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鬯 wiktionary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鬯 wiktionary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鬯產品中有2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無待堂,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80的網紅MING'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蔓莎話自己經常夜瞓又會失眠,所以瞓之前有好多嘢可以做! 一齊睇吓 Before Sabrina Sleeps,佢有咩睡前習慣同護膚心得~ 相關影片: ➜ 專訪時尚雙胞胎姐妹 GIGI 張蔓姿& SABRINA 張蔓莎|X GIRL SERIES|MING'S https://youtu.be/...
鬯 在 王怡方 EVON WA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00:34:16
「 潮濕的記憶。 現實像膠水般粘在記憶中。母親手裡的芭蕉扇,扇亮了銀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落雪日,人手竹刀尺圍在爐邊舞蹈。 / 輪子不斷地轉。母親的"不"字阻止不了好奇的成長。十除二等於五。有個唱小旦的男人名叫小楊月樓。大世界的酸梅湯。憂鬱迷失路途,找不到自己的老家。微笑是不會陌生的。蝴蝶之飄...
鬯 在 tinyeewong黃天頤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15 05:06:21
同 @ckwan_fama 嘅對白應該變成咁: 如果有多一塊肥牛, 你會唔會同我走? #花樣年華 #4k修復 #王家衛 #劉以鬯 #sundayvibes...
鬯 在 Bedside Reading | 床頭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27 15:37:38
#人吃人的社會 - // 這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 我想。 越是卑鄙無恥的人 越爬得高 那些忠於良知的人 永遠被壓在社會底層,遭人踐踏 節錄自《酒徒》// - 📖《酒徒》 作者:劉以鬯 《酒徒》最早在1962年連載於《星島晚報》,隔年於香港集結成書出版...
-
鬯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11 20:00:11張蔓莎話自己經常夜瞓又會失眠,所以瞓之前有好多嘢可以做!
一齊睇吓 Before Sabrina Sleeps,佢有咩睡前習慣同護膚心得~
相關影片:
➜ 專訪時尚雙胞胎姐妹 GIGI 張蔓姿& SABRINA 張蔓莎|X GIRL SERIES|MING'S https://youtu.be/hMGzajrNduM
➜ SABRINA 張蔓莎 正在為你閱讀《船長的詩》|MONDAY IS NOT BLUE EP.05|MING'S https://youtu.be/_vCLayvXwlU
#MINGS #BeforeISleep #SabrinaCheung #WhatDoYouDoBeforeYouSlee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MEWE https://mewe.com/p/mings
➜ eBOOK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active=mings -
鬯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18 00:00:02【翻譯香港文學】香港不乏優秀的文學作家和作品,只怕難遇知音人。不少譯者,也是這麼相信。早前藝文專題訪問了三位譯者,他們文化背景不一,但都傾注熱情翻譯香港作家的小說詩歌,讓香港的文學成為世界的文學,也讓香港這座渴望被世界理解的城市,有着被理解的可能。
英譯《酒徒》 土生土長譯者姚春琳:望以外文保存演繹香港文學
https://bit.ly/3dfGGdw
《龍頭鳳尾》法文版譯者Stéphane Lévêque:翻譯文學如擔當文化橋樑
https://bit.ly/36QC7oD
西西詩意超越邊界 譯者Jennifer Feeley:要讓香港文學成為世界經典一部分
https://bit.ly/3ltO73G
(片內圖片:周耀恩、法新社)
#香港文學 #劉以鬯 #馬家輝 #西西 #翻譯 #不是文字 #龍頭鳳尾 #酒徒 #我就是我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
鬯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12 20:00:13疲憊的星期一,彷佛瀰漫著一絲憂鬱的氛圍。不過要趕走MONDAY BLUES有很多方法,例如泡個暖水澡、整理工作環境、做個瑜珈…… 但如果有人能在你耳邊說個小故事就最好不過了。
歡迎收聽 MINGS RADIO-MONDAY IS NOT BLUE,今集的STORY TELLER是 GIGI 張蔓姿。
身兼舞台劇演員及模特兒的 GIGI 今次為大家挑選了劉以鬯的《酒徒》,文學大師劉以鬯於2018年逝世,代表作《酒徒》號稱中國第一部意識流經典。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 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ME-TIME,其實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MINGS #MINGSHK #張蔓姿 #酒徒 #GIGICHEU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鬯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鬯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鬯」←なんと読む?「鬱」の左下にあるやつ…!【今日の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