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魯縞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魯縞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魯縞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魯縞意思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萬色之基——白(下)|古色古香|10> 【縞】 縞最早出現在小篆裏,本意是指未經染色的細絹。諸葛亮遊說孫權抗曹,說曹操遠道而來兵馬困乏,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用的就是它的本意。大約魯地出產的縞更薄一些,所以用打不穿魯縞來形容對方力量衰竭之甚。 未染色的絹,看上去自然就是絲的本...

  • 魯縞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11-27 18:30:00
    有 96 人按讚


    <萬色之基——白(下)|古色古香|10>

    【縞】
    縞最早出現在小篆裏,本意是指未經染色的細絹。諸葛亮遊說孫權抗曹,說曹操遠道而來兵馬困乏,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用的就是它的本意。大約魯地出產的縞更薄一些,所以用打不穿魯縞來形容對方力量衰竭之甚。

    未染色的絹,看上去自然就是絲的本色,所以縞也引申出白色的含義。《禮記·王製》裏提到殷人「縞衣而養老」,東漢大學者鄭玄對此注釋說,殷商時崇尚白色,所以人們都穿白衣服,所謂「殷人尚白,而縞衣裳」。《詩經·鄭風·出其東門》裏有「縞衣綦巾」、「縞衣茹藘」的描寫,前者是指女子穿白衣而佩綠色圍裙,後者是指女子穿白衣而紮紅色絲巾,想象一下,還是甚為奪目。千百年後到了南宋時,辛棄疾還在詞裏寫「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一樣的色彩搭配,一樣的清新明快。

    由於前述的「素」也有絲織品本色的含義,所以「縞」和「素」可以通用。東漢文學家王逸就說:「縞,素也。」「縞素」連用,加強了白的含義,並成為喪服的代稱。《戰國策》裏寫到著名的「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唐雎面對傲慢無禮的秦王,表示願意以死相拼,說「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嚇得秦王趕緊道歉,說:「先生坐!何至於此!」

    【皓】
    皓也是出現在小篆裏,奇怪的是,《說文解字》裏沒有收錄這個字,可能是許慎的疏漏吧。《小爾雅》裏對它是有解釋的,說「皓,白也」,就是白的意思。有學者認為「皓」還含有明亮的意思,因為《詩經·唐風·揚之水》有「白石皓皓」的說法,就是說石頭在水流的沖刷下又白又亮;《詩經·陳風·月出》裏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下一章則是「月出皓兮,佼人懰兮」,也有這層意思。至於後世常用來形容女子的「明眸皓齒」,更是從顏色和光澤兩個角度來描寫這牙齒的漂亮。

    但更多的時候,「皓」還是僅僅指白色。文人騷客常用「皓腕」即潔白的手腕來形容女子的美麗。比如曹植的《美女篇》裏寫那美女的樣子,「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韋莊的花間詞裏回憶自己少年時的風流生活,「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徐夤寫女子討好心愛的男子,「無事把將纏皓腕,為君池上折芙蓉」,都是例子。

    以「白」為部首的字,除了「皎」、「皓」外還有一些,也都有白色的含義,比如「皚」,專指雪的白。但由於適用的範圍太小,就不再一一討論了。

    (本文為陳魯南《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部分書摘)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 魯縞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1-21 18:30:01
    有 130 人按讚


    <萬千寵愛——紅(下)|古色古香|04>

    【紅】
    「紅」最早的含義,其實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粉紅色。「紅」 跟「絳」一樣從「絲」旁,一看就知與衣物染料等有關。《說文解字》裡說「紅,帛赤白色也」,就是紅白混合之色。漢末學者劉熙著《釋名》,也是一本訓詁學著作,其中說「紅」字是「白色之似絳者」,同樣是粉紅色的意思。

      清人段玉裁補充《說文解字》對「紅」的釋義時,加注說:「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可見「紅」字到了清代,含義已有很大變化。其實,中原地區人們對紅色的喜愛,在漢代時已相當廣泛,而民間的表述總不似學者或官員那樣嚴謹甚至是刻板,動輒還要區分是深色的「絳」還是明亮的「丹」;從那時起,在百姓的口耳相傳中,「紅」已逐步泛指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成了總括絳、赤、朱、丹等字的字眼。

    【茜】

      古人也曾用「茜」表示大紅色,其意來源於茜草這種染料。茜草科植物在中國分布得非常廣泛,約七十屬,四百五十種。商代的婦女就已使用胭脂,而用來製造胭脂的紅藍花就是茜草的一種;《詩經》裡曾用「縞衣茹藘」指代一個穿白衣佩紅絲巾的女子,「茹藘」也是茜草科;還有提煉絳色的絳草,也屬此類。

      以「茜」代紅,在文學作品中常見端倪。李商隱描寫一個彈箏的歌伎「茜袖捧瓊姿,皎日丹霞起」,是說這紅衣女子的美麗,如同陽光照耀在升騰的雲霞上一樣。蘇軾寫一群姑娘爭著看熱鬧,「相挨踏破茜羅裙」,把紅裙子都踩壞了,十分的歡樂。王實甫的《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有崔鶯鶯思念張生的內心獨白,「這些時神思不快,妝鏡懶抬,腰肢瘦損,茜裙寬褪」,人餓瘦了,紅裙子都顯得肥大,既苦澀又甜蜜。

    【彤】

      「彤」是從「丹」轉化出來的字,左邊的「丹」就是丹砂,右邊的「彡」表示裝飾。《說文解字》說:「彤,丹飾也。」也就是說其本義是以紅色作裝飾。《詩經》中流傳甚廣的《靜女》一篇,有「靜女其孌,貽我彤管」的句子,就是這個美麗的女子把紅色的葦管送給了心慕她的「我」。周朝的天子則喜歡把彤弓彤矢,也就是塗了朱漆的弓矢,賜給有功勞的諸侯。這種禮儀制度一直延續到春秋,而《詩經.小雅》中〈彤弓〉一篇,就是對此的反映。後來,「彤」逐步直接代稱紅色。天子儀仗中的紅傘就成為「彤芝蓋」。漢朝的未央宮用朱紅色漆刷中庭,稱為「彤庭」,後世常以之代稱皇宮。至於「彤雲」、「彤霞」、「紅彤彤」等詞,至今還在使用。

    【赭】

      「赭」是紅褐混合的顏色,並不純正。《說文解字》裡說:「赭,赤土也。」土色黃褐,其中含有鐵的氧化物卻發紅,二者混合而呈紅褐色。赭石或赭土都曾被古人作為顏料,某些地方的風俗,還喜歡把這種顏料抹在臉上。

      《新唐書.吐蕃傳》則說吐蕃「以赭塗面為好」,也有這種風俗。近代學者以為,藏文歷史著作中常稱本民族為「紅臉者」,家鄉為「紅臉者的地方」,也是源於赭面的習尚。但這裡的人們以赭塗面,並非中原女子擦拭胭脂以悅己悅人那樣浪漫,而是為了辟邪防身。此外,古時死刑犯所穿的囚衣也是土紅色,稱為「赭衣」。

    【緋】

      「緋」字在漢時的《說文解字》裡並未出現,宋初的學者徐鉉校補《說文》,增加了《新附字》一篇,收錄「緋」字,並注解說「帛赤色也」。隋唐以前,詩詞歌賦中幾乎沒有出現過「緋」字,而唐時官府文書和詩詞歌賦中常有「緋」字,可見「緋」字當是隋唐年間新造的字。唐時尊崇佛教,朝廷還經常把緋衣賜給有道高僧。《大宋僧史略》下卷就記載說,唐玄宗時,有個叫崇憲的和尚精通醫術,治好了很多人,「帝悅而賜緋袍」。

      現代人熟悉「緋」字,大約是來自於「緋聞」一詞。無論名人還是凡夫,其與性有關的香豔故事總能吸引大批受眾,所以緋聞向來很受歡迎。但這個詞,文言文中是沒有的,卻與蔡元培先生有關。彼時蔡先生以相容並包的方針主持北大,林琴南攻擊他亂聘教師、不尊孔孟、不顧倫常,蔡先生發表公開信說:「教員關鍵是要有學問,洋的土的留辮子的甚至⋯⋯喜作緋豔詩詞者,只要不搞政治和引學生墮落,教學生學問有何不好?」公開信發表後,「緋豔」一詞面世,後來又發展出「緋豔的新聞」一語,再簡化就成了「緋聞」了。

    (本文為陳魯南《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部分書摘)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 魯縞意思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9-08 11:14:05
    有 369 人按讚


    看到有人傳遞台灣遊覽車業者的問題,用歷史故事來說明,我又回想起前幾年寫的這篇文章

    有讀者來訊息跟我討論FTA的內容,以我自己在中國生活看到的真實案例,我認為下面這則歷史故事,把過去十多年台灣商人在中國市場經營的過程詮釋得很清楚,2000多年前發生的事情,至今依然歷史重演,但當局者依然迷惑。

    《孫子兵法》中描述過這段話,「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透過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手段,不用發動或進行戰爭,就讓敵人屈服、投降,如今全球的戰爭幾乎都是透過經濟戰,不用發動或進行戰爭,就讓敵人屈服、投降,甚至不需要屈服投降,只要讓別國替自己廉價製造商品,生產糧食和能源,利用貿易協定或市場機制,能花越少的成本,購買別人用勞力或智力生產的商品,那麼就是一種勝利。

    西元前600~700年之間,齊桓公的宰相,就是擅長經濟戰的政治家,管仲非常重視經濟面的管理,在齊國營造非常理想的投資環境,讓旁邊鄰國前來貿易,例如管仲觀察到國內徵稅已經徵了很多布,南方有魯國,魯國可以生產一種又薄又白的絹布,叫「魯縞」,管仲建議齊桓公和國家大臣在齊國穿用魯縞做的服飾或使用相關布料,創造穿魯縞製成的衣服,是最高檔服裝的流行時尚。

    同時下令禁止齊國人織「縞」,所有布料只能鄰國進口,同時不徵布,改徵麻,結果「魯縞」供不應求,價格大漲,並且對魯國商人進行獎勵,魯國商人只要賣給齊國千匹縞可以獲得百金,賣給齊國萬匹縞,可以得千金,魯國人民看見織「縞」有利可圖,勞動力效益比種田還高出許多,舉國上下百姓逐漸主動荒廢農業,許多人一窩蜂去織「縞」,無人耕種,農田久而久之就荒廢了。

    當魯國全國百姓正在高興在賺大錢的瞬間,管仲突然下令齊國各個通商關口,停止進口「魯縞」,不徵麻,改徵糧食,鼓勵農耕,而王公貴族改用齊國原本的布,麻因為過去日子上繳徵稅,價格上漲,而麻是布的原料,原料上漲,產品的價格跟著暴漲好幾倍,國庫內的布和麻價格皆大漲,國家此時趁機把麻和布拋到市場高價兜售,國家財富大增。

    而魯國人因為過量生產「魯縞」,但齊國人不買,魯國人自己根本無法使用這麼多的「魯縞」,「魯縞」大量滯銷賣不出去,而且因為日久荒廢農事,糧食嚴重缺乏,魯國大量饑民跑到齊國去開墾荒地,魯國政府沒辦法,魯莊公只好到齊國去購買糧食,這時候管仲把先前貿易和徵收的糧食,提高糧價賣給魯國,魯國不得不花大錢購買寶貴的糧食。

    後來管仲在齊國又利用先收購生鹿,後抬高糧價的方式,造成南方楚國的產業失衡,經濟嚴重癱瘓,當時齊國靠海,生產鹽,首都臨淄是煉銅、煉鐵業大城,管仲的核心戰略基本上是,透過引誘他國傾全國之力發展某項產業,然後荒廢農業這項基礎產業,或者透過經營農業無法生產的鹽鐵,建立類似鹽鐵專賣等國營企業,表面看起來像是企業,實質上卻是政府,把稅加在鹽鐵營業裡面,只要跟齊國做貿易,等於都在變相繳稅給齊國,抽稅於無形,還可以控制市場商品流通議價權,初期先讓你產生貿易順差,然後失去產業平衡,接著運用禁運,改變供需平衡,把戰場轉移到調節物價上,最後在物資流通上佔極大的便宜,完全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針對某些外國進口品,把外國進口品在國內流通的價格提高,高到比原產地還高,產生商業利潤,然後再施行後續貿易戰,後來歐洲海洋時代的殖民地經營也都看到類似的概念,甚至是近代美國對付蘇聯,引誘蘇聯傾全國資源發展重工業和軍工業,拖垮民生產業,也是類似的宏觀戰略。

    如今全球貿易更頻繁,國際大宗原物料商品貿易每天都在進行,2008年以前,歐美透過控制著全球農產品、礦業、能源等天然資源的價格變化,掌握著各種商品的國際商品議價權,如今歐洲衰退了,但美國仍然掌握這項戰略的運用,例如過去中國高價農產品或賤賣稀土資源,都是典型的經濟戰例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