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下去香港理工大學看《何者魯迅》舞台劇,題材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文豪—魯迅的故事。 演出的除了演員外還有素人中小學生,離場時還有學生設計的Q版迷你魯迅做紀念品。雖然是孩子們的演出,浸會大學周佳榮教授仍重點指導,內容一絲不苟。 話說,和魯迅有關係的地方除了中國,還有日本。 如果旅行曾經去過宮城縣仙...

  • 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2 20:36:47
    有 118 人按讚

    疫情下去香港理工大學看《何者魯迅》舞台劇,題材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文豪—魯迅的故事。

    演出的除了演員外還有素人中小學生,離場時還有學生設計的Q版迷你魯迅做紀念品。雖然是孩子們的演出,浸會大學周佳榮教授仍重點指導,內容一絲不苟。

    話說,和魯迅有關係的地方除了中國,還有日本。
    如果旅行曾經去過宮城縣仙台市,可能都會記得魯迅就是在這個城市學習醫學。為了拯救腐朽不堪的祖國,醫學化學政治經濟等等,都是當時熱門的學科—即使現在,這些科目在留學生之間也很吃香。

    早一兩年,我突然對夏目漱石在英國的生活感興趣,講述十九世紀末期的日本留學生的資料有看過一點。某書除了夏目漱石還有介紹清國前往日本的留學生,魯迅自然是重頭戲。慶幸曾經無意間翻閱過,對劇中內容倍感親切。

    白頭宮女話當年,魯迅的作品以前是中學生的必讀課文,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香港有個曾經極為流行的詞語「人血饅頭」也是他作品《藥》裏跑出來。《阿Q正傳》《狂人日記》固然是我們這一代都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但就我本人而言,最記得閏土的故事。

    話劇的內容從魯迅小時候開始講起。

    小魯迅在祖母身邊手舞足蹈精靈聽教,後來遇上加到中落依然發憤學習,喜愛嚴復《天演論》等等書籍;青年魯迅遠赴東京再轉仙台,棄醫從文都要拯救國人的內心。至於中年以及老年的魯迅如何在大學任教、如何收到國民黨的迫害、學生被政府軍隊槍殺⋯⋯⋯由於我本來並不熟悉,所以一面觀賞、一面驚訝於他的戲劇化人生。

    閏土是魯迅小時候的朋友,是家中傭人的孩子。他們曾經天真爛漫渡過童年。幾十年後,閏土和魯迅兩人社會和經濟地位的差距把他們推到世界的兩個極端。未看話劇之前,我曾經以為這是魯迅筆下的其中一個故事,可是話劇講述魯迅過世50周年,閏土的後人跟魯迅的後人重新相遇,我才驚覺原來故事都是真的!

    由於劇情需要,學生們在台上朗讀《春望》《月下獨酌》。琅琅上口的唐詩在童音下讀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依稀彷彿回到初中的課室。

    再來看看魯迅於1932年10月的詩作《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灑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本來只是活在課本裏的魯迅在舞台上突然活過來,驚濤駭浪的人生殺我一個措手不及,感動萬分。儘管拋開他的作品廿年,突然竟想重讀了。

    推介閱讀:《魯迅の日本 漱石のイギリス》日本経済新聞社,柴崎信三著,1999年出版

  • 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3 08:25:57
    有 56 人按讚

    【小說:巫術之外不存在事實真相】

    《小説課之王》66折,最後一天
    https://is.gd/orkwb9
    以下摘自《小說課之王》第2課

    小說是什麼?最簡單的說法是「假的」。

    「假的」這個說法,基本上沒什麼錯,但它強烈透露了一個訊息:說這句話的人是個門外漢,就像看到地上一坨無色透明的流動液體,然後便得意洋洋的說「那是水」。

    有些人天天看小說,但完全說不清小說是什麼。這不算什麼,就像有些人常常吃橘子,也說不清橘子的味道。

    詩人夏宇〈繼續討論厭煩〉裡,有這麼幾句詩,準確描述出「熟悉的陌生」的感覺:「您要怎麼形容橘子的味道呢/我們只能說/有些味道像橘子。」

    小說是什麼?比較精準的說法是「虛構」。

    小說的英文就叫fiction(虛構,捏造,想像),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小說是西元1605年的塞萬提斯《唐吉軻德》,至於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是西元1918年的魯迅《狂人日記》。

    上面兩部小說的主人翁唐吉軻德和狂人,都是不存在的人物,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所以如果某人說,小說就是「虛構」。基本上,他是位行家,但行家也分等級,就像空手道分成白帶和黑帶一樣。

    小說是什麼?我個人特別喜歡的一種說法是「巫術」,但不是假的,或虛構的那種巫術,而是「巫術之外不存在事實真相」的那種巫術。

    我們用一個故事來解釋,什麼叫「巫術之外不存在事實真相」。

    英國後設小說大師,約翰.符傲思(John Fowles)《魔法師》一書裡,有個寓言故事,叫〈王子與巫師〉故事梗概如下:

    國王告訴王子,世界上沒有公主、島嶼,和上帝這三樣東西。

    王子深信不疑,直到他來到鄰國,遇到一個自稱「上帝」的人告訴他:島嶼和公主確實存在,你看,前方就是島嶼,島上的人就是公主。

    王子回家質問父親。國王說,孩子你被騙了,那個自稱上帝的人其實是「巫師」。
    於是王子返回鄰國,反駁「上帝」:你是一名巫師,你指給我看的島嶼和公主都是假的。

    「上帝」說,孩子你被騙了,你的父王才是一名巫師,他對你施了巫術,以致於你看不見島嶼和公主。

    再一次,王子回家質問父親。這時國王說出真相:「對,我是一名巫師,但你遇到的那個自稱上帝的人也是巫師。」

    國王和上帝都是巫師?王子完全搞混了,什麼才是真相?
    國王說:「巫術之外不存在事實真相。」

    混亂的王子說,我要自殺。

    國王施巫術招來死亡,當王子面對死亡時,渾身發抖,想起「美麗但不真實」的島嶼和公主,最後他說「我可以忍受」。

    「忍受」一出口,國王說:「兒子,你也開始成為巫師了。」

    我非常喜歡〈王子與巫師〉這個寓言故事,它可以多重解讀,現在我們拿它來解讀「小說」。

    王子在上帝和國王之間,來回追索之後,故事的迷霧慢慢散去(原來國王和上帝都是巫師),但結局的地方,留下了一團更大的迷霧。

    故事的結局是當王子可以忍受「美麗但不真實」的事物時,他也變成了一名巫師。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我們先問另一個問題:人們所認知的這個世界是自己定義的嗎?

    為什麼你們是中國,我們是台灣?為什麼這是電腦,那是計算機?為什麼她美麗,而我憂鬱?

    很顯然不是我們自己定義的,那是誰告訴我們的?簡單來說就是國王和上帝。他們二位正是定義現實世界與信仰世界的最高主宰。

    國王:「不遵守我國法律的人,處以死刑。」

    上帝:「我用七天造了世界。信我者,得永生。」

    國王定義一個國家,上帝定義一群信仰祂的人,他們其實都是巫師,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並不是真正的本質,而是由國王和上帝的權力定義出來的。

    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最初的問題:小說是什麼?
    如果我們把巫術比擬成小說,那麼國王最後說的話就變成「小說之外不存在事實真相」。

    當你開始能夠「忍受」世界是虛構出來的,你就像王子一樣踏進了巫師(小說)之門。但如果你能像國王那麼認真的「相信」世界是虛構出來的,你就成了一個百分百的小說家。

    相信虛構才是本質,並且認真施展虛構這個巫術,讓你的讀者相信,就像我們相信賽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軻德是位騎士一樣。

    小說家名義上是國王,是上帝,在他們的世界,他們說了算。但本質上,其實是巫師。他們施展的巫術叫「虛構」。他們無比相信,小說之外不存在事實真相。

    ──完

    附錄:這個文章不管讀幾次都有新體會呢
    原本只覺得在學故事方法,透過小說比喻人生,理解情感人性。
    以往看那些造物者、人類起源等資料,到後來人類創造遊戲模擬人生,然後到AI,可能會取代人類生活。
    好像人類透過科技,也成了造物主,打造一個人生與新世界。
    現在不只解讀我們所處的整個世界,然後也驚覺,小說家早就運用他的筆,做到了自己架構世界的創世紀。不用高科技,但靠想像力和文字就能模擬另一個世界與人生。(文: Poka Wang )

  • 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03 12:39:13
    有 77 人按讚

    仙台尋找魯迅 (五千字長文,多圖,慎入)

    多圖,睇medium 版啦

    1. 篇文原本係想叫做「仙台尋找周樹人」,呼應返「緬甸尋找奧威爾」(http://bit.ly/35VPVue)(本書我就在緬甸買的,水已魚),而且七個字嘅題比較有音樂美。但,首先,我懷疑根本冇人知道「緬甸尋找奧威爾」呢本書(倒係我引過書中關於「惡龍」嘅傳說,好多人轉貼,沈大師都有轉上轉)(http://bit.ly/2LbLCTK) 。另外,我亦擔心,根本冇人知道周樹人就係魯迅。

    2. 真人真事,我話去睇魯迅,有人以為係佬訊
    (http://bit.ly/2P6IidD )。應該都係我啲廣東話太差。幸好我有急才,話佢知,係呀,咪佬訊張profile pic嗰條友

    3. 本文就真係講在仙台尋找魯迅足迹。好似話唔少人,根本連魯迅在仙台留學都唔知,甚至佢在日本留學都有人唔知。又或者唔知,原來日本(人)仲保留咗咁多魯迅嘅東西。

    4. 可能係我偏見。但我在網上搵關於在仙台尋找魯迅足迹,出嚟嘅,唔係台灣文,就係大陸文。包括項明生(http://bit.ly/2RcJW0f) 。你話,嘩,項明生都大陸仔?幾時開始玩血統純正論?差矣。你睇佢書就知,佢好多遊歷,都同佢在大陸讀書成長嘅經驗有關,包括佢寫魯迅。因為佢有提過,《藤野先生》一文(出自《朝花夕拾》,陣間再講呢篇文)(http://bit.ly/2RdBNbU) ,係大陸語文課本必讀。我年代香港中學都必讀魯迅,但冇呢篇文,收嘅幾篇文,都冇直接講魯迅去過日本。雖則講佢點解「棄醫從文」時其實個轉捩點就在日本

    5. 而陪我在仙台上路嘅,正係香港人天書,閃閃書。嘻,唔係你以為係乜?我覺得呢本書好代表香港精神喎。定你覺得拎本正文社就文青啲?唔知。但肯定嘅係,我唔會拎本Lonely Planet去日本,實在太裝B 。雖則,我其實去緬甸去老撾都係拎本Lonely Planet。諗諗下應該去台灣韓國日本都拎,扮下ABC呃蝦條都好

    6. 而當然 ,在仙台閃閃書入面,關於魯迅嘅東西,係零。一個字都冇提過。not a single fucking word.啱丫,你睇人封面寫乜先?食玩買終極天書嘛。魯迅食得的?你睇閃閃書想搵魯迅 ,不如買龍虎豹搵(而其實啲鹹故文學水平幾高,肯定高過閃閃書,實不相瞞都對我寫作有啲影響)。

    7. Anyway,我去仙台,主要都係食同玩(朋友可證,我同囡囡,都係唔買嘢的)。食,咪食牛舌。咁玩,咪玩魯迅。本人住在仙台站附近,去片。

    8. 香港一般人,對魯迅應該唔太陌生,特別係我年代嗰啲,會考仲有指定課文之類,中六七做讀書報告亦都必睇。許欽文本《吶喊分析》,等於米高佐敦嘅Bryon Russell ,或者柏金嘅達比薩斯。就係多得考試局要做《吶喊》先有人買佢本嘢。而本人當然不屑買呢啲書,我成份嘢都係自己寫,好似寫咗成萬字。你睇我其實自細已經係咁:離群,扮撚晒嘢,同埋口水多過茶。

    9. 無論如何,《孔乙己》《狂人日記》《阿Q正傳》呢啲,稱得上深入民心。《一件小事》《風箏》我年代初中亦有讀。仲有呢十年人氣急升嘅「血鰻頭」,亦係出自魯迅(你以為係長毛發明的?).而根本冇乜人留意,其實篇文(《藥》),係話「你班友戇撚鳩」,民智未開,革乜撚嘢命。

    10. 仲有,「 你永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都可以半歸功於佢。而家但凡你講外國點點點,會有人話「臭蟲」,出處亦係魯迅。當然仲有吾友 利世民 (http://bit.ly/35Xtkxk) 最鍾意嘅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同樣係多得魯迅發揚光大。

    11. 張學友同林嘉欣(wow,初出道扮學生妹嘅林嘉欣)套《男人四十》(http://bit.ly/37SDbGN) ,我睇咗幾次。一開場就有張學友教中文,教完孟子,就預告下堂教魯迅。同學大呼out,張學友強調魯迅好in,「係第一代去東京留學兼掃貨嘅型仔」「佢住喺神田,坐山手線由Shibuya坐十個站就到啦」。我地Fact check一下,的確係十個站,岸西啲劇本係認真嘅。

    12. 但魯迅在東京讀嘅,類似係foundation course 或者預備班。原本佢應該係去東京帝國大學讀採礦冶金,但佢選擇讀醫,去仙台。原因未有定論,有講話因為佢老豆被庸醫(中醫啦)所害,佢自己棚牙又一路都唔好,加上佢覺得西醫係日本維新好重要嘅部份。至於點解去仙台?佢自己有提過睇唔過眼東京啲留學生玩吃玩樂,正係在《藤野先生》入面講,所以佢選擇去冇中國留學生嘅地方(我懷疑亦因為東京大學讀醫好難入)

    13. 魯迅當年讀嘅係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後來(都成百年前)併入東北大學。由仙台站行過去15分鐘左右,仙台雖然已經係東北最大城市,但只係100萬人,同香港冇得比,加上天氣好,行15分鐘極之舒服(其實我全日都冇坐過車,基本上半個鐘頭以內嘅我都會行)。

    14. 11月尾嘅東北大學,係已經冇乜人嘅。放晒假?又好似唔係。要上堂?或者係。但我只係想講,你同香港嘅大學比下,香港嘅大學就算放假,都係嘈得多。

    15. 好快,就搵到魯迅在東北大學嘅像,亦寫明係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遺跡

    16. 東北大學史料館,係有專門一個展示室畀魯迅

    17. 但自己留意返開館時間 ,另外留意,其實史料館裝修到下年3月。我仲以為冇得睇,其實係臨時搬咗去第度。不難搵,反正個校園本部唔大。

    18. 入面就由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讀醫開始講 ,講佢因為想遠離留學生而去仙台,當然亦都係引返魯迅《藤野先生》一文。留意成本《朝花夕拾》都係回憶錄(睇書名就知),魯迅寫時已經近50歲,然後未到60就死咗。想講係,魯迅廿幾三十年後回憶前事,或者有選擇性遺忘,有文學加工,或者根本記錯,絶不出奇。畢竟嗰個年代佢未會打卡放上Facebook

    19. 當年報紙都有報,魯迅唔只係仙台第一個中國留學生,甚至就係第一個留學生,相信亦因為咁,仙台醫專對佢非常好。報紙亦都有提佢識日文。當然近年唔少憤青考究返,魯迅譯文好似不少錯。亦可以話日本人只係厚道,或者官方話佢識日文佢地咪照講。但相當肯定嘅係,佢嘅日文點都有一定程度。

    20. 其實諗下都知,佢冇人冇物,可以在仙台生存,上堂,讀醫,寫筆記,藤野先生會批改。佢有乜可能日文會差?咪撚玩。當然而家你拎出嚟驗屍咁驗挑錯誤就好易的。等於你睇慢鏡覺得「屌,畀著我就右腳控定扭過一個再左腳拉遠柱啦,咁射,仲話球王。」

    21. 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郎嘅CV。十分守規矩,寫晒每份工幾錢人工。最後都係40 yen個月,有興趣可以對返當年物價。但魯迅月租都好似要8 yen,考慮到魯迅仲要只係一條友,亦唔會住得好,可見藤野先生唔算好高人工?

    22. 《藤野先生》一文嘅初稿。當然只係複製品

    23. 魯迅讀醫嘅時間表。有冇留意日日都上「獨逸語」?獨逸就係德意志。讀醫必修德文,因為啲字都係用德文。聞說去到而家都仲係好多醫學字用德文。所以魯迅當然都識啲德文,事實佢未去日本已經識啲。反而英文佢好坦白話自己係唔識的。

    24. 成績表,特登放大畀你睇。因為有人以為魯迅成績太差,所以先作個故事出嚟話棄醫從文。後面會講,故事或者有啲創作,但魯迅成績,就肯定唔係好差。正如佢在《藤野先生》入面寫:「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睇返成績表,並無大話,幾十年後佢都冇呃自己。142人魯迅考68,正如佢講,唔係太雞又唔太好。考慮到佢係唯一一個留學生,又唔係細個學日文,又多課外活動,其實相當勁。不過正係佢最尊敬嘅藤野先生嗰科解剖學佢就肥咗。可能因為咁先幾廿年後慚愧寫返文講佢。

    25. 不過亦留意,魯迅在畀友人書信中,亦提過在仙台讀醫,悶,死記,又多堂上,阻住佢啲「課外話動」(「校中功課,只求記憶,不須思索,修習未久,腦力頓錮。四年而後,恐如木偶人矣。」第二是課時太多,無暇搞譯述活動:「而今而後,只能修死學問,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可以見到佢並非讀得好開心,亦有點吃力。

    26. 另外留意,全部成績示眾,邊有而家咁玻璃心。仲有,魯迅中游,已經係丙。唔係A* 人人first hon量化寬鬆

    27. 走堂全部有紀錄。魯迅都有走過,唔知去咗邊。當時就冇人講「大學中學化」「學生唔上堂教嗰啲要檢討下」(不過我估而家醫學院都唔會有人走堂嘅可?)

    28. 魯迅嘅transcript,仲有JUPAS personal statement,好求其架咋

    29. 呢個就勁咯,唔止係麥高芬(http://bit.ly/33B8T7T) ,直頭係中國文學史嘅轉捩點。傳說中嘅,魯迅睇嘅仙台醫專幻燈片,亦即係村上春樹嘅明治神宮野球場養樂多燕子隊(http://bit.ly/34Jowvo) ,亦都係埃汾嘅......50萬琴行空姐(有機會再解呢個故事)

    30. 但Fact check 一下,當年真係有放幻燈片,亦的確有講日俄戰爭,但冇魯迅講嘅行刑中國人。有可能係文學創作,或佢根本記錯咗。

    31. 然後大家都知,根據魯迅所講,佢認為救人身體冇用,冇腦的話身體再強都係把托,佢認為成個民族頭腦都病咗,所以棄醫從文。讀咗一年半。臨走藤野先生仲畀咗張相佢,呢啲都在《藤野先生》有提。

    32. 但恕我無禮,魯迅點解棄醫從文,仲係一個謎。佢成績唔係太差,但亦唔係好,拎獎學金基本上無望,呢個可能係原因。另外亦講過,佢讀醫讀得唔開心。仲有更奇怪嘅係,魯迅1906年3月退學,同年畀佢老母用「病危」做理由電報召返中國。同年7月佢就順老母意結埋婚。當中似乎係有啲嘢。更特別嘅係,佢結婚冇耐,又再去返日本,去到1909年先返中國教書。魯迅退學後當然冇返仙台,係在東京。到底做乜過乜?冇乜人知。只知章太炎流亡東京,魯迅有佢去屋企聽講。但冇可能係佢生活全部,況且章太炎都去到1908年先去日本,咁之前魯迅在東京做乜?冇人知。可能睇其他史料有,但我暫時唔見。聞說佢仲可以花天酒地,又有日本妹做女傭,仲資助埋細佬周作人在日本讀書。

    33. Anyway,呢個「階段教室」(樓梯是也)係意外驚喜。係魯迅當年上課嘅地方。你網上睇嘅資料,包括睇項明生講,都話你知要預約,往往要成個星期甚至搞一個月。

    34. 結果我嘅預約,就只係去嗰度寫個名。又,原本想寫University of Warwick,但唔識寫片假名,所以都係寫香港大學算。又,手眼協調差,啲字係咁上下。

    35. 平時係鎖埋的,但我去嗰日根本冇人,任你點坐都得。

    36. 魯迅和藤野先生。有人話似黃之鋒

    37. 離開東北大學,仲有其他魯迅足跡。估下呢間係乜(雖然同魯迅無關)?

    38. 其實就係學生嘅餐廳。十分抵食,不過我費事咁缺德去同人爭食,雖則人唔多,亦唔見話一定要學生先食得。

    39. 又,當年在愛沙尼亞(仲要唔係Tallinn!) ,我都去學生飯堂食飯,罪過罪過。咩啫,咁完全唔見有其他地方有嘢食嘛,Tartu就係個大學城

    40. 繼續,離開東北大學,景色依然靚。行多一陣(睇返我最上嘅地圖,中間冇注解嘅紅點),就會見到一個咁嘅東西

    41. 就係魯迅在仙台讀書時,佢住嘅地方。不過而家乜都冇剩,得返呢碌柱。但有冇依稀記到左下角寫乜?係「郭沫若題」。其實之前呢度都只係得呢碌柱,後面有間屋,但係私人住宅,冇開放,而家間屋都冇埋

    42. 不過,勁咯,原來起個魯迅紀念廣場。但2021年先完工,又有藉口再去仙台食牛舌。

    43. 繼續行多半個鐘(!),就會去到仙台青葉山公園。呢個東西同魯迅無關,但順手講下,係五色沼。有乜特別?係日本花樣滑冰嘅發源地。最初就係德國人在呢度開始教日本人(冬天會結冰啦大佬),之後差不多所有日本嘅花樣滑冰選水,都係師承自仙台嘅呢班初代教練。

    44. 而羽生結弦就正係仙台人。

    45. 去到公園入面嘅仙台市博物館,一樣有魯迅像

    46. 同埋魯迅碑

    47. 留意上面寫嘅係日文。又係郭沫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講仙台遊歷講到呢度,之後係個人感想,唔鍾意可以跳走。

    49. 最後講下(有冇人睇到呢度?),4年前,2015年 ,我先第一次去日本。2017年我去咗東京明治神宮野球場。上面講過了,明治神宮野球場係,村上春樹(至少佢係咁講)忽然決定要「寫啲嘢」嘅地方,資深村上春樹迷實知。我去嘅原因,十分明顯啦。然後去到2019年,我去埋仙台,在東北大學,去到魯迅(至少佢自己係咁講),決定棄醫從文嘅地方。兩大我心中嘅文學之神,影響我最大嘅作家,就係呢兩個。

    50. 兩個都N咁多人寫過,但我都係要講,魯迅,係一個十分「型」嘅作家。就係村上春樹在《聽風的歌》(http://bit.ly/2DzFOPR) 虛構嘅 戴立克.哈德費爾(好多人以為真有此人,包括我)一樣,係以文章做為戰鬥武器的少數非凡作家之一。

    51. 其他人可能都寫得好,但係唔型。錢鍾書都型,但其實老婆楊絳寫文比較「人性」。陶傑都型,但倪匡寫故事蔡瀾寫雜文更好。Oscar Wilde George Orwell都型。冰心就唔型,巴金亦都唔型。聞一多郁達夫型,徐志摩仲型,郭沫若如果死早啲就型,咁長命,搞到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唔型。梁實秋胡適就唔型。白先勇都型,梁啟超唔型。太宰治同三島由紀夫就當然型過村上春樹,但講真村上春樹寫文最好。以上種種,自己慢慢細味下。

    52. 簡單嚟講,短命咪型,死於非命就更好,live fast and die young。Heinrich Heine話頭,Sleep is good, death is better; but of course, the best thing would to have never been born at all.但佢除咗呢句嘢外就完全唔夠尼采或叔本華咁型。正如我無法想像「如果家駒未死」會點,請別誤會,我懷住最高嘅敬意講呢句嘢,真歌迷應該會明。

    53. 當然總有例外,魯迅唔算太早死,村上春樹成日跑長跑有排都唔死,白先勇八十幾歲都未死,錢鍾書九十歲先死,楊絳百幾歲先死添。

    54. 東京(神戶都有)尋找完村上春樹,仙台尋找完魯迅後,似乎下一個,就到白先勇。當然可能返Warwick尋找陶傑簡單啲 (但佢筆下近乎冇提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