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少見的無菜單日料店─鮨心匠
中午價位可選980或1980
晚間則是1500/2500/3500
當天是選擇1980的套餐
第一道 蛤蠣柴魚蔬菜
剛進門坐定位
先來點清爽開胃小菜
第二道 生蠔佐辣蘿蔔泥
以辣蘿蔔泥點綴勾出鮮蠔鮮味
並微微化解其腥味
第三道 比目魚握壽司
以比目魚魚身刺身搭配...
新店少見的無菜單日料店─鮨心匠
中午價位可選980或1980
晚間則是1500/2500/3500
當天是選擇1980的套餐
第一道 蛤蠣柴魚蔬菜
剛進門坐定位
先來點清爽開胃小菜
第二道 生蠔佐辣蘿蔔泥
以辣蘿蔔泥點綴勾出鮮蠔鮮味
並微微化解其腥味
第三道 比目魚握壽司
以比目魚魚身刺身搭配炙燒過的比目魚鰭邊
肥嫩的鰭邊和清甜的魚身正好互相中和
鮨心匠的壽司米使用新潟魚沼市越光米
並以紅醋相拌
每一口充滿米香、米甜、紅醋的韻味
第四道 北海道甜蝦握壽司
北海道甜蝦做成的握壽司
和台灣新鮮甜蝦各有千秋風味
有機會也可以試試看台灣甜蝦
第五道 有點忘了什麼魚的握壽司
看色澤應該是鮪魚沒錯
米飯的搭配適度的調味了整體
入口就能嚐到魚肉的香甜
第六道 烤網炙燒熟成鮪魚腹
看花色應該是大腹
師傅獨門手法熟成
一入口先體驗到入口即化
感受到油脂佈滿口腔
接著嚐到魚肉的甘甜
最後帶來的是鮪魚紅肉的獨有酸味
比起未熟成前只有甜與油
熟成後讓鮪魚的酸後韻更強
口感層次更豐富
招待 水海膽
味道較清淡
甘甜度適中
直接生吃也不會有腥味
第七道 海膽壽司
照片有點失焦
有別於招待的海膽
這種海膽味道較濃郁
各有千秋
但海膽品質很難統一
因為個體差異
就算都是同一盒的海膽也略有差異
只能找信賴的大品牌了
招待 味噌起司
店家自製的味噌起司
以味噌醃製讓起司風味更濃郁豐富
非常適合當下酒菜
第八道 青魽壽司
最期待的青魽
一嚐就知道應該是日本進口青魽
雖然是養殖魚
少了野生的一股甜味
但水域冷讓日本的青魽油脂厚度較充足
比起台灣野生青魽仍是令人心醉
#鮨心匠 #無菜單 #新北市 #トロ #青魽 #foodie #鮨 #美食日記#japanesefood #おまかせ #新店美食#台北餐廳 #新店區 #sushi #新店 #大坪林 #新北美食 #台北美食推薦 #台北美食地圖 #台北美食地圖🌍 #赤身#ブリ#日式料理#日本料理#無菜單料理#無菜單日式料理 #日本料理#OMAKASE#omakasesushi
鮨七二中和 在 吃貨小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店少見的無菜單日料店─鮨心匠
中午價位可選980或1980
晚間則是1500/2500/3500
當天是選擇1980的套餐
第一道 蛤蠣柴魚蔬菜
剛進門坐定位
先來點清爽開胃小菜
第二道 生蠔佐辣蘿蔔泥
以辣蘿蔔泥點綴勾出鮮蠔鮮味
並微微化解其腥味
第三道 比目魚握壽司
以比目魚魚身刺身搭配炙燒過的比目魚鰭邊
肥嫩的鰭邊和清甜的魚身正好互相中和
鮨心匠的壽司米使用新潟魚沼市越光米
並以紅醋相拌
每一口充滿米香、米甜、紅醋的韻味
第四道 北海道甜蝦握壽司
北海道甜蝦做成的握壽司
和台灣新鮮甜蝦各有千秋風味
有機會也可以試試看台灣甜蝦
第五道 有點忘了什麼魚的握壽司
看色澤應該是鮪魚沒錯
米飯的搭配適度的調味了整體
入口就能嚐到魚肉的香甜
第六道 烤網炙燒熟成鮪魚腹
看花色應該是大腹
師傅獨門手法熟成
一入口先體驗到入口即化
感受到油脂佈滿口腔
接著嚐到魚肉的甘甜
最後帶來的是鮪魚紅肉的獨有酸味
比起未熟成前只有甜與油
熟成後讓鮪魚的酸後韻更強
口感層次更豐富
招待 水海膽
味道較清淡
甘甜度適中
直接生吃也不會有腥味
第七道 海膽壽司
照片有點失焦
有別於招待的海膽
這種海膽味道較濃郁
各有千秋
但海膽品質很難統一
因為個體差異
就算都是同一盒的海膽也略有差異
只能找信賴的大品牌了
招待 味噌起司
店家自製的味噌起司
以味噌醃製讓起司風味更濃郁豐富
非常適合當下酒菜
第八道 青魽壽司
最期待的青魽
一嚐就知道應該是日本進口青魽
雖然是養殖魚
少了野生的一股甜味
但水域冷讓日本的青魽油脂厚度較充足
比起台灣野生青魽仍是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