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魯米情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魯米情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魯米情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魯米情詩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坎城影展今年迎來第二位女性導演金棕櫚之際,甫於稍早落幕的第 78 屆威尼斯影展,由韓國名導奉俊昊領軍的評審團,也將最高榮譽金獅獎頒給女性導演,由法國導演 Audrey Diwan 憑藉《Happening》拿下,這也是繼去年趙婷的《游牧人生》之後,連續兩年由女導演擒下金獅,威尼斯影展首見。 Au...

魯米情詩 在 紅花大戲院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1:34

/ 《郵差》:普羅米修斯,你有沒有後悔過? ⠀IL Postino, 1994 - 雖然我說愛《郵差》,但是趁這次重映再看一遍,發現自己之前可能從來沒有看懂,電影裡呈現的,豈止是一段美麗的友誼? ⠀ 智利詩人聶魯達在流亡生活晚期,在義大利政府的許可下搬進了一座以漁業維生的小島,大部分的居民皆沒有受過...

魯米情詩 在 Osullivan Ching-Yuan Shih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17:40:12

An ode to you. 去年九月才開幕的 Ode ,安靜地坐落於廣尾外圍的公寓二樓。不只是內部光線充沛、空間寬闊令人驚訝,內外場人員的訓練紮實,更是成熟得不像開不滿一年的店。今年來不及進入米其林的選考,但,明年的小紅書,肯定有他們的名字,一個意味著敘情詩的名字。 生井主廚過去有著音樂人的夢...

  • 魯米情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2 12:00:10
    有 575 人按讚

    坎城影展今年迎來第二位女性導演金棕櫚之際,甫於稍早落幕的第 78 屆威尼斯影展,由韓國名導奉俊昊領軍的評審團,也將最高榮譽金獅獎頒給女性導演,由法國導演 Audrey Diwan 憑藉《Happening》拿下,這也是繼去年趙婷的《游牧人生》之後,連續兩年由女導演擒下金獅,威尼斯影展首見。
     
    Audrey Diwan 同時也是史上第 6 位獲得金獅獎的女性導演,前 5 位得主分別是趙婷、蘇菲亞柯波拉《在某處》、瑪格麗特馮卓塔《德國姐妹》、安妮華達《無法無家》、米拉奈兒《雨季的婚禮》。
     
    《Happening》改編自法國作家 Annie Ernaux 同名小說,故事背景放置於 1960 年代的法國,聚焦於非法墮胎並討論女性身體自主權的相關議題,有外媒將此片與伊萊莎希特曼去年拿下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偶一為之》,或是克里斯汀穆基拿下金棕櫚的《4月3週又2天》相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金獅獎之外,《Happening》也獲得了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導演 Audrey Diwan 表示:「我帶著憤怒拍了這部電影。我希望《Happening》能成為一種體驗,一場屬於年輕女性的旅程。」從歐洲搖相對望美國德州甫通過的嚴厲墮胎法,《Happening》在威尼斯的獲獎,或許對此議題更顯重要。
     
    特別的是,《Happening》僅是 Audrey Diwan 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恰好與 2 個月前摘下坎城金棕櫚的法國導演茱莉亞迪克諾一樣,皆是第二部作品就拿下最高榮譽,這也代表法國女導演接連於坎城、威尼斯揚名。
     
    除了金獅獎帶起的女性議題之外,今年威尼斯最大焦點贏家該屬 Netflix ,旗下三部作品——保羅索倫提諾《上帝之手》、珍康萍《犬山記》、瑪姬葛倫霍《The Lost Daughter》,分別拿下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讓 Netflix 更有聲量衝擊北美獎季。
     
    《上帝之手》為義大利名導保羅索倫提諾執導的半自傳電影,保羅索倫提諾憑藉《絕美之城》、《年輕氣盛》廣受影迷喜愛,而《上帝之手》除了收下評審團大獎之外, 年僅 21 歲的 Filippo Scotti 也獲得本屆威尼斯最佳新人獎,Filippo Scott 則被外界封為「義大利的提摩西夏勒梅」。
     
    《犬山記》改編自美國作家 Thomas Savage 的同名小說,由珍康萍親自操刀劇本,班尼狄克康柏拜區主演,此片也是珍康萍繼 2009 年的《璀璨情詩》後,相隔 12 年再度執導劇情長片。這同時也是珍康萍第 3 次前往威尼斯主競賽,除了今年收下的最佳導演之外,珍康萍曾在 1990 年憑藉《伏案天使》獲得評審團大獎。
     
    🎬關於《犬山記》的更多報導請點此👉https://bit.ly/38ZMLcD
      
    《The Lost Daughter》則是瑪姬葛倫霍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改編自義大利作家 Elena Ferrante 的同名小說,也由瑪姬葛倫霍親自執筆劇本,奧斯卡影后奧莉薇雅柯爾曼主演。瑪姬葛倫霍領獎時表示,自己在義大利結婚、懷上第二個女兒,而導演和寫作生涯就是在此地發跡。瑪姬葛倫霍進一步提到:「某程度上,作為女性我們天生就同意保持沈默,但 Elena Ferrante 的作品打破了這種陳規。」
     
    威尼斯與坎城對 Netflix 的態度截然不同,對比坎城之於傳統戲院的力挺支持,威尼斯影展則是張開雙手歡迎 Netflix 。除了今年的豐收成績之外,2015 年 Netflix 投資的首部電影《無境之獸》就進入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之後也推動艾方索柯朗《羅馬》、柯恩兄弟《西部老巴的故事》等作品前往競賽,前者拿到金獅獎,成為 Netflix 在歐洲三大影展拿下最高榮譽的首部電影;後者則順利斬獲最佳劇本。這幾年的威尼斯一再顯示對於 Netflix 的開放態度。
     
    至於最佳男演員、女演員分別是來自菲律賓的 John Arcilla 和西班牙的潘妮洛普克魯茲,隨著潘妮洛普克魯茲的獲獎,也代表賽前頗有呼聲,克莉絲汀史都華飾演的黛安娜王妃抱憾而歸。
     
    John Arcilla 未到現場領獎,僅以連線方式致詞;以《平行母親》獲獎的潘妮洛普克魯茲,致詞時則不忘提到亦師亦友的阿莫多瓦,表示感謝導演的全然信任。《平行母親》故事以三位母親為主,持續探索阿莫多瓦長年的「母親/母性」主題。
     
    潘妮洛普克魯茲與阿莫多瓦合作多年,創造出多部經典作品,而潘妮洛普克魯茲 2006 年拿下坎城影后的《玩美女人》,就是來自阿莫多瓦的執導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阿莫多瓦上一部劇情長片《痛苦與榮耀》將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推上坎城影帝,如今又讓潘妮洛普克魯茲拿下威尼斯影后,連兩部作品在三年內其標誌性的演員於三大影展獲得肯定,也是一樁美事。
     
    從今年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的獲獎分佈與作品內容來看,女性/母親議題就是這個歷史古老悠久的影展,所傳遞出的強烈訊息。
     
    🎬關於《平行母親》的更多報導請點此👉https://bit.ly/3hkom6b
     
    🏆以下為主競賽單元得獎名單:
    金獅獎:《Happening》, Audrey Diwan
    評審團大獎:《上帝之手》,保羅索倫提諾
    最佳導演:《犬山記》 ,珍康萍
    最佳劇本:《The Lost Daughter》,瑪姬葛倫霍
    最佳男演員:《On the Job: The Missing 8》, John Arcilla
    最佳女演員:《平行母親》,潘妮洛普克魯茲
    評審團特別獎:《Il buco》, Michelangelo Frammartino
    馬斯楚安尼獎最佳新演員:《上帝之手》,Filippo Scotti
     
    圖片來源:La Biennale di Venezia

  • 魯米情詩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8 23:49:23
    有 67 人按讚

    📽 憋腳地寫下相信的事,勝過於言不由衷的詩人。
    1994年橫掃國際大獎的電影《郵差》,4K數位修復版經典再現❗

    電影的原版是根據拉丁美洲傳奇作家安東尼歐.斯卡米達的經典小說《聶魯達的信差》,故事圍繞在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在西西里小島上,與島上一位年輕郵差馬利歐之間亦師亦友的情誼。

    一位是流放在西西里島大名鼎鼎的智利詩人,一位是生長在小漁村對自己毫無自信的年輕郵差,隨著辯論、討論和請教間增長情誼,最愛片中聶魯達那句對馬利毆的鼓勵:「憋腳地寫下相信的事,勝過於言不由衷的詩人。」

    1994年的電影,但在2021年再次觀看,配樂與色調依然美得如電影內的浪花,沖得魔幻;這世界有詩真美好。

    #誰是聶魯達
    🔺 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
    🔺 因童年隨著擔任鐵路技師的父親遷居智利南方的原始森林區,詩句裡滿是對大自然的信手捻來,擅長大量比喻。
    🔺 推薦:《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 2021年4月9日全臺指定戲院上映
    ◾ 首週(4/9-4/15)購買郵差電影票,便可獲得限量A3電影海報一張!
    ◾ 台新銀行ATM優惠券,可持憑證至全台首輪戲院觀賞任一場《郵差》享【早場優惠價】。
    ◾ 劇照皆由 甲上娛樂 提供。
    👉 下港導讀:https://ekangwoman.com/postino/

  • 魯米情詩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16 13:04:13
    有 140 人按讚

    「清風似友」三大手稿展之《齊瓦哥醫生》打字原稿(1948年)
     
    帕斯特納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1890~1960),蘇聯天才詩人,卻以唯一長篇小說《齊瓦哥醫生》獲頒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在政治壓力之下,不得不拒領。
     
    帕斯特納克生於舊俄,長於蘇聯。父親是畫家,母親是音樂家,從小就顯現創作才情,也以詩作闖蕩出一片天地。他一生追求真實,忠於文學。數度因不願表態,幾乎惹禍上身,卻因與史達林的神秘緣份方得以過關。二次大戰期間,他開始構思長篇小說,希望紀錄下他所歷經的革命前後的蘇聯,「把我最後的喜樂和瘋狂都傳達出來」。小說一再易稿改寫,他深知其中內容與時相忤,肯定不容於當道,難有機會出版,因此僅能藉由朗讀會、打字複寫方式,在朋友圈內低調流傳。
     
    此一小說原名《男孩與女孩》,副標為《半世紀的日常生活場景》,1948年寫完四章後,方才定名為《齊瓦哥醫生》,「齊瓦哥」(zhivago)源自東正教的禱詞,意為「活生生的」。1955年小說終於完成,前後耗費超過10年的時光。此時史達林已死,赫魯雪夫執政,蘇聯相對「解凍」,他還是不看好小說的出版可能。
     
    1956年暮春,義大利米蘭一家出版社的書探來到莫斯科近郊拜訪帕斯特納克,說服他把書稿交由該社出版,帕斯特納克不計可能的後果,同意將書稿交給書探,道別時還自嘲地說:「你就此受邀參加我的處決儀式。」1957年義大利文版《齊瓦哥醫生》問世,成為暢銷書,其後陸續在法國、德國、英國等地出版,俄文版則要到1958年9月才正式印行,10月,由於「在現代抒情詩和偉大的俄羅斯敘事文學領域中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帕斯特納克諾獲頒貝爾文學獎,被迫拒領後,在痛苦與孤寂中度過苦難一生的最後兩年,而於1960年5月因肺癌過世
     
    此一書稿完成於1948年,複寫打字,共計177頁,書名頁標明:「莫斯科,1948年」,《齊瓦哥醫生》這一書名剛剛確認不久。原件來自於列寧格勒詩人謝爾蓋・斯帕斯基(Sergei Spassky,1898~1956)。很可能是作者在1948年間,透過另一著名女詩人阿赫瑪托娃 (Anna Akhmatova, 1889~1966)轉贈的,其後流落法國,輾轉而為台灣「澄定堂」所收藏。隨附為其另一鋼筆信札與照片。
     
    「這是《齊瓦哥醫生》,希望它有機會出現在世人眼前。」1956年交付書稿時,帕斯特納克諾曾這樣鄭重交待義大利書探,更早8年,當他一個字一個字打完這一稿本時,心裡也有這樣的渴望吧!
     
    ——烙印時代傷痕的文學手稿,一期一會,盼望與你相見!
     
    盧梭、托爾斯泰、《齊瓦哥醫生》三大手稿特展
    預展:12/21(六)~29(日)
    地點:誠品敦南店二樓書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