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魯迅全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魯迅全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魯迅全集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羅文好公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下網址是詹芸老師的頻道 請多多訂閱喔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5KpXtVgncDJQkA39C4tIQ 想要成為羅文好公民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相關獎勵嗎? 想要觀看會員專屬影片嗎?請點以下連結查看詳細說明喔! https://www.youtube....
魯迅全集 在 DaisyWong王迪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00:03:09
📚#漂書 📚 我逢星期四晚在 #Patreon直播 #推介好書 電影,講歴史、文學、生活,也成立了 #Patreon讀書會 ,今日第一次漂書 ,你若看完一本好書想讓它的生命延續下去,可透過我的Patreon平台connect有興趣看這本書的讀者,把書寄去。同時你亦可收到另一位讀者「漂流」給你的好書,...
魯迅全集 在 徐永豪|HKU中文學士碩士|DSE中文補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20:28:01
#徐徐道來 轉瞬之間,已經過了十多年。經過一番苦尋,才能找到小學第一位中文老師——魏老師的聯絡方法。今天趁有半天假期的私人時間,就跟兒時同窗到老師家中作客。此行實在是百般滋味在心頭,令我深感歲月如流,不舍(捨)晝夜😞😞😞 談笑間,老師說要贈「永豪」一套《魯迅全集》,因為好書要贈給真正懂得欣賞的人。她...
魯迅全集 在 怪咖電影院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8:17:39
裝(一堆跟電影未必有關的牢騷) - 曾經被人狠狠罵過不懂裝懂,因此往後做人說話特別小心。 - 「不懂」跟「裝懂」其實可以分開來看的,避免「裝懂」很簡單,少說話就行了,不會的東西直接承認,謙虛求教,已經能免卻許多尷尬。 - 逃過「不懂」則難許多,必須要先「懂」,「懂」跟「自以為懂」有天淵之別,可惜無知...
-
魯迅全集 在 羅文好公民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11 20:00:10以下網址是詹芸老師的頻道 請多多訂閱喔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5KpXtVgncDJQkA39C4tIQ
想要成為羅文好公民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相關獎勵嗎?
想要觀看會員專屬影片嗎?請點以下連結查看詳細說明喔!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25xDGzTxeic8W_6mIZbug/join
►羅文快速記憶系列影片:https://reurl.cc/jld8M
►羅文快樂學習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Xnja
►羅文大學學什麼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eZXW
►羅文三分鐘學會系列影片:https://reurl.cc/qkDgn
►羅文三分鐘開箱系列影片:https://reurl.cc/WD43y
►羅文三分鐘開好書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Ayea
►羅文好公民FB(趕快來按讚):https://reurl.cc/1eQom
►羅文IG(請追蹤):https://reurl.cc/a1l93
魯迅全集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魯迅全集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730)
那些年我讀的書
數年前,作家蔡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愛情小說家亦舒少女時代常愛流連在我主編的《伴侶》雜誌社,我引導她看《紅樓夢》和《魯迅全集》,《紅樓夢》「她一看數十次,背得滾瓜爛熟,看得寫了三百本愛情小說」,「但魯迅文章一看,就看壞了,別的不學,學到魯迅的罵人。」
1964、65年吧,亦舒十七八歲,剛在《明報》發表《女記者手記》不久,有人介紹她給《伴侶》寫稿,她跟男朋友常來雜誌社閒聊。我沒有「引導」她,是她問我看什麼書,我就說看《魯迅全集》和《紅樓夢》。她最先找魯迅的小說看,跟我談起來,許多我沒有留意的細節她都注意到。她有沒有看魯迅雜文,我不知道,但魯迅雜文大多只針砭時弊,極少罵個人,他說過,「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因此,被他看得起而「有言」批評的人極少。
《魯迅全集》所含文化養份多,國學,西學,融會貫通於對人生、社會、時政的思考、評析與發現中。文化界前輩、寫一手好雜文的羅孚說,他是吃魯迅奶水成長的。我想我也是,當然讀書不能照單全收,不能替代思考。
我當時的工作之一,是要根據中國出版的各種中國古代詩詞的註釋本,編選三冊《中國歷代詩選》,因此廣泛地閱讀了自《詩經》以來的中國詩歌,極為沉迷中國古代詩詞的語言、意象、情操和境界。《大公報》的前輩陳凡那時對我說,做編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起標題,而標題要起得好,讀《唐詩三百首》最有用。回看那個時代的報紙標題、電影名字,包括西片譯名,大都能瞬間吸引眼球,有好多還留下忘不了的印象,比如《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劍膽琴心》等等。近二三十年,起標題就越來越不講究甚而有點怪怪了。
閱讀中,最觸動我思想感情的,是十九世紀俄國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其中,托爾斯泰、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人道主義、深刻反映現實,和對感情世界、對人性的解剖挖掘,都使我深感震撼。長篇小說中我讀得最仔細和寫過長篇讀後感的是托爾斯泰的《復活》。中短篇小說讀得最多的是契訶夫。1958年,我買了共27本汝龍翻譯的《契訶夫小說選集》,這套書我收藏至今。他的故事,也常被我引用到時評文章中。
比如《第六病房》。小說講的第六病房,是當年俄國收容及治療精神病人的病房。與其說是病房,不如說是監獄。陰森的鐵窗、殘酷的毒打,那些不幸的「病者」,其實就是囚徒。小說的兩個主人公,一個是「病者」格拉莫夫,另一個是醫生拉京。格拉莫夫講話既像瘋子又像正常人。他重複講人的卑鄙,踐踏真理的暴力,說第六病房的鐵窗總讓他想到強權者的愚蠢和殘酷。他被送到第六病房是因為有一次他看到一隊被押解而過的犯人,他突感恐懼和明白過來:他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裏,而且永遠無可逃遁。他覺得自己有一天也可能戴上手銬,被人押著送進監獄。他雖沒有甚麼過失,但難道不會有人誣陷嗎?難道法院公正嗎?越想越害怕,逃避,躲閃,語無倫次,以致被人懷疑患上了妄想迫害症,送進第六病房。
另一個主人公是去治療格拉莫夫的醫生拉京。拉京剛來醫院時,想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裏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逃避生活,躲在家裏喝酒,看書。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知識份子,他需要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找一種解釋。久而久之,他就產生了一套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哲學。
在病房,格拉莫夫對醫生說,「是的,我有病。可是要知道,成百上千的瘋子行動自由,因為你這蠢才分不清誰是瘋子,誰是健康人。為甚麼是我和這幾個不幸的人,被關在這裏?你們醫院裏所有的壞蛋,在道德方面,比我們這裏的任何人都要卑鄙得多,為甚麼我們被關起來,而不是你們呢?」
他的話使拉京受震動,他禁不住與格拉莫夫談人生、社會等話題,格拉莫夫駁斥他的「美好的時代一定會到來」是自欺欺人的人生哲學,使他也逐漸認同社會上的虛偽人群才是「瘋子」,於是他在與其他人談話中也講一些憤世嫉俗的話,他的言談被人認為是「瘋話」,最終醫院同仁指他是「瘋子」,關進第六病房,而且折磨致死。
小說告訴我們,真正有病的是病房外的人。虛構的小說所反映的才是真實的世界。
末代港督彭定康回憶他離港前視察一間精神病院,一位病者問他:「英國作為古老的民主國家,為什麼在把香港交給一個極權國家之前,沒有徵求一下香港人民的意見?」彭定康感到,精神病人問的才是「最有理性的問題」。(43)
圖1,魯迅詩「悼楊銓」手跡:「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圖2,1958年買下的「契訶夫小說選集」。
圖3,「1959年在香港出版界慶祝國慶集會上。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魯迅全集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723)
畢生受用的禮物
1952年我16歲生日那一天,父親送了一套《魯迅全集》給我作生日禮物。他那時知道我喜歡看文學著作,在學校的中文作文成績也較好。這套全集我一直保留到現在,許多本都佈滿蟲蛀的痕跡,紙頁也很有點脆了。
這套《魯迅全集》是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六月十五日初版,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三版的版本。民國二十七年是1938年,魯迅去世後二年。全集二十冊,前十冊是他的著作,後十冊是他的譯作。
父親送我時,大概沒有想到,這套全集是我思想和寫作的瑰寶。我至今仍然感懷父親給我這個畢生受用的禮物。
看慣現在的白話文的青年朋友,讀魯迅的白話文書寫可能稍有扞格,但我16歲時卻讀得津津有味。從他的小說開始讀,繼而雜文。讀魯迅,大大提升了我的中文水平和文學修養,開拓了我的視野,對社會、政治、人生有了新的思考。魯迅舊學根底深厚,又留學日本,博覽西方文學和思想論述,在他的小說和雜文中,有傳統文化的底蘊,西學的淵源,和針砭時弊的邏輯思維。離開學校進入出版界工作,我繼續讀魯迅的書。通讀了全集前十本他的著作,後十本譯作只讀了一小部分,原因是他主張忠於原著的直譯,而直譯委實讓讀者難以消化。
那時候讀到他早期著作《熱風》中的一篇「隨感錄三十八」: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除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至於對別國文明宣戰,卻尚在其次。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所以把這國拿來做個影子;他們把國裡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所以多有這『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這篇發表在1918年11月18日《新青年》雜誌的文章,使我反覆思考了好久,也在筆記本中抄了下來。這段寫於100年前的話,當時使我對「愛國主義」有了新的思考。而七十年來的中國,「個人的自大」一直被「合群的愛國的自大」所壓制,是更「可哀」、更「不幸」了。
摘錄這小段文字,就明白為什麼魯迅的雜文在今天讀來都不覺過時,也明白為什麼這位在延安時期備受毛澤東稱道的作家,他的小說、雜文近年在中國的教科書中不斷被剔除了。中國歷代的專制政權,都是植根於這種「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中,也利用這種「自大」去凝聚民眾的奴性,經久不息,延綿至今。
魯迅在雜文著作中,多方面多角度批判中國人的國民性,而在小說《阿Q正傳》中,就樹立了中國人劣根性的典型。在個人權利被漠視的社會,這種劣根性有時甚至不是作為負面的人性而存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被迫在農村勞動20年的小說家高曉聲(1928-1999),在1979年獲平反後,有一次來港時自我嘲諷地說:「這麼多年,如果我沒有一點阿Q精神,我怎麼撐過來呀?」在座的包括我在內,都明白他這句話的苦澀含義。
文革時中共把所有的中外文化都批判為「封、資、修」,但因毛澤東曾經極力推崇,因此香港左派書店除了大量毛著之外,還有魯迅著作。我這時期又把魯迅所有的小說和雜文再讀一遍,並寫過一本叫《和青年朋友談魯迅》的書,編輯過他的語錄。魯迅晚年參加中共幕後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但他沒有被中共體制收編,反而批判左盟領導者為「拉大旗·作虎皮」的「奴隸總管」。魯迅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魯迅晚年最接近的胡風,在中共建政後的1955年,被打成「反革命集團」。
在我幾十年寫的評論文章中,常會引用魯迅的語錄,也貫徹他的思想。魯迅的人道主義、否定「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使我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侵蝕下,思想上有了抵禦的堡壘。
更使我畢生受用的是他的這句話:「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我後半生的思想認識的轉變,正是秉持這種批判現實也批判自己的精神而來。(40)
圖1,1968年編集出版的魯迅語錄《魯迅論文藝》。
圖2,1957年麗儀春節假期回港,攝於上海書局編輯部,時年21歲。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