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雄集體中邪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雄集體中邪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雄集體中邪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雄集體中邪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61的網紅進港浪製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進港浪懷舊作品線上放映 座談QA蒐集又來啦☄☄​ 這次《來去天竺借本書》、《熱炒99》的出席演員名單也是鼻孔喝水,夠嗆!​ ​ 好奇《來去天竺借本書》共同創作時的靈感來源嗎?疑問《熱炒99》排戲時怎麼吵的嗎?​ 快快在週五(𝟞/𝟙𝟙)𝟚𝟛:𝟝𝟡 前留下你的靈魂拷問,不然我們又要吃播給你看了啦!!​...

高雄集體中邪 在 肥宅教主 ? 安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00:37:39

⠀ 「今年跨年打算在哪跨呢?」 ⠀ 電話裡,你隨口問起,不經意又帶點試探,想像你有點可愛的樣子,忍不住也笑了起來。 ⠀ 「你身上^^」 ⠀ 直球! ⠀ ———— @funnow.tw #FUN瘋跨年 ⠀ 🔥 唯一跨年娛樂預訂平台,超過 200 種跨年娛樂體驗! 🌍 橫跨亞洲七大城市:台北、台中、高雄...

  • 高雄集體中邪 在 進港浪製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0 19:12:28
    有 121 人按讚

    #進港浪懷舊作品線上放映 座談QA蒐集又來啦☄☄​
    這次《來去天竺借本書》、《熱炒99》的出席演員名單也是鼻孔喝水,夠嗆!​

    好奇《來去天竺借本書》共同創作時的靈感來源嗎?疑問《熱炒99》排戲時怎麼吵的嗎?​
    快快在週五(𝟞/𝟙𝟙)𝟚𝟛:𝟝𝟡 前留下你的靈魂拷問,不然我們又要吃播給你看了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去天竺借本書​
    ​☁☁6/12 (六) 2018高雄春天藝術節《來去天竺借本書》​

    19:00 演前線上座談​
    📖借書人:#吳言凜、#洪唯堯、 高偉哲 KO桑 、 徐浩忠 Jasper Hsu 、 楊迦恩 、#王瑞璞、#李浩祥、#鄭孟涵、#辜靖傑、#曾韻方​

    19:30 首映開始​
    戲長約 120 分鐘​
      ​
    -----人生最難的就是做自己,第二是取經。-------​
    大唐貞觀三年,大唐王朝天災人禍,長安發生地震,街坊有邪教作亂,唐太宗李世民則生了場怪病,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被迫當皇帝?​
    一連串怪事,讓百姓人心惶惶,但苦海有明燈,亂世出英雄,一位背景神秘的僧人擅自違反唐朝的禁令,偷渡出境,決定要前往天竺進行試煉。傳說,在天竺的寺廟裡,藏有一本神佛祝福的經書,只要得此經書,必可扭轉大唐國運。這趟旅程默默無聞,但一切都因唐僧在花果山下、遇見了那隻猴子而有所不同:為了籌備旅費,這隻猴子利用自己的法術,開始將這趟天竺行直播……不,是到處傳唱,原本看起來傻裡傻氣的天竺取經,突然間成了一群無名英雄,踏上一場不可能的取經任務。大唐百姓上下一心,緊盯著這趟天竺行的一分一秒: 一開始,一行人只是為了籌點錢吃住,但現在,整個天竺行已經膨脹成了一種瘋狂現象:打怪得適時插入業配廣告,無時無刻都要想新花樣來吸引粉絲買帳,更別說隊伍裡每個成員的心結問題……在瘋狂粉絲,神魔角力,還有虎視眈眈想要分一杯羹的天上諸神和皇帝之間,一行人是否真能實現一開始的簡單目的,來去天竺借一本書?​

      ​
    製作人:孫唯真​
    導演:吳言凜​
    文本統籌/編劇:蘇洋徵​
    舞臺監督:陳若禎​
    燈光暨舞臺設計:李浩祥​
    服裝設計:王瑞璞​
    舞臺技術設計:彭婷羚​
    音樂設計:曾韻方​
    音響技術:李念祖​
    集體創作/演員:楊迦恩、洪唯堯、高偉哲、徐浩忠、辜靖傑​
    排演助理:鄭孟涵​
    平面設計:則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熱炒99​

    🍻🍻6/13 (日) 2017年第十屆新人新視野《熱炒99》​

    19:00 演前線上座談​
    🍺大家來聚餐: #陳弘洋、#鄭一慧、#吳言凜、 楊宇政、 徐浩忠 Jasper Hsu 、 #趙欣怡、 何冠儀 、陳以恩​

    19:30 首映​
    戲長約 80 分鐘​
      ​
    《熱炒99》根據劇作家陳弘洋於2015年阮劇團主辦的劇本農場中創作的《再約》發展而來。故事發生在巨雷爆雨的晚上, 一群原本要慶祝結婚紀念日的好友,發現原來主角夫婦早就離婚了...一個死亡多年的老友從雨裡走進了這場聚餐?!這群人被困在熱炒店的一切看似荒誕混亂的行為,又似乎有跡可循;一切我們以為就此被定論的個性與關係,又不停地在反轉。究竟什麼時候他們才可以離開在這家始終不上菜的熱炒店呢?​

    編 劇:陳弘洋 ​
    導 演:孫唯真 ​
    製 作 人:洪唯堯 ​
    舞臺監督:林貞佑
    舞臺設計:吳岱倫 ​
    舞臺技術:林子含、李允中​
    燈光設計:王芳寧 ​
    燈光技術:陳宇筑​
    服裝設計:陳玟良 ​
    攝影、平面設計: 陳嘉微​
    演出人員:趙欣怡(台北/員林)、何冠儀(高雄)、吳言凜、徐浩忠、劉曜瑄、楊宇政、鄭一慧、陳以恩

  • 高雄集體中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9 02:00:03
    有 118 人按讚

    轉瞬之間,疫情變得很嚴重。

    不可否認,有政策上的缺失,而這個缺失,來自於我們集體對疫情的輕忽。

    台灣很安全,所以可以出去玩跟群聚;所以機組人員只要3+11就好。早在去年,我還在學校上課時,每一個班上戴口罩的人都在三分之一以下,我就有預感一定會來一次大爆發。

    而且因為確診本來就不多,有抗原抗體的相對少;台灣又是人口高度密集(而且2300萬人中有1200萬人集中生活在雙北、台中與高雄,這更是密集)的地方,方便的運輸交通更成為病菌集中的移動膠囊,所以我去年在家裡的群組說 : 會有一波大爆發,而且感染會非常高(罹難的自然也不會少)。

    這不是唱衰,而是見微知著。這是一個可以如同感冒一般散播的病毒,但大家一面笑著國外的荒唐新聞,一面盲目的對自己有信心。

    所以我曾在粉專上撰文說明如果要買物資來預防可能的封城,應該從哪些方向著手? 也說過,如果疫情平穩,也該多購買口罩(並抽掉空氣,減少體積後放陰涼處備用---我自己就慢慢蒐集了大約兩千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進去了,但我肯定很多人認為我危言聳聽、杞人憂天。

    而這件事情被牽扯到政治時,事情就變得更複雜。
    之前講(高風險群要先)"普篩",一堆人罵得要死;現在社區感染開始,才真的開始普篩了,上千確診基本上很正常,因為就算加上PCR只有10%確診率,北北中高也會有數以萬計的人染疫。(拜託大家真的少出門多洗手)

    在事事講求人權的台灣,我們的防疫政策其實漏洞百出,所謂"自主隔離或檢疫"只對正常認知的人有效;沒公德心的、廉恥心的,根本不在乎(所以有一堆沒戴口罩,又大呼小叫的........)

    加上政府官員有問題,就是第一時間掩蓋(問林智堅確診者是不是竹科的,也吱吱唔唔才在追問下承認、尋花問柳也被陳時中部長美其言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尤有甚者,當人家問封城時,竹科是否也會停班,經濟部長直接了當的回答 : 國際供應鏈不能斷(所以打定主意要拿竹科的人命來撐GDP了),其實這樣的結果就不讓人意外了。

    ---------------------------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萬華人",而萬華也是這次的主要災區(而隨著停課後,大量北部學生返回中南部逃災,可以預期後來可能會遍地開花;因為身強體壯的學生們,很容易成為無症狀的帶原者。

    學生南飄的新聞在此 :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8%E5%8F%B0%E5%81%9C%E8%AA%B2-%E9%80%BE400%E8%90%AC%E5%AD%B8%E7%94%9F%E7%88%86%E5%8D%97%E6%BC%82%E6%BD%AE-%E6%95%99%E9%95%B7%E7%B1%B2%E5%A4%A7%E5%AD%B8%E7%94%9F-%E9%81%BF%E5%85%8D%E7%A7%BB%E5%8B%95-082719037.html)

    早在幾禮拜前,我就跟我還在萬華的老媽說,請她回娘家-岡山鎮暫避,家人也力勸,但她完全不考慮;而萬華茶藝館出事後,我便要求她乖乖待家裡,哪裡都不要去。

    何以會有這種變化?

    事發前,萬華老人多,這些還有行動力的退休人士流動也很大,會到處走、到處拜、到處串門子,加上防疫觀念落後,衛生習慣相對不佳,出示的機會很高。請她回高雄縣岡山鎮,是避開人口稠密的高危險區,這是"防疫考量"。

    事發後,要她不要去高雄,則是"道德考量"。你要是讓人家知道她從台北去高雄縣或來我這裡(頭份)"避難",鄰居會怎麼想? 我們跟那些染疫又隱匿、逃跑流竄的人又有什麼兩樣?

    更何況,我也不敢肯定她是否就沒問題,或沒帶菌,要是有個萬一,那豈不是拿鄰居跟社區的他人安危,來賭我媽一個人的安危?

    所以不是不愛她,而是不能這麼自私(等她關一個月沒事,我再想辦法安置她;要是封城了,只能等再開後觀察時勢了)

    ---------------------------

    而為何我要分享這個新聞呢?

    這是要提醒那些輕忽防疫(不戴好口罩、不乖乖洗手)的人。

    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染疫家人是不能探病的;而且染疫身亡的人,是會被比照醫療廢棄(有感染性)物被直接火化,所以也不能辦喪禮的。這些事情,在國外已經發生或幾十萬次了,大家看一年了大概也不陌生。

    而今天染病過世的兩個人,一位是六十歲的婦人,從症狀出現到離開大約八天;一位是八十歲,患有多重慢性病的先生,從症狀發生到離開更是只有三天。

    這只是再度提醒大家,抵抗力相對差的老年人,致死率非常的高;所以如果各位家中有年長者,覺得自己活了這麼多年都很健康,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的,請提醒他----#這個你真的沒見過。

    而新冠肺炎目前依然沒藥醫。目前普遍的方式都是支撐療法,哪裡不舒服就治理哪裡------通常是肺部被侵犯,所以給予呼吸困難的人氧氣罩,並設法投藥減低病症帶來的不舒服,然後希望身體能挺過去,就有機會活著出院(當然,依侵犯的位置不同,可能造成永久傷害的器官也不同)

    最後,還是老生常談分享幾個防疫要點。
    1、出門口罩不要脫,東西買回家吃。
    2、下班下課回家後就洗澡,洗完手才吃東西。
    3、沒洗手前,不摸眼鼻口(等等之類有黏膜的地方)

    #而口罩不只能確保不會吸入太多病菌,更可以確保你不會沒事挖鼻孔、咬指甲手皮,就是記得不要沒事揉眼睛就好。

    當了一年烏鴉嘴了,其實我也膩了;我厭倦於跟很多不信邪的人站對立面,連我家都有不怕死的跟護航的.....

    最後希望大家都平安,疫情快點緩解。

    我明天還是要去開店,畢竟我也要繳房租問題,所以只能加倍小心的保護自己與只做外帶(但要是局勢有變,我還是要保命先跑啦.....)
    .
    .
    .
    #我知道很久沒貼文了
    #都在為五斗米折腰啊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度過難關

    #防疫準則也是可以分享一下的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67563?utm_source=udnnews&utm_medium=fb&fbclid=IwAR3OBx8juwInIfOc1EsolMzb2uPHL0aVZ2C-FMV0fxweL6F-I9FEhIEVXu0

  • 高雄集體中邪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6 11:07:24
    有 559 人按讚

    南方的社會,學:為99%人民寫的社會學讀本
    /陳嘉行(焦糖哥哥)


    這套書分為上下兩冊,是多位作者各自從不同領域撰寫文章,共同彙編成書。非社會學相關領域的讀者,或許會好奇書名「南方」是什麼意思?是地球南方,還是台灣南方?在本書的導讀中,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趙恩潔教授提出完整易懂的論述,我個人的讀後感想則是,「南方」不只是地理上的南方,還是精神、文化、物質上的南方。

    我們習慣以西方世界(歐美國家)的價值觀評斷自己、社會與國家,以為符合那樣的標準才代表「文明」與「進步」。這樣的線性史觀與意識形態,忽略了西方世界加諸在所謂「落後」的國家各種迫害與剝削,譬如「奴隸制度」的討論幾乎只出現在學術領域中,對一般人而言根本事不關己,即便有意識到這件事,也認為那是遙遠的過去。讀者可以試著回答什麼是「奴隸」與「奴隸制度」,大家好奇這些因為圈養奴隸發財的人,他們的事業及後代後來怎麼了嗎?如果妳(你)發現思緒瞬間空白斷裂,那這套書的企圖就是試著幫大家找回記憶。

    這些靠奴隸制累積的財富、土地、資源與技術,不會忽然就消失不見,總會全部或部分轉移到別的地方去。社會學與人類學家就是在現代的表象上循著足跡,發現在繁榮進步背後的斑斑血淚史。這些壓榨、剝削原住民、黑人、亞洲人、下層階級的過去,成就了資本家、企業家、銀行及政府。當國家主導政策、法令又繼續為中上階級的人服務,這又持續加深了社會不公及各種不正義。譬如,為了拼經濟將重污染的工廠建在一個「偏僻」的鄉鎮,當地居民被迫犧牲自己的健康,只為了 成就其他人的經濟發展,這樣公平嗎?全球化的時代,資產家為了尋求更低廉的各種成本,透過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將重污染的產業或需 要大量廉價可剝削的工作轉移到「落後」國家。這種看似雙方都得利的選擇,其實忽略了所謂「落後」國家沒有相等的議價能力,而其人民更只能選擇這些沒得選的「選擇」。

    我們太習慣西方的進步敘事,連「已開發」、「開發中」、「未開發」的標準都是依照歐美意識所認定——他們說了算。這樣的框架下,會讓多數人忽略人、族群、社會的異質性,全部整合進一種主流價值的「進步」敘事中。而如此方式就排擠掉了少數族群、信仰、文化,同時合理化不公平、不正義,以滿足資本主義為了積累剩餘價值的一切手段。在此意義下,大海被犧牲了,土地被犧牲了,空氣被犧牲了,女性被犧牲了,性別少數被犧牲了,原住民被犧牲了,偏鄉地區被犧牲了,中下階級被犧牲了。

    但揭露藏在進步表象中的事實,提醒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是因為未曾回頭檢視。現在及未來,我們在做出任何選擇及評論前,都得理性思考過,這樣的決定會不會造成弱者的犧牲。因為,弱者不是別人,可能就是(妳)你跟我、我們身邊的人,或是生活在地球上某一貼著「落後」或「未文明進步」標籤的地方。

    我們對待台灣原住民及文化,習慣以「漢人」立場出發,但我用「漢人」兩字同樣粗暴地將所有人、族群限制在一種想像中,很大程度上也充滿了刻板印象。但如果我用「台灣人」取代「漢人」時,又將原住民排除在「台灣人」之外,即便我們政治正確地從山胞、山地人改稱「原住民」,也有意識與無意識地設定原住民就是一種模樣,忽略了不同族、部落的多樣性。這些討論並非咬文嚼字或文科生沒事找事做,而是得將很多人究竟是誰講清楚,讓以往從單一國族的框架裡解放出各個群體,找回、保留且高調不同的文化,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才會更謹慎地立法與分配資源。

    我從小跟著大人拜拜,但我從沒意識到民間信仰有一套邏輯存在。我以為的「迷信」剛開始並非負面的意思,而是隨著國家方便統治的需要,有策略地改造、約束民間信仰。我閱讀「民間信仰的邊界與翻轉:由欲望的制度化形式到母女相認的當代展演/丁仁傑」,覺得民間信仰的演變非常有趣,即便看起來很迷信的宗教,也有它的科學精神在。如內文中引用謝貴文分類神明種類的研究,包括「突顯個性性格而不任官職的神,如華蓋三真君;呈現家庭關係或自我情緒,而非政治關係的神明,如挪吒或目蓮;正邪兼具的神明,如八家將;反常或反叛的神明,如濟公或孫悟空;質疑儒家道德的神,如妓女、醉漢、賭徒、罪犯所祭拜的神等等。」(P.93)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也出現了以女性為中心的「會靈山」活動,這是在父權與儒家社會中較難看到的情況。這樣的信仰活動或許有人還是認為迷信,但以女性權力建構出的信仰,讀起來實在十分進步。
    台灣在二0一九年立法院三讀通過「748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婚姻平權的國家,大多數支持者欣喜若狂,我當時也在立法院外跟著大家歡呼。但讀「重構親密領域:複數的性、關係與家庭組成/陳美華」分析大法官在二0一七年第七四八號解釋文的語意邏輯顯示,為了達到平權的解釋文卻是內建了異性戀與同性戀還是有所區別,而不是將不同的性傾向都視為「正常」。

    我在高鐵上讀這篇論文時被嚇到睡意、倦意全失,原本我以為的進步,還是預設了「異性戀常規性的運作——意即強化異性戀作為正常、自然、不證自明的主體地位,並編派同性戀為異常、不自然,成因存謎的可疑客體。」(P.198)這篇論文並非要否定政府所做的努力,而是提醒我們平權、性權上的路還十分漫長,且有很大的空 間需要繼續努力,「婚姻平權」只是起點並非終點。

    文末,要帶大家回到台灣地理上的南部——高雄,也是下冊中最後一篇文章「環境正義‧南方觀點/邱花妹」。不是居住在高雄的人,可能很難切身感受國家發展「重北輕南」到了什麼程度。高雄自一九六0年代以來逐漸發展為石化、鋼鐵、電力等重工業的故鄉,這些發展不是只帶來所謂「進步」觀點的就業機會,不同形式、層面的污染物充斥在高雄的天空、土地、雨水、飲用水及海域。這樣的「文明發展」是透過高雄人集體犧牲來成就,我本來想摘錄論文中提到污染與抗爭的流水帳,但實在太多、太複雜,每個污染事件都有自己的故事,純粹只用條列方式是無法呈現事件的傷害及迫害,我也對於自己完全不知道高雄人經歷過這麼多的傷痛而感到羞愧。

    在不幸中誕生的希望是居民集體爭取權益,與工廠、政府鬥爭,且有「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協助扶持,公民社會的力量因此得以對抗資方與政府聯合宰制,人民終於不再噤聲與委曲求全。社會學家總是樂觀期待自己的研究能替弱勢發聲,弭平不公平、對抗不正義的現象,小至個人,大至社會、國家甚至地球。我個人也受到社會學知識啟蒙,才會投身於社會學領域學習。我有幸在學校裡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學與老師,讓我在讀這些殘酷現實的研究報告時,不會迷惘、迷失太久。我會推薦《南方的社會,學》也是希望讀者們可以感受到即便這個世界總是不完美,但總有一群人透過文字、行動、話語、論述帶來希望。



    作者簡介|

    陳嘉行 (焦糖哥哥)。越廚餐廳的負責人。興趣:閱讀、賺錢、養貓狗與刷存在感。

    🌈謝謝春秋書店與浮光書店,讓我使用在《春秋創刊號》的年度選書推薦文。