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魯凱族起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魯凱族起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魯凱族起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魯凱族起源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沿著鋼索找到滑輪遺構後,我們看了一下地圖,便在細雨中爬上海拔750公尺的鞍部,通往萬山神池的路就從左手邊不遠處翻下溪谷,抬頭即見海拔1475公尺的萬頭蘭山矗立眼前,山腰間纏繞著幾絲雲霧。「明天要翻過那裡呢...」我心中默默的想,不斷的細雨讓人惴惴不安。 照紀錄來看,舊萬山部落應該就在南方50公尺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火、生命的起源!排魯傳承生生不息!》 ~高金素梅2019.09.07/排魯聖火引火 今天,第六屆排魯運動會在春日鄉老七佳石板屋聚落舉辦「聖火引火儀式」。今天引燃的聖火將傳遍16個鄉與村落。 17年前,很榮幸被瑪家鄉排灣村的Qapulu家族賜名Muni,與蕭惠美姐姐義結金蘭,成為排灣族的女兒;1...

  • 魯凱族起源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5 22:11:25
    有 3,879 人按讚

    沿著鋼索找到滑輪遺構後,我們看了一下地圖,便在細雨中爬上海拔750公尺的鞍部,通往萬山神池的路就從左手邊不遠處翻下溪谷,抬頭即見海拔1475公尺的萬頭蘭山矗立眼前,山腰間纏繞著幾絲雲霧。「明天要翻過那裡呢...」我心中默默的想,不斷的細雨讓人惴惴不安。

    照紀錄來看,舊萬山部落應該就在南方50公尺高的小山頭後方的鞍部上,我們便小心翼翼的沿稜前進,深怕遇見難纏的斷頭稜。

    克服幾個腳點不斷崩落的小落差後,稜線緩緩下降,沿途植被稀疏好走,且漸漸出現人為疊砌的石板遺跡,甚至還有大型不知用途的鐵製滑輪,讓我的心情越來越興奮,但時間也越來越晚,只好加緊腳步,希望能多爭取一點停留在部落的時光。

    然而,正當我的GPS定位落在平緩的大鞍部上時,我卻愣住了——什麼也沒有。由於想多留點驚喜給自己,加上因為時間不足、只是順道拜訪而非調查,除了大概知道位置外,我並沒有翻閱舊萬山相關的歷史文獻;所以當站在「合理推測會有建築物」的鞍部上,四周卻只有稀疏的樹林時,我不免疑惑而驚訝「怎麼會什麼都沒有?」

    我不死心的稍微往東側山坡走去,沒想到才走幾步,稜線下方的石板屋就這麼毫不遮掩的現身了。它們高聳的姿態,帶著錯生期間的鮮豔聖誕紅深深震撼了我,驕傲展示著萬山人的石板工藝,靜靜地向我宣告著:「這裡就是舊萬山」。

    習慣性地鞠了躬,我放緩步伐輕輕向前走去,走進這個人去樓空一甲子的部落,萬山人稱為「ka-'oponoh-ae(真正的萬山人)」的舊萬山。

    舊萬山部落被歸納進魯凱族,但實際上有著自己的起源傳說、語言、信仰與遺址。他們世居於此,在清代被稱為「萬斗籠社」,直到1933年從茂林通往萬山的警備道修築完成(通過馬里山溪吊橋那條路)才與日本和談,納入現代國家體制。他們一直住在這裡,直到1956-1957年間,才舉村遷移到現今的萬山村。

    如今,沿坡往下分層而建的石板屋遺址群,仍誇耀著當年萬山人們在此生活的記憶,默默守護著這個完整而真實的文化存在之處,與那個無可取代的美麗家園。

    #神鬼五湖出阿禮・初見舊萬山

  • 魯凱族起源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6 19:12:39
    有 125 人按讚

    《鼠年雜談---10 喃喃語,容止若思》

    承上篇,談了以「時間」為設計脈絡的例子,我們再來談談以「空間」做為菜單設計的案例。


    思索議題和空間的關係時,我習慣粗分為「風土」和「人文」兩個方向。


    「風土」的案例,「南園」最新一期的菜單設計便是代表。一開始設定的議題是「生命力」,由於南園位於新竹,因此我以空間做為發想方向,認為河流是生命的起源,也是塑造風土的推手,水文瀰漫的溫濕變化是「風」,丘陵平原沖積出的肥壤為「土」。


    以新竹的「新豐溪」做為菜單設定時,可以套用溪流上的代表食材,佈局出餐桌上的風土滋韻。譬如主廚以鹽巴點綴在米香上,模擬海茄苳葉會結出鹽晶的特色,紀念這個北台灣唯一水筆仔和海茄苳混生的紅樹林保護區。套入此類思維,便可以在餐桌之上,彰顯新豐鄉的瓜果和砂質土壤的關係,探討湖口鎮壤土土質和芋頭的牽絆,如是等等滋滋味味,皆是新豐溪的生命力詮釋。


    「人文」的菜單設計案例,則是近期的進行式,議題是「台灣的生命力」,地點在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因為尚未發表,方向也就略提,以我來看,台灣的空間,有著既複雜又融合的精采人文,涵蓋閩南、客家、眷村與新移民,還有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等十六族原民,這些族群的現今餐桌,大多少不了「湯水」,畢竟水是生命的重要元素。進一步跳躍思考,以歷史看來,閩菜可說是台菜的起源之一,講究著以湯保味、百湯百味的概念。因為所以,在這個案子中,我打算和參與的團隊,一同用湯水的概念,呈現「台灣的生命力」,請拭目以待。


    於是這般,拉拉雜雜的寫著,年假已然結束。過去幾天,謝謝大家讀著我的叨唠碎絮,此刻心態,一如李宗盛的《山丘》歌詞,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只是……攢著卻也寫不成歌,而人生接近半百,是感嘆著山丘起伏,一丘越過再一丘,因而止步結廬,或是在容止若思間,緩步翻過山丘,看看有多少人認同等候?


    無論如何,在此祝所有的臉友,鼠年平安健康,也希望這波武漢疫情快點結束。


    ps.照片由南園提供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鼠年雜談 #10喃喃語容止若思 #台灣味

  • 魯凱族起源 在 李文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29 13:42:52
    有 150 人按讚

    2020年起主持原住民廣播電台,『Misaniyaro' 部落生活旅行』節目,改每週六、日早上10點到11點播出,內容以實地採訪、過去採集記錄、電話訪談、現場訪問多元進行,分享給部落族人及喜愛原住民文化的聽眾,內容包含部落觀光產業、人文故事,國際觀光產業趨勢,歡迎收聽。
    第一.二集(1/4.5) 劉喜臨教授 (前觀光局副局長).2019.2020年國際觀光趨勢 (現場訪問)
    第三.四集 (1/11.12)蔡義昌談馬太鞍濕地潭環境教育觀光與文化導覽 (實地採訪)
    第五.六集 (1/18.19)林婉柔老師談阿美族野菜與說菜文化 (實地採訪)
    第六集有兒路藝術工寮在木瓜溪岸上現場演出
    第七集(1/25) 董實牧師帶你進入排灣族黑矮人遺址+水上草原 (2005年採訪紀錄)
    第八集(1/26)杜花枝導覽霧台岩板巷與魯凱族族文化(2003年採訪紀錄)
    第九.十集(2/1.2) 李玉燕村長親自導覽茶山村的社造起源. (2003年採採訪紀錄)
    ===================================================
    線上收聽:https://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id=1574
    ◆ 播出記錄:http://bit.ly/2xLsYuR

  • 魯凱族起源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08 14:23:33

    《火、生命的起源!排魯傳承生生不息!》
    ~高金素梅2019.09.07/排魯聖火引火

    今天,第六屆排魯運動會在春日鄉老七佳石板屋聚落舉辦「聖火引火儀式」。今天引燃的聖火將傳遍16個鄉與村落。

    17年前,很榮幸被瑪家鄉排灣村的Qapulu家族賜名Muni,與蕭惠美姐姐義結金蘭,成為排灣族的女兒;15年前,ㄧ樣很榮幸的被霧台鄉Dumalalrthe家族接納,成為魯凱族的女兒。我很感謝兩個家族的接納,相信 Muni的表現沒有讓家族失望。

    身為排魯的女兒,我的立委服務處在排魯地區已服務了15年。為人民服務,我的信念將會像排魯聖火生生不息、永遠傳承。

    高金素梅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abohome
    👉按讚、訂閱、打開小鈴鐺👈
    高金素梅的 LINE@:https://line.me/R/ti/p/%40fti2762z
    高金素梅的 IG:https://www.instagram.com/giwasali/?hl=z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