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鬥牛習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鬥牛習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鬥牛習俗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轉角國際 udn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奔牛節 #傳統與殺戮的競逐 (#轉角封面) 以激情與狂野聞名全球的西班牙「奔牛節」,上周四正式揭開了2016年的狂歡與爭議的序幕。 (內文很長,建議點擊閱讀:http://goo.gl/VjjIzS) 正式名稱為「聖費爾明節」(西:Las Fiestas de S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紐約最近想要立法禁止販售鵝肝醬,不過鵝肝醬的製造方式其實相當不人道,是透過不斷的強迫灌食,讓鵝啊鴨啊吃超過牠們平常吃的量,然後再把牠們脂肪肝的肝拿來做料理,因此有議員提案,要禁止販售鵝肝醬,還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 但不強迫灌食,鵝也能很快樂地被養成脂肪肝嗎? 近十年前,紐約有一位廚師Dan B...
鬥牛習俗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07:36:00
#波妞評新片 【萌牛費迪南】- 打破既有的框架,勇敢地做自己 個人評分:【3.5 / 5 】 改編自1936年的童書《愛花的牛》,1938年迪士尼將它改編成動畫短片,奪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殊榮,而2017年由《冰原歷險記》和《里約大冒險》的導演卡洛斯·沙爾丹哈重新改編成動畫長片,又入圍金球獎及...
-
鬥牛習俗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07 22:00:18紐約最近想要立法禁止販售鵝肝醬,不過鵝肝醬的製造方式其實相當不人道,是透過不斷的強迫灌食,讓鵝啊鴨啊吃超過牠們平常吃的量,然後再把牠們脂肪肝的肝拿來做料理,因此有議員提案,要禁止販售鵝肝醬,還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
但不強迫灌食,鵝也能很快樂地被養成脂肪肝嗎?
近十年前,紐約有一位廚師Dan Barber ,覺得說「鵝肝醬不能亡」,於是開始研究不虐待動物的製造鵝肝醬的方法。他開了自己的農場,自己種植餐廳會用到的有機蔬果,還把鵝養得肥肥胖胖的,他的秘訣就是把鵝養在美食天堂,這樣牠們自然而然就會吃過量。就像我們每次去高級餐廳吃buffet一樣,就算再撐,牛排還是要再切一片、生蠔還是要再吃一顆、舒芙雷還是要再點一盤。
Dan Barber的農場證明了不虐待動物也能做出好吃的鵝肝醬,但像Dan Barber那麼高成本、那麼用心的做法,大概沒多少人跟他一樣吧。
說到灌食虐待動物,其實台灣最近也有在吵類似的議題,就是農曆7月20的義民節賽神豬,最近也有人在網路上發起了連署,希望停止神豬重量比賽。因為神豬比賽需要過磅確定體重和排名,為了將豬趕到鐵籠過磅,必須將豬五花大綁,並用拖車吊起來秤重,而且這些信徒為了讓自己的豬得獎,在飼養神豬期間會限制行動,並且不斷餵食,導致多數神豬四肢扭曲變形,胖到癱瘓。
也因為神豬的脂肪太厚,在宰殺時根本無法先電擊,只能透過非人道的方式進行宰殺。
所以今年的義民祭就有很多動保團體出面抗議,但他們表示,他們反對的不是祭典文化,而是反對重量競賽,以及虐養虐殺。
但這種行之有年的傳統習俗非常的難改變,客委會也說,希望大家能尊重客家信仰。更何況賽神豬還能拼經濟、保護傳統文化。
新埔義民廟總幹事魏北沂就說,辦理義民祭典與神豬競賽,不僅可以交流各個客家社會的情感,還能牽動農村所有農產品交流,活絡經濟,也讓傳統的客家戲曲有個舞台。客家文化學者邱彥貴也認為,農戶對於要向神明進貢的神豬,會抱持虔誠敬畏的心去飼養,構成人與神的交流。
But!
現在養豬的人越來越少,這幾年已經漸漸變成由專業戶代養再跟他們買豬,到底該怎麼把關,又是另一個難題。而且很多人在說義民祭跟賽神豬應該是兩回事,2011年的時候也有包括林生祥等超過兩百位客家人發起連署,認為神豬比賽,不是客家的傳統文化與習俗,義民祭典用這個來標榜客家文化,是對客家人的嚴重羞辱。
的確,賽神豬是源自於日治時期,為了鼓勵農家養豬增加收入與營養來源,後來才漸漸跟廟宇的祭典結合。但時代一直在走,現代很多觀念常常都會跟過去的傳統習俗牴觸,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慢慢微調溝通。
西班牙著名的鬥牛,也因為動保意識的抬頭,越來越被認為是在虐待動物,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委外製作的民調結果更顯示,只有19%的西班牙成人支持鬥牛,並且有高達58%反對。
西班牙部分地區現在也正努力改善這項「習俗」,像是卡斯提亞─雷昂自治區(Castile and León)等地區不再於慶典上殺死牛牛。西班牙自治區巴利阿里群島(Balearic Islands)也在2017年的時候把觀看鬥牛變成18禁,並將比賽的時間從30分鐘縮短到10分鐘、減少牛隻數量、鬥牛士不能對牛隻使用攻擊性武器等等,希望能透過這些限制來讓鬥牛更難吸引觀眾,藉此達到禁止鬥牛的目的。
一位馬德里居民就說:「我認為法律應禁止把虐待動物,當作一種娛樂。」
事實上,行天宮從2014年因為環保因素撤除香爐到現在還是很多人去參拜。義民祭的神豬競賽活動,也曾經有爐主用米豬的方式代替,並且將米分送給弱勢團體。當傳統文化、民俗信仰抵觸新時代的動保、環保、性別等等觀念該怎麼辦呢?除了雙方論戰、禁與不禁,有沒有什麼折衷或替代方案呢?你對於賽神豬有什麼看法?快來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鬥牛習俗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奔牛節 #傳統與殺戮的競逐 (#轉角封面)
以激情與狂野聞名全球的西班牙「奔牛節」,上周四正式揭開了2016年的狂歡與爭議的序幕。
(內文很長,建議點擊閱讀:http://goo.gl/VjjIzS)
正式名稱為「聖費爾明節」(西:Las Fiestas de San Fermín),是西班牙北部城市潘普洛納夏天的城市慶典,每年的7月6日至14日之間,潘普洛納都會舉辦一系列的節慶與狂歡,以紀念守護城市的守護聖人聖費爾明(San Fermín de Amiens):傳說中,出生在潘普洛納的聖費爾明原本是一位2世紀的羅馬貴人,但受到信仰感召而成為基督徒,並積極行走於今天的法國南部與伊比利半島北境,只不過當時的羅馬帝國仍對基督教採取壓迫態度,在法國傳福音的聖費爾明才在303年時被捕並遭斬首處刑。然而聖費爾明死後,他的遺骨與聖墓周遭竟接二連三的傳出奇蹟,聖名因此遠播,因此12世紀時聖髑(聖人遺骨)才被迎回潘普洛納的出生地,並成為城市的守護者至今。
在聖費爾明節的眾多慶祝活動中,其中的「奔牛」(西:encierro)活動,也因為美國文豪海明威在1926年所發表的小說《太陽依舊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而成為了聖費爾明節的代表意象。但究竟奔牛活動與聖費爾明有何關係,兩者由來關連卻已不可考——一說奔牛活動是沿襲西班牙城市的趕集傳統,與聖費爾明節結合,只是西班牙夏日城市慶典的普遍活動;另一說則傳言,聖費爾明這位聖人是因為奔牛踐踏而殉道,因此重現過往,也算得上是紀念聖人的一種方式。
藉由海明威的文字與觀光傳播,如今的潘普洛納奔牛節,已成為每年吸引100萬名遊客的重大盛會(在地人口還不足20萬),自節慶的第二天清早開始,每年的7月7日到14日,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男性都會統一穿上白色衣褲、繫上紅色的領巾,在徹夜狂歡、喝個爛醉之後,於每天早上的8點又齊聚於潘普洛納的街道上,與狂奔的公牛相互踩踏、追逐——而這種瘋狂所伴隨的刺激,配上傳說中受聖費爾明庇佑的好運,也吸引了全球遊客的熱情參與。
聖費爾明節的奔牛活動,總長其實只有826公尺,主辦單位通常會在市中心的聖托多明哥街(Calle de Santo Domingo)上,放出6頭公牛(通常是褐色或黑色)、6頭閹牛(通常是班紋淺色或白色),並與滿街的挑戰者一同在潘普洛納舊城區的街道奔馳,直到牛群被趕入潘普洛納鬥牛場(Plaza de Toros)為止。雖然每次的活動,狂奔的時間通常只有幾分鐘(官方說法:2-6分鐘),但人群(通常多已爛醉)與牛群(通常會處在驚恐憤怒之中)的踩踏、憤怒公牛的牛角攻擊,往往也容易造成參與者的傷亡,不過狂歡的氣氛仍讓觀光客樂此不疲。
對於大部分觀光客來說,聖費爾明的奔牛慶典就到此結束,剩下的部分就只剩下酒精與派對而已;但對於慶典中的公牛們來說,奔牛活動之後,緊接而來的卻是鬥牛士的挑戰與死亡一途。
奔牛慶典中,除了6頭用於穩定牛群、避免互鬥的閹牛會「重複使用」之外,其他奔入鬥牛場的6頭公牛,通常在奔牛活動當天下午就會與鬥牛士們正面決鬥——在大多數的狀況下,死的都是飽受生理與情緒折磨的公牛——七天節日裡,潘普洛納鬥牛場內平均則會鬥死54頭公牛。
但西班牙的鬥牛傳統,原本就因過程對動物所造成的壓力與痛苦,而在現代社會中廣受批評,而聖費爾明節結合了狂歡與鬥牛兩者活動於一體的作法,自然也成為國際動保團體所針對的對象。
每年的聖費爾明節前夕,潘普洛納城內也都會群聚各國的動保團體與行動人士,像是今年的7月5日,知名的NGO團體「善待動物組織」(PETA)與西班牙動保行動「AnimaNaturalis」,就在潘普洛那市區上演了示威行動劇:來自世界各國的男女志願者頭待著牛角頭飾、將假血染料潑灑在赤裸的上半身上,提醒著所有奔牛狂歡的參與者「你跑,牛隻的血也跟著你的步伐放」。
動保團體的行動劇在潘普洛納也引發了不小爭議,除了國際媒體的關注之外,潘普洛娜的市長阿西隆(Joseba Asirón)也表示,奔牛節後的殺戮,理應得到市民們更多的討論與重視:
「這場辯論我們遲早都得面對。原因很簡單:在21世紀的現在,我們城市的守護慶典還應當建立在折磨動物的苦痛之上嗎?(傳統)是否理當如此,這也值得我們重新反思、自省。」
關於鬥牛的存廢之爭,近年成為西班牙的文化價值爭執戰:根據PETA等動保團體所提出的民調,超過95%的西班牙年輕人,都反對鬥牛活動的繼續,而目前包括加泰隆尼亞等地,西班牙境內也有百餘座城市明文禁止舉辦鬥牛節目;然而對於傳統派而言,鬥牛文化象徵著西班牙好幾個世紀所留傳下來的樸勇文化,包括鬥牛的畜養、配種,鬥牛士的訓練,都因國際自由派的抵制而逼近滅亡,其精準、優雅與鬥碧血黃沙的生死浪漫,數百年的世代技藝與記憶傳承,也都將在這波「全球動保浪潮」中毀於一旦。
不過奔牛的慶典並不是「聖費爾明節」特有,鬥牛的結局也不只上演於潘普洛納。相關奔牛的習俗,在西班牙各地皆有各自的演變,譬如說在西班牙東濱沿海阿里坎特省的佩德雷格爾小鎮,就在同一時間舉辦了自己的城市聖人節,但鎮上的午夜奔牛節卻已造成一人死亡;而同樣在阿里坎特,濱海的小鎮德尼亞則有另一種「公牛奔海節」,為了紀念基督受難的寶血,德尼亞的年輕人則會把狂奔的公牛逼到跳海,以象徵寶血的洗滌救贖。
在奔牛的爭議之外,今年的聖費爾明節期間,西班牙的夏日鬥牛季也出了嚴重的場內事故:在上個星期六,西班牙中北部阿拉貢省的特魯埃爾鎮,一名29歲的鬥牛士維克多.巴里奧(Victor Barrio)就在與公牛「羅倫佐」(Lorenzo)的「對決」中,遭到牛角刺穿右勒而死。這起事件也是繼1985年之後,超過30年來西班牙境內的首度鬥牛士身亡事件。
然而這名鬥牛士的死,雖然在鬥牛活動圈內引發震動與哀悼,但來自網路輿論與海外意見的反應,卻意外地尖酸,許多網友甚至撈到了巴里奧的私人臉書,諷刺其「死得好」、「虐待動物者活該」、「鬥牛野蠻,自食惡果不意外」等攻擊性言論,傳統風險、動保問題與現代風俗的討論,也因鬥牛士之死與網路罵戰而沸騰。
除此之外,西班牙《國家報》也報導:根據鬥牛士的傳統,只要場上的鬥牛殺死了鬥牛士,與這頭鬥牛相關的直系血脈「都將一併被滅絕」,以避免不幸的禍根繼續延續,因此,雖然擊倒巴里奧的鬥牛羅倫佐已被宰殺,但生育他的老母牛「羅倫薩」(Lorenza)也將一併被「處決」。
消息一出後,包括西班牙小黨「反虐待動物黨」(PACMA)在內的幾個動保團體也發起串連,希望能阻止這一「抄家」的莫名儀式。不過至今,西班牙媒體仍未確認羅倫薩的下落以及後續的相關事宜。
另一方面,在鬥牛習俗的爭議之外,潘普洛娜的聖費爾明節也因縱慾型的過度飲酒以及相關犯罪事件而引發市民對於這一節慶的反彈。在上個星期四清晨,一名19歲的女性就在潘普洛納市中心遭到多名男子憑藉酒意輪番性侵,駭人的性暴力事件也引發潘普洛娜市民的憤怒,並激起上萬人高舉「不就是不」的抗議標語湧上街頭,抗議當局對於節慶酒精犯罪與女性保護問題的漠視與縱放。
(真的很長啊,完整內容:http://goo.gl/VjjIzS)
鬥牛習俗 在 Fa Fa Lin 發發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喔喔~
雖然八德路上林東芳牛肉麵快搬遷了,
將來如果撲空,
對面還有ㄧ間PURO PURO,
西班牙料理,
賣得是雪莉酒燉牛尾!
因鬥牛習俗衍生出來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