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鬥是什麼計量單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鬥是什麼計量單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鬥是什麼計量單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鬥是什麼計量單位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王妃,是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與軍事家。由於婦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商王武丁經常令她主持當時非常重要的祭祀與誦讀祭文。她也被任命為卜官,成為武丁時期的一位女政治家。婦好也是位軍事家。她多次帶兵出征,立下赫赫戰功。婦好死後,武丁十分悲...

鬥是什麼計量單位 在 啊威Rwei|解壓說|你·我·他的那些日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8:32:13

______ 作者與書本簡介! 作者艾兒莎是一位27歲靠著自己的打拼與努力當上了CEO~這本書透過自身心路歷程 為年輕且沒有背景的年輕朋友族群發聲 不畏懼地說出這個世代最血腥的困境:低薪、窮忙的問題! 書中三大重點:1、主動收入 2、調高薪資 3、變身資產 以及其中九準則(諸如從最拿手的小事做起&說...

  • 鬥是什麼計量單位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1 14:00:01
    有 801 人按讚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王妃,是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與軍事家。由於婦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商王武丁經常令她主持當時非常重要的祭祀與誦讀祭文。她也被任命為卜官,成為武丁時期的一位女政治家。婦好也是位軍事家。她多次帶兵出征,立下赫赫戰功。婦好死後,武丁十分悲痛。婦好有獨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禮。這在商朝時期是非常少見的。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為三個法定配偶之一。名好,「婦」為親屬稱謂。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是因為她的廟號稱辛,即乙辛,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也就是她。她深受武丁寵幸,被封於外地,擔負守土、從征的重任,死於武丁晚年。

    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西北發現其完整墓葬。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

    從甲骨文中知道,她曾主持過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並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人方、巴方等國。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戰爭中,她統領了一萬三千人的龐大隊伍,是迄今所見商代對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著名將領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在對巴方作戰中,婦好率領沚佈陣設伏,斷巴方軍退路,待武丁自東面擊潰巴方軍,將其驅入伏地,予以殲滅,是為中國戰爭史上記載最早的伏擊戰。

    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的商代,婦好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為武丁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還曾率兵鎮壓奴隸反抗鬥爭。

    一、出身

    在殷商時代,母與子的地位是相互影響的:只有出身高貴的母親才能做商王的正妻,也就是王后,只有王后生的兒子才有繼承王位的資格;也只有兒子被立為太子或者繼承的王位,這位王后死後才能被列入周祭,和丈夫配享。

    武丁共有三個配享的配偶,即司母戊婦妌(妣戊)、司母辛婦好(妣辛)和妣癸,正好武丁也有三個兒子身份不同尋常,一個是在卜辭中被稱為「大子」(即太子)或「小王」的子弓,他應該就是做了太子但沒有即位的祖己,後世典籍裡稱之為「孝己」,一個是後來即位的祖庚曜,還有一個是祖甲載。這三個人很可能分別是婦妌、婦好和妣癸所生,所以三個人都入了周祭。同樣,商王祖丁新有四個兒子先後為王,即陽甲和、盤庚旬、小辛頌和小乙斂(即武丁的父親),而和祖丁配享的王后有妣己和妣癸兩位,大概四兄弟是這兩位王后所生,所以也被列入周祭。

    這樣看來,婦好作為武丁的王后,她至少是一位太子的母親,地位顯赫,而且是列入周祭和武丁配享的法定配偶,絕對不可能是個身份低賤的人,她應該是子方的王公之女,而子方(婦好的方國)也是在大商諸方國中佔有很重要地位的諸侯。

    二、祭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是放在第一位的,商代人也是最重視祭祀。卜辭記載婦好參加的祭祀活動甚多。武丁時期的卜辭,涉及到的祭名就有ㄓ(侑)、匚(報)、槱、御、勺(礿)、燎、往、賓等,都是一些不同的祭祀方法,「服(俘)」是人牲,就是用戰俘做祭品。祭祀的對象有妣癸、妣庚、四妣、父乙等。在武丁之前,中丁和祖丁的配偶都有妣癸,示壬、祖辛、小乙的配偶都有妣庚;父乙就是武丁的父親小乙,《竹書紀年》說他名「斂」。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祭祀活動,讓婦好主持,可見婦好的身份很高。

    三、征伐

    卜辭中記載的武丁的諸婦中從事征伐的只有兩位,一位是婦好,另一位是婦妌(即司母戊)。婦妌征伐的方國只有一個,就是龍方,而婦好征伐的方國據王宇信先生統計,共有五個:土方、下厃、印方(或作巴方)、夷方和龍方。如:武丁召集人馬命令婦好率領去伐土方,土方是殷商西北主要的敵國,據胡厚宣先生研究就是夏方,是夏王朝的後裔,最後這個方國在武丁時期被征服。

    伐印方的卜辭記載了武丁親自出征,讓婦好和沚瞂配合征伐印方,自己從東面靠近敵人進攻,驅使敵人陷入婦好埋伏的位置。

    屍方就是人方,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東夷,在殷商時代沒有「東夷」這個詞彙,只有「人方」或「屍方」,就是周代所說的東夷,周金文中寫作「東屍」,「屍」就是「夷」,亦即卜辭中的「屍方」。這個屍方不是一個方國,而是由許多本來臣屬於夏王朝的東夷方國組成的方國聯盟,方國部族眾多,土地廣闊,物產豐饒,勢力十分強大。征伐屍方是殷商時代向東南拓展疆土和勢力的重大戰爭,武丁時期已經開始征伐人方,主要是武丁自己親自去征伐,跟從的主要將領就是婦好和侯告。不過征服屍方最終是由帝辛(商王紂)完成的。

    婦好是武丁諸婦中戰功最為卓著的一位,婦好墓出土了2件青銅鉞。其中一件大鉞長39.5厘米,刃寬37.5厘米,重達9千克。鉞上飾雙虎撲噬人頭紋,還有「婦好」二字銘文。有文章根據此說婦好手持兩柄大鉞衝鋒陷陣,並由此推斷「婦好臂力驚人」,那是不了解歷史造成的誤解,那種巨型兵器雙手持握尚可,一手一個就難以運用。其實這種作為權力象徵的儀仗用器和軍隊使用的大旗一樣,都是必須有專門一個人(貴族)持握,站在戰車上,《詩.長發》說:「武王(湯)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這是說商湯(武王)伐桀,湯自己在戰車上執著大旗,臣子有虔執著大鉞,以示受天命而征伐。《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黃鉞、白旄都是象徵權力和威儀的用器,用來指揮三軍(以麾),而不是拿著這兩樣東西去衝鋒陷陣。黃鉞就是青銅鉞,因為青銅器剛剛鑄造出來的時候是黃色的,古代又叫做「黃金」,放置時間長了才生鏽變成青黑色。所以該鉞並非實戰兵器,而是婦好統帥權威象徵物的儀仗用器,可見婦好掌握著征伐之權,這在當時應該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四、生育

    婦好作為女人,作為商王武丁的妻子,生育當然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武丁時期有貞問婦好是否懷孕的卜辭,商人把懷孕叫做「受生」。

    卜辭,記載也非常詳細,是甲申日占卜,卜官殼貞問:「婦好分娩順利嗎?」武丁親自判斷說:「如果是在丁日分娩,順利;如果是在庚日分娩,大大的吉利;如果是到三旬另一天的甲寅日分娩,不順利,而且生的孩子是女的。」

    根據這些卜辭來看,婦好生育的次數很多,說明她有許多子女,而且其中一位做了商王,所以才列入周祭譜與武丁配享。

    五、政務

    卜辭裡記載婦好參與的政務也不少,武丁經常派遣婦好外出辦事,所以卜辭中貞問婦好是不是要到大商來?武丁命令婦好到某處去,順利嗎?

    婦好要派遣人去做事。婦好還和大臣配合為王辦事。婦好還會見多婦,「多婦」是武丁眾后妃的通稱,武丁的后妃見於卜辭的就有六十多位,來自不同的方國和部族,都身份高貴。婦好在徉地召見多婦,可見婦好的身份要比多婦高。

    婦好還會見老人。統治者會見耆老(當時諸侯貴族中年高德昭的老人)是為了表示自己尊老敬老,愛護臣屬。這件事情武丁也派婦好去做,可見對婦好的信任,同時也看出婦好地位的高貴不凡。

    婦好還要向大商進貢,卜辭說「婦好示十屯。賓。」(《合集》)「示」是進獻的意思,「屯」就是「純」,是占卜用的甲骨的計量單位,兩片牛肩胛骨(即左右肩胛骨)為一純,「十屯(純)」就是二十片牛肩胛骨。最後的「賓」是武丁時期的卜官,是他接收了婦好進獻來的卜骨,所以在卜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是自己簽收的。還記載她向大商進貢卜龜,卜辭說「好入五十」,卜辭中凡是說多少屯(純)的是卜骨,僅說數字不說量詞的是卜甲,就是占卜用的龜甲,這在古代是很難得、很寶貴的東西,稱為「寶龜」,婦好一次貢50件,說明婦好很富有。

    犯人或奴隸逃走了,也讓婦好去抓捕,卜辭說:「貞:呼婦好執」(《合集》),「執」甲骨文的寫法是像雙手持「幸」之形,「幸」是桎梏犯人的刑具,卜辭中的「執」就是抓捕犯人的意思。

    總之,婦好參與的大商事務甚多,凡是男人們能幹的事情,婦好都有所參與,巾幗不讓鬚眉。

    六:受祭與殯葬

    婦好身體不好,所以活的年齡不大,她死在武丁在位期間。卜辭裡有關於婦好死的占卜。貞問是不是向婦好進行賓祭和御祭。武乙、文丁時期的卜辭裡還有一條記載了祭祀婦好時發生的罕見天象:在祭婦好的時候,天上下了「火雨」,大概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流星雨,如果確實的話,這應該是我國歷史上較早的一次關於流星雨的記載。

    商人甚至向婦好的在天之靈告敵國的狀。商人認為婦好的在天之靈仍然有能力對付敵國,對婦好很敬畏。卜辭裡記載武丁有一次夢到了婦好,說武丁夢到了婦好,不會有什麼災禍吧?這也說明瞭武丁對婦好的思念之情。

    武丁對婦好的重視,從對婦好的埋葬中就可以看出來。婦好墓墓內有殉人16個,狗6隻。墓內共放置隨葬品1928件,包括銅器、玉石器、骨牙器等,還有貝6800餘枚,分別放在棺、槨之中和填土內。青銅禮器共210件,有的兩兩成對,有的數件一套,多帶有婦好銘文,是墓主生前宴饗或祭祀時使用的器物。其中婦好三聯甗、婦好偶方彝、婦好鶚尊和司母辛四足觥等為罕見的青銅器珍品。兩件婦好大銅鉞,是婦好生前擁有軍權的象徵。墓中有四面銅鏡,表明至少在商王武丁時期中國已使用銅鏡。隨葬玉石器中,有商代玉器中的精品。10餘件玉石人物雕像,是研究當時衣冠髮式的珍貴資料。另有三件帶把象牙杯,也是罕見的古代藝術瑰寶。從婦好墓葬的形式和豐富尊貴的殉葬品來看,婦好的地位高貴,而且十分富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鬥是什麼計量單位 在 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22 02:38:25
    有 62 人按讚

    《日常。夜讀。跨字的欄代替數羊》

    24小時前,蘇丹死了……

    蘇丹死了,死在他的45歲。

    蘇丹是誰?

    他曾是世界上僅剩的雄性北方白犀牛。這是他最輝煌的稱呼。而他的死亡標誌著世界上僅存兩只雌性白犀牛,該物種已經不存在自然繁殖的可能,北方白犀牛這一物種宣告著滅絕。

    因為死去,他上了新聞,收穫了矚目和悼念。真奇怪,人生中最悲慘的一天,將在未來的日子被當做一個歷史的節點反復提及。不過也無所謂了,他短暫的一生,不差這一樁人類製造的悲劇。

    下面是蘇丹的「自述」。

    你們或許不能想象,我和我夥伴們的生活,是以死亡作為計量單位的。每當一個同伴死去,人類便會又一次將目光投注在我們身上,我們就會活得更安全一點。

    很諷刺吧,但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曾經,遼闊的非洲土地上,都是我的同伴。烏乾達西北部、乍得南部、蘇丹西南部、中非共和國東部及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

    那時,我們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頭頂尖角,身被厚甲,我們被稱為「荒野武士」。

    在同類中,我們也是佼佼者,打架從來不輸。我們體重可以達到4.5噸,有著最長的犀牛角。前大後小的兩只犀牛角,曾經有1.58米長的犀牛角記錄。

    驕傲,卻最終演變成了禍患。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擁有犀牛角,成了身份的象徵。人們認為犀牛角代表勇猛剛毅身份高貴,卻不知道在我們看來,這只是他們的殘忍。

    你們知道嗎?我們的角從皮膚中長出來,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砍掉我們的角,如同砍掉手足。我們只能在絕望中,走向死亡。

    而我們的身體,被人類作為炫耀的資本,被掛在哪家權貴家中做裝飾。又或者被送往亞洲,比如中國,成為誰口中的藥材。

    原來我們以為的強大,在人類面前不堪一擊呀。

    上個世紀,我還擁有約2000個同類。

    但戰爭來了。一天,生活在保護區的我們,突然聽到一聲槍鳴,接著是一陣又一陣的槍鳴,哀嚎,嘶吼,戰火向我們蔓延時,我們尚一無所知,已經成為別人的槍下亡魂。

    軍隊為了搶奪武器,衝入我們的家園,肆意殘殺。

    人類間的爭鬥,死得卻是我的家人。為什麼?

    1984年,我只剩15個夥伴了。這時候人類來了,將我們保護了起來。我看到了希望,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大人們都在劫後餘生的歡欣中,成家生娃,我看到旁邊的兄弟姐妹漸漸多了起來。

    就當我們以為自己的生活即將步入正規時,殺戮又一次來了。一支裝備了AK、甚至RPG的盜獵隊伍衝進了保護區,僅僅一年,我的22個兄弟就死於槍口之下。

    但獵殺還未停止。那時我們只有30個同伴了,但偷獵者的槍口對準了他們。有6只被殺,4只新出生,隨後又有2只被獵殺。

    2008年,最後一隻野生北部白犀牛死去了。

    我在一歲時,被捕獲,被人工圈養。我在那裡沒有性命之憂,卻並不快樂。

    為了留下我們的「血脈」,我們被期望著繁殖,人們想盡辦法,卻沒有成功。

    我覺得自己大概活得和標本無異吧。身邊的朋友一個個老去,有時候我一睜開眼睛,發現旁邊沒有了他們的身影,我就清楚,他們已經離開這片並沒有善待他們的土地,去往那個我們同類早已經去到的地方。

    孤獨和長期被圈養讓我病痛纏身。

    人類為了拯救我們,將我和我的同伴們一行4人放回了保護區。但是徒勞無功。某一天,我做了一個漫長的夢,那時候,我們在非洲,有成群的家人,我會和男孩子們打架,也會向女孩子求愛……

    再醒來,已經是十天後,我看到了我的醫生和我的護衛隊。恩,沒錯,因為我們實在太少了,所以我有了一支十幾人的荷槍實彈的護衛隊。我沒有死去,他們似乎很開心。

    但我知道,距離死神找上門不遠了。2018年3月20日,醫生為我施行了安樂死,讓我免於病痛的折磨。

    草原上,人們為我死去的同伴建立的墓園,我也會被埋葬在那裡,不用再擔心人類覬覦我的角,我終於可以安然入睡。

    而你們或許並不如我幸運,你們要繼續親眼見證這樣的死亡,滅絕。

    1681年,渡渡鳥宣佈滅絕。

    1936年,袋狼宣佈滅絕.

    1914年,最後一隻北美旅鴿死去。

    ……

    這個名單還在不斷增加,現在是我,未來會是誰呢?

    現在,我抵抗過,努力過,活過,也無法改變我們整個種族的未來,對不起,就讓我這樣老去吧。

    從我這裡停止就好了,如果這一次悔恨能讓人類成長,那麼請不要忘記我,請記住我吧。By 小左

    #傷心的為蘇丹禱告😭💔

  • 鬥是什麼計量單位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12-02 22:35:59
    有 191 人按讚


    < 秦代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售價:RMB 2500000 >

    我真的可以跟秦代的人溝通?手上的秦半兩真的可以用來買東西?
    儘管充滿疑惑,但饑餓感終領我來到一包子檔前。
    一個長形的木桌,桌上各擺放了兩個五層的大蒸籠。
    「敢問,我手上的銅錢一共可以買多少個包子?」
    檔主望了望,「三十個吧」
    「這麼多?」我有點喜出望外,再望了兩旁的攤檔,「原來秦代都頗多東西賣。」
    檔主望一望我,「你來外來的嗎?我們這兒什麼都可以買,如果你有一千石粟,就可以換來一個官爵了。」
    「但首先...」檔主看了看我手上那串銅錢,眼神充滿輕蔑。

    -----------------------------------------------------------------

    在中國古代,賣官鬻爵並不鮮見。追溯起來,首開賣官先河的乃秦始皇嬴政。不過,古代封建王朝連天下都是皇帝的,賣個「官兒」算什麼?秦漢時期,買官賣官名氣最大的當屬曹操的父親曹嵩。當時已繼襲了老爸曹騰「費亭侯」封號的曹嵩,為了「侯升公」,居然用兩噸半黃金買了個太尉當!東晉以後,官員多頭戴烏紗帽,演變到明代,「烏紗帽」一詞便成了官員代稱,賣官因此被民間譏為「賣紗帽」。

    秦始皇首開賣官先河——「繳粟千石拜爵一級」。

    中國封建時代買官賣官應該自秦朝始。秦始皇時,有一年因飛蝗成災,秦始皇下詔書,向天下公開出售爵位:凡百姓繳粟千石,可拜爵一級。

    秦漢時官吏制度分為爵位、秩品、職務3種。「爵」,用來區分社會地位的高低,貴族的標誌,以別於「民」;「秩」是工資級別,收入多少依「秩」為準;「職」是行政位置,權力大小由「職」決定,現代幹部等級制便受到了此制影響。

    秦孝公三年(西元前359年)秦國首次變法時制定20級爵位。所謂「授爵封田」的說法,換種方式表述就是有爵者才可以擁有「自留田」、「宅基地」。最低一級為「公士」爵,最高一級為「徹侯」爵。時第五爵的「大夫」可以擔任相當於今縣長級別的「縣尉」,據此推測,「公士」地位相當於地方頭面人物,可以擔任村幹部、小科員等。

    秦始皇嬴政在位時允許買賣官爵。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在嬴政稱皇帝的第四年(西元前218年)十月,當時蝗蟲成災,於是政府賣爵賑災。賣價是:「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即每繳納1千石粟,可以授予爵位1級。

    所謂「拜」實際就是賣,不過比賣好聽。這行情如何?這裡來換算一下。粟不能直接食用,舂簸去皮後才是可供食用的小米,粟、米之間的比例約為:1比0.6,1000石粟便是600石小米。

    以秦量制(體積)來算,秦時1石等於100升,1升約等於現代342.5克;那麼,1石約等於68.5現代斤。600石小米就是41100現代斤,約21噸。

    如果以秦衡制(重量)算則是這樣:1石等於120秦斤,600石小米就是72000秦斤;秦斤比現代斤少,約253克,約0.506現代斤;那麼,1石便是60.72現代斤,600石小米就是36432斤,約有18噸。

    兩種演算法相差3噸左右,但當時應該是以前者來計算的。600石小米在秦朝時值多少錢?沒有直接的史料可以參照,但可以用目前的小米行情折算出人民幣。如果以每斤3元人民幣來算,是10.93萬元至12.33萬元人民幣。

    秦始皇時期買個村官10萬元——「粟千石」相當於30多噸糧食

    如果穿越回秦朝,買個秦始皇的村幹部來當,最低成本超過10萬元人民幣,這在當時絕對是「天價」,「粟千石」就是30多噸糧食。

    往上推算,如果買最高級別的第20級「徹侯」,便要花20000石粟,合12000石小米,折算成人民幣,最低是:12000×60.72×3=2185920(元),即218.592萬元;最高是:12000×68.5×3=2466000元,即246.6萬元。

    那麼,不考慮腐敗因素,在秦代買官爵多長時間能收回成本?

    以徹侯來說,擁有徹侯爵,在朝官至三公。三公是秦時級別最高的官職,即太尉、司徒、司空三職,其權力和地位相當於今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級,都是「萬石級」大官。要注意,這裡的「石」不是計量單位,而是品級單位;所謂「萬石」不是實際年薪1萬石糧食,而是「萬石」級別的高官。

    那麼,秦代「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年薪是多少?漢承秦制,依《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的工資標準,漢代萬石級別高官年薪(俸祿)是粟4200斛,以此推算,秦時三公年薪也應該差不多。

    秦時量制計量單位有斛、鬥、升等,1斛等於10鬥,1鬥等於10升。「斛」與用於計量的「石」的比值又有差別,且各個朝代的兌換關係也不盡相同。秦時1斛約等於0.52石,這樣4200斛就是2184石;粟2184石約合1310石小米。如果不再考慮量制與衡制上的差別,一律視為較低的衡制「石」(以下文中如無說明外,均是使用衡制意義上的「石」)來算,折合成人民幣是23.86萬元。也就是說,秦時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年薪在人民幣24萬元左右。

    對比賣價便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買了可當三公的徹侯爵,要想收到20000石買官投資成本的話,約需10年左右的時間。但是,上述僅是理論上的推算,實際上秦時像「三公」這樣高級別爵位是不出賣的。而且即使買到了,也並非是可以拿工資的實職,多是虛的。

    -----------------------------------------------------------------
    #歷史 #秦代 #故事 #穿越 #文化 #秦半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