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魚種圖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魚種圖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魚種圖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魚種圖鑑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總算等到一本以「討海人」、「漁獲」與「料理」為主的一本報導文學(或許也可以說是地方文史集)了。相信這本《海人上菜》會讓大家更認識台灣的討海人與漁業文化。 以下請容我轉貼阿潑的書評: 【開卷】書評 寫在海上的名字 撰文/阿潑(文字工作者) 似乎是在廣大興事件後,這個海島國家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70的網紅DuckHug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High了吧~押10連開三個全新魚種圖鑑~要不是手機快沒電,不然肯定戰整晚! #鯊很大2 #星城Online #捕魚機 00:00 準備押10捕魚開圖鑑 22:45 打到三星【祭典祈福海獺】 27:15 打到五星【紅絲巾白蛇娘】 33:55 打到五星【狂怒牙魔鬼鯊】 介紹人填: duckhug...

  • 魚種圖鑑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12-06 20:15:01
    有 9 人按讚


    總算等到一本以「討海人」、「漁獲」與「料理」為主的一本報導文學(或許也可以說是地方文史集)了。相信這本《海人上菜》會讓大家更認識台灣的討海人與漁業文化。

    以下請容我轉貼阿潑的書評:


    【開卷】書評
    寫在海上的名字

    撰文/阿潑(文字工作者)

     似乎是在廣大興事件後,這個海島國家的人們,才稍稍了解漁民的艱苦。但這麼說,又不啻是另一種心酸,畢竟台灣被大海包圍,享受它的廣博恩澤,但心理卻和它距離遙遠,幾乎無所知。因此曾有人說:「台灣空有海鮮文化,卻無海洋文化。」但即使台灣人懂得大啖海鮮,也未必識得魚種來歷,更別說以其為業的漁人生活。

     和近年琳瑯滿目的小農故事、土地食材出版盛況相比,台灣海洋寂寞許多。除了魚種圖鑑類書籍,書市上關於海洋的出版品略為匱乏,幾本童書繪本之外,只有以海洋文學聞名的廖鴻基、夏曼‧藍波安等作家,以及爬梳潮間帶生態環境的陳楊文,偶爾會被提起。

     我以為,《海人上菜》彌補了上述多種遺憾──本書以15位漁民的故事為主軸,帶出漁獲的介紹,最後還以「私人料理食譜」為這整套連結人、環境和食物的海洋食材大全點上了睛。作者薛麗妮讓海洋食材並不只停留在口腹之慾的想像上,還給予地理的、歷史的、生態的、技術的、國際現況等多面性,同時藉著個人對漁獲料理的情感,豐富了「海鮮文化」的層次和厚度,也拓展其視野。

     薛麗妮是土生土長的基隆八斗子人,長年浸淫在漁村文化中,寫起漁業水產和討海人遊刃有餘。她筆下的漁民各個臉孔清晰,鮮活有力地展現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困局和個人的拚搏努力,他們的生命也仿若與這些漁獲交纏成渾然天成的海洋共同體。

     例如,「海上公務員」杜劍秋見證了八斗子海岸因垃圾掩埋場設置和油輪擱淺,導致這個漁村失去海洋、人口外移的過程;而他又如何因熱愛海洋而離不開漁業,總念著海洋永續發展。透過40歲棄商抓龍蝦的柯振輝的經歷,讓我們了解沖繩人和台灣漁民交流的歷史;而林福蔭一手理性記錄海上經驗,一手寫詩詠嘆海洋之愛,用生命織出討海人的詩篇,讓人感動。同時,我們也透過洪加興、王淳永的經歷,了解台灣漁民和其他國家搶奪漁場的艱困和挫折。

     這些漁民訴說海洋資源時,就像是清點鍾愛的寶物一般,談牠們出現的時間、地點和習性。他們也扮演守護者,清理海上垃圾,甚至加入反對破壞海洋的運動行列,間接駁斥漁民長期揹負著的、「掠奪海洋資源」的汙名。他們的名字和經歷既不是成功案例,也似乎勵不了志(漁業在長期位處邊緣、備受忽視的情況下,如何讓人立志?)未必受各大媒體青睞,但幸好有薛麗妮這樣的文史工作者,以寬廣的角度記錄下來。她不僅不輸記者的眼和筆,更勝其心,「讓討海人有個名字」這樣動人的宣示,便是她的志業。

     翻讀這本書,不禁讓人想起廣受歡迎的日本料理節目──除了介紹美食,還帶觀眾進入每道食材的生產地,了解生長環境,體會食材生產者、捕取者付出的心血,呈現完整的「食材履歷」。當我們讚嘆日本節目的用心製作時,《海人上菜》這般具企圖心的著作,同樣也值得掌聲。

     稍顯可惜的是,漁人、漁獲和魚料理並行處理的企圖心雖強,但在比例上太過「平等」,反而使得閱讀重心難以平衡。例如,魚料理對讀者而言備覺親切,也沖淡了敘事主軸和魚類知識檔案的嚴肅感,然而和前述漁村現況、海人生活紀實等內容相比,偌大的料理照片似顯得有點喧賓奪主,讓人覺得若能挪來多談些東西多好。書中已點出漁業經濟海域、外籍漁工、漁獲進口、水產復育和進出口等台灣漁民困境,以及漁村發展現況,而這些問題都值得再多加著墨,讓我們對長期備受忽略的海洋和漁業投注更多關注。以作者長年投身當地社會運動的資歷,相信她對此也有說不盡的心聲,亟待記錄下來。

    (以上引用自中國時報「開卷」阿潑文)

    (板主人在美國,不知何時才能看到這本好書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7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