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魚塭種電租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魚塭種電租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魚塭種電租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魚塭種電租金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漁電共生 #地景變遷 公投因疫情延後到12月18日,還有五個半月的時間,可以多多討論能源轉型的各種發展。在這波三級警戒前,我到雲嘉南好幾趟,看了漁電共生的幾個型態,來跟大家分享、探討。 政府規劃太陽光電2025年做到20GW,其中農委會分配到9GW的目標,占比最高的就是漁電共生。全世界其他國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 魚塭種電租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8 12:02:40
    有 1,263 人按讚

    #漁電共生 #地景變遷

    公投因疫情延後到12月18日,還有五個半月的時間,可以多多討論能源轉型的各種發展。在這波三級警戒前,我到雲嘉南好幾趟,看了漁電共生的幾個型態,來跟大家分享、探討。

    政府規劃太陽光電2025年做到20GW,其中農委會分配到9GW的目標,占比最高的就是漁電共生。全世界其他國家並沒有漁電共生的發電模式,這是台灣綠能因地制宜的特色,也長出三類以上的不同模式,當這些相對成熟的前驅案件併聯之後大量複製,一方面會改變發電結構,另一方面,則是鹽田和魚塭溼地的巨大地景變遷。先前光電搶農地種電法規,造成農地破碎化,漁電共生已在先期程序納入環社檢核,仍要追蹤關注生態和產業的變化。

    雲林的文蛤產區,水試所已經實測兩三年,各種遮光率對產出的影響,專區正在建設大面積的案場,若實際生產符合預期,可能就會大量推廣。

    魚蝦養殖的漁電共生,則有傳統室外養殖,和室內集約養殖的不同。前幾年有部分因為光電業者找地主,租地養殖戶可能權益受影響而出現爭議。
    當養殖戶就是地主的情況,就會較為單純。台泥與台鹽共同開發的嘉義案場,與原來當地的養殖戶合作,遮蔽率低於30%,不改變原來的養殖技術,並將租金收益成立基金,用來改善漁業發展,協助產業和轉型。第一期達60公頃、估計年發電量43MW,可供應超過1.6萬戶家庭。

    台鹽另一處在台南的室內養殖案場,則標榜智慧養殖,用科技密切控制養殖環境,可以提高產出,減少不必要的用藥。其他幾家民間公司的室內養殖,也不約而同對自己的養殖技術相當自豪,並強調土地的高度利用,產業升級達到加值的效果,提高漁民收益,也讓消費者享用物美價廉的魚蝦。
    但這等於是在原本魚塭型態的濕地,變成高大封閉的建築物,一些在地民間團體也很憂慮會衝擊豐富的生態。

    同時我也拜訪神農獎得主的邱家兄弟,他們在嘉義布袋的生態養殖池沒有光電板,魚蝦密度低、單價高,甚至還有猛禽在樹上棲息。邱經堯強調「幸福快樂」,鮮甜也令我回味。

    這片平坦的風頭水尾地,看起來都一樣,仔細看卻有不同的風景,漁電共生應該沒有單一的最佳模式,就像每個人定義的「幸福快樂」或許都不一樣,讓我們努力在能源與生態之間的平衡,走向永續發展、地方創生的循環經濟。
    #1218能源公投

    ps:這些照片,都是在三級警戒之前拍的,所以沒有戴上口罩,請見諒。

  • 魚塭種電租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4 06:00:01
    有 949 人按讚

    #漁電共生
    #光電#養殖業#太陽能

    最近大潭三接的議題越來越多人關注,能源轉型與生態保育,也逐漸受到廣泛的討論。我國2025能源政策,光電綠能至少要達到20GW,而農委會分配到的目標容量是9GW,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漁電共生」,可見漁電共生對未來政策藍圖影響深遠,所以特地來嘉義、台南,參訪漁電共生與光電的相關案場。

    產業升級與轉型的契機
    漁電共生的初衷是,維持養殖漁業一定產值下,結合綠能發電的新經濟模式。當傳統養殖業有足夠的資本投入,可以重整養殖用地、導入智慧養殖系統、建立品牌行銷等,藉此契機促進漁業的升級。
    而養殖工作權的部分,業者若讓原養殖戶優先承租,養殖方式、物種都不改變的狀況下,相信養殖戶的合作意願也會提高。

    光電產業與在地的關係
    多數的光電業者並非在地居民,因此在尚未溝通完全的情況下,貿然開始建造光電場,與當地居民容易產生衝突。也因此要如何讓光電產業,與在地居民產生連結,是需要去努力溝通取得共識的。我認為出發點可以從:業者對於在地的回饋,以及讓居民產生參與感這兩點著手。
    我參訪的其中一個案場,利用養殖戶的租金成立基金,再回饋地方以改善養殖漁業發展,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循環經濟模式。
    國外也有一些案例是業者釋出部分股權,讓當地居民認購。不論是何種模式,最重要的是,讓居民有意願去了解溝通,同時也改善業者與在地的關係。

    生態與能源的兼顧
    雲嘉南地區有過去廢棄的魚塭,逐漸變成野鳥、候鳥棲息的重要濕地,要整建為漁電共生用地,勢必會有所破壞。因此如何在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育間取得平衡,也是需要不斷的溝通協調。今天參訪的艾貴義竹綠能生態教育館,在80公頃的用地當中,保留了24公頃的生態復育地,取得了與當地環保團體的共識。

    漁電共生模式牽涉到綠能業、養殖業以及生態環境等領域,因此,就像蔡英文總統自己說的:要達成綠能產業、養殖產業以及在地生態的三贏。所以,我也呼籲執政黨不要為了達成進度,隨意犧牲環境或是忽略反對方的意見,達成共識才能成為綠電發展的墊腳石。

    #台灣民眾黨台南黨部
    #江明忠
    #李思慧

  • 魚塭種電租金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7 06:50:59
    有 127 人按讚


    理想跟現實的差距

    為什麼有人會將魚塭出租給太陽能去賣電? 為什麼有人會將農地出租給太陽能種電?

    我們家以前也有漁塭,叔公們在七股都有大片漁塭養虱目魚,爸爸年輕時就跟著長輩們牽虱目魚養家。幸運的我,也曾光著腳丫踩著塭底爛泥一起拖網牽虱目魚,那時年紀小。

    如今,我們家族,有多少年輕人在養殖業? 多少長輩要子孫接續家業? 每個長輩都希望後代念書,找個好工作,不要作漁,不要作工,過輕鬆的好生活。

    如今,杜姓舅公們、莊姓叔公們八九十幾歲,父執輩叔伯們六七十歲,還要他們繼續養魚? 牽魚? 放租給其他人賺取薄租? 還是配合電力政策,也是賺租金?

    我現在40而立,不會養,不會種,甚至...我也還沒生,沒下一代。

    這不是故事,這是現實。

    都市裡曬著39度高溫,在室內吹冷氣喝咖啡的知識青年,當你們喊著毀漁滅農,台灣農漁業第一線的人力斷層...誰跳下來接?

    你懂得吃虱目魚嗎? 還是只吃西式魚排? 不會挑魚刺?

    我當然非常歡迎年輕人一起回鄉來接。

    接手後,就知道什麼叫現實跟理想的差距。

    #台南庄腳的房子很便宜,不必喊居住正義,300萬買二手透天,地廣天闊空氣佳,歡迎回鄉添人口。
    #我最愛台灣儲值 砸錢下去就知道用心珍惜
    #我最討厭無課玩家 只出一張嘴搞爛局面 就拍拍屁股走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