instagram就有了影像化的食物潮流,食物要上鏡,就有人like,越來越多廚子走歪路,愛名、不愛做菜,愛浮誇賣相不重味道追求Style over substance。//也是可怕。

    好樣唔好食,醜樣好食,我一定選後者。

    但誰戒得掉這些弊端?

    #虛榮萬歲 #食評你都信 #個個想做偶像派
    #你捧我我捧你係咁架啦 #搵食啫 #袁枚
    #好樣唔好食 #醜樣好食 #Stew都是唔好樣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