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魯迅狂人日記吃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魯迅狂人日記吃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魯迅狂人日記吃人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明周文化 MP Week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魯迅誕辰】今天,是中國近代著名作家 #魯迅 140周年誕辰。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1902年,魯迅赴日留學,望以醫學救國;但在日本之見聞,使他認為拯救民族靈魂較救治軀體更為緊迫,決意棄醫從文。 1909年,魯迅回國,先後執教多所學校,同時在文壇嶄露頭角...
魯迅狂人日記吃人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15:43:35
【#至理明言】102年前的今天,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受青年學生推動,知識分子、商人、農工都有廣泛參與。其時,以1915年《新青年》創刊為標誌的新文化運動,已啟動數年,可視為思想上的鋪墊。兩場運動相輔相成,發展成「五四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各領域影響深遠。 中國現代文學名家...
魯迅狂人日記吃人 在 文靜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23:07:03
我仲記得當年美術堂的創意功課——燈籠,令到我同我老豆老母響老豆的媽媽聲粗口之下共渡週末。 最有創意的功課,就是沒有功課。 停止折磨,讓小朋友開心放個假,真係咁難? 不要說補習名師教畜,我從來都說,認真上堂,不交文都5星星。 最有能力的導師,就是讓學生不需要喪做,也能愉快上課再獲取高分的謀士。 #如果...
魯迅狂人日記吃人 在 文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23:07:16
我想起魯迅的狂人日記。人們說主角瘋了,主角說四書五經字裡行間全是「吃人」二字,女人為討好男性纏足守節,道學家說男尊女卑,誰比較瘋狂?也許,我和你也是瘋子,因為我們在沉淪的亂世,仍然相信人世間有真善美。...
魯迅狂人日記吃人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魯迅誕辰】今天,是中國近代著名作家 #魯迅 140周年誕辰。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1902年,魯迅赴日留學,望以醫學救國;但在日本之見聞,使他認為拯救民族靈魂較救治軀體更為緊迫,決意棄醫從文。
1909年,魯迅回國,先後執教多所學校,同時在文壇嶄露頭角。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雖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專制,惟政權落入軍閥之手,腐敗依舊。為推動社會、民俗、思想變革,以陳獨秀為首的知識分子,發起新文化運動,倡導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在中國發展;魯迅、胡適、蔡元培、錢玄同、李大釗等均參與其中,《新青年》雜誌則是該運動主要陣地。
1918年,36歲的他首次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刊登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其後陸續發表《孔乙己》、《藥》、《故鄉》、《阿Q正傳》、《祝福》等,集結編入《吶喊》、《彷徨》兩部小說集。以筆為刀,魯迅作品擅於諷刺,多針對社會黑暗面、民族劣根性而發;有的隱晦曲折,有的幽默詼諧,有的沉鬱嚴峻,風格靈活。
魯迅一生,寫下約600萬餘字著作,在小說、散文、雜文等成就突出,影響深遠。適逢其誕生140年,不如一起細閱那些流傳甚廣的名言警句。
---
延伸閱讀:
黃碧雲新作 〈商場〉
https://bit.ly/3zj7oLG
淮遠新作及專訪:人在,歷史在
https://bit.ly/2XkbSo8
董啟章新作及專訪:寫當代的小說家
https://bit.ly/3nx0znd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文學 #現代文學 #中國文學 #中國文化 #作家 #小說 #散文 #棄醫從文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 #德先生 #賽先生 #封建 #吃人 #狂人日記 #阿Q正傳 #祝福 #故鄉 #藥 #孔乙己 #吶喊 #幽默 #諷刺 #周樹人 #我就是我
魯迅狂人日記吃人 在 方以文 睇電視喇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柳應廷 Jer Lau 重生系列
1.《狂人日記》魯迅
2.《砂之器》松本清張
3. ???
原著脈絡
1. 人懷疑人(人吃人)
2. 人取代人
3.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下去香港理工大學看《何者魯迅》舞台劇,題材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文豪—魯迅的故事。
演出的除了演員外還有素人中小學生,離場時還有學生設計的Q版迷你魯迅做紀念品。雖然是孩子們的演出,浸會大學周佳榮教授仍重點指導,內容一絲不苟。
話說,和魯迅有關係的地方除了中國,還有日本。
如果旅行曾經去過宮城縣仙台市,可能都會記得魯迅就是在這個城市學習醫學。為了拯救腐朽不堪的祖國,醫學化學政治經濟等等,都是當時熱門的學科—即使現在,這些科目在留學生之間也很吃香。
早一兩年,我突然對夏目漱石在英國的生活感興趣,講述十九世紀末期的日本留學生的資料有看過一點。某書除了夏目漱石還有介紹清國前往日本的留學生,魯迅自然是重頭戲。慶幸曾經無意間翻閱過,對劇中內容倍感親切。
白頭宮女話當年,魯迅的作品以前是中學生的必讀課文,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香港有個曾經極為流行的詞語「人血饅頭」也是他作品《藥》裏跑出來。《阿Q正傳》《狂人日記》固然是我們這一代都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但就我本人而言,最記得閏土的故事。
話劇的內容從魯迅小時候開始講起。
小魯迅在祖母身邊手舞足蹈精靈聽教,後來遇上加到中落依然發憤學習,喜愛嚴復《天演論》等等書籍;青年魯迅遠赴東京再轉仙台,棄醫從文都要拯救國人的內心。至於中年以及老年的魯迅如何在大學任教、如何收到國民黨的迫害、學生被政府軍隊槍殺⋯⋯⋯由於我本來並不熟悉,所以一面觀賞、一面驚訝於他的戲劇化人生。
閏土是魯迅小時候的朋友,是家中傭人的孩子。他們曾經天真爛漫渡過童年。幾十年後,閏土和魯迅兩人社會和經濟地位的差距把他們推到世界的兩個極端。未看話劇之前,我曾經以為這是魯迅筆下的其中一個故事,可是話劇講述魯迅過世50周年,閏土的後人跟魯迅的後人重新相遇,我才驚覺原來故事都是真的!
由於劇情需要,學生們在台上朗讀《春望》《月下獨酌》。琅琅上口的唐詩在童音下讀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依稀彷彿回到初中的課室。
再來看看魯迅於1932年10月的詩作《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灑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本來只是活在課本裏的魯迅在舞台上突然活過來,驚濤駭浪的人生殺我一個措手不及,感動萬分。儘管拋開他的作品廿年,突然竟想重讀了。
推介閱讀:《魯迅の日本 漱石のイギリス》日本経済新聞社,柴崎信三著,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