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人物篇:9大亮點人物暴雷介紹』
/
💣🔥這篇會比昨天討論遊戲的內容更重雷喔!因此也建議已經觀看此劇的朋友再一起參與討論喔~🥴今天來聊聊人物篇,還有我對這些人物的一些想法!IG貼文只能放9張,所以有幾個人物我省略了,像是第5集下線的醫生,還有第7集下線的很吵的韓美女還有流氓德秀CP...
🦑🕹️『《魷魚遊戲》人物篇:9大亮點人物暴雷介紹』
/
💣🔥這篇會比昨天討論遊戲的內容更重雷喔!因此也建議已經觀看此劇的朋友再一起參與討論喔~🥴今天來聊聊人物篇,還有我對這些人物的一些想法!IG貼文只能放9張,所以有幾個人物我省略了,像是第5集下線的醫生,還有第7集下線的很吵的韓美女還有流氓德秀CP,其實蠻開心他們兩個下線的哈哈哈👍🏻👍🏻👍🏻
/
😍😍😍其實《魷魚遊戲》我最愛的角色是先前我不知道有出演的「李瑜美」👩🏻❤️,覺得她真的超漂亮,不覺得她長得很像周冬雨嗎?我超愛她!!!真的全劇最愛,她在第6集彈珠遊戲下線,我真的哭死,那集超好哭,各方面都很好哭,最揪心的一集,完全沒想到自己看這部會哭!😭😭😭
/
👦🏻阿里我也覺得演得不錯,而且韓語很厲害,是一個善良的角色,最後被朴海秀陷害死亡,個人覺得他死得最原冤,都要贏了的說。👩🏻鄭浩妍(鄭好娟)飾演女主角「姜曉」,我倒覺得沒有這麼突出,不過以模特兒出身的她第一次演戲,表現很不錯了,最後也是被朴海秀手刃暗殺!但是她的髮型在劇裡辨識度真的很高,比戲外造型有特色~
/
👦🏻我超愛朴海秀!!!他根本才是男主角吧!!就是那種玩遊戲智囊人物智商在線的角色,在團體遊戲裡很有用,絕對對團隊有幫助,但是1對1對上他的時候,你就慘了,他會用有首爾大的頭腦把你幹掉,我覺得朴海秀才是展現最真實的暗黑人性🖤,呈現出生死關頭前的自私還有不擇手段,但我並不討厭他,反而覺得他最真實坦率,畢竟在這種生死關頭,當然就是要不顧一切拿到獎金獲得勝利!真實人性就是自私無極限,尤其面臨生死關頭,才不會有什麼道德底線或是博愛精神或是奇怪的良心發現!🤔
/
🙇🏻♀️🙇🏻♀️👦🏻然後對不起李政宰粉不要罵我,我是覺得他過去硬朗霸氣形象我很喜歡,但我真心覺得李政宰不適合這個魯蛇角色,看到最後還是覺得他演魯蛇很怪,畢竟帥大叔正派形象過往作品已經定型,演魯蛇說實在我無法入戲!然後他飾演的「成奇勳」這個人設,個人認為就是男主角光環,每個遊戲都有是靠運氣靠別人,本身好像沒有什麼貢獻欸🧐🧐,最後只剩他活著,然後最後又很有負罪感罪惡感,那到底一開始為什麼要去參加遊戲啊?我在線上文章有整理他每一關遊戲都是如何幸運+靠別人。😔但也許我覺得這部劇對於他的角色存在,應該是也刻劃在這萬惡殘暴的世界中,還是會有「一絲」良善的存在。
/
🦑🦑🦑最後來說說非參賽遊戲人員,👦🏻我很開心魏河俊有出演這部,真的覺得他很帥!但魏河俊最後結局讓我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個人認為他的存在確實是更讓觀眾了解一些遊戲世界觀,但結局有些草率,但應該是第二季伏筆,不然也未免太莫名奇妙了,整個就在瞎忙一場!🎭李炳憲飾演面具男蠻驚喜的,但其實講英文的時候,有隱約有種熟悉感,但實在沒想到他會客串出演這部,但他最後對弟弟開槍我也是不解??不少人也猜測他是下季主演,畢竟都已經揭露是面具男,也沒什麼驚喜或好藏的了~
/
👦🏻孔劉客串出演這部眾所皆知,不過角色還真的是很神秘,到最後還是個謎,畢竟他有魷魚遊戲的名片,應該也是組織的一員,所以很好奇他的身份還有地位,孔劉穿西裝打畫片也超帥!!期待他第二季如期出場或是變主演!👴🏻👴🏻👴🏻最後最讓人吃驚的就是老爺爺,他竟然是這個遊戲的創始人大Boss!!!😱🤯家財萬貫但是有腦瘤,不想等死,覺得人生毫無樂趣,所以決定創立遊戲(1988年就創),在最後的日子死而無憾重拾人生樂趣,不惜下場玩遊戲,好奇有人一開始就猜到了嗎?🤔
/
🦑🎮🕹️看完《魷魚遊戲》的小感想,我們每個人都有他人不知情的「地獄」,每個人的地獄都是不同面貌,就像對於許多參賽者而言,生活因為負債沒錢,每天身處地獄,但是對於家財萬貫的老爺爺來說「生活無趣」就是他的「地獄」,他在第2集說:「我決定要回去遊戲,反正我活不久了,與其像這樣等死,說不定我還能拿第一名,我出來後發現,這裡更像地獄。」為了尋找人生樂趣創辦遊戲,也不惜親自下場參加生存遊戲,還玩得不亦樂乎,想藉由僅剩的時間重拾過往人生樂趣,回味陳年往事,讓自己死去沒有遺憾,這個真相對於那些每天為生活掙扎的來參賽的人們來說何其諷刺啊....🙃🙃🙃
/
✍🏻更多深度劇評討論,可以上滑看線上文章喔!《魷魚遊戲》未解疑問第二季伏筆,大家也可以看完線上文章跟我討論喔,看看是否還有我沒注意到的疑點!歡迎大家來留言最喜歡的角色🤗🖤
/
#少女心文室
#魷魚遊戲
文 |@ericaheart_room
圖 |@netflixtw
魷魚遊戲第二季什麼時候出 在 遊戲業不缺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居然因為《魷魚遊戲》的帶動,又重回排行榜前十來到第六位。目前有聽說第二季已經在拍攝,但什麼時候出就不曉得啦。有在看這部劇,想瞭解拍攝場景與細節分析的可以參考這篇~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
魷魚遊戲第二季什麼時候出 在 愛比妞。親子純粹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韓劇魷魚遊戲第一季完追🦑
以下有雷⚡️ (不喜勿入)
大部分人觀後都在探討人性中的自私面與黑暗面,但那個真的沒什麼好討論,因為就是打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就存在的事實。
我反而最有印象的是玩彈珠的那對夫妻,我問丈夫,如果換做是我們,你會怎麼辦?
丈夫不假思索,並真的紅著眼眶說:「我肯定會把所有彈珠都讓給妳的。」
我聽完回他,「對,你真的要把彈珠讓給我,因為在我還沒出現在你的世界的時候,你或許可以好好的一個人活著,但當我進入你的世界卻不在的時候,你完全無法好好活在一個沒有我的世界裡,可我夠堅強我可以,我會好好繼續活著下去,即使會心碎殆盡。」
講完,我們彼此眼眶泛紅,太入戲根本,反正更愛了❤️推薦你們大家都去看,史上最快完追的一齣,第二季拜託🙏快點🔥
#相差30公分的長短腳之戀
#答應我_你們人生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幫你們拍照到老的閨蜜😳
魷魚遊戲第二季什麼時候出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周專欄:據報有人當作家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我和黃怡在誠品信義店做了一場對談,講的是她的新書《林葉的四季》。二月中的台北跟香港一樣,熱得像夏天,四季的分野好像已經完全給搞亂了。我從書展會場走路到達誠品,已經大汗淋漓。黃怡此時正優雅地在三樓餐廳喝着梅子雪碧。雖說是對談,焦點是黃怡的新作,話題便環繞着她創作上的歷程和意念。
我認識黃怡已經很久了。十年前我到她就讀的中學教寫作班,她是班上表現最積極也最突出的學生,交出來的作品常有令人驚喜的點子。那時我還不知道她原來是理科生。不過,也許理科背景令她的文字沒有文科生偏愛的文藝腔,反而給人非常清新的感覺。過了一年,看到《明報》星期天副刊都有連載小說,題材是每週發生的新聞事件,難度甚高,而作者是「黃怡」。我起初還疑惑,此黃怡不會是彼黃怡吧!她應該還是個中七學生啊。但一看文筆,便知道真的是她。這批作品後來結集成《據報有人寫小說》,題目頗有自我疏離意味。
黃怡作為早慧的文學少女,是常常用來宣傳她的手法,但她自己並不太想這樣包裝自己。她不是那種引用張愛玲名句,說什麼成名要趁早的人。真實的黃怡非常踏實,認真學習,從不以天才自居。也很可能,開始寫小說的時候,多少帶有遊戲的成分,就是覺得寫小說好玩,並沒有什麼當作家的虛榮。進了大學之後,黃怡棄理從文,念比較文學和心理學雙主修。因為一次被派往內地兒童護理院寄宿實習的機會,令她認識到特殊需要兒童的生存狀態。她把這次經歷寫成了第二本書《補丁之家》。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是,黃怡並沒有直接記述寄養兒童的故事,而是藉由他們的啟發,改寫成日常人生的故事。她並沒有強調這羣人的特殊性,反而強調了他們和所謂正常人之間的共通性。這一點是很有心思的。
我說我認識黃怡很久,但自從寫作班之後,很多年沒有跟她碰過面,只間接聽到她的消息,知道她後來去英國念了個比較文學碩士。近年黃怡在文學活動上比較活躍,又當上了《字花》的編輯,在一些場合也見到她的身影。與從前女學生的娃娃臉相比,現在的黃怡在外表和思想上都變得成熟了,但更難得的是,她依然保有當初那份天真。黃怡式的天真,有點像西西,就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愛發問而不急於求答案,喜歡具創意的誤讀,有諷刺而不尖刻。後來,黃怡發來了給她新書寫序的邀請。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林葉的四季》裏的短篇,總共寫了八年,在不同的場合發表過。在黃怡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林葉這個人物已被創造出來了。他是一個十歲的小男生,喜愛大自然但有潔癖,常用奇怪的角度看世界,缺乏安全感,對母親林阿母非常依賴。林阿母在高級超市工作,負責用保鮮紙把食材整潔地包裹起來。這種作業展示出人和自然的奇怪關係。但以這種「不自然」的工作維生林阿母,又同時是常常帶兒子林葉上山接觸大自然的人。這些故事呈現出一種側面的「自然書寫」─必須在人工化的城市裏尋找的自然。林葉在保鮮紙裏找到秋天,在被丟到垃圾站的聖誕樹找到冬天,在校工阿伯的風濕發作中找到春天,在一桶被遺棄在路邊的金魚找到夏天。這些事情好像跟四季沒有邏輯關係,但在林葉獨特的感受性中,卻又順理成章。
林葉很可能是個「不正常」的孩子。他會把攤販的煮食動作看成街頭表演,把滷水魷魚看成外星人,把大學的冠名大樓看成墓碑,把星巴克看成售賣供品的店鋪。他的生活中充滿誤讀。這些誤讀有時止於有趣,有時發人深省。這位怪小孩把大人世界習以為常的成規都打破了,但他自己卻沒有想過要打破什麼。那林葉的創造者黃怡呢?她只是利用了筆下的天真男孩來對現實發出不滿和質疑嗎?我相信一半的她是自覺的,要不就不能成為有文字調度能力的作家了;但另一半的她可能是不自覺的。林葉就是黃怡的分身,一個永遠充滿童心的自己。所以視覺可以遊走於林葉和黃怡之間,也即是人物和作者之間,時而純真,時而深思。
觀看書中林葉的微妙變化,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雖然說林葉這個人物八年來都沒有長大過,但作者黃怡卻很明顯長大了。林葉並沒有變得更聰明,也沒有變得更世故,但在後來的篇章中,引起思索的地方卻更多。林葉的故事由單純的妙趣橫生,演變成亦諧亦莊的反思,就算間中出現淡淡的哀傷,也不會令人灰心喪志。從《據報有人寫小說》開始,黃怡就以現實世界為題材,以迂迴和低調的方式作出的回應,但她從來沒有流露出尖酸和怨氣,也不輕易讓自己落入直白的表態。這可以說是在目下的社會氣氛中,一股難得的清新氣息。
在台北書展期間和黃怡聊天,她表示書展的氣氛令她思考了很多關於文學出版的問題。的確,她雖然依然年輕,但也不是一個完全的新手了,已經是出版了三本書的作家了。而且,可以看到她近年寫作的志向越來越堅定了。她手上已經開展了好幾個寫作計劃,而且以勤奮的方式去加以實現。她不輕信才華,而選擇努力鑽研,細心琢磨,常常為寫作做充足的資料準備。像她這樣既有天分,也願意努力的作者,我認為應該得到更好的回報,和更大的回響。在五光十色的書界迷宮中,但願她能找到她的路,並且好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