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魔頭帽工作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魔頭帽工作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魔頭帽工作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719的網紅小魔頭與貓媽熊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或許我該幫我自己孩子推鞦韆。」 戴著毛帽的男人面帶微笑地朝我走來。 我將推著鞦韆椅背的左手插回口袋, 表示「hands off」。 當然,這其實是多此一舉。 男人並沒有因為我碰他女兒而感到不滿, 他知道我是誰,他女兒和小魔頭關係很好。 「今天是V在學校的最後一天了,明天我們就要回去了。」男人推...
魔頭帽工作 在 小魔頭與貓媽熊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或許我該幫我自己孩子推鞦韆。」
戴著毛帽的男人面帶微笑地朝我走來。
我將推著鞦韆椅背的左手插回口袋,
表示「hands off」。
當然,這其實是多此一舉。
男人並沒有因為我碰他女兒而感到不滿,
他知道我是誰,他女兒和小魔頭關係很好。
「今天是V在學校的最後一天了,明天我們就要回去了。」男人推著鞦韆,
V在空中興奮地喊著:「Underdog!」
男人雙手抓住鞦韆的鐵鍊,帶著小女孩往前衝,
然後整個人鑽過鞦韆下方時,才放手。
鞦韆幾乎呈90度前後擺盪,
我個人感覺相當不安全,
但小魔頭那年紀的孩子都很喜歡這樣玩。
至於到底是underdog還是underduck,
其實不太重要,under就對了。
這算是五歲小孩最刺激的擺動式雲霄飛車。
「回去?」我有點吃驚。
V是個跟小魔頭一樣類型的金髮小女孩,
兩個人從開學第一天就很自然的玩在一起,
我們也很樂於看她們成為彼此口中的BFF。
貼心的V上週還做了個友誼手環給小魔頭。
「對啊,我在育空的工作結束了,所以我們要搬回Alberta了。」
由於我總是忙裡偷閒地利用休息時間來接小魔頭放學,雖然主管很通情達理,但離開辦公室太久總是有些罪惡感。
天空下起毛毛細雨,是該離開了。
「小魔頭,我們走吧。」
「我要跟V拍照,我會想她耶!」小魔頭皺眉。
「那妳去問她把拔可不可以拍照。」
小魔頭和V合照留念,兩個小女生離開前還依依不捨地抱了抱對方。
「Bye V, I’ll miss you。」小魔頭說。
在亞洲,人們習慣定居生根後便不再隨意移動,
在一塊土地上紮根茁壯。
而在西方國家,
隨著工作生活而各處遷移反而是很稀鬆平常的。
兩種生活都有各自的美好,也都有各自要克服的困境。
此次的道別讓人不禁想起今年發生的種種⋯
人生太多意外,無法預測人與人之間什麼時候會突然分離,因此一定要更加珍惜身邊的人✨
C'est la vie!
#大家喜歡哪一種生活模式呢
#沒想到這麼快就要跟好朋友說再見了
#有點感傷
#小魔頭與貓媽熊爸
魔頭帽工作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男人怕被兵,女人怕玩家】
近來聽得多這些故事,似乎就得出了這個總結,男人最怕與女人最怕的,都是離不開這兩種。問題是,女人變成「收兵」,都是離不開曾被男人深深傷害過,倒不如對感情採取「募兵制」;男人變成「玩家」,也是離不開曾被女人深深傷害過,倒不如別再認真看待一段感情。這到底是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的問題。
人愈大,身邊的故事竟然愈恐怖,當然走向幸福終端的朋友有很多,更多卻是充滿著背叛、偷食、被戴綠帽、離婚,甚至要搞上法庭,聽得多也覺得太悲情。原來你看肥皂劇看電影的情節,來到現實這個年紀,竟不斷發生。
最終,回到基本步,一切還未發生時,大家討論的還是那個問題:底線不做兵、不與玩家打交道,但到底怎才算是「被兵」?
傳統的「定義」上,或許你就是不斷的付出、大灑金錢、隨傳隨到,而對方只覺得你是一件「工具」,不屑一眼看,甚至更瘋狂更病態的是,你不斷付出一切,讓對方跟另一個他/她在一起,成就別人的愛而你自己得不到甚麼,還更病態覺得這是偶像劇的第二男/女主角般超偉大。
十年前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做過這類角色,十年後的我們,知道我們老早已過了「做兵」的年紀,沒有這些時間,內心也玩不起這些感情遊戲,對這種「兵」或「玩家」的界線,或許又得重新去定義。那當然,有人就覺得,今天不玩還待何時,是時候變成「玩家」,那又是另一個故事。
這些年來我們所學到的,愛別人也得要好好去愛自己。從前你或會死纏難打,或會本能地馬上萌生起恨,非黑即白,一切都會搞得特別難看。然後,終有日明白到,感情界線有時候很模糊,「被兵」與否,還是得看自己怎樣去想、怎樣去抉擇。別讓一切太難看,也別讓這些事情狠狠的傷害了自己。
來到這些年紀經歷過太多,從前你會覺得「得就得唔得就唔得」,來到今天你或會堅信眼前人就是真正所愛、或許很難再遇到另一個這麼樣的人,今天Timing不合就別馬上死纏難打,維持朋友姿態,將這份感情靜待有一天機會再臨,只是這段時間別讓自己太犯賤。
同樣地,來到這些年紀經歷更多,你或會更肯定眼前人這次不行,就理應從此放棄,連朋友都做不來。同時,他亦知道,原來世界真的很小,若醒覺這都是感情幻象,沒必要把一切弄得充滿著怨懟或仇恨;你永不知道哪天會再度重遇,再見未必能成朋友,也別讓世間多個仇人,請別讓仇恨支配心理,讓自己變成了另一個「玩家」或「娘娘」。
男性朋友常說:「底線唔好做兵」、女性朋友常說:「底線唔做玩家獵物」,感情蒙蔽一切,或許有時候一下子未必控制得來,但當你發現自己情不自禁泥足深陷時,如何清醒地維持這段關係,別讓自己來得太低賤,或是將一切變成恨,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都曾經相信愛情的美善,或許來到這個年紀已滲入了太多雜質,但願仍能相信幸福就在不遠處。三十出頭,別要再當別人的玩具,結局也別要被仇恨支配;遇上一個可能是你自知的最愛,請別一下子就輕言放棄,也請記得好好愛自己。
我們可以變成另一個魔頭,也可以堅信自己的感情。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魔頭帽工作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短髮時尚】
自從2006年《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電影上映後,時尚雜誌《Vouge》美國版主編 Anna Wintour時尚女魔頭的形象便跨越時尚圈,普及全世界。Anna Wintour不管參加任何場合,多半是以優雅幹練不負時尚界教母聲望的衣著現身,她的招牌裝扮還有長年不變的齊瀏海鮑伯短髮,加上據她自己表示可掩飾細微表情的墨鏡。
不過短髮就短髮,為何還有鮑伯之稱?
=====================
Bob一詞有減短、短髮之意,在17世紀時便是指輕便型假髮,雖說假髮早於古埃及和羅馬時期便已成為貴族裝扮必備。
17世紀的法國,正是馬屁精們追隨太陽王路易十四費心於假髮的年代。路易十四不但自己愛美,也把愛美的決心轉化成對時尚產業的支持,包含制定對服裝、假髮和鞋履的相關規定與獎勵措施→眾所皆知,路易十四更是高跟鞋擁護者。
然而此時假髮只風靡於男性,並不包含女性。上行下效PMP(拍馬屁)的結果,使得男人們沒有幾頂體面假髮根本難以出門見人。何況國王本倫約莫30歲便已面臨禿髮危機,由40名工匠所製作的約1000頂各式各樣假髮,大大有助於挽救歐陸強權太陽王的顏面與威望。
接下來路易十五年代盛行洛可可時尚時,誇張假掰到極致的女性假髮才開始上陣。即使波旁王朝垮台後,拿破崙執政時期流行簡約復古新古典時尚,也只是把長髮挽起仿效古希臘羅馬風格。此後女子們的髮型依舊只有萬年長髮單一選項。
=====================
一直到1909年,波蘭裔髮型設計師〝安托萬先生〞(Monsieur Antoine,Antoni Cierplikowski,1884 – 1976)將短髮引進巴黎時尚圈,此番大膽之舉打破傳統,驚世駭俗嚇暈大家之餘,卻也形成一股風尚。
這位波蘭小子的美髮沙龍Antoine de Paris 受到巴黎女人和歐洲名媛擁戴,常有眾多名人出沒,例如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1883-1971)、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1905-1990)、羅馬尼亞王后,和美得要命的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1934年-)等人。你瞧,香奈兒女士後來總以招牌短髮示人。
但讓人意外的是,20世紀初期製帽師引領潮流的作用,其實比髮型師來得大。不過也就是〝安托萬先生〞開創短髮風潮,好跟新興的鐘形帽(Cloche Hat)搭襯得俏麗嬌美,從此讓短髮和鐘形帽成為20年代經典象徵。想像一下,鐘形帽搭上長髮的畫面效果如何?
=====================
若追溯女人與短髮的淵源,15世紀時帶領法軍抵抗英軍的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Jeanne d'Arc,1412-1431)也是代表。
根據史料記載,貞德髮至耳上,就像她同時代的男人一樣,形狀像個倒過來放的湯碗,或者類似我們慣稱的古代〝西瓜皮〞(經過髮型師精心打造的現代西瓜皮不在此列),這當然一點都不時尚→拚得你死我活刀劍滿天飛時,誰還管他什麼鬼時尚?再者西瓜皮短髮在雙方交戰浴血廝殺的時候,反而可讓貞德便於作戰並偽裝身分。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貞德這份英勇愛國的情操與實用考量更是徹底實踐。戰時人力短缺,婦女需從事軍務勞動,投入救援傷兵等工作,再加上物資緊縮,基於衛生因素考量,短髮風潮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另外,女性終於可以開始出外工作、享有投票權,從事休閒運動,再也不需年長婦女陪伴便可自由外出,捨棄被視為女性柔順特質的長髮,便也宣告自我解放及獨立。何況有許多以前一路管到太平洋的男人們已經倒臥在一戰沙場上,或者死於傷亡更甚一戰的西班牙流感。
=====================
至於短髮在美國風行,則來自當時一位被視為時尚指標的舞者艾琳・卡索(Irene Castle,1893-1969),但她卻是因為無法忍受住院期間被醫護人員摧殘秀髮而剪下長髮。類似這種盲目跟風的名人效應,直到現代依然來得莫名其妙,不過短短一周,就有許多人跟進卡索拋棄了長髮。
《大亨小傳》(The Great Gasby,1925)作者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在1920年曾出版一篇短篇小說《柏妮絲剪髮記》(Bernice Bobs Her Hair),描述女主角柏妮絲剪去長髮,從甜姐兒變身成復仇蕩婦的故事。
此作一出,馬上成為全紐約時髦年輕女子的熱門話題,也更加強當時女性追尋自我和獨立的渴望。只不過一開始紐約市美髮沙龍數量不足,導致排隊等著剪頭髮的人太多,會剪短髮的髮型師太少,根本供不應求。要到1923年後陸續有歐洲髮型師來到美國後,才滿足了大家想變髮的需求。《大亨小傳》電影裡頭,無論1974年舊版或2013年新版,仕女們的精緻短髮造型,也都讓人目不暇給並勾起許多美好想像。
再者,消費者文化、科技進步、電影的推波助瀾以及名人加持都是促成20年代短髮盛行的原因。例如永遠的時尚典範香奈兒女士便是於1916年便開始她往後的短髮造型,之所以加入短髮行列,原來是效仿她因失戀而剪去長髮的舞蹈老師凱莉亞希絲(Caryathis,1888-1971)。
直到如今,短裙、短髮、熱愛爵士樂的20年代Flapper girl形象仍鮮明深刻,來不及躬逢其盛的我們,也可透過電影不斷複習短髮造型曾經的嫵媚嫣然,以及兩次大戰間歌舞狂囂的熱鬧氣氛。
=====================
身為現代女性,非常幸運擁有極大自由意志,髮型選擇已不須再受限於社會觀感或性別限制。不管名人、藝人或老百姓們想要來個造型大改造時,短髮也能達到極佳效果,並且擁有煥然一新,神清氣爽新面貌。何況挑對髮型剪得好的話,看來既時髦又減齡。唯一缺點就是,萬一想換髮型,等著留長的過渡期真讓人望穿秋水。
乍暖還寒的春季日漸流逝,夏季腳步將近,可清麗可俐落的短髮或許更能讓你時髦輕快度過炎炎夏日,心動了嗎?
#短髮時尚
#我也想把頭髮剪短了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