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這個也能長肉肉
上週涵吉們聽了 水水嬤 的煩惱
大家的答案我都看到了,今天就要來說說可以怎麼幫助 水水嬤
先解決大家的疑問:
除了 肉品 ( 雞、豬、魚..) 之外還有哪些可以補充蛋白質?
可以提供蛋白質的天然"主要"來源
1.豆魚蛋肉類
2.奶類
市售產品:蛋白粉、乳清蛋白等
不過...
吃這個也能長肉肉
上週涵吉們聽了 水水嬤 的煩惱
大家的答案我都看到了,今天就要來說說可以怎麼幫助 水水嬤
先解決大家的疑問:
除了 肉品 ( 雞、豬、魚..) 之外還有哪些可以補充蛋白質?
可以提供蛋白質的天然"主要"來源
1.豆魚蛋肉類
2.奶類
市售產品:蛋白粉、乳清蛋白等
不過在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之前,要先注意熱量的攝取是否充足,而不是"只吃肉"來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
Why ? 因為我們的身體是以 "產生能量" 為優先的,更直白的講,身體覺得都沒有力氣了是要長什麼肉 ?
當然長肌肉需要配合阻力訓練+訓練後充足營養補充
在這裡我沒有要說怎麼動、怎麼吃,因為這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個人化協助
而是要說一個重要觀念 ─ 這是我們所期待的狀況,如果長輩沒有運動的習慣
應該先讓他們 "動" 起來,而不是勉強長輩去做太超出範圍的事
如果今天家中長輩走路都需要輔具幫忙了,還期待長輩舉啞鈴並不是一個理想方法
------- 同場加碼之 今天的文非常滿 ------
針對高齡長輩,最大的問題不外乎是牙口不好(食物咬不動等)
如果要專業的來說,就是藉由「質地分級」來幫助長者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當然不是只針對蛋白質
經由專業人士的評估,會給予建議,例如有用舌頭就能壓爛的、沒有牙齒也方便咀嚼的食物
但是不懂這些,應該要怎麼去選擇食物呢?
1. 改變食物種類的選擇
這篇的主題是蛋白質,所以我針對蛋白質來說明
豆製品,這是Hannah首推的蛋白質來源,最主要的原因是 植物性來源的蛋白質,脂肪含量跟動物性蛋白質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而且豆製品比起肉真的是經濟又實惠XD
最主要也考慮到長輩牙口問題, 首推 如 雞蛋豆腐、嫩豆腐 等易於咀嚼的食物
2.改變烹調的方式
以 燴(勾芡)、蒸、水煮、舒肥等方式,而不是油炸來烹調食物
魚類 基本上 要注意的是烹調方式以及魚刺,如:市售的無刺魚片,
亦或是 去魚市場購買 可去骨之魚種,都是不錯的選擇
肉類 可藉由料理技巧來嫩化肉質,選擇絞肉、肉丸而非炸豬排
蛋 → 蒸蛋
將食物切得較細碎、讓食物可以更加滑順、不柴且易入口。
3. 改變進食的頻率
如果無法在三餐中攝取到足夠的量,那就分多餐一點攝取,在三餐之中增加小點心
長輩的蛋白質需要量,確實比健康成人高,但還是要注意到長輩實際的狀況,像是咀嚼能力、消化吸收能力、生活習慣等,如果注意到家中長輩似乎一天比一天消瘦,還是趕緊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營養食間】:雖然這篇是在講與長輩相關的飲食,但裡面還是有重要且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重要觀念。
我的其他系列也很營養:
#營養基本觀念食間
#討論食間
#故事食間
✔️還不快tag那個擔心蛋白質吃不夠的朋友!
✔️還喜歡故事系列的討論嗎?快留言敲碗讓我知道❤️
✔️追蹤me @eatinnutrition 並設定搶先看
✔️每天花一點時間,讓你生活營養多一些🤗
高齡生活輔具應用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活動快報】2020輔助科技與智慧照護研討會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為維持銀髮族一定生活品質
不僅輔助科技產品需求大增
「✨#智慧照護服務✨」
也將在高齡者日常生活扮演著重要角色
工業局為促進國內 #醫材輔具產業 發展
委託金屬中心與鞋技中心,共同辦理:
「#2020輔助科技與智慧照護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重量級貴賓
分享下列主題:
👨💼台灣微軟李啟後副總經理
演講「COVID-19與智慧照護國際趨勢」
👨💼元智大學徐業良教授
介紹「樂齡科技-從研究開發到生活應用」
👨💼德林股份有限公司陳建佑總經理
分享「3D數位取型與速配輔具服務平台整合運用」
希望可以透過研討會協助國內醫材輔具業者
掌握輔助科技與智慧照護趨勢
共同發展具台灣優勢的智慧輔具產業
歡迎相關業者及先進蒞臨本次研討會
共創台灣醫材輔具產業美好願景與商機
#活動詳細資訊
🗓時間:109年07月30日13:00-17:00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504a會議室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5F
💁♂辦理單位: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及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
☎聯絡窗口:許小姐(04-23590112#645)
🔎報名網址:https://bit.ly/2ZTnxZD
高齡生活輔具應用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智慧當道 輔助科技開啟應用新頁
增進行動能力
【作者: 王岫晨】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
全球醫療照護人力短缺,改善醫事人力規劃已成為重要的推動項目。智慧輔助科技包含設備與服務,可協助失能者享受有尊嚴的生活。在未來,輔具科技還將進一步向外延伸至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隨著科技的進步,對於人們行動不便的輔助工具也越來越完善。醫療輔具市場不僅逐漸完善,也加入了更多智慧的元素,而全球智能醫療輔助工具也隨著這波智慧化的發展趨勢持續成長。
回顧2018年,高齡者及失能者的輔具市場規模達到約410億美元,隨著未來需求人口的增加,以及醫療保健設施與先進技術的突破,將帶動全球輔具科技市場加速發展。預計2025年將會成長至571億美元的規模,2018年至202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到4.8%。
智慧輔助科技問世
在社會福利政策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例如北美與歐洲等地,已成為智慧輔具科技的主要市場,在2018年大約佔整體市場規模七成。亞太地區各國政府近年來也開始重視高齡化所衍生的問題,並擬定出相關的醫療照護政策,隨著亞太當地民眾健康意識與衛教水準的提升之下,開始透過智慧輔助科技產品來提升生活品質,這也使得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區域市場,估計2018~202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7.5%。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研究員簡惠蓮指出,根據WHO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醫療照護人力短缺,而在中等收入國家預計將會面臨最大與最快速成長的需求,到2030年估計將達到1460萬人的照護人力短缺。WHO已經將改善醫事人力規劃、優化醫事人員教育等,列為重要的推動項目。而也正是因為全球少子化所造成的人口結構改變,非專業照護的人力問題有嚴重的隱憂,如何提供照護者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提高照護效率,並同時減輕照護負擔,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嚴峻議題,使得相關產業與照護需求也隨之蓬勃發展。
提供行動補償能力
智慧輔助科技包含了設備與服務等,可協助高齡者與失能者享受有尊嚴的生活。一般來說,輔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nlgy;AT)包含了輔助科技設備,以及輔助科技服務等兩種。輔助科技設備是任何設備的零件或配件、或者完整的產品,無論是市售、改裝、或訂做,只要其目的是用於提昇、維持或增強身心障礙者功能的設備,都歸類於輔助設備。至於輔助科技服務則是指任何可以直接協助身障者選擇、獲得或使用輔助設備的服務。
簡惠蓮說,輔助科技主要針對的對象,包括高齡者、殘疾者、身體功能逐漸減退者、非傳染性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等。透過輔助科技,讓這些族群的人們可以擁有補償能力、減輕功能退化影響、減少照護者的需求、預防源發與續發的健康問題,並降低其醫療費用。而輔助科技的最終目標,在於讓患者可以擺脫臥床走出戶外、獲得教育與工作就業機會、擺脫貧困與飢餓、增進行動能力與自由獨立性、並增加融入與參與度,以享受有尊嚴的生活。
輔具科技三大主軸
傳統輔具加入了資通訊科技,成為了數位輔具。而近年來,整合了人工智慧技術之後,進一步為輔具導入了智慧化。
事實上,輔助科技的發展契機,在於預防與延緩失能、並提高照護品質與效率。輔助科技可依據不同應用屬性,分類為居家輔具、溝通輔具、義肢矯具、行動輔具、復健治療等五大項。傳統輔具加入了資通訊科技,成為了數位輔具。而近年來,整合了人工智慧技術之後,進一步為輔具導入了智慧化。
智慧輔具的發展趨勢,重點是要能夠實現遠距離治療、提升復健療效,並聚焦疾病預防與監控等任務。而智慧輔具發展的三個主軸,包括重視銀髮族科技、結合穿戴式裝置,並結合數位化的復健器材等。
智慧輔具科技除了常見的一般穿戴式醫療設備之外,類似外骨骼機器人這樣的輔具設備,更能讓行動不便的患者達到快速訓練與輔助行走的目的。目前外骨骼機器人分為固定式與行動式兩種,固定式大多是用來提供便利化、精準化與個人化的訓練內容,協助患者進行步態模式的訓練過程。行動式則是用來讓患者可以透過穿戴機器外骨骼輔助行走,發展的重點則是穿戴與操作需要更簡易,適用範圍也必須更廣泛。
延伸應用領域
當然,輔具科技如果進一步向外延伸至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在醫療機器人,以及智能眼鏡、智慧助聽等視聽輔具也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領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研究員郭大維指出,在醫療機器人方面,機器人手術協助正朝向更廣泛的醫療應用來進行開發,除了協助手術導航與定位之外,機奇人還可協助篩檢、治療與按摩等,未來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範疇將會更廣泛。例如可以提供更精確的手術,包括微創及醫師不易處理之精細手術,此外使用機器人還可以大幅降低醫療人員接受到輻射量的風險。
因為有了這樣的需要,智慧手術室開始整合各種不同資訊平台,透過整合資訊系統、病患系統及醫療數位影像傳輸協定(DICOM),可以讓手術資訊更加完整。而單一化的平台操作,則可以將手術室硬體(包括X光機、CT與手術導航)、資訊軟體及影像等資訊操作,整合於單一平台上,將會達到更快速與便利的目的。最後更有利於資訊的分享,從手術過程到影像整合,都可以簡易進行教學與研究討論。
結語
為輔具加入數位化與智慧化,關鍵在於能夠透過大數據的分析,加上臨床資料的支持,不只讓資料安全與隱私防護更有效率,且也有助於發展整合性解決方案。
展望智慧輔助科技的未來,穿戴式設備健康照護方案將主導遠距離治療產業的發展。數位化能提供標準評估、簡易追蹤與精準訓練,提升訓練質與量。遊戲化可提供趣味訓練與互動治療,增加復健意願與持續度。智慧化能提供個人化療程、即時調整任務,增進復健療效等。而虛擬實境則可以提供多重感覺刺激、能有效突破傳統治療的限制。
在復健方面,設計輕巧、使用便利、功能智慧、訓練趣味將是復健器材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輕巧型的設計,更便利的使用方式,有助於提升居家使用的可能性。而智慧功能與趣味化的訓練,都能夠更精準化訓練療程,加速療效。
至於銀髮族的照護,跌倒的預防與疾病的早期診斷,是未來銀髮輔具科技的發展重點趨勢。更重視隱私與更便利的使用,將可提升銀髮族使用意願。而即時的監控與智慧的運算,也更能增進監控的效果。
附圖:圖一 : 傳統輔具加入了資通訊科技,成為了數位輔具。
圖二 : 智慧輔助科技可協助高齡者與失能者享受有尊嚴的生活。
圖三 : 輔具科技在醫療機器人方面,也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領域。
資料來源:http://www.ctimes.com.tw/DispArt/tw/%E9%86%AB%E7%99%82%E8%BC%94%E5%85%B7/%E6%95%B8%E4%BD%8D%E8%BC%94%E5%85%B7/%E8%B3%87%E9%80%9A%E8%A8%8A/%E9%86%AB%E7%99%82%E7%85%A7%E8%AD%B7/20031011061G.shtml
高齡生活輔具應用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智慧當道 輔助科技開啟應用新頁
增進行動能力
【作者: 王岫晨】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
全球醫療照護人力短缺,改善醫事人力規劃已成為重要的推動項目。智慧輔助科技包含設備與服務,可協助失能者享受有尊嚴的生活。在未來,輔具科技還將進一步向外延伸至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隨著科技的進步,對於人們行動不便的輔助工具也越來越完善。醫療輔具市場不僅逐漸完善,也加入了更多智慧的元素,而全球智能醫療輔助工具也隨著這波智慧化的發展趨勢持續成長。
回顧2018年,高齡者及失能者的輔具市場規模達到約410億美元,隨著未來需求人口的增加,以及醫療保健設施與先進技術的突破,將帶動全球輔具科技市場加速發展。預計2025年將會成長至571億美元的規模,2018年至202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到4.8%。
智慧輔助科技問世
在社會福利政策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例如北美與歐洲等地,已成為智慧輔具科技的主要市場,在2018年大約佔整體市場規模七成。亞太地區各國政府近年來也開始重視高齡化所衍生的問題,並擬定出相關的醫療照護政策,隨著亞太當地民眾健康意識與衛教水準的提升之下,開始透過智慧輔助科技產品來提升生活品質,這也使得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區域市場,估計2018~202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7.5%。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研究員簡惠蓮指出,根據WHO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醫療照護人力短缺,而在中等收入國家預計將會面臨最大與最快速成長的需求,到2030年估計將達到1460萬人的照護人力短缺。WHO已經將改善醫事人力規劃、優化醫事人員教育等,列為重要的推動項目。而也正是因為全球少子化所造成的人口結構改變,非專業照護的人力問題有嚴重的隱憂,如何提供照護者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提高照護效率,並同時減輕照護負擔,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嚴峻議題,使得相關產業與照護需求也隨之蓬勃發展。
提供行動補償能力
智慧輔助科技包含了設備與服務等,可協助高齡者與失能者享受有尊嚴的生活。一般來說,輔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nlgy;AT)包含了輔助科技設備,以及輔助科技服務等兩種。輔助科技設備是任何設備的零件或配件、或者完整的產品,無論是市售、改裝、或訂做,只要其目的是用於提昇、維持或增強身心障礙者功能的設備,都歸類於輔助設備。至於輔助科技服務則是指任何可以直接協助身障者選擇、獲得或使用輔助設備的服務。
簡惠蓮說,輔助科技主要針對的對象,包括高齡者、殘疾者、身體功能逐漸減退者、非傳染性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等。透過輔助科技,讓這些族群的人們可以擁有補償能力、減輕功能退化影響、減少照護者的需求、預防源發與續發的健康問題,並降低其醫療費用。而輔助科技的最終目標,在於讓患者可以擺脫臥床走出戶外、獲得教育與工作就業機會、擺脫貧困與飢餓、增進行動能力與自由獨立性、並增加融入與參與度,以享受有尊嚴的生活。
輔具科技三大主軸
傳統輔具加入了資通訊科技,成為了數位輔具。而近年來,整合了人工智慧技術之後,進一步為輔具導入了智慧化。
事實上,輔助科技的發展契機,在於預防與延緩失能、並提高照護品質與效率。輔助科技可依據不同應用屬性,分類為居家輔具、溝通輔具、義肢矯具、行動輔具、復健治療等五大項。傳統輔具加入了資通訊科技,成為了數位輔具。而近年來,整合了人工智慧技術之後,進一步為輔具導入了智慧化。
智慧輔具的發展趨勢,重點是要能夠實現遠距離治療、提升復健療效,並聚焦疾病預防與監控等任務。而智慧輔具發展的三個主軸,包括重視銀髮族科技、結合穿戴式裝置,並結合數位化的復健器材等。
智慧輔具科技除了常見的一般穿戴式醫療設備之外,類似外骨骼機器人這樣的輔具設備,更能讓行動不便的患者達到快速訓練與輔助行走的目的。目前外骨骼機器人分為固定式與行動式兩種,固定式大多是用來提供便利化、精準化與個人化的訓練內容,協助患者進行步態模式的訓練過程。行動式則是用來讓患者可以透過穿戴機器外骨骼輔助行走,發展的重點則是穿戴與操作需要更簡易,適用範圍也必須更廣泛。
延伸應用領域
當然,輔具科技如果進一步向外延伸至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在醫療機器人,以及智能眼鏡、智慧助聽等視聽輔具也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領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研究員郭大維指出,在醫療機器人方面,機器人手術協助正朝向更廣泛的醫療應用來進行開發,除了協助手術導航與定位之外,機奇人還可協助篩檢、治療與按摩等,未來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範疇將會更廣泛。例如可以提供更精確的手術,包括微創及醫師不易處理之精細手術,此外使用機器人還可以大幅降低醫療人員接受到輻射量的風險。
因為有了這樣的需要,智慧手術室開始整合各種不同資訊平台,透過整合資訊系統、病患系統及醫療數位影像傳輸協定(DICOM),可以讓手術資訊更加完整。而單一化的平台操作,則可以將手術室硬體(包括X光機、CT與手術導航)、資訊軟體及影像等資訊操作,整合於單一平台上,將會達到更快速與便利的目的。最後更有利於資訊的分享,從手術過程到影像整合,都可以簡易進行教學與研究討論。
結語
為輔具加入數位化與智慧化,關鍵在於能夠透過大數據的分析,加上臨床資料的支持,不只讓資料安全與隱私防護更有效率,且也有助於發展整合性解決方案。
展望智慧輔助科技的未來,穿戴式設備健康照護方案將主導遠距離治療產業的發展。數位化能提供標準評估、簡易追蹤與精準訓練,提升訓練質與量。遊戲化可提供趣味訓練與互動治療,增加復健意願與持續度。智慧化能提供個人化療程、即時調整任務,增進復健療效等。而虛擬實境則可以提供多重感覺刺激、能有效突破傳統治療的限制。
在復健方面,設計輕巧、使用便利、功能智慧、訓練趣味將是復健器材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輕巧型的設計,更便利的使用方式,有助於提升居家使用的可能性。而智慧功能與趣味化的訓練,都能夠更精準化訓練療程,加速療效。
至於銀髮族的照護,跌倒的預防與疾病的早期診斷,是未來銀髮輔具科技的發展重點趨勢。更重視隱私與更便利的使用,將可提升銀髮族使用意願。而即時的監控與智慧的運算,也更能增進監控的效果。
附圖:圖一 : 傳統輔具加入了資通訊科技,成為了數位輔具。
圖二 : 智慧輔助科技可協助高齡者與失能者享受有尊嚴的生活。
圖三 : 輔具科技在醫療機器人方面,也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領域。
資料來源:http://www.ctimes.com.tw/…/%E9%86%AB%E7%…/20031011061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