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魁北克獨立了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魁北克獨立了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魁北克獨立了嗎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去年此時我在台灣 昨天拍完影片收拾好廚房後,Pierre非常沮喪的臉出在我面前,我問他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我心裡想的是,該不會是要跟我說:「影片沒錄到或沒收到聲音之類的慘劇?」P接著說:「你知道去年這個時候我們人在台灣嗎?」對耶我都已經忘了這件事,忽然間心裡冒出很多畫面,那是一個很特別的時間點,也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Lice萊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芬尼克斯傳說》是由刺客教條奧德賽的團隊《育碧魁北克》製作,畫風有點像是《王國紀元》的美式卡通畫風,演出和劇情走向像是《迪士尼》系列作品,遊戲解謎則是滿滿《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影子。抄襲還是致敬這很難界定,但未來這種開放世界解謎的遊戲可能會越來越多。 ----- 【各種社交平台】 最近DISCO...
魁北克獨立了嗎 在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2:32:53
🕗 單字篇 ☕ 本週大事:敘利亞無罪釋放伊斯蘭國囚犯😨 - 關於這種國際事件,你需要知道的五個重點單字: (以及圖面例句的中文翻譯😜) 1. relâché (adj.) 被釋放的 釋放那些人質是為了交換軍隊必要的食物和藥品。 . 2. EI 伊斯蘭國 (之前在法國,CY編很努力的想跟在地人聊...
魁北克獨立了嗎 在 Chen Lily - 英文學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12:16:17
#中國用語入侵 #政治能影響語言嗎 今天讀了一篇關於「中國語彙入侵」的文章,作者用說文解字的方式,說明大陸用語的意識形態,並呼籲讀者在使用「質量」、「視頻」、「貌似」這些詞彙時,必須慎重以對 。我想談的是語言與政治之間的關係,還有政治力量到底有沒有辦法介入語言。 - - 【台灣的那些「國語運動」】...
-
魁北克獨立了嗎 在 Lice萊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06 18:51:12《芬尼克斯傳說》是由刺客教條奧德賽的團隊《育碧魁北克》製作,畫風有點像是《王國紀元》的美式卡通畫風,演出和劇情走向像是《迪士尼》系列作品,遊戲解謎則是滿滿《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影子。抄襲還是致敬這很難界定,但未來這種開放世界解謎的遊戲可能會越來越多。
-----
【各種社交平台】
最近DISCORD有起色:https://discord.gg/JCNbErN
Twitch 實況:http://www.twitch.tv/lice0424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ice0424/
-----
【# 特賣推薦影片】
Steam特賣不知道要買甚麼?遊戲荒沒遊戲玩?看這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VkxO-KqEaButYz52MMXQIvYygzOsy2M
-----
【播放清單推薦】
【實況日常&精華】:https://goo.gl/f6zVMu
【萊斯垃圾話】:https://goo.gl/GJyNP8
【萊斯聊Game】:https://goo.gl/RXus2
#芬尼克斯傳說 #聊Game #開放世界解謎
魁北克獨立了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去年此時我在台灣
昨天拍完影片收拾好廚房後,Pierre非常沮喪的臉出在我面前,我問他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我心裡想的是,該不會是要跟我說:「影片沒錄到或沒收到聲音之類的慘劇?」P接著說:「你知道去年這個時候我們人在台灣嗎?」對耶我都已經忘了這件事,忽然間心裡冒出很多畫面,那是一個很特別的時間點,也是這個疫情剛剛抵達台灣的起始點,口罩莫名地成為黃金。在政府還沒釋出限購令之前,某日我戴著口罩去找藥房老鄰居,問他是否還有口罩賣?當然很多年不見加上我戴著口罩,我猜他已經完全認不出我來了。
他說才剛剛親自去熟悉的口罩廠載了一些口罩回來,不過因為貨不多所以很貴,我問他那是多少錢?「一盒40片台幣1,500」沒錯我當然買了,也重新領悟「趁火打劫」這四個字的含意,或許這是部分人人性的一部分,只是時機沒到,我們沒能看見而已。
當然我們的生命裡也有許多的美好,雖然出其不意的被冒出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但此時也見到了人性的溫暖,一位老同事也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特別想辦法把自己家中一部分口罩,極便宜的賣了給我,因為就算可以依健保卡買口罩,那數量不僅自己不夠,Pierre先生因為入境日是在限買令之後,啥證明也沒有,並無法購買到口罩,只能由我準備好給他,朋友溫暖的舉動,讓我看見了人性的溫暖與豐厚。
那之後2場『來吃我的麵包』活動,也因大家都期待不要停辦的呼聲中,順利且平安的完成,大家都非常自律的完成了所有主辦單位的要求,這真的是台灣絕大部份人們善良與可愛的地方。看在從小就被訓練成「做自己、勇於表達己見、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需要被尊重….」教養觀念的Pierre先生眼中,他覺得很不可思議,配合量額溫……,因為在我們回到加拿大之後,馬上看見一些在這樣教養觀念出來的人呼喊:「政府無權要求我們要戴口罩、這是剝奪人身自由」….等聲音的反對人士,我當然崇尚人身自由,尊重個體,但似乎要用在對的地方,我們經常因為太長久享受到公共利益,而習慣成自然,不知自己的方便與獲得,正是因為大眾平均犧牲自己利益與不便所換來的,例如大家遵守交通號誌,大家要繳稅讓不分貧窮或富有,我們都能接受國民基礎教育。
我可不可以用「政府怎麼可以不相信我有眼睛,聰明才智足以判斷車開怎麼開而要求撤掉交通號誌?」或「我那麼的聰明,自己可以決定小孩該學哪些知識,政府無權要求我的小孩該學什麼、或是否該去上學」這些都是公共規範,都是以大眾利益為最大化底下的運作機制,如全用『強食弱肉』或『自身利益優先』的觀念來管理,那這個世界會變得多麼可怕!
這幾天加拿大或魁北克省,陸陸續續冒出官員,在政府柔性勸導並非強制要求不可以的前提之下,自12月初疫情再起之際,紛紛前往熱帶地區渡假幾周甚至是一個月之久的荒謬新聞,當然被檢舉、事情曝了光這些人也丟了工作或引咎辭職,但這就是用「自我優先、尊重個人意願」下的一種決定不是嗎?這麼做不觸法,但卻違反了道德約束,特別是一種財富、階級區隔的明顯案例,當別人必須依限制令而無法正常工作,請領政府救濟金過日子的同時,有錢的菁英們可以花錢渡假去,更別說是政府衛生單位的相關決策人員,自己違反禁令聚會、開趴這種離譜行徑了。
一年了情況完全沒有好轉,染疫人數大幅攀升,北美、歐洲醫院已經滿載,其中有人是無奈必須在前線面對死亡交關,有人是因自私享樂後,終於嚐到僥倖後不幸的樂透獎。我們的生活被迫改變,特別是在台灣以外地區大部分的人的生活都被迫改變,政府說:「很多職位將隨著疫情的到來而消失,卻不會因疫情的退潮而恢復」,就是說:「這些工作將永遠消失了」,一些商店或生意也將「永久關閉了」,愈來愈多人習慣網路購物貨送到家,我想一年的習慣養成之後,大概也無須回到實體商店購物了,那麼那些商店再也回不去過去光景,只是隨著時間拉長,就算原有的網路購買力也開始下修,一位原本在百貨商場負責中階管理職的朋友,疫情剛開後,他還被轉調到網路銷售部門接單、出貨,最新消息是,他也被軟性裁員了,因為網路生意也開始支撐不了這麼樣長期的經濟創傷。
我們只能保持信念,持續做好自己能做的,保護好自己與周邊家人朋友的健康,我也只能期待自己能在極低風險,如疫苗接種後或其他更有效的防護條件下重回台灣,無論春夏秋冬都好。
#人類崇高的不是有文字語言與法令
#珍貴的價值是善良人性與無邊界的道德呀
魁北克獨立了嗎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永遠的蘇格蘭人
一般人知道他是初代007,是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是獲獎無數的電影巨星。
但對蘇格蘭人來說,他是國寶。
他是 Sir Sean Connery (史恩康納萊)。
史恩康納萊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就半工半讀,14歲輟學,曾經送過牛奶、也曾當過禮儀師學徒,他16歲加入海軍,正式離開蘇格蘭。
他在海軍的期間,跟許多水手一樣,都有刺青。他在前臂上的刺青有兩個,像是徽章一樣,有劍、有鳥、有盾牌,最重要的是,一個上面寫「mum and dad」(爸爸與媽媽),一個上面寫「Scotland Forever」(永遠的蘇格蘭)。
在他因007情報員這個角色躍升為國際巨星後,蘇格蘭之子,回來故鄉的機率變少很多。但他就像個「蘇格蘭之光」一樣,無時不刻把他的蘇格蘭,帶在他的手上,帶在他的舌頭上。
他在倫敦接受戲劇訓練時,被要求要糾正他濃重的蘇格蘭腔,改講皇后英語,他一口回絕,「我不是英格蘭人,我從來不是個英格蘭人,我是個蘇格蘭人,以前是,以後永遠也都是」。
他曾在介紹愛丁堡的影片中說,「沒有任何城市能比得上愛丁堡,這就是北方的雅典。」
就這樣,縱使蘇格蘭代代有偉大的人物產出(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蒸汽機發明家瓦特等),但在當代的記憶裡,他是最有名的蘇格蘭人,正因為他的蘇格蘭腔口音太過獨特,這個神秘、迷人、而且還性感的蘇格蘭人,就在帶著蘇格蘭,讓全球認識。
他不只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蘇格蘭人,他也是最有名的蘇格蘭獨立運動支持者。
近期最有名的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雖然以大約55v45收場,獨立沒有成功,但是,這是近年來蘇獨得票的最高峰。而且,在蘇格蘭,長久以來推動獨立運動的,是左翼的SNP。所以不要再說,支持民族獨立、民族主義者,都是右派。在當代的「民主獨立運動」裡,左翼往往扮演最吃重的角色。(魁北克獨立運動也是如此)。
史恩康納萊,則在他在1960年代,成為好萊塢的超級巨星後,就開始長期資助蘇格蘭獨立運動。
蘇格蘭、愛爾蘭與英格蘭,在18世紀統一之後,一直都存在著追求自治的聲音與運動,原因之一,就是對英格蘭來說,這就是個「統一」,但對蘇格蘭與愛爾蘭而言,這是併吞。因為,三者合一的國協,理當應該要三者平等,但英格蘭決定了一切,政治、經濟重心,都座落於英格蘭。
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緊張關係,一直存在著。
在電影 Trainspotting (猜火車,1996)裡,一群朋友到戶外,看著蘇格蘭高地的大平原,一人說,「不覺得這裡很美嗎?讓人感覺做個蘇格蘭人真驕傲」。但另一人卻回:「我痛恨當蘇格蘭人。我們是最低等的,最慘、卑微、悲慘的垃圾被放到人類文明裡。有些人討厭英格蘭人,但我不會。他們只是一群白癡而已。而我們卻是被一群白癡所殖民。我們甚至無法選一個像樣的文化來殖民我們。」
蘇格蘭網球選手,Andy Murray (安迪莫瑞),在 2006 足球世界盃時,被問及他支持哪一隊,他說「誰都可以,就是不支持英格蘭」,引發輿論爭議,他事後學乖,閉上嘴巴,不敢再回應政治問題。
這是蘇格蘭的無奈,被一個巨大的鄰居的陰影籠罩,在文化上幾近失語,在政治上被支配,這種無奈,只有其他也被壓迫的弱小民族,才會真的懂。
在外人看來都一樣,「你們不都是英國嗎?」但事實上,這不是。英蘇愛的歷史糾葛複雜,但一件事很清楚簡單,由外人來看中国、香港與台灣的關係,也是以為「看起來不都一樣」,只有在其中的人才知道,差別非常大。
但是,蘇格蘭不放棄,史恩康納萊也不放棄。蘇格蘭透過和平、民主的方式,一步一步來。史恩康納萊曾經說過,「我們(蘇格蘭)已經等待三百多年了」,「蘇格蘭獨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他把自己的名氣與財富,投注回到蘇格蘭上。在過往,他屢次回蘇格蘭幫忙站台助選,任何支持蘇格蘭獨立或自治的本土政黨,都曾被他幫忙過。(但他從不幫保守黨,因為保守黨不支持蘇獨)每次人問他,選舉他希望看到誰贏,他的一貫回答都是「我希望蘇格蘭贏」。
我記得,在2004年,台灣正在舉辦「228手牽手護台灣」的活動,曾經傳出,史恩康納萊有可能會來台灣擔任神秘嘉賓,雖然事後不知是烏龍,還是出了差錯而沒有成行。但是,我也是在那時候,才發現,原來,史恩康納萊不僅僅只是個性感的老傢伙,他原來是個獨立運動的夥伴。
今天,史恩康納萊以90歲高齡離世,很多人會細數他的影史事蹟。但對蘇格蘭來說,今天,一位偉大的愛國者,辭世了。
一位永遠的蘇格蘭人。
期許,我們也做永遠的台灣人,有像他一般的愛鄉之情、愛國之情,推動一個民主、尊嚴、美好的國家的建立。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魁北克獨立了嗎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永遠的蘇格蘭人
一般人知道他是初代007,是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是獲獎無數的電影巨星。
但對蘇格蘭人來說,他是國寶。
他是 Sir Sean Connery (史恩康納萊)。
史恩康納萊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就半工半讀,14歲輟學,曾經送過牛奶、也曾當過禮儀師學徒,他16歲加入海軍,正式離開蘇格蘭。
他在海軍的期間,跟許多水手一樣,都有刺青。他在前臂上的刺青有兩個,像是徽章一樣,有劍、有鳥、有盾牌,最重要的是,一個上面寫「mum and dad」(爸爸與媽媽),一個上面寫「Scotland Forever」(永遠的蘇格蘭)。
在他因007情報員這個角色躍升為國際巨星後,蘇格蘭之子,回來故鄉的機率變少很多。但他就像個「蘇格蘭之光」一樣,無時不刻把他的蘇格蘭,帶在他的手上,帶在他的舌頭上。
他在倫敦接受戲劇訓練時,被要求要糾正他濃重的蘇格蘭腔,改講皇后英語,他一口回絕,「我不是英格蘭人,我從來不是個英格蘭人,我是個蘇格蘭人,以前是,以後永遠也都是」。
他曾在介紹愛丁堡的影片中說,「沒有任何城市能比得上愛丁堡,這就是北方的雅典。」
就這樣,縱使蘇格蘭代代有偉大的人物產出(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蒸汽機發明家瓦特等),但在當代的記憶裡,他是最有名的蘇格蘭人,正因為他的蘇格蘭腔口音太過獨特,這個神秘、迷人、而且還性感的蘇格蘭人,就在帶著蘇格蘭,讓全球認識。
他不只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蘇格蘭人,他也是最有名的蘇格蘭獨立運動支持者。
近期最有名的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雖然以大約55v45收場,獨立沒有成功,但是,這是近年來蘇獨得票的最高峰。而且,在蘇格蘭,長久以來推動獨立運動的,是左翼的SNP。所以不要再說,支持民族獨立、民族主義者,都是右派。在當代的「民主獨立運動」裡,左翼往往扮演最吃重的角色。(魁北克獨立運動也是如此)。
史恩康納萊,則在他在1960年代,成為好萊塢的超級巨星後,就開始長期資助蘇格蘭獨立運動。
蘇格蘭、愛爾蘭與英格蘭,在18世紀統一之後,一直都存在著追求自治的聲音與運動,原因之一,就是對英格蘭來說,這就是個「統一」,但對蘇格蘭與愛爾蘭而言,這是併吞。因為,三者合一的國協,理當應該要三者平等,但英格蘭決定了一切,政治、經濟重心,都座落於英格蘭。
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緊張關係,一直存在著。
在電影 Trainspotting (猜火車,1996)裡,一群朋友到戶外,看著蘇格蘭高地的大平原,一人說,「不覺得這裡很美嗎?讓人感覺做個蘇格蘭人真驕傲」。但另一人卻回:「我痛恨當蘇格蘭人。我們是最低等的,最慘、卑微、悲慘的垃圾被放到人類文明裡。有些人討厭英格蘭人,但我不會。他們只是一群白癡而已。而我們卻是被一群白癡所殖民。我們甚至無法選一個像樣的文化來殖民我們。」
蘇格蘭網球選手,Andy Murray (安迪莫瑞),在 2006 足球世界盃時,被問及他支持哪一隊,他說「誰都可以,就是不支持英格蘭」,引發輿論爭議,他事後學乖,閉上嘴巴,不敢再回應政治問題。
這是蘇格蘭的無奈,被一個巨大的鄰居的陰影籠罩,在文化上幾近失語,在政治上被支配,這種無奈,只有其他也被壓迫的弱小民族,才會真的懂。
在外人看來都一樣,「你們不都是英國嗎?」但事實上,這不是。英蘇愛的歷史糾葛複雜,但一件事很清楚簡單,由外人來看中国、香港與台灣的關係,也是以為「看起來不都一樣」,只有在其中的人才知道,差別非常大。
但是,蘇格蘭不放棄,史恩康納萊也不放棄。蘇格蘭透過和平、民主的方式,一步一步來。史恩康納萊曾經說過,「我們(蘇格蘭)已經等待三百多年了」,「蘇格蘭獨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他把自己的名氣與財富,投注回到蘇格蘭上。在過往,他屢次回蘇格蘭幫忙站台助選,任何支持蘇格蘭獨立或自治的本土政黨,都曾被他幫忙過。(但他從不幫保守黨,因為保守黨不支持蘇獨)每次人問他,選舉他希望看到誰贏,他的一貫回答都是「我希望蘇格蘭贏」。
我記得,在2004年,台灣正在舉辦「228手牽手護台灣」的活動,曾經傳出,史恩康納萊有可能會來台灣擔任神秘嘉賓,雖然事後不知是烏龍,還是出了差錯而沒有成行。但是,我也是在那時候,才發現,原來,史恩康納萊不僅僅只是個性感的老傢伙,他原來是個獨立運動的夥伴。
今天,史恩康納萊以90歲高齡離世,很多人會細數他的影史事蹟。但對蘇格蘭來說,今天,一位偉大的愛國者,辭世了。
一位永遠的蘇格蘭人。
期許,我們也做永遠的台灣人,有像他一般的愛鄉之情、愛國之情,推動一個民主、尊嚴、美好的國家的建立。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