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鮑威爾主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鮑威爾主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鮑威爾主義產品中有7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911時的德國與梅克爾》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在聯合國授權下發動阿富汗戰爭。九個月後,小布希政府聲稱他不僅要將塔利班逐出阿富汗,更要為911中死去的美國同胞復仇。 當時德國總理施洛德已經些微嗅覺小布希想發動另一場戰爭的可能性:在受傷後,他要展現美國的強大。 施洛德意識世界浮現的新危...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Sky Finance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焦點: -特朗普繼續批評聯儲局加息,聯儲局會無視? -橋水基金---全球衝突指標到二戰後最高水平 民粹主義抬頭,市場轉趨波動? -中、日持續減持美債,反映甚麼? -美聯邦政府可能停擺,特朗普用此要脅國會批錢建牆, 國會就此妥協? -英首相將脫歐議會投票定於明年1月14日, 脫歐最後結果...
「鮑威爾主義」的推薦目錄
鮑威爾主義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9:40:48
14年前的今天 2001年10月19日 江澤民與布希首次會晤 --------------------------------- 10月19日,江澤民主席在上海西郊賓館會見美國總統布希。 ~~~ 2001年10月19日上午,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上海與美國總統布希舉行了會談。 ~~~ 這是江澤民主席與布...
-
鮑威爾主義 在 Sky Finance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2-18 10:34:23今日焦點:
-特朗普繼續批評聯儲局加息,聯儲局會無視?
-橋水基金---全球衝突指標到二戰後最高水平
民粹主義抬頭,市場轉趨波動?
-中、日持續減持美債,反映甚麼?
-美聯邦政府可能停擺,特朗普用此要脅國會批錢建牆,
國會就此妥協?
-英首相將脫歐議會投票定於明年1月14日,
脫歐最後結果如何?
-俄羅斯再度加息
匯市:
-歐元將進一步上升
有機會升至1.14至1.1420
-瑞郎有機會再回至0.9910
-澳元可以買,上望0.7220
-加幣上望1.3460至70
---------------------------------------------------------------------
【天宏財經台】一站式財智創富資訊平台!
YouTube:youtube.com/SkyFinanceChannelhk
Facebook:fb.me/skyfinancechannel
YouTube(副站):http://tinyurl.com/y9gdjp2j
IG:sky.finance -
鮑威爾主義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30 12:00:00付費看金錢爆完整版,請購買學習終端機(機頂盒)與在微信【掌握財金】公眾號付費觀看。
台灣地區與海外機頂盒購買請洽:
qianheyi2018@gmail.com
每晚八點,楊世光的『金錢爆』在仟和亿機頂盒準時上架。 -
鮑威爾主義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29 20:00:05付費看金錢爆完整版,請購買學習終端機(機頂盒)與在微信【掌握財金】公眾號付費觀看。
台灣地區與海外機頂盒購買請洽:
qianheyi2018@gmail.com
每晚八點,楊世光的『金錢爆』在仟和亿機頂盒準時上架。
鮑威爾主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11時的德國與梅克爾》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在聯合國授權下發動阿富汗戰爭。九個月後,小布希政府聲稱他不僅要將塔利班逐出阿富汗,更要為911中死去的美國同胞復仇。
當時德國總理施洛德已經些微嗅覺小布希想發動另一場戰爭的可能性:在受傷後,他要展現美國的強大。
施洛德意識世界浮現的新危機,他在2002年於競選場合,宣布:「這個國家在我的領導下,將不會為冒險活動效勞。」「我必須警告,小心戰爭遊戲,小心軍事入侵:這些我們都不參加。」
*施洛德抓住了德國人、也抓住了歐洲人的感覺。歐洲已經因為廿世紀兩次戰爭,拖垮了自己:歐洲不會輕易參戰。
但時任反對黨基民黨主席梅克爾是個謹慎小心的人,她長期主張:不得罪歐洲,更不能得罪美國。當施洛德對接下來美國可能躍躍欲試的新戰爭高舉反對旗,他的宣示得到了廣大德國選民的掌聲。
相對於施洛德,梅克爾初期的沉默,顯得無能,也欠缺魄力。
*梅克爾想在伊拉克戰爭這件事上找個折衷方案,但當時的美國已不是梅克爾能理解的,美國的好戰情緒已經到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等自由派,都加入喊打喊殺的局面。那裡,沒有折衷方案。
正義與好戰,本來只有一線之隔。
梅克爾的初期的謹慎比較像一位科學家的嚴謹,她明白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國家,和美國對抗,沒有什麼好處。國際政治不是什麼追求正義,而是現實。但她多次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曾表示:她一直不懂,為什麼美國僅憑著不可靠的証據,就想証明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受過嚴謹軍事訓練的國務卿鮑威爾,會在聯合國爭辯,甚至公然説伊拉克獨裁者海珊擁有一間「可航行的化武實驗室」。
*但為了抗衡執政黨SPD社民黨總理施洛德,基民黨內一些人開始也在此事發言,眛著良心說話。基民黨外交發言人Pfluger自認他可以為黨主席訪美加分,於是他也高調的說: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在歐洲內部及聯合國安理會為出兵伊拉克爭論不休時,梅克爾為了突顯自己,投書美國《華盛頓郵報》,文章於2003/2/20刊登。梅克爾當時選擇在美國公然和自己的總理唱反調:而且大膽的投書美國媒體。這篇文章顯示急於取得權力的梅克爾,巧言且違背良知的一面。
因為她自己打從心底,就不相信什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她只是想跟美國靠得近一點。
在文中她譴責施洛德耍選舉花招。
但多數的德國人對這篇文章評價不高,甚至猛烈批評耍花招的正是她。
德國國會議員高威勒詢問梅克爾:「在教宗與戰爭之間,妳選擇那一邊?顯然,妳選擇了戰爭。」這句話,成為經典。
那是梅克爾擔任反對黨黨主席,為了權力,冒進行為,而且心口不一,一次重大的失敗。
在即將釋去權力前,梅克爾現在的形象如一個擁抱人道主義的守護者。
但她不是沒有犯錯過。
她的好處是:她會在錯誤中,記取教訓,而非一意孤行。
——圖片:約旦攝影師鏡頭下戰爭中的阿富汗
鮑威爾主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周經濟類期刊重點摘要
Economist(經濟學人)
*封面故事:全球聖戰的下一步在哪?
*其他伊斯蘭叛亂份子受到塔利班勝利的鼓舞 最大的危險恐出現在貧窮且不穩定的國家
*阿富汗亂局暴露出英國愚蠢的國防安全政策 英國修復與歐洲鄰國關係的時機已過
*儘管有缺點 鮑威爾仍應繼續被任命為聯準會主席 現在不適合對FED的獨立性有任何質疑
*蘋果代表了一個已經過去的全球資本主義時代 庫克必須適應科技與全球化的新時代
*基礎物理學是人類最非凡的成就 在沙粒中看到世界和在時間中看到無限
Barron’s(巴倫周刊)
*封面故事:科技巨擘不會被壓制
*蘋果、微軟、字母、臉書等科技巨擘處於危機時刻 但別指望監管機構的摩拳擦掌可以持續下去
*美國疫苗加強針計畫搶在科學研究之前 恐削弱民眾對公衛機構的信任
*不要為了節省預算干預醫療保險 國會議員想允許醫保協商藥價 但此舉無法解決藥物成本上揚問題
*波音737Max機型已經在印度重新獲得批准升空 下一個大市場是中國
*兩個分析師接連發表方向截然不同的銷售分析報告 百健(Biogen)阿茲海默藥物早期銷售狀況仍不明朗
*“我們能生產的全都賣” 惠普(HP)營收未達標
*個人電腦銷售強進 戴爾(Dell)獲利超過市場預期
Fortune(財富周刊)
*沙特阿美是全球最賺錢的石油巨擘 但對投資人來說卻平淡無奇
*沒有麥當勞奶昔 沒有雞肉 沒有汽油 英國供應鏈問題嚴重
*中國的疫苗外交 在東南亞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英國平均有症狀確診病例比上周增加19% 距離開學僅剩一周讓父母擔憂
*儘管新冠確診病例上升 德州州長仍然禁止強制民眾接種疫苗的措施
*確診病例不斷增加 但阿拉巴馬州的重症病房已經滿載至臨界點
鮑威爾主義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實現理念】拜登時代的聯儲局
很快,拜登便有機會重組聯儲局,以便實現更具包容性的美國資本主義願景。由七名理事組成的聯儲局理事會很快便會出現四個空缺,包括鮑威爾的主席職位。據稱,鮑威爾獲得拜登助手們的支持,但也不能確保連任。相關決定最早要到9月才能落實。
儘管聯儲局是獨立機構,但仍受到國會監督,總統就聯儲局人員的提名需經參議院確認。鮑威爾在2017年被時任總統特朗普任命為聯儲局主席,他主導了聯儲局的戰略改革,並因為對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作出迅速和全面的應對而獲得兩黨一致讚賞。但國會一些頗有權力的改革派並不喜歡他的監管方式—這些人可能轉而支持一位在大型銀行監管問題上與鮑威爾立場相反的民主黨聯儲局理事—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或者,在負責金融監管事務的副主席夸爾斯(Randal Quarles)的任期於10月結束後,屆時他們可能將布雷納德推上這個位置。
聯儲局副主席克拉里達(Richard Clarida)的任期將於明年1月結束,隨後主席鮑威爾的任期亦於明年2月結束。這兩個職位加上理事席位都成了現屆政府的籌碼,拜登可以任命能夠實現他的理念、同時有助他令聯儲局多元化的人選。
拜登其中一個考慮是目前市場和經濟的不確定狀態。低利率重新激發了國會增加支出,自2020年初以來,美國政府債務增加約5萬億美元。資金湧入風險更高的迷因股(Meme Stocks)和比特幣,而地產市場的火熱加劇了泡沫重現的擔憂。——Craig Torres、Rich Miller、Saleha Mohsin、Nancy Cook、Jennifer Jacob;譯:王非
#拜登 #聯儲局 #鮑威爾 #美國 #經濟 #國會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27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